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鏈斗式挖泥船高錳鋼泥斗修復工藝。我國在一九七五年前后由日本引進750方/時鏈斗式挖泥船,經長期使用,其高錳鋼泥斗已經磨薄、磨損。已達需要更新程度。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藉助所研究的高錳鋼泥斗修復工藝,解決高錳鋼泥斗修復問題。專利技術的內容是在已經磨損的高錳鋼泥斗斗體(1)內焊接用等離子噴焊過一層耐磨材料層(5)的低碳鋼復板(2),再在高錳鋼斗體(1)與低碳鋼復板(2)的上部、對接焊加鎳高錳鋼斗唇(3),在高錳鋼斗唇(3)上加焊碳化鎢型耐磨材料(4)。在此工藝執行前,須按圖紙做出低碳鋼復板(2)的樣板,展開無余量下料。按樣板切割出低碳鋼復板(2),在低碳鋼復板(2)的內側,用等離子噴焊設備按如下規范噴焊耐磨金屬材料層(5)離子氣流量400升/時。送粉氣流量600升/時。噴焊速度30-40cm2/分送粉量80-100升/分擺頻30-40次/分擺幅20-40mm轉移電弧電壓40-45v轉移電弧電流200-250A噴焊粉末及噴焊層化學成份噴焊鐵基粉末成份C=2.5-3.5% Si=2.5-4.2%B=0.5-1.0% Cr=25-32%Ni=3.5-5.0% Fe余量。噴焊后金屬層成份C=2.8% Si=2.2% B=0.7%Cr=22.98% Ni=3.36% Fe余量。將噴焊完耐磨材料層(5)的低碳鋼復板(2),按樣板弧曲彎成型后,分段點焊在斗體(1)內側。點焊前,在高錳鋼斗體(1)與低碳鋼復板(2)的角焊縫上,用奧132焊條先堆焊一層。在高錳鋼斗體(1)內焊接低碳鋼復板(2)時,先焊橫縫,后焊縱縫,然后在奧132焊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高錳鋼泥斗修復工藝,其特征是在已磨損的高錳鋼泥斗(1)內焊接用等離子噴焊完耐磨金屬材料層(5)的低碳鋼復板(2),再在高錳鋼斗體(1)與低碳鋼復板(2)的上部對接焊加鎳高錳鋼斗唇(3),在斗唇上加焊碳化鎢型耐磨材料(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高錳鋼泥斗修復工藝,其特征是在已磨損的高錳鋼泥斗(1)內焊接用等離子噴焊完耐磨金屬材料層(5)的低碳鋼復板(2),再在高錳鋼斗體(1)與低碳鋼復板(2)的上部對接焊加鎳高錳鋼斗唇(3),在斗唇上加焊碳化鎢型耐磨材料(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錳鋼泥斗修復工藝,其特征在于低碳鋼復板(2)噴焊耐磨金屬材料層(5),是在等離子噴焊設備上按設備所能控制的規范進行。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錳鋼泥斗修復工藝,其特征在于低碳鋼復板(2)分段點焊在斗體(1)內側,點焊前,高錳鋼斗體(1)與低碳鋼復板(2)的角焊縫上,用奧132焊條先堆焊一層。然后采用廣堆012焊條焊接。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高錳鋼泥斗修復工藝,其特征在于高錳鋼...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瑞龍,胡道成,姜有華,井樹剛,楊春林,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天津修船技術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12[中國|天津]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