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假體托座(1),尤其涉及一種肩關節假體托座。它包括基本呈中空球狀帽的形狀、并界定出凹進的內表面(3)的殼體(2),所述殼體(2)具有聯結桿(4),其從所述內表面(3)延伸出,并用于使所述托座聯結至特別為錨固螺釘(26)或錨固栓(13)的固定件,所述托座(1)的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錨固和/或聯結裝置,其具有從所述殼體(2)內表面(3)延伸出的、基本為管狀的壁(6),所述壁(6)與所述聯結桿(4)一起界定出基本為環形的凹部(8)。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可適應的肩關節假體托座本專利技術涉及肩關節托座,尤其涉及一種肩關節假體托座(cupule de prothesed, epaule)。在法國,每年會有大約15000個肩關節假體投入使用,其中包括全肩關節假體(被稱作標準假體)、反轉式假體以及最近出現的表面置換式假體。這個數字在近些年表現出明顯的增加,這尤其歸因于表明需要使用肩關節假體的病理學數量的增加。在該背景下,肩關節假體手術依然是一種非常專業的、高技術含量的外科手術,其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并需要利用一些通常很復雜的輔助器材。因此,就需要簡化假體和輔助器材,從而使手術過程更容易進行,可重復性更強,并因此減少手術后的并發癥。這種對輔助器材和手術過程的簡化也具有降低那些裝配肩關節假體手術費用的優勢。目前存在有多種類型的肩關節假體。某些傳統的假體,類似美國專利US2004/153161中所述的假體,在完成骨切除后,通過使用肱骨桿將其固定在肱部上。肱骨桿的安裝需要在骨頭內有很大的凹部來接納肱骨桿,因此會減少骨量,使骨骼更加脆弱。這種假體的裝配耗時長,并且很復雜。在把桿安裝在凹部后,骨骼與肱骨桿之間的空間通常填充有骨水泥。一段時間后,骨水泥會脫落,無法確保桿的準確固定。還存在一種表面置換式假體, 類似法國專利FR2,928,827中所述的假體,其是在骨骺表面經過電位光剖后,由肱骨的骨骺代替而成。這種假體不需要像前述的假體那樣被固定在骨頭內。當簡單的骨骺表面置換術無法采用時,例如當骨頭太脆弱時,外科醫生會選擇使用一種中間性的被稱作“半-表面置換”的技術。在該技術中,一部分骨骺被切除。那么外科醫生就需要使用一種類似于文獻EP0,538,895中所描述的假體,其包括用于置換被切除的骨骺部分的托座,以及用于確保使托座在骨頭上緊固的錨固螺釘。文獻US2003/0163202描述了一種包括中心緊固桿的托座。在文獻W02008/146124中可知,前述的錨固螺釘被替換成基本為柱形的錨固栓。然后,托座被配以聯結桿,聯結桿通過與腔互鎖的方式配合,該腔具有互補的柱形結構,并在錨固栓一端形成。這種托座借助關節窩所施加的壓力保持就位。然而,這種托座和錨固栓的聯結性質不能避免托座在植入后轉動,這會引起很多問題。另外,簡單地將托座鎖定在錨固栓的腔內,不足以將托座錨固在肱骨頭上,并因此會引起患者的疼痛與不適。文獻FR2,686,503描述了一種用于股骨頭的康復假體,包括托座,其配有在骨頭中的中心錨固桿,其周圍圍繞著多個與其平行的刺,用于穿透股骨的骨頭來增強托座的緊固。所有已知的托座都是專門適用于特定的外科技術。外科醫生因此必須學習不同技術,并備有多種適用于每種技術的輔助器材。此外,如果外科醫生在手術期間遇到困難時,無法適應性改變假體,比如更換托座的植入方法。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全部或部分地解決上述的各種缺陷。出于此原因,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可適應性的托座,其能夠使用各種技術(傳統的、表面置換式的、半表面置換式的),能夠保留患者的骨量,并且裝配簡單快速。為此目的,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假體托座,特別涉及一種肩關節假體托座,包括基本呈中空球狀帽的形狀、并界定出凹進的內表面的殼體,該殼體具有聯結桿,其從內表面延伸出并用于使托座聯結至特別為錨固螺釘或錨固栓的固定件,該托座的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錨固和/或聯結裝置,其具有從殼體的內表面延伸出的、基本為管狀的壁,該壁與聯結桿一起界定出基本為環形的凹部。因此,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托座是可適應的:聯結桿能夠根據外科醫生的需要,將托座聯結在緊固件上。錨固和/或聯結裝置一方面能夠將托座直接錨固在骨頭上來增強其緊固程度;另一方面,可根據需要將托座與一中間元件聯結,該中間元件具有環形部分的形狀,并適用于容納在由錨固和/或聯結裝置與聯結桿之間界定出的凹部中。該中間元件可以是例如位于托座和錨固螺釘或中間襯套之間的聯結件,其能夠使托座與骨頭隔開一段空間,從而獲得假體在患者身上更強的適應性。錨固和/或聯結裝置因此可允許外科醫生在手術期間選擇他將用來在患者身上緊固托座以及有可能更換它的技術。鑒于在錨固栓與中間元件之間可能的兼容性,外科醫生也可以同時使用兩者。由管狀壁界定的環形的凹部,允許簡易、快捷地安裝和緊固中間元件,該中間元件可以是例如能夠增加環高的襯套。為了便于緊固中間元件,環形可以形成莫式錐度。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特征,壁呈鋸齒狀。鋸齒狀的壁能夠在錨固和/或聯結裝置被用于錨固托座時,加強托座在骨頭內的錨固。這些缺口還能夠避免托座在插入骨頭之后的轉動。最后,鋸齒狀的壁還可防止任何可能被使用的中間元件的轉動。根據一個實施方 式,壁厚隨著遠離內表面的方向而減小。壁厚隨著遠離內表面方向的這種減小增強了壁在骨頭中的穿透能力。根據一個實施方式,基本為管狀的壁具有至少一個縱向槽。該縱向槽能夠增強托座在骨頭內的錨固。根據一個實施方式,凹部被設置成能夠接納具有基本為錐形的外表面的中間元件。根據一個實施方式,聯結桿與錨固和/或聯結裝置是同心的,聯結桿從殼體的極點延伸出。根據一種可能的方案,殼體還包括至少一個在內表面上形成的錨固肋。每個錨固肋增強了托座在骨頭中的錨固。具體地,當托座聯結至聯結件并且錨固和/或聯結裝置沒有被用來錨固托座時,每個錨固肋可確保托座的緊固。一旦托座裝配在患者身上,各錨固肋還能夠避免托座的轉動,并在被植入后為托座提供牽引固定力。根據一個實施例,每個錨固肋被設置成當其裝配在骨頭上時,可引起托座轉動。因此,托座在其裝配期間的轉動,可使得在用錨固和/或聯結裝置來緊固托座時,增強其穿入骨內的能力。一旦植入托座之后,各錨固肋可防止托座的轉動,并抵抗托座被拉脫。根據一種可能性,殼體還具有至少一個槽口,其開設在殼體的邊緣上。這種槽口有利于將輔助器材緊固在托座上,以便在壓緊期間保持托座。優選地,所述輔助器材被設置成通過與所述槽口配合,使托座產生10度的轉動。最后,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配套組件,其包括至少一個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托座和至少一個特別為錨固螺釘或錨固栓的緊固件,和/或至少一個中間元件,該中間元件具有環形部,并適用于容納在界定于錨固和/或聯結裝置與聯結桿之間的凹部之中。通過以下的文字說明并結合其中以非限定性舉例的方式示出了托座的一個實施例的附圖,將使本專利技術獲得更好的理解。附圖中:附圖說明圖1是托座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托座與錨固栓聯結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圖1中的托座與一中間襯套和錨固栓聯結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圖1中的托座、聯結件與用于緊固假體的錨固螺釘的立體示意圖。如圖1所示,假體托座I包括基本呈中空球狀帽的形狀的殼體2。殼體2界定出凹進的內表面3,并具有從內表面3在殼體2的極點位置延伸出的聯結桿4。聯結桿4設有例如通孔5,其沿著球狀帽的軸線延伸。托座I還包括例如壁6的錨固和/或聯結裝置,其從內表面3延伸出,形狀基本為管狀。該壁6包括8個缺口 7,其形成在壁6的自由端。當然,缺口 7的數量可根據需要或托座2的尺寸進行改變。同樣地,每個缺口 7的形狀也是可適應性改變的,它可以是例如圖1所示的圓形,或者也可以是矩形。當然,缺口 7的深度可以改變成基本等于壁6的高度。壁6的厚度隨著遠離內表面3的方向減小。壁6被設為與聯結桿4同心,從而界定出基本為環形的凹部8。壁6的相對于聯結桿4的面9呈陰型的錐形形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假體托座(1),特別是肩關節假體托座,包括基本呈中空球狀帽的形狀、并界定出凹進的內表面(3)的殼體(2),所述殼體(2)具有聯結桿(4),其從所述內表面(3)延伸出并用于使所述托座(1)聯結至特別為錨固螺釘(26)或錨固栓(13)的固定件,所述托座(1)的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錨固和/或聯結裝置,其具有從所述殼體(2)的內表面(3)延伸出的、基本為管狀的壁(6),所述壁(6)與所述聯結桿(4)一起界定出基本為環形的凹部(8)。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克·杜波,
申請(專利權)人:馬克·杜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法國;FR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