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含噻蟲胺和殺蟲單的農藥復配混合物和殺蟲藥肥及其生產方法,所述的藥肥由農藥活性成分、肥料、惰性填料、黏結劑和分散劑組成。本發明專利技術優點在于農藥活性成分噻蟲胺和殺蟲單復配后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顯著降低了殺蟲劑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數,降低了成本,還可延緩害蟲的抗藥性的產生,同時擴大了殺蟲譜。本藥肥制劑也是一種很好的肥料,能同時起到殺蟲和營養供給功能,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和勞動次數,減少使用者的農業投入,同時也對農業的增產增收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該農藥復配混合物和殺蟲藥肥可以應用于防治蔗螟、甘蔗綿蚜、甘蔗薊馬、蔗龜和蔗根鋸天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農藥復配混合物,特別是以噻蟲胺和殺蟲單為農藥活性成分的,集殺蟲、營養功效于一體的藥肥及其生產方法,該農藥復配混合物和殺蟲藥肥可用于防治蔗螟、甘蔗綿蚜、甘蔗薊馬、蔗龜、蔗根鋸天牛等甘蔗害蟲。
技術介紹
甘蔗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其生長期長,產量高,整個生育期吸收養分多,是需肥量比較大的作物之一。人們在收獲甘蔗的同時也帶走了土壤中大量的氮磷鉀,所以甘蔗的生產需要人工施肥。甘蔗生長過程中除需要大量的肥料之外,還需要對甘蔗害蟲進行防治。蔗螟、蔗龜、甘蔗綿蚜、甘蔗薊馬、蔗根鋸天牛為甘蔗生產中的主要害蟲,如果防治不當將會造成甘蔗大面積減產并降低甘蔗品質。在甘蔗害蟲的防治中,蔗農往往使用高毒農藥進行防治,每年造成的中毒事故屢見不鮮,因此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禁限用高毒農藥政策。針對特丁硫磷、克百威、甲拌磷等高毒農藥面臨全面禁用的局面,開發推廣內吸性好、高效、低毒、環保的新農藥替代高毒農藥在目前甘蔗生產中顯得十分緊迫。其中,新煙堿類殺蟲劑噻蟲胺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殺蟲單是低毒農藥中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品種。殺蟲單,英文通用名稱:M0l0SUltap,化學名稱為2-N,N- 二甲胺基_1_硫代硫酸鈉基-3-硫代硫酸基丙烷,CA登記號:29547-00-0,分子式C5H14O7S4Na,分子量333.4,是人工合成的沙蠶毒素的類似物,為乙酰膽堿抑制劑,具有較強的觸殺、胃毒和內吸傳導作用,無殘毒,不污染環境,是目前綜合治理蟲害較理想的藥劑,特別是對蔗螟等有特效,也可以防治甘蔗蚜蟲、薊馬等,是我國化學仿生合成開發非常成功的一個范例。噻蟲胺,英文通用名稱:Clothiandin,化學名稱為(E) -1- (2-氣-1,3-卩基卩坐-5-基甲基)-3-甲基-2-2-硝基胍,CA登記號:210880-92-5,分子式C6H8ClN5O2S,分子量249.7,是第二代新煙堿類殺蟲劑中的重要品種,為煙酸乙酰膽堿酯酶受體抑制劑,具有較強的觸殺、胃毒和內吸傳導作用,在非常低的劑量下,對危害甘蔗的綿蚜、薊馬、粉蚧等刺吸式口器害蟲高效,同時對蔗龜、天牛類、白蟻、蝗蜢類和螟蟲等也有很高的防效,屬無公害農藥。然而噻蟲胺的價格相對較高,限制了它進一步的推廣應用,因此在使用方法上需進行改進,如加入其它活性成分或增效成分,以減少生產上的用藥量,降低防治成本。同時在農業生產中,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害蟲抗藥性的產生,一種有效的方法是用兩種不同的殺蟲劑進行復配。采用作用方式不同的殺蟲劑復配并顯示出增效作用,即混劑對害蟲的抑制作用高于混劑中各個組分單獨作用的預期值,是開發殺蟲劑復配制劑的目標。在農業生產中,人們還希望一個農藥制劑一次使用能同時起到殺蟲和養分供給功能,使田間兩個操作步驟合二為一,節省勞力、時間、能源,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因此開發同時具備殺蟲和養分供給功能的藥肥制劑十分必要。通過科技文獻檢索,我們查到以下關于甘蔗殺蟲藥肥的中國專利,例如:專利《一種甘蔗葉面藥肥配方》(申請號:200710066471),公開了一種甘蔗葉面藥肥配方及生產方法。該甘蔗葉面藥肥的生產方法是:先按質量百分比加入以下原粉:95%吡蟲啉10%、95%殺蟲單75%、98%殺螟丹15%,充分混合后再加入與原藥等量的高嶺土作為填料劑及相當于原藥2%的濕潤劑,然后粉碎攪拌混勻;然后在攪拌機內按質量百分比加入硫酸鋅40%、硫酸錳20%、硼砂36%、鑰酸銨3.5%和0.5%赤霉素為生長調節劑;將農藥和微肥按1: 2的比例進行混合,形成藥肥。該甘蔗葉面藥肥用水稀釋200倍后噴灑在甘蔗植株葉面上。噴藥后1天甘蔗綿蚜防治效果達96%以上,3天后達100%,同時對蔗螟卵及幼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減少田間枯心苗;通過葉面吸收后,甘蔗葉片變綠,產量提高15%,田間錘度提高0.2%。本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化工研究院的方峰,賴開平,葉一強,黃科林,莫炳榮,王俊也公開了《一種甘蔗殺蟲藥肥及其生產方法》(申請號:200910114621.1),所述的藥肥包括丁硫克百威和蟲酰肼的殺蟲成分和氮磷鉀肥料、微量元素和穩定劑,該甘蔗殺蟲藥肥對對甘蔗鉆心蟲、蔗龜的防治效果均超過80%,與不施肥也不施殺蟲劑的對照處理相比,甘蔗產量均有大幅度增長,增產均超過40%。目前,有關含有噻蟲胺與殺蟲單的甘蔗藥肥產品及相關研究尚未見有報導。專利CN102696586A和CN102696587A提到使用煙堿類殺蟲劑(含噻蟲胺)和沙蠶毒素類殺蟲劑(含殺蟲單)進行復配,但未公開噻蟲胺與殺蟲單具體的含量,而且噻蟲胺與殺蟲單的復配后的應用技術及其突出優點也未見有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吸性好、高效、低殘留、不易產生抗性的農藥復配制齊U,并將復配制劑與肥料科學結合而開發的一種殺蟲藥肥顆粒劑,在農業生產中一次施用既可施肥又可殺滅甘蔗地上和地下害蟲,克服了現有技術條件下使用者要兩次或多次使用殺蟲劑和肥料的做法,節省時間和人工。本專利技術的農藥復配混合物,包括噻蟲胺、殺蟲單,還可以包括輔料。本專利技術的農藥復配混合物,以該混合物為基準,噻蟲胺與殺蟲單的重量百分含量為21 65%,其中噻蟲胺與殺蟲單的重量配比為1: 4至1: 24,其余為輔料。本專利技術的殺蟲藥肥中,農藥復配混合物重量百分含量為10% 95%,肥料重量百分含量為5% 90%。本專利技術的殺蟲藥肥中,以藥肥總重量為基準,噻蟲胺的重量百分含量為0.01% 1%,殺蟲單的重量百分含量為為0.1% 5.0%。本專利技術農藥復配混合物中所述的輔料為惰性填料、黏結劑和分散劑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本專利技術所述的肥料為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中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海藻肥、腐植酸肥、氨基酸肥中的一種或多種。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惰性填料為硅砂、硅藻土、膨潤土、高嶺土、凹凸棒土、粘土、白炭黑、輕質碳酸鈣、滑石粉和沸石一種或多種。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黏結劑為纖維素及其改性物、淀粉及其改性物、松香及其改性物、石蠟及其改性物、植物膠、動物膠、硫磺、浙青、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石膏和硅酸鈉中一種或多種。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分散劑為十二烷基硫酸鈉、月桂醇醚硫酸鈉、十二烷基硫酸鈣、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丁基萘磺酸鈉、木質素磺酸鈉、亞甲基雙萘磺酸鈉、木質素磺酸鈣、聚醚磺酸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鈉、烷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磺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本專利技術所述的農藥復配混合物的生產方法:將噻蟲胺、殺蟲單和輔料稱重后,混合均勻得到產品。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殺蟲藥肥的生產方法,將農藥復配混合物和肥料稱重,采用擠壓造粒、滾動造粒、包衣造粒工藝中一種或幾種,得到藥肥產品。本專利技術的農藥復配混合物和殺蟲藥肥可防治蔗螟、甘蔗綿蚜、甘蔗薊馬、蔗龜、蔗根鋸天牛等甘蔗害蟲。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的農藥復配混合物和殺蟲藥肥可單獨使用,也根據實際需要與其它農藥或肥料配合使用。本專利技術有如下顯著效果:(1)將噻蟲胺和殺蟲單復配,相互具有增效作用,不僅保持了原農藥單劑的諸多優點,而且還使混劑中各組分在活性不損失的情況下使用濃度降低,從而混劑的活性得到增加。(2)將噻蟲胺和殺蟲單復配,使害蟲難以同時消除兩種作用方式不同殺蟲劑對其的影響,延緩害蟲群體中抗藥性個體產生。(3)將噻蟲胺和殺蟲單復配,可以擴大殺蟲譜,使產品能夠同時防治多種甘蔗害蟲。(4)本專利技術是一種高效殺滅地下害蟲的藥肥制劑。噻蟲胺和殺蟲單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農藥復配混合物,包括噻蟲胺和殺蟲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賴開平,方峰,葉一強,韋茂春,梁子寧,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三晶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