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液體傳熱的LED燈具,包括發光單元、散熱單元和驅動電源,發光單元主要由非金屬殼體、設置于非金屬殼體內的金屬基板及多顆設置于金屬基板上的大功率LED燈珠組成,散熱單元主要由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散熱管復合體、熱交換器和微泵組件組成,微泵組件包括微泵安裝座和微泵,微泵、散熱管復合體及熱交換器相連接構成密封的液體循環散熱通道,液體循環散熱通道內充裝有高導熱性液體,這樣多顆LED燈珠工作時產生的熱量,經設置于非金屬殼體內的金屬基板傳導到熱交換器,而高導熱性液體在微泵的作用下強迫循環對流,將LED燈珠燃點產生的熱量散發到空氣中,散熱性能好,能夠有效降低LED燈珠的結溫,且可實現大功率、高光效的LED燈產品。(*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LED光源,尤其是涉及一種液體傳熱的LED燈具。
技術介紹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管)光源作為一種新型節能型光源,因其具有高光效、高顯色性、低功耗、長壽命等特點,所以越來越多場合采用LED光源代替傳統的光源進行照明。大功率LED筒燈由于其可廣泛應用于大型辦公室、會議室、百貨商場、超市及專賣店、實驗室、機場及一些民用居室,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大功率LED筒燈為降低LED燈珠的結溫,通常采用大面積的金屬套件組合進行散熱,這種散熱結構不僅構造復雜、重量大、成本高,而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由于這種大功率LED筒燈的外殼是采用金屬材料制成的,因此為了考慮整燈的安全性能,不得不采用隔離式電源驅動裝置,但是隔離式電源驅動裝置將降低10%左右的整燈光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質量輕、成本低,且散熱性能好、安全性能高的液體傳熱的LED燈具。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液體傳熱的LED燈具,包括發光單元、散熱單元和驅動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光單元主要由非金屬殼體、設置于所述的非金屬殼體的內部前端的金屬基板及多顆設置于所述的金屬基板上的大功率LED燈珠組成,所述的散熱單元主要由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散熱管復合體、熱交換器和微泵組件組成,所述的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的前端與所述的非金屬殼體的后端相連接,所述的驅動電源設置于所述的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內,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套設于所述的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外,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具有第一上端口、第二上端口、第一下端口和第二下端口,所述的熱交換器設置于所述的非金屬殼體的內部后端的空腔內,所述的熱交換器具有一個液體入口和一個液體出口,所述的熱交換器的液體入口與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的第一上端口相連接,所述的熱交換器的液體出口與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的第二上端口相連接,所述的微泵組件包括微泵安裝座和安裝于所述的微泵安裝座內的微泵,所述的微泵安裝座的前端與所述的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的后端相連接,所述的微泵的入口與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的第二下端口相連接,所述的微泵的出口與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的第一下端口相連接,所述的微泵、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及所述的熱交換器相連接構成一個密封的液體循環散熱通道,所述的液體循環散熱通道內充裝有高導熱性液體。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主要由兩個結構相同且均呈圓柱狀的第一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和第二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組成,所述的第一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同向旋轉進入所述的第二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與所述的第二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嵌套成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所述的第一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具有第一上端口和第一下端口,所述的第二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具有第二上端口和第二下端口。所述的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的外壁上沿周向設置有呈螺旋狀的固定擱板,所述的固定擱板位于所述的第一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和所述的第二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之間。所述的熱交換器主要由換熱室、與所述的換熱室相配合的密封蓋及設置于所述的換熱室內的多路液體循環流道組成,所述的換熱室上設置有液體入口和液體出口,所述的液體入口和所述的液體出口均與所述的多路液體循環流道相連通,所述的液體入口與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的第一上端口相連接,所述的液體出口與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的第二上端口相連接。所述的非金屬殼體內設置有反射燈杯,所述的反射燈杯的內底部與所述的金屬基板的底部相連接,所述的反射燈杯的外底部與所述的熱交換器的前端相連接,所述的反射燈杯的杯口上設置有透光片。所述的非金屬殼體的前端邊緣上連接有面蓋。所述的微泵安裝座的后端邊緣上連接有后蓋。所述的第一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和所述的第二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均為扁形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所述的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的周壁為齒狀結構。所述的熱交換器的制作材料采用金屬鋁材料,所述的透光片的制作材料采用玻璃或聚碳酸酯塑料或亞克力。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I)、本技術通過將微泵、散熱管復合體及熱交換器相連接構成一個密封的液體循環散熱通道,且在液體循環散熱通道內充裝高導熱性液體,這樣多顆LED燈珠工作時產生的熱量,經設置于非金屬殼體內的金屬基板傳導到熱交換器,而高導熱性液體在微泵的作用下強迫循環對流,將LED燈珠燃點產生的熱量散發到空氣中,這種方式散熱性能好,能夠有效降低LED燈珠的結溫,且可實現大功率、高光效的LED燈產品,如整燈功率在9W及以上的大功率LED筒燈。2)、本技術通過將驅動電源放置于由非金屬材料制成的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內,可實現非隔離式電源驅動,從而可提高10%左右的整燈光效。3)、由于非金屬殼體、面蓋、后蓋、透光片、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第一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和第二非金屬單螺旋散熱管均采用非金屬材料制成,因此整燈質量輕、成本低,且絕緣性能好,可有效提高整燈的使用壽命及安全性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LED燈具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LED燈具的剖視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LED燈具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LED燈具的熱交換器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LED燈具的高導熱性液體循環流動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液體傳熱的LED燈具,如圖所示,其包括發光單元1、散熱單兀2和驅動電源3。發光單兀I主要由非金屬殼體11、設置于非金屬殼體11的內部前端的反射燈杯12和金屬基板13及多顆設置于金屬基板13上的大功率LED燈珠14組成,非金屬殼體11的前端邊緣上連接有面蓋4,反射燈杯12的內底部與金屬基板13的底部相連接,反射燈杯12的杯口上設置有透光片15,金屬基板13的熱焊盤與大功率LED燈珠14的熱焊盤直接焊接,可實現超低熱阻。散熱單元2主要由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21、散熱管復合體22、由金屬鋁材料制成的熱交換器23和微泵組件24組成,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21的前端與非金屬殼體11的后端相連接,驅動電源3設置于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21內,散熱管復合體22套設于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21外,散熱管復合體22具有第一上端口 223、第二上端口 224、第一下端口 225和第二下端口 226,熱交換器23設置于非金屬殼體11的內部后端的空腔內,熱交換器23的前端與反射燈杯12的外底部相連接,熱交換器23具有一個液體入口 233和一個液體出口 234,熱交換器23的液體入口 233與散熱管復合體22的第一上端口 223相連接,熱交換器23的液體出口 234與散熱管復合體22的第二上端口224相連接,微泵組件24包括微泵安裝座241和安裝于微泵安裝座241內的微泵242,微泵安裝座241的前端與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21的后端相連接,微泵安裝座241的后端邊緣上連接有后蓋5,微泵242的入口與散熱管復合體22的第二下端口 226相連接,微泵242的出口與散熱管復合體22的第一下端口 225相連接,微泵242、散熱管復合體22及熱交換器23相連接構成一個密封的液體循環散熱通道,液體循環散熱通道內充裝有高導熱性液體,高導熱性液體在液體循環散熱通道內循環流動(如圖5所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體傳熱的LED燈具,包括發光單元、散熱單元和驅動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光單元主要由非金屬殼體、設置于所述的非金屬殼體的內部前端的金屬基板及多顆設置于所述的金屬基板上的大功率LED燈珠組成,所述的散熱單元主要由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散熱管復合體、熱交換器和微泵組件組成,所述的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的前端與所述的非金屬殼體的后端相連接,所述的驅動電源設置于所述的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內,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套設于所述的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外,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具有第一上端口、第二上端口、第一下端口和第二下端口,所述的熱交換器設置于所述的非金屬殼體的內部后端的空腔內,所述的熱交換器具有一個液體入口和一個液體出口,所述的熱交換器的液體入口與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的第一上端口相連接,所述的熱交換器的液體出口與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的第二上端口相連接,所述的微泵組件包括微泵安裝座和安裝于所述的微泵安裝座內的微泵,所述的微泵安裝座的前端與所述的非金屬散熱管定位支架的后端相連接,所述的微泵的入口與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的第二下端口相連接,所述的微泵的出口與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的第一下端口相連接,所述的微泵、所述的散熱管復合體及所述的熱交換器相連接構成一個密封的液體循環散熱通道,所述的液體循環散熱通道內充裝有高導熱性液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陽,馬正紅,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陽光照明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