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上頜竇底提升裝置,包括一螺桿和一底座,所述底座為一中空柱狀結構,其外表面設有一自攻螺紋和一第一受力機構,所述自攻螺紋和第一受力機構由一擋圈隔開,所述底座內表面設有一內表面螺紋;所述螺桿為一柱狀結構,其表面設有與所述內表面螺紋相匹配的螺桿螺紋和一第二受力機構,其底部設有一加力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所述底座與螺桿組合安裝并固定在種植窩中,所述螺桿穿過所述底座向上頜竇底施加提升力,提升所述上頜竇底至預定高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緩慢并可精確控制的提升上頜竇底,同時避免了錘擊造成的不適,更優的,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需要采用輔助工具或手段固定底座,而且底座本身對上頜竇區骨高度就有少許的提升作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到牙科種植領域,尤其是一種上頜竇底的提升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治療缺牙最先將的方法是種植牙修復,但在上頜竇區常因牙槽嵴的吸收,上頜竇氣腔化造成可用骨高度不足,上頜竇提升術可以解決骨高度不足的問題。即在上頜竇底和上頜粘膜之間制造空間,放置骨或者骨代替品,以增加牙槽嵴頂到上頜竇底的距離,使安防種植體成為可能。上頜竇提升術分為閉合式上頜竇底提升術和開窗式上頜竇底提升術。上頜竇內提升術是指在牙槽嵴頂制備種植窩,當制備至上頜竇底l_2mm時,使用專門的上頜竇內提升工具錘擊造成上頜竇底骨質斷裂,提升竇底粘膜,可植骨或不植骨。該術士能少量提升上頜竇底,手術反應較上頜竇外提升術輕。但該手術是在盲視下進行的,該術士雖方法簡單但操作難度高,僅憑手感和聽覺判斷,敲擊力度難以精確控制,容易造成粘膜穿破,而且粘膜穿孔很難補救。由于張口度的限制,在上頜第二磨牙區應用有一定的困難,而且該方法需要錘擊使上頜竇底骨板折裂,患者常感到恐懼,尤其當骨質較硬時,往往需要大力敲擊,患者常訴精神高度緊張,頭部有劇烈震動感或頭痛。現有技術也有取代敲擊上頜竇底骨板的技術,但操作起來大多都比較繁瑣,實地操作難度較大。現急需一種操作簡單、效果好并且能大幅度減輕患者手術中生理和心里痛苦的上頜竇底提升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提升上頜竇底的簡易裝置,包括一螺桿和一底座,包括一螺桿和一底座,所述底座為一中空柱狀結構,其外表面設有一用于將所述底座旋進并固定在種植窩中的自攻螺紋和一用于為旋動機構實施旋力提供支點的第一受力機構,所述自攻螺紋和第一受力機構由一擋圈隔開,所述底座內表面設有與所述自攻螺紋方向一致的一內表面螺紋;所述螺桿為一柱狀結構,其表面設有與所述內表面螺紋相匹配的螺桿螺紋和一為另一旋動機構提供實施旋力支點的第二受力機構,其底部設有一用于推擠上頜竇底的加力盤,所述螺桿通過螺紋結構旋進所述底座。較佳地,所述自攻螺紋向所述擋圈方向的螺紋結構逐漸加深設置。較佳地,所述加力盤的直徑大于螺桿直徑小于底座外徑,其邊緣設有突起,所述突起高度為0.5-1.5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術可以緩慢并可精確控制的提升上頜竇底,防止上頜竇底的穿孔;同時本技術避免了錘擊造成的不適;更優的,本技術采用嵌入式的底座,不僅不需要采用輔助工具或手段固定底座,而且底座本身就對上頜竇底就有少許的提升作用。當然,實施本技術的任一產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點。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用于提升上頜竇底的簡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用于提升上頜竇底的簡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供的用于提升上頜竇底的簡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提升上頜竇底的簡易裝置,該裝置包括螺桿2和底座I。如圖2所75,底座I為一中空柱狀結構,其外表面設有自攻螺紋5和第一受力機構3,本實施例第一受力機構3為一多邊形結構,自攻螺紋5和第一受力結構3由擋圈4隔開,擋圈4為圓形、方形或多邊形中的任一形狀,本實施例選用圓形結構,自攻螺紋5自底部向擋圈4方向的螺紋結構逐漸加深或不變,螺紋結構逐漸加深是為了使底座更穩定的設置在種植窩中并盡量增加螺桿推擠上頜竇底時的拮抗力,本實施例選擇逐漸加深的自攻螺紋5結構,自攻螺紋5用于將底座I通過旋動機構實施旋力旋進并固定在種植窩中,第一受力機構3為旋動機構實施旋力提供支點,該旋動機構可以為扳手、老虎鉗、人手或其他機構,本實施例中旋動機構是一扳手,底座I內表面設有自攻螺紋5方向一致的內表面螺紋;如圖3所示,螺桿2為一柱狀結構,其表面設有與內表面螺紋相匹配的螺桿螺紋7和第二受力機構8,螺桿2旋進底座I通過第二受力機構8為另一旋動機構提供實施旋力的支點,該旋動機構可以為扳手、老虎鉗、人手或其他機構,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是扳手,螺桿2底部設有一加力盤,該加力盤為圓盤狀,其直徑大于螺桿2直徑小于底座I外徑,該加力盤邊緣處設有突起6,用以推擠提升上頜竇底,突起6高度為0.5-1.5mm,本實施例中突起6的高度為1mm。本技術一種用于提升上頜竇底的簡易裝置的實施方式如下:在上頜后部缺牙區制備種植窩至上頜竇底0.5-2mm處,該種植窩直徑小于底座I外徑,將螺桿2旋設進底座I中后將底座I連通螺桿2旋入種植窩,通過旋動機構以第一受力機構3為支點將底座I在種植窩中旋緊,再通過旋動機構以第二受力機構8為支點加力于螺桿2,此時上頜竇底通過螺桿2的上升得到提升,螺桿推擠提升上頜竇底的拮抗力來自底座旋入種植窩骨壁后產生的摩擦力和所述自攻螺紋嵌入骨壁的抵抗力,同時底座I的抵抗力也會輕微的將該區牙槽骨向反方向(冠方)提升。繼續旋動螺桿2使上頜竇底達到預定的高度,若已達到預定高度則停止加力,旋出底座I和螺桿2,植入種植體。本技術可以緩慢并可精確控制的提升上頜竇底,防止上頜竇底的穿孔;同時本技術避免了錘擊造成的不適;更優的,本技術采用嵌入式的底座,不僅不需要采用輔助工具或手段固定底座,而且底座本身就對上頜竇區骨高度就有少許的提升作用。本技術優選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闡述本技術。優選實施例并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也不限制該技術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顯然,根據本說明書的內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技術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
技術人員能很好地利用本技術。本技術僅受權利要求書及其全部范圍和等效物的限制。以上公開的僅為本申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本申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提升上頜竇底的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螺桿和一底座, 所述底座為一中空柱狀結構,其外表面設有一用于將所述底座旋進并固定在種植窩中的自攻螺紋和一用于為旋動機構實施旋力提供支點的第一受力機構,所述自攻螺紋和第一受力機構由一擋圈隔開,所述底座內表面設有與所述自攻螺紋方向一致的一內表面螺紋; 所述螺桿為一柱狀結構,其表面設有與所述內表面螺紋相匹配的螺桿螺紋和一為另一旋動機構提供實施旋力支點的第二受力機構,其底部設有一用于推擠上頜竇底的加力盤,所述螺桿通過螺紋結構旋進所述底座。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升上頜竇底的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攻螺紋向所述擋圈方向的螺紋結構逐漸加深設置。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升上頜竇底的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盤的直徑大于螺桿直徑小于底座外徑,其邊緣設有突起,所述突起高度為0.5-1.5mm。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上頜竇底提升裝置,包括一螺桿和一底座,所述底座為一中空柱狀結構,其外表面設有一自攻螺紋和一第一受力機構,所述自攻螺紋和第一受力機構由一擋圈隔開,所述底座內表面設有一內表面螺紋;所述螺桿為一柱狀結構,其表面設有與所述內表面螺紋相匹配的螺桿螺紋和一第二受力機構,其底部設有一加力盤;本技術將所述底座與螺桿組合安裝并固定在種植窩中,所述螺桿穿過所述底座向上頜竇底施加提升力,提升所述上頜竇底至預定高度。本技術可以緩慢并可精確控制的提升上頜竇底,同時避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提升上頜竇底的簡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螺桿和一底座,所述底座為一中空柱狀結構,其外表面設有一用于將所述底座旋進并固定在種植窩中的自攻螺紋和一用于為旋動機構實施旋力提供支點的第一受力機構,所述自攻螺紋和第一受力機構由一擋圈隔開,所述底座內表面設有與所述自攻螺紋方向一致的一內表面螺紋;所述螺桿為一柱狀結構,其表面設有與所述內表面螺紋相匹配的螺桿螺紋和一為另一旋動機構提供實施旋力支點的第二受力機構,其底部設有一用于推擠上頜竇底的加力盤,所述螺桿通過螺紋結構旋進所述底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戴燁揚,
申請(專利權)人:凌晴,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