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剝藥機,所述剝藥機包括置藥臺、驅動機構、由所述驅動機構驅動的壓藥機構,以及藥殼分離機構,所述壓藥機構設置于所述置藥臺的一側,所述藥殼分離機構設置于所述置藥臺的另一側,所述藥殼分離機構包括若干間距可調的托輪、手撥輪螺桿、設置于所述手撥輪螺桿上并可在手撥輪螺桿的縱長方向上移動的若干手撥輪、以及壓藥輪軸,所述托輪與所述手撥輪之間設置有聯動桿,所述手撥輪通過所述聯動桿帶動所述托輪在手撥輪螺桿縱長方向上移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手撥輪調節拖輪之間的間距大小,從而滿足多種尺寸藥物包裝的剝藥需求,應用范圍更廣、使用靈活。(*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剝藥機。
技術介紹
目前,在各大醫院、藥房內,一些藥物在需要大量使用時,往往需要通過去除藥物的包裝殼,以方便使用。然而,倘若采取人工進行剝除藥物的包裝,往往費事費力,效率低下,不能滿足現今的醫療需求,為此,人們研制出了自動剝藥機。現有技術中,自動剝藥機通過壓藥機構以及藥殼分離機構來完成自動剝藥功能,其中藥殼分離機構往往包括多個間隔設置的拖輪,在壓藥過程中,藥物從藥殼中頂出后,正好處于拖輪之間的間隙處,從而藥物不會被壓扁、壓壞。然而,現有的壓藥機中,由于拖輪之間的間距不可調節,導致此類壓藥機只能針對特定尺寸的藥物包裝進行剝藥,限制了剝藥機的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剝藥機,通過手撥輪調節拖輪之間的間距大小,從而滿足多種尺寸藥物包裝的剝藥需求。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剝藥機,所述剝藥機包括置藥臺、驅動機構、由所述驅動機構驅動的壓藥機構,以及藥殼分離機構,所述壓藥機構設置于所述置藥臺的一側,所述藥殼分離機構設置于所述置藥臺的另一側,所述藥殼分離機構包括若干間距可調的托輪、手撥輪螺桿、及設置于所述手撥輪螺桿上并可在手撥輪螺桿的縱長方向上移動的若干手撥輪,每個托輪與每個手撥輪之間設置均有聯動桿,所述聯動桿一端與所述托輪一體形成,另一端與所述手撥輪活動連接。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剝藥機還包括壓藥調節機構,所述壓藥調節機構可聯動所述壓藥機構在靠近或遠離所述置藥臺方向上運動。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壓藥調節機構包括第一旋鈕、與所述壓藥機構相固定的聯動部,旋動所述第一旋鈕時,所述第一旋鈕與所示聯動部之間相對靜止,所述第一旋鈕相對于整機為運動狀態。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置藥臺上設置有一限位塊、以及一面向所述限位塊設置的活動塊,所述置藥臺上設置有與所述活動塊配合的滑槽,所述限位塊與所述活動塊之間的距離可調。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剝藥機還設置有濾藥裝置,所述濾藥裝置包括互成一定角度設置的第一濾藥板及第二濾藥板,所述第一濾藥板位于所述第二濾藥板之上,所述第一濾藥板上設置有漏藥間隙。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由電機驅動的主動輪、以及由所述主動輪帶動旋轉的從動輪,所述從動輪與所述壓藥機構同軸旋轉。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主動輪與所述從動輪之間通過皮帶傳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通過手撥輪調節拖輪之間的間距大小,從而滿足多種尺寸藥物包裝的剝藥需求,應用范圍更廣、使用靈活。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實施方式中剝藥機的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一實施方式中剝藥機的另一視角的立體圖;圖3是本技術一實施方式中置藥臺調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第一實施方式中藥殼分離機構的立體圖;圖5是本技術第一實施方式中藥殼分離機構的俯視圖;圖6是本技術第二實施方式中藥殼分離機構的立體圖;圖7是本技術第二實施方式中拖輪的立體部分透視圖;圖8是本技術第三實施方式中藥殼分離機構的立體圖;圖9是本技術第四實施方式中藥殼分離機構的立體圖;圖10是本技術第四實施方式中藥殼分離機構中卡片的立體圖;圖11是本技術一實施方式中剝藥機濾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2是本技術一實施方式中剝藥機濾藥裝置的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術,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首先,參圖1、圖2所示,本技術一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剝藥機100包括機殼1、置藥臺2、設置于所述機殼I內的壓藥機構3、藥殼分離機構4、用于收容分離后的藥片及包裝殼的收納箱5 (收納箱5包括藥粒收納箱5a及包裝收納箱5b)、以及用于驅動壓藥機構3的驅動機構8。其中,壓藥機構3設置于置藥臺2的一側,而藥殼分離機構4設置于置藥臺2的另一側。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置藥臺2上方一側設置有壓藥機構3,而置藥臺2下方一側設置有藥殼分離機構4,而在本技術其他實施方式中,壓藥機構3與藥殼分離機構4的位置可以互換。置藥臺2用于放置待剝藥物,其為平行設置的矩形薄板,待剝藥物被放置于置藥臺2上相應位置后,通過壓藥機構3的轉動,可自動將藥物卷入該設備內部進行剝藥。在某些實施例中,置藥臺上可安裝傳動帶,自動將藥物推送到壓藥機構3位置。如圖2所示,在本技術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壓藥機構3包括可在一定方向旋轉的壓藥輪,其由相應的驅動機構8驅動,而在本實施方式中,驅動機構8包括設于機殼I內的電機81、由電機81直接驅動旋轉的主動輪82,以及由所述主動輪82帶動的從動輪83,從動輪83與壓藥輪同軸設置,從而帶動壓藥輪一并旋轉。優選地,主動輪82與從動輪83之間通過皮帶84進行傳動,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主動輪82和從動輪83之間還可通過嚙合齒輪、鋁帶、鏈條等方式進行傳動。在某些實施例中,在壓藥機構30的一端上設置一手動旋轉閥,那么人工旋轉此手動旋轉閥便可實現同樣的壓藥動作。在本技術優選的實施例中,為了適應不同厚度藥物包裝的剝藥需求,剝藥機100還包括一壓藥調節機構,壓藥調節機構可聯動所述壓藥機構3在靠近或遠離所述置藥臺2方向上運動,優選地,本實施方式中,壓藥調節機構包括第一旋鈕6、與壓藥機構3相固定的聯動部31,第一旋鈕6與聯動部31相配合,第一旋鈕6與聯動部31之間還設置有一第一蓋板32,第一蓋板32固定于機殼I上,旋動第一旋鈕6后,第一旋鈕6與聯動部31之間相對靜止,而第一旋鈕6相對于第一蓋板32為運動的,所以由于旋鈕的上下運動,便帶動所述壓藥機構3在靠近或遠離所述置藥臺方向上運動。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蓋板也可與機殼一體設置,即第一旋鈕6直接穿過機殼與聯動部相配合。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掌握的公知技術,上述的壓藥調節機構還可包括其他可行的方案,比如,在托輪的側部安裝滑槽和固定裝置,通過滑槽進行托輪高度的調節。在此,申請人不一一列舉,任何調節上述壓藥機構高度的技術方案均在本技術所需保護的范圍內。此外,于技術中,在電機81的上方還設置有一第二蓋板12,以保護所述電機及內部零件。如圖3所示,本實施方式中,在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除了設置了上述的壓藥調節機構外,還設置了一置藥臺調節機構,從而構成了本技術的壓藥機雙調節機構。在優選的實施例中,置藥臺2上設置有一限位塊21、以及一面向所述限位塊21設置的活動塊22,限位塊21與活動塊22之間的距離可調。其中,限位塊21與活動塊22之間用于平放待剝的藥物(藥片包裝凸起的一面朝上放置),因不同類的藥物包裝的寬度或者長度也不盡相同,所以此調節裝置可適應不同類別藥物包裝的剝藥功能。在更優的實施方式中,置藥臺2上設置有與所述活動塊22配合的滑槽23。活動塊22通過在滑槽23中來回滑動,在調節適當寬度后,將活動塊22的位置予以固定,實現整個調節過程。在其他實施例中,活動塊也可不通過滑槽來實現調節,也可在該活動塊底部設置滾輪來實現活動塊的移動。優選地,剝藥機還通過第二旋鈕7來實現活動塊的“可滑動”與“卡死”,第二旋鈕7的一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剝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剝藥機包括置藥臺、驅動機構、由所述驅動機構驅動的壓藥機構,以及藥殼分離機構,所述壓藥機構設置于所述置藥臺的一側,所述藥殼分離機構設置于所述置藥臺的另一側,所述藥殼分離機構包括若干間距可調的托輪、手撥輪螺桿、及設置于所述手撥輪螺桿上并可在手撥輪螺桿的縱長方向上移動的若干手撥輪,每個托輪與每個手撥輪之間設置均有聯動桿,所述聯動桿一端與所述托輪一體形成,另一端與所述手撥輪活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剝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剝藥機包括置藥臺、驅動機構、由所述驅動機構驅動的壓藥機構,以及藥殼分離機構,所述壓藥機構設置于所述置藥臺的一側,所述藥殼分離機構設置于所述置藥臺的另一側,所述藥殼分離機構包括若干間距可調的托輪、手撥輪螺桿、及設置于所述手撥輪螺桿上并可在手撥輪螺桿的縱長方向上移動的若干手撥輪,每個托輪與每個手撥輪之間設置均有聯動桿,所述聯動桿一端與所述托輪一體形成,另一端與所述手撥輪活動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剝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剝藥機還包括壓藥調節機構,所述壓藥調節機構可聯動所述壓藥機構在靠近或遠離所述置藥臺方向上運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剝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藥調節機構包括第一旋鈕、與所述壓藥機構相固定的聯動部,旋動所述第一旋鈕時,所述第一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躍全,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