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軌道車輛空氣制動系統控制裝置,該裝置包括空氣制動機、機車分配閥、作用閥、至少一個自動制動單元、第一雙向閥、制動電磁閥和緩解電磁閥,該單元包括均衡風缸、過充風缸、中繼閥、自動制動閥,制動電磁閥進氣口連接總風管,制動電磁閥排氣口和緩解電磁閥進氣口均連接第一雙向閥第一進氣口,緩解電磁閥排氣口連通大氣,第一雙向閥第二進氣口通過第十二管連接作用閥,第一雙向閥排氣口連接制動缸,制動電磁閥及緩解電磁閥控制端通過導線連接有開關。只要將開關安裝在需要的地方即可,通過開關控制兩電磁閥對制動缸充、排氣,控制機車制動和緩解,動作可靠,連接簡單,且易于制作和維護,成本較低。(*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軌道車輛空氣制動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軌道車輛空氣制動系統控制裝置,屬于空氣制動控制
技術介紹
目前機車用的空氣制動系統主要使用JZ-7型空氣制動機,JZ-7型空氣制動機主要包括如下控制器件:自動制動閥31、單獨制動閥32、均衡風缸33’、過充風缸33、中繼閥34、機車分配閥35和作用閥36。控制原理圖參見圖1,控制關系參見圖2、圖3。如圖1、圖2所示,自動制動閥31控制制動系統時;均衡風缸33’開口通過第一管I與自動制動閥31連接,過充風缸33開口經第七管7分別連接自動制動閥31和中繼閥34,中繼閥34經總風管3及第四管4分別連接自動制動閥31,空氣經總風管3向自動制動閥31充氣,經均衡風缸33’、過充風缸33進行均壓后進入中繼閥34,經中繼閥34調壓后通往列車管2,經列車管2后分成兩路,一路進入車輛制動機38,另一路進入機車分配閥35,機車分配閥35與作用閥36通過第十四管14連接,再經第十四管14進入作用閥36,通過控制第十四管14的風壓使得作用閥36內部導通總風管3和第十二管12,經第十二管12向制動缸37充氣以實現制動,控制第十四管14的風壓使得作用閥36內部阻斷總風管3和第十二管12,同時使得第十二管12與大氣導通,制動缸37經第十二管12放氣以實現緩解。采用兩個自動制動閥31和兩個中繼閥34時,連接關系相同,兩個中繼閥34之間通過總風管3連接。兩個中繼閥34都通過同一根列車管2控制機車分配閥35。如圖1、圖3所示,單獨制動閥32控制制動系統時,經第^^一管11經第三雙向閥103再經第二雙向閥102進入第十四管14進入作用閥,通過控制第十四管14的風壓使得作用閥36內部導通總風管3和第十二管12,經第十二管12向制動缸37充氣以實現制動,控制第十四管14的風壓使得作用閥36內部阻斷總風管3和第十二管12,同時使得第十二管12與大氣導通,制動缸37經第十二管`12放氣以實現緩解;這里有兩個單獨制動閥32,第三雙向閥103連接另一單獨制動閥32,第三雙向閥103用于實現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單獨制動閥32控制作用閥36動作;第二雙向閥102連接第三雙向閥和通往機車分配閥35的第十四管14,第二雙向閥102用于實現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閥即要么是單獨制動閥32要么是自動制動閥31控制作用閥36動作。司機操作自動制動閥手柄,引起均衡風缸第一管壓力變化,中繼閥內部的平衡被打破,閥桿運動,打開或者關閉總風管向列車管的通路,控制總風管3向列車管2充風還是排向大氣,列車管2的壓力變化,一路到車輛制動機,這里的車輛制動機指機車牽引的后方列車、車輛上所安裝的制動機,另一路到機車分配閥,分配閥產生相應動作,引起第十四管14的壓力變化,控制作用閥使總風管3向第十二管12即制動缸管充風還是排向大氣,作用閥上有個外排口,在機車緩解狀態時,制動缸及制動缸管內的壓力空氣通過作用閥上的外排口排向大氣;由以上控制關系可以看出,無論是單獨制動閥32還是自動制動閥31,都是最后通過作用閥36,最終來控制制動缸37的充氣或排氣,以達到機車制動或緩解的目的。但是現有的控制裝置需要在司機室操縱臺上安裝自動制動閥31和單獨制動閥32,同時還要在機車的其他部位設置均衡風缸33’、過充風缸33、中繼閥34、機車分配閥35、作用閥36等。如果在司機室設置雙操縱臺,那么自動制動閥和單獨制動閥都要分別設置兩套,中繼閥可以設置兩套,也可以設置一套,但設置一套時需要加裝一個用于兩操縱臺轉換控制的切換閥。制動機的這些閥還有其連接管路要在車內占用較大的空間。當需要在機車車頂或者機車車內除司機室以外的其他地方控制機車的制動、緩解時,就相對比較困難。如果在其他地方再安裝自動制動閥和單獨制動閥,同時要將其相應管路連接過去,就要占用大量的空間,幾乎難以實現,同時還要考慮密封、防銹等問題。而JZ-7型空氣制動機技術成熟、工人組裝調試、使用維護熟練,價格也相對便宜,若換用其他制動機則會增加機車的制造成本,降低工人組裝機車的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軌道車輛空氣制動系統控制裝置,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實現在機車車頂或者機車車內除司機室以外的其他地方控制機車的制動和緩解,操作簡單,運行可靠,且易于制作和維護,成本較低。本技術提供的軌道車輛空氣制動系統控制裝置,該裝置包括空氣制動機、機車分配閥、作用閥及至少一個自動制動單元,所述自動制動單元包括均衡風缸、過充風缸、中繼閥和自動制動閥,均衡風缸開口通過第一管與自動制動閥排氣口連接,過充風缸開口經第七管連接中繼閥,中繼閥經列車管分成兩路,一路連接車輛制動機,另一路連接機車分配閥進氣口,機車分配閥排氣口與作用閥壓力口通過第十四管連接,作用閥進氣口、自動制動閥進氣口以及中繼閥均連通總風管,作用閥排氣口通過第十二管連接制動缸;該裝置還包括第一雙向閥、制動電磁閥和緩解電磁閥,制動電磁閥進氣口連接總風管,所述制動電磁閥排氣口和緩解電磁閥進氣口均連接第一雙向閥第一進氣口,所述緩解電磁閥排氣口連通大氣,所述第一雙向閥第二進氣口連接第十二管,所述第一雙向閥排氣口連接制動缸,所述制動電磁閥控制端和緩解電磁閥控制端通過導線連接有用于控制制動電磁閥和緩解電磁閥交替動作的開關。其中,該裝置還包括連接在總風管與制動電磁閥之間的減壓閥,所述減壓閥一端連接總風管,另一端連接制動電磁閥進氣口。進一步地,該裝置還包括至少一個單獨制動閥,所述單獨制動閥連接第十一管,所述第十一管通過第二雙向閥連接十四管,第十四管連接機車分配閥,所述第十一管連接第二雙向閥第一進氣口,與機車分配閥連接的第十四管連接所述第二雙向閥第二進氣口,與作用閥壓力口連接的第十四管連接第二雙向閥排氣口。 特別是,該裝置包括兩個所述單獨制動閥和兩個所述自動制動單元,兩個自動控制單元的中繼閥通過總風管連通,兩所述單獨制動閥之間通過所述第十一管連通,該第十一管之間連接有第三雙向閥,所述第三雙向閥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均連接第十一管,所述第三雙向閥排氣口連接第二雙向閥第一進氣口。其中,所述電磁閥為二位二通電磁閥。本技術提供的軌道車輛空氣制動系統控制裝置,需要在什么地方控制機車的制動和緩解,只要將開關安裝在該地方即可,通過電氣連接的開關控制電磁閥動作,來實現對制動缸的充氣和排氣,進而控制機車制動和緩解,電磁閥動作可靠,連接線路簡單,且易于制作和維護,成本較低。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中控制裝置的原理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自動制動閥控制的流程圖;圖3為現有技術中單獨制動閥控制的流程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控制裝置的原理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磁閥控制的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4、圖5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軌道車輛空氣制動系統控制裝置,該裝置包括空氣制動機、機車分配閥35、作用閥36及至少一個自動制動單元,所述自動制動單元包括均衡風缸33’、過充風缸33、中繼閥34、自動制動閥31,均衡風缸33’開口通過第一管I與自動制動閥31排氣口連接,過充風缸33另一端開口經第七管7連接中繼閥34,中繼閥34經列車管2分成兩路,一路連接車輛制動機38,另一路連接機車分配閥35進氣口,機車分配閥35排氣口與作用閥36壓力口通過第十四管14連接,作用閥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軌道車輛空氣制動系統控制裝置,該裝置包括空氣制動機、機車分配閥、作用閥及至少一個自動制動單元,所述自動制動單元包括均衡風缸、過充風缸、中繼閥和自動制動閥,均衡風缸開口通過第一管與自動制動閥排氣口連接,過充風缸開口經第七管連接中繼閥,中繼閥連接列車管,該列車管分成兩路,一路連接車輛制動機,另一路連接機車分配閥進氣口,機車分配閥排氣口與作用閥壓力口通過第十四管連接,作用閥進氣口、自動制動閥進氣口以及中繼閥均連通總風管,作用閥排氣口通過第十二管連接制動缸;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還包括第一雙向閥、制動電磁閥和緩解電磁閥,制動電磁閥進氣口連接總風管,所述制動電磁閥排氣口和緩解電磁閥進氣口均連接第一雙向閥第一進氣口,所述緩解電磁閥排氣口連通大氣,所述第一雙向閥第二進氣口連接第十二管,所述第一雙向閥排氣口連接制動缸,所述制動電磁閥控制端和緩解電磁閥控制端通過導線連接有用于控制制動電磁閥和緩解電磁閥交替導通的開關。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燕,楊陽,劉尚景,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二七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