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燃氣灶,包括具有開口的面板、支撐面板的底殼,以及燃燒器,燃燒器包括外環火蓋,該燃氣灶還包括設置于面板開口處的聚能盤,燃燒器位于聚能盤內,且與聚能盤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燃燒器外圍設置有聚能盤,燃燒器與聚能盤直接連接,可提高燃氣灶的裝配效率,并降低成本;為了滿足燃燒所需的二次空氣,對聚能盤和的尺寸進行了限定;此外,在底殼的底部設置有風扇,可起到降低燃氣灶內部溫升的作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廚具
,尤其涉及一種內嵌式的燃氣灶。
技術介紹
目前,普通家用燃氣嵌入式灶具的燃燒器通常是置于灶具的面板之上,這種燃氣灶結構中,燃氣燃燒時,火焰完全裸露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的熱量因熱輻射或與空氣對流的熱交換而大部分損失,其中可利用的熱量僅有50%左右,其余有一半的熱量則白白浪費。為了提高燃氣燃燒熱效率,現有的內嵌式灶具中,也有將燃燒器置于灶具的面板之下,但是,其結構較為復雜,不僅成本高,而且裝配效率低,還增加了灶具內部溫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燃氣灶,旨在降低灶具成本,提高灶具裝配效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一種燃氣灶,包括具有開口的面板、支撐面板的底殼,以及燃燒器,所述燃燒器包括外環火蓋,該燃氣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面板開口處的聚能盤,所述燃燒器位于所述聚能盤內,且與所述聚能盤連接。其中,燃燒器與聚能盤直接連接,可提高燃氣灶的裝配效率,并降低成本。優選地,所述燃燒器上設置有火孔和/或火槽,所述燃燒器的火孔和/或火槽不高于所述聚能盤的頂面。其中,燃燒器嵌入聚能盤內,且燃燒器的火孔和/或火槽不高于聚能盤的頂面,使得從燃燒器火孔和/火槽噴出的火焰能被聚能盤聚集反射到鍋底,提高燃氣燃燒熱效率。優選地,所述燃燒器包括爐頭、分氣盤和包括所述外環火蓋的火蓋,所述聚能盤的下部具有中心開口,所述爐頭穿過所述聚能盤底部的中心開口后,連接在所述分氣盤的底部與所述底殼之間;所述火蓋設置在所述分氣盤的上方。優選地,所述爐頭與所述聚能盤底部的中心開口可拆卸連接,或者,所述爐頭與所述聚能盤底部的中心開口緊固連接;所述聚能盤與所述燃燒器的分氣盤之間具有存儲二次空氣的間隙。優選地,所述聚能盤呈開口向上的碗狀,且最大開口處的直徑為D,200mm < D<400 mm ;且所述燃燒器外環火蓋外徑為d ^ 140 mm。限定聚能盤呈碗狀,其目的是增加聚能反射效果,提供燃燒器的熱效率。因聚能盤與燃燒器直接連接,此時燃燒器所需的二次空氣全部從灶面上提供;限定聚能盤最大開口處的直徑D,其目的是保證聚能盤與燃燒器火蓋間保持一定間隙,以滿足燃燒器燃燒所需的二次空氣,使燃燒充分。優選地,所述聚能盤最大開口處的直徑D取值范圍為:240mm < D < 320 mm ;且所述燃燒器火蓋外徑為d, 100mm < d < 110mm。優選地,所述聚能盤最大開口處的直徑D取值為300mm ;且所述燃燒器外環火蓋外徑為 d, d=115mm。優選地,所述底殼設置有增壓風扇。其中,增壓風扇可降低燃氣灶內部溫升。優選地,所述聚能盤的內表面設置有若干壓點或設置有鏡面反射層,以提高聚能盤的聚能反射效果。優選地,所述聚能盤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面板的開口處;所述面板的開口處設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可以用于防水;所述聚能盤上部邊沿與所述密封圈緊配合。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燃氣灶,在燃燒器外圍設置有聚能盤,燃燒器與聚能盤直接連接,可提高燃氣灶的裝配效率,并降低成本;為了滿足燃燒所需的二次空氣,對聚能盤和的尺寸進行了限定;同時通過聚能盤對燃燒器產生的熱量進行聚能反射,且燃燒器的火孔和/或火槽不高于聚能盤的頂面,從而極大的減少熱輻射和熱對流,提高了燃氣燃燒熱效率;此外,在底殼的底部設置有風扇,可起到降低燃氣灶內部溫升的作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燃氣灶主視圖的剖視圖;圖2是圖1中燃氣灶的俯視圖;圖3是本技術內嵌式燃氣灶的爆炸圖;圖4是圖1中的局部放大圖。附圖標記:1,面板;2,聚能盤;21,聚能盤2上部邊沿的環形外周緣部;3,外環火蓋;4,內環火蓋;6,底殼;7,爐頭;8,風扇;9,分氣盤;11,翻邊;12 ;燃燒器;13,鍋支架;14,增壓盤上的空氣通道;15,旋鈕;16,密封圈。為了使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述。具體實施方式與附圖說明重復.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出的一種燃氣灶,包括具有開口的面板1、支撐面板I的底殼6、燃燒器12以及設置在面板I開口處的鍋支架13,所述燃燒器12上設置有火孔和/或火槽,該燃氣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面板I開口處的、呈碗狀的聚能盤2,所述燃燒器12位于所述聚能盤2內,且與所述聚能盤2連接,所述燃燒器12的火孔和/或火槽不高于聚能盤2的頂面。本實施例將燃燒器12嵌入聚能盤2內,且燃燒器12的火孔和/或火槽不高于聚能盤2的頂面,使得從燃燒器12火孔和/火槽噴出的火焰能被聚能盤2聚集反射到鍋底,提高燃氣灶的燃氣燃燒熱效率。其中,面板I為玻璃面板1,根據實際情況面板I還可以采用不銹鋼板和冷板等金屬材質或者陶瓷材質。該面板I上設有旋鈕15 ;所述面板I的開口處設有鍋支架13。燃燒器12與面板I可以呈水平面齊平設置或者置于所述面板I的水平面之下;該燃燒器12包括爐頭7、分氣盤9和火蓋,爐頭7連接在分氣盤9的底部與底殼6之間,火蓋設置在所述分氣盤9的上方,所述火蓋包括內環火蓋4以及位于內環火蓋4外側的外環火蓋3。所述聚能盤2可拆卸地設置在面板I的開口處,碗狀的聚能盤2上端向外延伸出環形外周緣部21,聚能盤2通過該環形外周緣部21懸置在面板I的開口的周緣部;;上述聚能盤2的頂面即指該聚能盤2上端向外延伸出的環形外周緣部21的頂面;所述面板I的開口處設置有密封圈16 ;所述聚能盤2上部邊沿的環形外周緣部21與所述密封圈16緊配入口 ο所述聚能盤2最大開口處的直徑為D,其中,D的取值范圍為200mm<D< 400 mm;優選范圍為:240mm < D < 320 mm ;最優取值為300mm。所述燃燒器12外環火蓋3外徑為d其中,140 mm,優選范圍為:100mm < d<110mm,最優取值為115mm ;D和d的配合可以決定二次空氣的存儲間隙。聚能盤2的下部設有中心開口,供所述燃燒器12的爐頭7穿過;所述燃燒器12的分氣盤9置于聚能盤2的碗狀空腔內;爐頭7穿過所述聚能盤2底部的中心開口后,連接在所述分氣盤9的底部與所述底殼6之間;其中,所述爐頭7與所述聚能盤2底部的中心開口可拆卸連接,也可以是緊固連接。聚能盤2呈開口向上的碗狀,聚能盤2最大開口處的直徑為D,燃燒器12位于聚能盤2內,聚能盤2的最大開口處與燃燒器12火蓋之間具有存儲二次空氣的間隙,燃燒器12的二次空氣補充全部由燃氣灶的灶面上補充,其中,二次空氣補充路徑如圖1和圖4中箭頭所示;因聚能盤2與燃燒器12直接連接,此時燃燒器12所需的二次空氣全部從灶面上提供,然后存儲在聚能盤2的最大開口處與燃燒器12火蓋之間的間隙中,限定聚能盤2最大開口處的直徑D,其目的是保證聚能盤2與燃燒器12火蓋間保持一定間隙,以滿足燃燒器12燃燒所需的二次空氣,使燃燒充分。聚能盤2位于所述燃燒器12的外圍,用于對所述燃燒器12產生的熱量起聚能反射作用,可減少燃氣燃燒產生的熱量對周圍進行熱輻射和熱交換。為了進一步提高聚能反射作用,可在聚能盤2的內表面設置若干壓點,以增加聚能反射面積;或者在聚能盤2的內表面以噴涂或電鍍等方式形成鏡面反射層,通過聚能盤2內表面的鏡面效果以增加聚能盤2的聚能反射效果,從而增加熱量的二次利用能力,提高燃氣灶的燃氣燃燒熱效率。此外,為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燃氣灶,包括具有開口的面板、支撐面板并的底殼,以及燃燒器,所述燃燒器包括外環火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面板開口處的聚能盤,所述燃燒器位于所述聚能盤內,且與所述聚能盤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種燃氣灶,包括具有開口的面板、支撐面板并的底殼,以及燃燒器,所述燃燒器包括外環火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面板開口處的聚能盤,所述燃燒器位于所述聚能盤內,且與所述聚能盤連接。2.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氣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器上設置有火孔和/或火槽,所述燃燒器的火孔和/或火槽不高于所述聚能盤的頂面。3.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燃氣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燒器包括爐頭、分氣盤和包括所述外環火蓋的火蓋,所述聚能盤的下部具有中心開口,所述爐頭穿過所述聚能盤底部的中心開口后,連接在所述分氣盤的底部與所述底殼之間;所述火蓋設置在所述分氣盤的上方。4.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燃氣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頭與所述聚能盤底部的中心開口可拆卸連接,或者,所述爐頭與所述聚能盤底部的中心開口緊固連接;所述聚能盤與所述燃燒器的分氣盤之間具有存儲二次空氣的間隙。5.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燃氣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盤聚能...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賈貴勝,張炳衛,王山偉,吳成年,李志偉,
申請(專利權)人: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