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自走輪式谷物、秸稈造粒雙聯合收獲機,該收獲機底部設有一個框架,框架上安裝有驅動軸驅動的大輪軸,大輪軸上方設有空調駕駛室,脫谷機尾部排出的秸稈經主切刀、副切刀切碎后進入秸稈輸送管,從秸稈粉碎機中心進入,粉碎后的秸稈隨風力進入秸稈顆粒筒,經筒內的粗細單螺桿擠壓從盤空條狀排出,被切成所需規格顆粒。該自走輪式谷物、秸稈造粒雙聯合收獲機將收割脫粒分離清選糧食和秸稈切割粉碎擠壓成顆粒相聯合,不僅能利用秸稈造粒作為肥料、飼料、燃料等,保護環境,而且耗油量低,功效高,節約農忙時的人力物力,給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對促進農業發展有巨大貢獻。(*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收獲機,尤其是一種自走輪式谷物、秸桿造粒雙聯合收獲機。
技術介紹
目前,農村收獲農作物時常用的聯合收割機,一般都是由行走裝置、收割臺、輸送裝置、脫粒裝置及清選裝置構成,但是傳統的收割機對收割的秸桿或禾桿等并沒有進一步處理,只是將其丟棄在田地里。農民一般采用燃燒的方式將秸桿作為廢物處理,不僅污染環境,浪費能源,更有甚者會引發火災,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都造成極大的影響。此外,大型的收割機還存在功率消耗大、成本大、耗油量大等的弊端。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的收割機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自走輪式谷物、秸桿造粒雙聯合收獲機,該自走輪式谷物、秸桿造粒雙聯合收獲機將收割脫粒分離清選糧食和秸桿切割粉碎擠壓成顆粒相聯合,不僅能利用秸桿造粒作為肥料、飼料、燃料等,保護環境,而且耗油量低,功效高,節約農忙時的人力物力,給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對促進農業發展有巨大貢獻。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自走輪式谷物、秸桿造粒雙聯合收獲機包括收割臺、輸送槽、發動機、驅動輪、變速箱、清選風扇、顆粒輸送管1、顆粒輸送管I1、卸糧筒、雜糧輸送管、轉向輪、秸桿顆粒筒、秸桿粉碎機、秸桿輸送管、秸桿顆粒輸送管、秸桿顆粒箱、絞龍1、主切刀、副切刀、糧箱、絞龍I1、脫谷機、駕駛室、框架、大輪軸、驅動軸、發動機架,該收獲機底部設有一個框架,框架上安裝有驅動軸驅動的大輪軸,驅動軸前方設有收割臺,收割臺順序連接有輸送槽、縱向軸流式脫谷機、絞龍II和糧箱,糧箱下面設有卸糧筒,將糧食卸到指定處,脫谷機尾部向下順序連接有滾輪形的主切刀、副切刀,副切刀下面固定設有橫向的螺旋狀的秸桿輸送管、秸桿粉碎機,秸桿粉碎機順序與內部設有粗細單螺桿的秸桿顆粒筒、秸桿顆粒輸送管、絞龍I及秸桿顆粒箱連接,秸桿顆粒箱將秸桿顆粒卸到指定位置,連接驅動輪的大輪軸上方設有空調駕駛室,大輪軸的兩端固定安裝有兩個大驅動輪,驅動輪之間為發動機架,發動機架上安裝有發動機、變速箱、清選風扇,清選風扇順序與顆粒輸送管1、顆粒輸送管II及雜糧輸送管固定連接,該收獲機后部設有轉向輪。使用時,把割下來的農作物經輸送槽送入脫谷機,脫粒后得到的糧食進入糧箱經卸糧筒卸到指定處,脫谷機尾部排出的秸桿經主切刀、副切刀切碎后進入秸桿輸送管,從秸桿粉碎機中心進入,粉碎后的秸桿隨風力進入秸桿顆粒筒,經筒內的粗細單螺桿擠壓從盤空中成條狀排出,然后被切成所需規格的顆粒,經絞龍I進入秸桿顆粒箱,然后卸到指定處。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自走輪式谷物、秸桿造粒雙聯合收獲機將收割脫粒分離清選糧食和秸桿切割粉碎擠壓成顆粒相聯合,不僅能利用秸桿造粒作為肥料、飼料、燃料等,保護環境,而且耗油量低,功效高,節約農忙時的人力物力,給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對促進農業發展有巨大貢獻。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造粒裝置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俯視結構原理示意圖。圖中,1.收割臺,2.輸送槽,3.發動機,4.驅動輪,5.變速箱,6.清選風扇,7.顆粒輸送管I,8.顆粒輸送管II,9.卸糧筒,10.雜糧輸送管,11.轉向輪,12.秸桿顆粒筒,13.稻桿粉碎機,14.稻桿輸送管,15.稻桿顆粒輸送管,16.稻桿顆粒箱,17.絞龍1,18.主切刀,19.副切刀,20.糧箱,21.絞龍II,22.脫谷機,23.駕駛室,24.框架,25.大輪軸,26.驅動軸,27.發動機架。具體實施方式在圖中,該自走輪式谷物、秸桿造粒雙聯合收獲機包括收割臺1、輸送槽2、發動機3、驅動輪4、變速箱5、清選風扇6、顆粒輸送管I 7、顆粒輸送管II 8、卸糧筒9、雜糧輸送管10、轉向輪11、秸桿顆粒筒12、秸桿粉碎機13、秸桿輸送管14、秸桿顆粒輸送管15、秸桿顆粒箱16、絞龍I 17、主切刀18、副切刀19、糧箱20、絞龍II 21、脫谷機22、駕駛室23、框架24、大輪軸25、驅動軸26、發動機架27,該收獲機底部設有一個框架24,框架24上安裝有驅動軸26驅動的大輪軸25,驅動軸26前方設有收割臺1,收割臺I順序連接有輸送槽2、縱向軸流式脫谷機22、絞龍II 21和糧箱20,糧箱20下面設有卸糧筒9,將糧食卸到指定處,脫谷機22尾部向下順序連接有滾輪形的主切刀18、副切刀19,副切刀19下面固定設有橫向的螺旋狀的稻桿輸送管14、稻桿粉碎機13,稻桿粉碎機13順序與內部設有粗細單螺桿的稻桿顆粒筒12、秸桿顆粒輸送管15、絞龍I 17及秸桿顆粒箱16連接,秸桿顆粒箱16將秸桿顆粒卸到指定位置,連接驅動輪4的大輪軸25上方設有空調駕駛室23,大輪軸25的兩端固定安裝有兩個大驅動輪4,驅動輪4之間為發動機架27,發動機架27上安裝有發動機3、變速箱5、清選風扇6,清選風扇6順序與顆粒輸送管I 7、顆粒輸送管II 8及雜糧輸送管10固定連接,該收獲機后部設有轉向輪11。使用時,把割下來的農作物經輸送槽2送入脫谷機22,脫粒后得到的糧食進入糧箱20經卸糧筒9卸到指定處,脫谷機22尾部排出的秸桿經主切刀18、副切刀19切碎后進入秸桿輸送管14,從秸桿粉碎機13中心進入,粉碎后的秸桿隨風力進入秸桿顆粒筒12,經筒內的粗細單螺桿擠壓從盤空中成條狀排出,然后被切成所需規格的顆粒,經絞龍117進入秸桿顆粒箱16,然后卸到指定處。權利要求1.自走輪式谷物、秸桿造粒雙聯合收獲機,包括收割臺(I)、輸送槽(2)、發動機(3)、驅動輪⑷、變速箱(5)、清選風扇(6)、顆粒輸送管I (7)、顆粒輸送管II⑶、卸糧筒(9)、雜糧輸送管(10)、轉向輪(11)、秸桿顆粒筒(12)、秸桿粉碎機(13)、秸桿輸送管(14)、秸桿顆粒輸送管(15)、秸桿顆粒箱(16)、絞龍I (17)、主切刀(18)、副切刀(19)、糧箱(20)、絞龍II(21)、脫谷機(22)、駕駛室(23)、框架(24)、大輪軸(25)、驅動軸(26)、發動機架(27);其特征是:該收獲機底部設有一個框架(24),框架(24)上安裝有驅動軸(26)驅動的大輪軸(25),驅動軸(26)前方設有收割臺(1),收割臺(I)順序連接有輸送槽(2)、縱向軸流式脫谷機(22)、絞龍II (21)和糧箱(20),糧箱(20)下面設有卸糧筒(9),脫谷機(22)尾部向下順序連接有滾輪形的主切刀(18)、副切刀(19),副切刀(19)下面固定設有橫向的螺旋狀的秸桿輸送管(14)、秸桿粉碎機(13),秸桿粉碎機(13)順序與內部設有粗細單螺桿的秸桿顆粒筒(12)、秸桿顆粒輸送管(15)、絞龍I (17)及秸桿顆粒箱(16)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輪式谷物、秸桿造粒雙聯合收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驅動輪(4)的大輪軸(25)上方設有空調駕駛室(23),大輪軸(25)的兩端固定安裝有兩個大驅動輪(4),驅動輪(4)之間為發動機架(27),發動機架(27)上安裝有發動機(3)、變速箱(5)、清選風扇¢ ),清選風扇(6)順序與顆粒輸送管I (7)、顆粒輸送管II (8)及雜糧輸送管(10)固定連接,該收獲機后部設有轉向輪(11)。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自走輪式谷物、秸稈造粒雙聯合收獲機,該收獲機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自走輪式谷物、秸稈造粒雙聯合收獲機,包括收割臺(1)、輸送槽(2)、發動機(3)、驅動輪(4)、變速箱(5)、清選風扇(6)、顆粒輸送管I(7)、顆粒輸送管II(8)、卸糧筒(9)、雜糧輸送管(10)、轉向輪(11)、秸稈顆粒筒(12)、秸稈粉碎機(13)、秸稈輸送管(14)、秸稈顆粒輸送管(15)、秸稈顆粒箱(16)、絞龍I(17)、主切刀(18)、副切刀(19)、糧箱(20)、絞龍II(21)、脫谷機(22)、駕駛室(23)、框架(24)、大輪軸(25)、驅動軸(26)、發動機架(27);其特征是:該收獲機底部設有一個框架(24),框架(24)上安裝有驅動軸(26)驅動的大輪軸(25),驅動軸(26)前方設有收割臺(1),收割臺(1)順序連接有輸送槽(2)、縱向軸流式脫谷機(22)、絞龍II(21)和糧箱(20),糧箱(20)下面設有卸糧筒(9),脫谷機(22)尾部向下順序連接有滾輪形的主切刀(18)、副切刀(19),副切刀(19)下面固定設有橫向的螺旋狀的秸稈輸送管(14)、秸稈粉碎機(13),秸稈粉碎機(13)順序與內部設有粗細單螺桿的秸稈顆粒筒(12)、秸稈顆粒輸送管(15)、絞龍I(17)及秸稈顆粒箱(16)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友義,
申請(專利權)人:楊友義,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