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絮體膜沖洗裝置,包括與缺氧池連接的好氧池,好氧池內設有絮體膜裝置,絮體膜裝置通過出水管道連接至清水池,出水管道上設有抽吸泵,抽吸泵與清水池之間設有出水閥門,絮體膜裝置底部設有曝氣裝置,曝氣裝置通過進風管道連接至鼓風機上,進風管道上設有高曝氣控制閥門;好氧池還設有一回流管道連接至缺氧池,回流管道上設有回流泵,所述的出水管道上還設有一進水閥門,進水閥門設置在抽吸泵與好氧池之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污泥濃度高、處理構筑物體積小、投資省、基材廉價、成本低、水頭損失小、運行費用低等特點。是一種可以穩定運行的新型污水處理工藝。對推動污水處理事業發展,節能環保具有重要意義。(*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的說,本技術涉及一種絮體膜沖洗裝置。
技術介紹
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正在污水處理領域異軍突起,膜技術在多領域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采用膜處理污水的缺點是投資較高與膜易受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膜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動態膜生物反應器具有過濾阻力小,基材廉價易得的特點,但是膜易堵塞,沖洗不干凈,反沖洗耗水多,不能穩定運行。目前還沒有進入實用階段。針對以上情況,我公司開發了一種利用絮體成膜過濾的污水處理工藝。它是一種由立體網狀基材構成的管式絮體過濾膜。它的結構是內部為多孔支撐管,外部包裹立體網狀基材。運行時將眾多的管式絮體膜管放到污水處理的好氧池中,活性污泥吸附到網狀基材上構成透水絮體層,即絮體膜。污水通過絮體膜的表面滲透進入管內,污泥吸附到先期已經形成的絮凝體上,被絮凝體形成的濾膜阻擋在外,實現泥水分離。通過抽吸泵或重力自流方式將過濾后的清水送到清水池。由絮凝體構成的絮體膜是在立體網狀基材上吸附活性污泥而形成。立體網狀基材結構稀疏,與污水處理用的毛絨狀填料相似。活性污泥掛在立體網狀基材上,生長濃密的菌群,成為可以透過水的動態污泥層,即由活性污泥絮凝體構成的濾膜。絮體膜的特點第一是作為細菌的載體,可以大量富集各種細菌,有效地氧化去除水中的有機物,氨氮等。第二是作為可以透過水的過濾膜去除水中的懸浮物。所以它兼有填料掛菌和濾布過濾的兩個功倉泛。絮體膜增加了好氧池中的污泥總量,相當于增加了好氧池中的活性污泥濃度,也就提高污泥生化速度,可以減少好氧池容積。新建污水廠可以節約污水廠基建投資。老污水廠可以實現水質升級改造,除磷脫氮,提高出廠水水質。與常規的動態膜不同,由于基材為網狀立體結構,絮體膜厚度更厚,膜內生物量大,污泥層更疏松,透水性更好,不易堵塞。且可以穩定運行。絮體膜污水處理工藝是:污水首先進入缺氧池,在缺氧池中反硝化細菌以硝態氮為電子受體,同化污水中的碳源,從而去除水中的硝態氮。然后,污水進入好氧池進行曝氣,在好氧池中污水中的有機物被細菌同化,氨氮被硝化,生成活性污泥?;旌弦簝然亓饔苫亓鞅脤⒑醚醭啬┒烁挥邢鯌B氮的混合液泵送到缺氧池的進口,進行反硝化。內回流量一般為進水流量Q的100% 300%。在實際使用中,發現絮體膜污水處理過程中,隨著過濾時間的延續,絮凝體不斷加厚,同時密度增加,導致絮體膜的空隙率不斷減小,跨膜壓差增大,絮體膜有開始堵塞的現象。這時需要對絮體膜進行恢復可過濾性操作。本技術裝置即為了解決絮體膜堵塞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出本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能夠對絮體膜進行沖洗的裝置。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絮體膜沖洗裝置,包括與缺氧池連接的好氧池,好氧池內設有絮體膜裝置,絮體膜裝置通過出水管道連接至清水池,出水管道上設有抽吸泵,抽吸泵與清水池之間設有出水閥門,絮體膜裝置底部設有曝氣裝置,曝氣裝置通過進風管道連接至鼓風機上,進風管道上設有高曝氣控制閥門;好氧池還設有一回流管道連接至缺氧池,回流管道上設有回流泵,所述的出水管道上還設有一進水閥門,進水閥門設置在抽吸泵與好氧池之間。所述的抽吸泵與清水池之間的出水管道上連接有出水回流管道,出水回流管道的另一端與缺氧池連接;出水回流管道上設有回流閥門。所述的出水回流管道上設有反沖洗管道,反沖洗管道的另一端連接在進水閥門與好氧池之間的出水管道上,反沖洗管道上設有反沖洗泵和反沖洗泵出水閥門。所述的反沖洗管道上還設有一過濾器。所述的進風管道旁接有進風支管道,進風支管道的另一端連接在進水閥門與好氧池之間的出水管道上。所述的進水閥門與好氧池之間的出水管道上還通過管道連接有空氣炮,管道上設有空氣炮進氣閥門。本技術的優點是:本技術的絮體膜沖洗裝置,具有污泥濃度高、處理構筑物體積小、投資省、基材廉價、成本低、水頭損失小、運行費用低等特點。是一種可以穩定運行的新型污水處理工藝。對推動污水處理事業發展,節能環保具有重要意義。附圖說明當結合附圖考慮時,通過參照下面的詳細描述,能夠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技術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許多伴隨的優點,但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其中:圖1為本技術的總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例進行說明。首先,結合附圖1介紹本技術的結構如下:如圖1所示,本技術包括一種絮體膜沖洗裝置,包括與缺氧池連接的好氧池,好氧池內設有絮體膜裝置1,絮體膜裝置I通過出水管道Gl連接至清水池,出水管道Gl上設有抽吸泵3,抽吸泵3與清水池之間設有出水閥門4,絮體膜裝置I底部設有曝氣裝置,曝氣裝置通過進風管道G2連接至鼓風機10上,進風管道G2上設有高曝氣控制閥門11 ;好氧池還設有一回流管道G3連接至缺氧池,回流管道G3上設有回流泵2,出水管道Gl上還設有一進水閥門6,進水閥門6設置在抽吸泵3與好氧池之間。抽吸泵3與清水池之間的出水管道Gl上連接有出水回流管道G4,出水回流管道G4的另一端與缺氧池連接;出水回流管道G4上設有回流閥門5。出水回流管道G4上設有反沖洗管道G5,反沖洗管道G5的另一端連接在進水閥門6與好氧池之間的出水管道Gl上,反沖洗管道G5上設有反沖洗泵8和反沖洗泵出水閥門7以及一過濾器9。進風管道G2旁接有進風支管道G21,進風支管道G21的另一端連接在進水閥門6與好氧池之間的出水管道Gl上。進水閥門6與好氧池之間的出水管道Gl上還通過管道GlI連接有空氣炮14,管道Gll上設有空氣炮進氣閥門13。下面結合本技術的結構,對本技術的具體使用過程進行詳細的介紹:首先介紹絮體膜裝置I的快速啟動:絮體膜裝置I安裝在好氧池內的后段,膜管垂直安裝在底部的出水管系統上,膜管頂部密封。眾多膜管并聯豎立,形成一個平行排列的矩形陣列。當絮體膜管需要掛膜時,啟動抽吸泵3,關閉出水閥門4,打開回流閥門5,使渾濁度較高的出水回流到缺氧池。抽吸泵以設計流量Q的2 6倍流量抽吸好氧池中的混合液,使絮凝體在立體網狀基材上快速掛膜,形成絮體膜。一般抽吸時間為5 10鐘,絮體膜可以形成。絮體膜形成的標志為跨膜水頭升高幾厘米。當絮體膜形成后,這時需要減小抽吸泵流量,使抽吸流量由掛膜流量4Q減少到設計流量Q,絮體膜裝置I進入正常過濾狀態。當在線渾濁度儀監測到濾后水渾濁度達標后,關閉回流閥門5,打開出水閥門4,使絮體膜管的出水進入清水池,系統正常運行。一般的,絮體膜裝置I采用在其底部設置的曝氣系統與高曝氣系統進行曝氣。正常運行時,微孔曝氣系統曝氣,向水中充氧,水中溶解氧濃度維持為I 2mg/l。向絮體膜表面菌落供氧,使池中膜管表面為好氧狀態,促使絮體膜中的細菌為好氧菌。高效氧化水中的BOD。其工作原理與水池中使用填料的接觸氧化工藝相同。在運行中,隨著過濾時間的延續,絮凝體不斷加厚,同時密度增加,導致絮體膜的空隙率不斷減小,跨膜壓差增大,絮體膜有開始堵塞的現象。即壓力表數值增大,這時需要對絮體膜進行恢復可過濾性操作。本技術的裝置對絮體膜沖洗操作有5種手段。它們是:1、膜外脈沖高曝氣。2、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絮體膜沖洗裝置,包括與缺氧池連接的好氧池,好氧池內設有絮體膜裝置,絮體膜裝置通過出水管道連接至清水池,出水管道上設有抽吸泵,抽吸泵與清水池之間設有出水閥門,絮體膜裝置底部設有曝氣裝置,曝氣裝置通過進風管道連接至鼓風機上,進風管道上設有高曝氣控制閥門;好氧池還設有一回流管道連接至缺氧池,回流管道上設有回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道上還設有一進水閥門,進水閥門設置在抽吸泵與好氧池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絮體膜沖洗裝置,包括與缺氧池連接的好氧池,好氧池內設有絮體膜裝置,絮體膜裝置通過出水管道連接至清水池,出水管道上設有抽吸泵,抽吸泵與清水池之間設有出水閥門,絮體膜裝置底部設有曝氣裝置,曝氣裝置通過進風管道連接至鼓風機上,進風管道上設有高曝氣控制閥門;好氧池還設有一回流管道連接至缺氧池,回流管道上設有回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道上還設有一進水閥門,進水閥門設置在抽吸泵與好氧池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絮體膜沖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吸泵與清水池之間的出水管道上連接有出水回流管道,出水回流管道的另一端與缺氧池連接;出水回流管道上設有回流閥門。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亦力,文劍平,于東江,劉明軒,劉德祥,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