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雙源熱泵空調機組,包括壓縮機、四通換向閥、制冷劑-水換熱器、翅片換熱器、制冷節流閥、單向閥、制熱節流閥、電磁閥及連接管道,所述翅片換熱器設置在殼體內,所述殼體內自上而下依次設置風機、灑水器、翅片換熱器、散熱填料和集水盤,殼體下部集水盤和散熱填料之間設置有空氣進入口;集水盤和灑水器之間通過循環水泵連接,翅片換熱器的兩端分別與四通換向閥、制冷劑-水換熱器連接。所述翅片換熱器包括第一翅片換熱器和第二翅片換熱器,第一翅片換熱器和第二翅片換熱器之間通過并聯的電磁閥和制熱節流閥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克服單純的空氣源熱泵機組和水源熱泵機組的使用缺陷,適應在多種環境條件下使用,換熱溫度低,節能效果顯著,機組運行效率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熱泵式空調機組,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雙源熱泵空調機組,屬于制冷空調領域。
技術介紹
空氣源熱泵機組受環境溫度影響波動大,夏季制冷時,由于環境溫度高,冷凝壓力大,能效比下降,在極端高溫條件下,空氣源熱泵機組的制冷能效比更低;冬季運行時環境溫度低,翅片受結霜的影響使機組運行不穩定,效率低,除霜運行時還將導致供熱間斷,其除霜損失約占熱泵總能耗損失的10%。水源熱泵機組,由于地層溫度一年四季相對穩定,其溫度的范圍遠遠小于空氣的波動,是很好的冷熱源,雖然效率高,但是土壤埋管熱泵系統不僅造價高,還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地下水熱泵系統,目前對地下水回灌問題還沒有很好的方法來解決,況且還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有很多城市明文禁止使用地下水;地表水熱泵系統,只能用在水資源豐富的區域,對水質要求比較高。為了能夠克服單純的空氣源熱泵機組和水源熱泵機組的使用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雙源熱泵空調機組,能適應在多種環境條件下使用,換熱溫度低,應用靈適,機組運行效率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需要而提供一種雙源熱泵空調機組,能夠克服單純的空氣源熱泵機組和水源熱泵機組的使用缺陷,適應在多種環境條件下使用,換熱溫度低,節能效果顯著,機組運行效率高。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雙源熱泵空調機組,包括壓縮機、四通換向閥、制冷劑一水換熱器、翅片換熱器、制冷節流閥、單向閥、制熱節流閥、電磁閥及連接管道,所述翅片換熱器設置在殼體內,所述殼體內自上而下依次設置風機、灑水器、翅片換熱器、散熱填料和集水盤,殼體下部集水盤和散熱填料之間設置有空氣進入口 ;集水盤和灑水器之間通過循環水泵連接,翅片換熱器的兩端分別與四通換向閥、制冷劑一水換熱器連接。所述翅片換熱器包括第一翅片換熱器和第二翅片換熱器,第一翅片換熱器和第二翅片換熱器之間通過并聯的電磁閥和制熱節流閥連接。所述翅片換熱器和制冷劑一水換熱器之間通過并聯的單向閥和制冷節流閥連接。本技術同已有熱泵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積極效果:1、節能效果顯著:實現了空氣源熱泵空調的無霜運行,提高了熱泵的使用效率;夏季,采用水和空氣作為混合冷源,大幅度的降低了機組的冷凝溫度,能效比遠遠高于傳統的空氣源熱泵機組;2、不依賴地下水、地表水等熱源,不受地質條件的制約,占地面積小;3、不用考慮水源熱泵地源側冬夏季冷熱負荷均衡,也不用考慮輔助電加熱和冬季融霜的問題,解決了單純的空氣源熱泵機組和水源熱泵機組的使用缺陷。本技術有著較好的技術經濟價值,商品化發展和應用前景非常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造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闡述。圖1示出了本技術的具體結構。本技術的一種雙源熱泵空調機組,包括壓縮機1、四通換向閥2、制冷劑一水換熱器3、第一翅片換熱器12、第二翅片換熱器13、制冷節流閥4、單向閥5、制熱節流閥6、電磁閥7及連接管道;壓縮機I的排氣口與四通換向閥2的接口 a連接,四通換向閥2的接口 b連接于第二翅片換熱器13的接口,第二翅片換熱器13的另一接口與制熱節流閥6的進口連接,制熱節流閥6的出口與第一翅片換熱器12的一接口連接,電磁閥7并聯于制熱節流閥6的兩端,第一翅片換熱器12的另一接口和制冷節流閥4的進口連接,制冷節流閥4的出口與制冷劑一水換熱器3的冷媒通道接口相連,單向閥5并聯于制冷節流閥4的兩端,制冷劑一水換熱器3的冷媒通道另一接口和四通換向閥2的接口 c相連,四通換向閥2的接口 d連接于壓縮機I的回氣口 ;殼體11內自上而下依次設置風機15、灑水器14、第二翅片換熱器13、第一翅片換熱器12、散熱填料10和集水盤9,殼體11下部集水盤9和散熱填料10之間設置有空氣進入口 ;集水盤9和灑水器14之間通過循環水泵8連接,循環水泵8的進水口與集水盤9的出水口連接,循環水泵8的出水口通過管道連接灑水器14。機組夏季制冷運行時,電磁閥7開啟,循環水泵8和風機15運行,灑水器14對第二翅片換熱器13進行噴淋,壓縮機I排出的高壓高溫制冷劑氣體經過四通換向閥2進入到第二翅片換熱器13和第一翅片換熱器12中進行冷凝放熱,液態制冷劑經過制冷節流閥4進入制冷劑一水換熱器3吸熱蒸發,制取冷水供用戶使用,制冷劑蒸發后經過四通換向閥2回到壓縮機I形成整個制冷循環。水自集水盤9流出,經過循環水泵8增壓后通過灑水器14噴淋到第二翅片換熱器13的外表面形成很薄的水膜,水膜中部分水吸熱后蒸發為水蒸氣,另一部分流到第一翅片換熱器12繼續蒸發,余下的落在散熱填料10上,最后匯集到集水盤9中供給循環水泵8循環使用,在風機15的作用下,低溫空氣從殼體11下壁空氣進入口吸入流經散熱填料10、第一翅片換熱器12和第二翅片換熱器13,冷凝熱被排到周圍大氣中。機組冬季制熱運行時,電磁閥7和循環水泵8關閉、風機15運行,壓縮機I排出的高壓高溫制冷劑氣體經過四通換向閥2進入到制冷劑一水換熱器3中進行冷凝放熱,制取熱水供用戶使用;冷凝后的高壓高溫制冷劑液體通過單向閥5經過第一翅片換熱器12進行過冷,過冷階段制冷劑放出的熱量用來加熱經過第一翅片換熱器12流入第二翅片換熱器13的空氣源,以此來提高第二翅片換熱器13盤管內制冷劑的蒸發溫度,過冷的制冷劑液體通過制熱節流閥6節流變成低溫低壓液體進入第二翅片換熱器13的盤管進行吸熱蒸發后通過四通換向閥2回到壓縮機I形成了整個制熱循環。本技術不僅具有水冷機組的性能優點,同時克服了傳統空氣源熱泵機組和水源熱泵機組的不足;在夏季制冷運行時,通過向翅片換熱器上灑水,采用水和空氣混合對其冷凝,大大降低冷凝溫度,能效比遠遠高于空氣源熱泵機組;在冬季制熱運行時,通過第一翅片換熱器對流入第二翅片換熱器的空氣源進行加熱,被加熱后的空氣源流向第二翅片換熱器,不僅提高制冷劑循環的蒸發溫度,同時增大制冷劑循環的過冷度,這樣既提高了熱泵的效率,又克服了傳統空氣源熱泵需要除霜的缺陷。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技術而所舉的較佳實施例,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于本技術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雙源熱泵空調機組,包括壓縮機、四通換向閥、制冷劑一水換熱器、翅片換熱器、制冷節流閥、單向閥、制熱節流閥、電磁閥及連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換熱器設置在殼體內,所述殼體內自上而下依次設置風機、灑水器、翅片換熱器、散熱填料和集水盤,殼體下部集水盤和散熱填料之間設置有空氣進入口 ;集水盤和灑水器之間通過循環水泵連接,翅片換熱器的兩端分別與四通換向閥、制冷劑一水換熱器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源熱泵空調機組,其特征是:所述翅片換熱器包括第一翅片換熱器和第二翅片換熱器,第一翅片換熱器和第二翅片換熱器之間通過并聯的電磁閥和制熱節流閥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雙源熱泵空調機組,其特征是:所述翅片換熱器和制冷劑一水換熱器之間通過并聯的單向閥和制冷節流閥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雙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源熱泵空調機組,包括壓縮機、四通換向閥、制冷劑-水換熱器、翅片換熱器、制冷節流閥、單向閥、制熱節流閥、電磁閥及連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換熱器設置在殼體內,所述殼體內自上而下依次設置風機、灑水器、翅片換熱器、散熱填料和集水盤,殼體下部集水盤和散熱填料之間設置有空氣進入口;集水盤和灑水器之間通過循環水泵連接,翅片換熱器的兩端分別與四通換向閥、制冷劑-水換熱器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國瑞,潘巨華,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京奧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