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包括風筒、導桿、測力計,該風筒包括依次對接的前段、中段和后段;在前段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一導向套和活動門,前段的底部開設有進風口;在后段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二導向套和出風口;導桿的兩端通過第一導向套和第二導向套設置在風筒內;在中段內的導桿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汽車模型的掛鉤;導桿的牽引端連接測力計。汽車模型的遇到模擬風而受阻,將該模擬風產生的推力傳遞給導桿,使其往后段軸向移動,通過牽引端連接的測力計,測出汽車模型的風阻數據。測試過程簡便易操作,替代了操作繁瑣的風洞試驗,避免了風洞試驗設施高成本及復雜的測試設備和測試手段。(*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風阻測量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
技術介紹
針對測定汽車模型在運動過程中所受風阻大小這個問題,諸多學者對此提出了各自測試風阻的方法。目前用于測試風阻的主要方法是風洞試驗法。風洞試驗法是一種模擬汽車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空氣阻力的方法。風洞試驗裝置主要由穩定段、收縮段、試驗段和擴散段等幾個部分組成。由于建造風洞試驗設施耗費成本大,而且測試過程中需要的測試儀器較多,目前的測試儀器主要有:三維熱線風速儀、空氣動力天平、傳感器和數據采集系統等。此外,風洞試驗法的測試過程比較復雜,進行一次風洞試驗耗時較長,當針對不同表面形狀的多個汽車模型進行風洞試驗時,將花費很長時間,導致測試效率較低。由于成本高等問題,風洞試驗法在目前測試風阻的推廣和普及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測試方便快捷、結構簡單、造價低廉的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本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包括風筒、導桿、測力計,該風筒包括依次對接的前段、中段和后段;在前段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一導向套和活動門,該第一導向套設置于活動門的上方,前段的底部開設有與進風風機連接的進風口 ;在后段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二導向套和出風口,第二導向套設置于出風口的上方,出風口與出風風機連接;導桿的兩端通過第一導向套和第二導向套設置在風筒內;在中段內的導桿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汽車模型的掛鉤;導桿的牽引端連接測力計。所述風筒的前段、中段和后段均由圓形筒體構成;所述中段為透明的圓形筒體。所述中段通過螺桿實現與前段和后段之間的連接及定位。所述活動門通過合頁與前段的端壁連接。一種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方法,包括下述步驟:(I)打開活動門,將汽車模型固定在掛鉤上,進風風機將外部空氣通過進風口送入風筒的前段內,再由出風口的出風風機通過中段,將前段內的空氣吸入后段,再由出風風機排出,此時空氣在風筒內流動并形成模擬風;(2)固定在掛鉤上汽車模型的迎風面遇到模擬風而受阻,模擬風產生的推力推動汽車模型,汽車模型又將該模擬風產生的推力傳遞給導桿,使導桿順著模擬風的風向往后段軸向移動,通過牽引端連接的測力計,測出汽車模型的風阻數據。本技術與現有的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汽車模型通過掛鉤、導桿及測力計在風筒內,整個風阻測試過程簡便易操作,替代了結構復雜、操作繁瑣的風洞試驗,一方面,避免了進行風洞試驗而需建造風洞設施所耗費的高成本;另一方面,避免了風洞實驗過程中所需復雜的測試設備及測試手段。本技術結構簡單、測試精度高、測試手段簡便易行,其不僅應用于汽車模型的風阻測試,還可廣泛應用于航天器、船舶等風阻的測試,為推動風阻測量領域的進步、發展與普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的前段側面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的后段側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具體詳細描述。實施例如圖1 圖3所示。本技術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包括風筒、導桿2、測力計(圖中未示出),該風筒包括依次對接的前段1、中段3和后段5 ;在前段I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一導向套9和活動門11,該第一導向套9設置于活動門11的上方,前段I的底部開設有與進風風機(圖中未示出)連接的進風口 8 ;在后段5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二導向套12和出風口 6,第二導向套12設置于出風口 6的上方,出風口 6與出風風機(圖中未示出)連接;導桿2的兩端通過第一導向套9和第二導向套12設置在風筒內;在中段3內的導桿2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汽車模型的掛鉤4 ;導桿2的牽引端2-1連接測力計。所述風筒的前段1、中段3和后段5均由圓形筒體構成。所述中段3采用透明的圓形筒體,便于從外部觀察汽車模型在中段3內的位姿情況。所述中段3通過螺桿7實現與前段I和后段5之間的連接及定位。所述活動門11通過合頁10與前段I的端壁連接。活動門11便于模型汽車的放入和更換。一種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方法,包括下述步驟:(I)打開活動門11,將汽車模型固定在掛鉤4上,進風風機將外部空氣通過進風口8送入風筒的前段I內,再由出風口 6的出風風機通過中段3,將前段I內的空氣吸入后段5,再由出風風機排出,此時空氣在風筒內流動并形成模擬風;(2)固定在掛鉤4上汽車模型的迎風面遇到模擬風而受阻,模擬風產生的推力推動汽車模型,汽車模型又將該模擬風產生的推力傳遞給導桿2,使導桿2順著模擬風的風向往后段5軸向移動,通過牽引端連接的測力計,測出汽車模型的風阻數據。為了盡量減小汽車模型風阻的測試誤差,針對同一種汽車模型,可連續測試3次取平均值,并將其作為該類型的汽車模型所受風阻的數據。如上所述便可較好的實現本技術。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離本技術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風筒、導桿、測力計,該風筒包括依次對接的前段、中段和后段;在前段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一導向套和活動門,該第一導向套設置于活動門的上方,前段的底部開設有與進風風機連接的進風口 ;在后段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二導向套和出風口,第二導向套設置于出風口的上方,出風口與出風風機連接;導桿的兩端通過第一導向套和第二導向套設置在風筒內;在中段內的導桿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汽車模型的掛鉤;導桿的牽引端連接測力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筒的前段、中段和后段均由圓形筒體構成。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為透明的圓形筒體。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通過螺桿實現與前段和后段之間的連接及定位。5.根據權利要求2 4中任一項所述的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門通過合頁與前段的端壁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包括風筒、導桿、測力計,該風筒包括依次對接的前段、中段和后段;在前段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一導向套和活動門,前段的底部開設有進風口;在后段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二導向套和出風口;導桿的兩端通過第一導向套和第二導向套設置在風筒內;在中段內的導桿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汽車模型的掛鉤;導桿的牽引端連接測力計。汽車模型的遇到模擬風而受阻,將該模擬風產生的推力傳遞給導桿,使其往后段軸向移動,通過牽引端連接的測力計,測出汽車模型的風阻數據。測試過程簡便易操作,替代了操作繁瑣的風洞試驗,避免了風洞試驗設施高成本及復雜的測試設備和測試手段。文檔編號G01M9/06GK202938984SQ201220633248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6日專利技術者謝小鵬, 曹立峰, 曾建豪, 肖海兵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測定汽車模型風阻大小的測試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風筒、導桿、測力計,該風筒包括依次對接的前段、中段和后段;在前段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一導向套和活動門,該第一導向套設置于活動門的上方,前段的底部開設有與進風風機連接的進風口;在后段的端壁上設置有第二導向套和出風口,第二導向套設置于出風口的上方,出風口與出風風機連接;導桿的兩端通過第一導向套和第二導向套設置在風筒內;在中段內的導桿上設置有用于固定汽車模型的掛鉤;導桿的牽引端連接測力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小鵬,曹立峰,曾建豪,肖海兵,
申請(專利權)人:華南理工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