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天然氣鋼瓶的開關閥,包括:閥本體,內部具有主流道,主流道頂部具有開口,并于閥口位置徑向連通一灌裝口,閥本體底部設有閥基部,且所述閥本體的開口下方外壁徑向開設至少一貫通主流道的定位槽;控制裝置,將控制桿螺紋連接于主流道頂部開口,所述控制桿底部設有容置于主流道的塞頭,而頂部則接裝一外露于主閥體的把手;所述塞頭下方的凸緣部徑向套設至少一與主流道內壁形成氣密作用的O型環;至少一止動構件,插入并固定于定位槽內;通過旋轉把手,可令控制桿帶動塞頭在主流道內軸向移動,使得塞頭的凸緣部底部遮蔽閥口,以切斷主流道與灌裝口的連通,或者塞頭的凸緣部頂部抵住止動構件,使把手無法繼續帶動控制桿旋轉,避免控制桿由主流道頂部開口松脫,以杜絕天然氣噴出。(*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開關閥,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天然氣鋼瓶的開關閥。
技術介紹
目前,城市烹調中多數都使用天然氣,尤其是一般家庭,不管是管線供應或以鋼瓶存儲,除用于烹調外,也常作為熱水器的熱源。而天然氣使用的隱患,在于安全性的問題,尤其是天然氣爐或熱水器燃燒不完全,導致一氧化碳的中毒,歷歷在目,而此種不幸案例經常見于報端。此外,就容置高壓液態天然氣的鋼瓶來說,若開關閥異常,而導致外泄,若再碰上火苗,則會形成氣爆,所以有人稱桶裝天然氣為“不定時炸彈”,危險性可見一斑。現有技術中開關閥是在閥本體頂部開口內裝設一控制桿,所述控制桿下方一體設置一個塞頭,另將一螺蓋螺紋緊固于閥本體頂部開口,且所述螺蓋中央開設的螺孔則供控制桿螺紋連接,而控制桿頂部另行接裝一把手。其中,所述螺蓋與閥本體頂部開口為左螺紋,而控制桿與螺蓋的螺孔為右螺紋。因此,當旋轉把手時,可帶動控制桿沿著螺蓋軸向移動,以便對主流道形成啟閉作用。而當開關閥處于開啟供氣狀態,并持續對把手施力旋轉,則可能使得螺蓋受到控制桿的旋轉作用,而由閥本體頂部開口松脫,使高壓燃氣由閥本體頂部開口噴出,此時,若碰上火苗,則會產生氣爆的危險。因此,確有必要對現有技術天然氣鋼瓶的開關閥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天然氣鋼瓶的開關閥,所述開關閥于頂部開口內部徑向設置至少一止動構件,使控制桿帶動塞頭軸向移動至上止點時;所述塞頭的凸緣部會抵住所述止動構件,以避免所述控制桿由頂部開口脫出,以避免高壓氣體噴出所可能造成的危害。相應地,本技術的一種用于天然氣鋼瓶的開關閥,包括:閥本體,所述閥本體內部具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頂部具有開口,并于閥口位置徑向連通一灌裝口,所述閥本體底部設有閥基部,且所述閥本體的開口下方外壁徑向開設至少一貫通主流道的定位槽;控制裝置,將控制桿螺紋連接于主流道頂部開口,所述控制桿底部設有容置于主流道的塞頭,而頂部則接裝一外露于主閥體的把手;所述塞頭下方的凸緣部徑向套設至少一與主流道內壁形成氣密作用的O型環;至少一止動構件,插入并固定于定位槽內;通過旋轉把手,可令控制桿帶動塞頭在主流道內軸向移動,使得塞頭的凸緣部底部遮蔽閥口,以切斷主流道與灌裝口的連通,或者塞頭的凸緣部頂部抵住止動構件,使把手無法繼續帶動控制桿旋轉。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控制桿及塞頭底、頂部對應設置接槽及凸鈕,所述凸鈕嵌插并固接于接槽內,使兩者結合為一體。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塞頭的凸緣部底面凹槽嵌置一彈性密封墊。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閥本體的開口下方外壁徑向平行開設一對定位槽,以便分別插入止動構件后,并將各止動構件后端進行沖鉚,使止動構件固定于定位槽內。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主流道的閥口至閥基部之間徑向連通一泄放口,所述泄放口內裝設泄壓的安全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止動構件對塞頭凸緣部的干涉,可避免控制桿由主流道頂部開口松脫,以杜絕天然氣噴出。附圖說明圖1所示為本技術用于天然氣鋼瓶的開關閥的立體分解圖。圖2所示為本技術用于天然氣鋼瓶的開關閥組裝后的立體圖。圖3為圖2沿線A-A的剖面圖。圖4為圖2沿線B-B的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術,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如圖1至圖4所示,本技術用于天然氣鋼瓶的開關閥包括:閥本體1、控制裝置2及至少一止動構件3。閥本體I是由金屬,例如黃銅鍛造成型的歧管,其內部具有階梯狀的主流道11,所述主流道11于閥口 111位置徑向連通一灌裝口 12,所述灌裝12是用以將高壓液態氣體通過主流道11,并進入鋼瓶內儲存;且所述灌裝口 12也供鋼瓶內氣化后的高壓氣體輸出的開口。所述閥本體I底部設有閥基部13,其周緣設有外螺紋131,以便螺紋連接于鋼瓶。再者,所述主流道11頂部設有開口 14,其內壁設有內螺紋141,以便供后述控制裝置2裝設,來控制高壓氣體的供應或切斷。此外,所述主流道11的閥口 111至閥基部13之間另徑向連通一泄放口 15,所述泄放口 15內裝設一泄壓安全閥16,當鋼瓶內壓力大于24千克每平方厘米時,所述安全閥16即開啟,以便將鋼瓶內過大的壓力釋放,以確保鋼瓶使用上的安全,所述安全閥16的作動方式屬于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控制裝置2包括控制桿21、塞頭22及把手23。塞頭22設于控制桿21底部,而把手23則接裝于控制桿21頂部。其中,所述控制桿21周緣設有外螺紋211,以便螺紋連接于主流道11頂部開口 14內壁的內螺紋141。因此,當旋轉把手23,可令控制桿21帶動塞頭22在主流道11內軸向移動,并通過所述塞頭22下方的凸緣部221徑向套設的至少一 O型環222與主流道11內壁所形成的氣密作用,使高壓氣體不至于由主流道11頂部開口 14外泄。再者,所述塞頭22的凸緣部221底面凹槽223嵌置一彈性密封墊224 ;當旋轉把手23,使開關閥處于關閉狀態時,所述密封墊224遮蔽閥口 111,以切斷主流道11與灌裝口 12的連通,使得鋼瓶內高壓氣體的供應被切斷,而無法由灌裝口 12輸出。為了提供控制桿21與塞頭22的結合,所述控制桿21底部徑向開設一倒凸字形的接槽212,而塞頭22頂部對應設置一凸字型的凸鈕225,所述凸鈕225嵌插于所述接槽212內,使兩者結合為一體,并可令塞頭22可隨著控制桿21同步位移。所述閥本體I的開口 14下方外壁徑向開設至少一貫通主流道11的定位槽17,如圖1及圖4所示,所述頂部開口 14下方外壁徑向平行開設一對定位槽17,以便分別插入一止動構件3后,并將各止動構件3后端進行沖鉚,使止動構件3不至于脫出定位槽17。其中,各止動構件3的前段為實心體,而后端具有一小段空心槽,所述空心槽經沖鉚時所產生的變形,可使得止動構件3不至于脫出定位槽17。如圖4所示,所述對止動構件3界于控制桿21與塞頭22的凸緣部221之間,并作為凸緣部221的上止點,也即當旋轉把手23,使開關閥處于開啟狀態時,所述密封墊224位移至閥口 111上方,而將主流道11與灌裝口 12形成連通,使得鋼瓶內的高壓氣體可由灌裝口 12輸出供應,且凸緣部221頂面抵住所述對止動構件3,使把手23無法繼續帶動控制桿21旋轉,所以控制桿21不至于由主流道11頂部開口 14松脫,從而避免高壓氣體噴出造成危害。本技術的有益性在于,通過止動構件對塞頭凸緣部的干涉,可避免控制桿由主流道頂部開口松脫,以杜絕高壓氣體,例如天然氣噴出,所可能造成氣爆的危險。此外,所述塞頭的凸緣部套設兩O型環的設計,增加氣密的雙重保障。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技術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技術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天然氣鋼瓶的開關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本體,所述閥本體內部具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頂部具有開口,并于閥口位置徑向連通一灌裝口,所述閥本體底部設有閥基部,且所述閥本體的開口下方外壁徑向開設至少一貫通主流道的定位槽;控制裝置,將控制桿螺紋連接于主流道頂部開口,所述控制桿底部設有容置于主流道的塞頭,而頂部則接裝一外露于主閥體的把手;所述塞頭下方的凸緣部徑向套設至少一與主流道內壁形成氣密作用的O型環;至少一止動構件,插入并固定于定位槽內;通過旋轉把手,可令控制桿帶動塞頭在主流道內軸向移動,使得塞頭的凸緣部底部遮蔽閥口,以切斷主流道與灌裝口的連通,或者塞頭的凸緣部頂部抵住止動構件,使把手無法繼續帶動控制桿旋轉。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天然氣鋼瓶的開關閥,其特征在于,包括: 閥本體,所述閥本體內部具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頂部具有開口,并于閥口位置徑向連通一灌裝口,所述閥本體底部設有閥基部,且所述閥本體的開口下方外壁徑向開設至少一貫通主流道的定位槽; 控制裝置,將控制桿螺紋連接于主流道頂部開口,所述控制桿底部設有容置于主流道的塞頭,而頂部則接裝一外露于主閥體的把手;所述塞頭下方的凸緣部徑向套設至少一與主流道內壁形成氣密作用的O型環; 至少一止動構件,插入并固定于定位槽內; 通過旋轉把手,可令控制桿帶動塞頭在主流道內軸向移動,使得塞頭的凸緣部底部遮蔽閥口,以切斷主流道與灌裝口的連通,或者塞頭的凸緣部頂部抵住止動構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時瑩,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富多鑫燃氣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