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坩堝鉗,它包括左鉗柄和右鉗柄,左鉗柄的中部和右鉗柄的中部通過銷軸鉸接在一起;左鉗柄和右鉗柄的后端設有手柄,左鉗柄和右鉗柄的前端設有夾持部;夾持部的內壁上設有棱錐狀鋸齒,且鋸齒的齒尖與坩堝的外表面貼合;夾持部還設有與坩堝的外表面貼合的光滑弧面以及鏤空結構;手柄設有防滑結構和隔熱層;左鉗柄和右鉗柄在前端或中部還設有螺孔,螺孔通過螺栓與水平塊固定;左鉗柄和右鉗柄為螺紋式可拆卸式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坩堝鉗鉗取效率高,使用方便,制造用料少,能有效保證操作安全性;操作者在鉗取過程易于定位坩堝鉗,可以有效避免坩堝在被鉗取過程中發生意外狀況。該坩堝鉗可用于鉗取坩堝,尤其是外壁粗糙的坩堝。(*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鉗具,具體涉及一種坩堝鉗,屬于手動工具領域。
技術介紹
坩堝鉗是一種實驗室和工業加工中常用的手動工具,用于鉗取坩堝。由于灼燒后的坩堝溫度高,性脆,使用具有長柄的坩堝鉗才能從高溫環境中將其鉗取出來。對于鉗取出來的坩堝,其內物料在灼燒后需要快速進行后速處理的,對坩堝鉗的鉗取效率有較高的要求。比如,在玻璃粉生產工藝中,玻璃粉的熔煉溫度在1200-1500攝氏度之間,使用坩堝鉗將裝有玻璃液的坩堝夾出后,需要進行淬火處理;為了避免玻璃粉的緩慢冷卻,操作者需要迅速取出裝有玻璃液的坩堝,這使得操作者在打開爐門后只有幾秒的操作時間。而目前采用的坩堝鉗多為一米長,其前端為與坩堝外表面貼合的具有圓弧結構的夾持部;使用時通過手柄打開夾持部,從坩堝的下方套入坩堝,移動至坩堝上半部后,夾緊再快速取出。但是這類坩堝鉗存在的問題是:實際生產中坩堝的尺寸不一,夾持部的圓弧結構與坩堝外壁的接觸點少;對于外壁不是光滑釉面的坩堝,即使夾持部的圓弧結構與坩堝外壁相貼合,兩者之間理論上能實現面面接觸,而實際上因為坩堝外壁粗糙卻只能實現點點接觸,不利于夾穩坩堝,夾取坩堝時易給操作者帶來潛在的危險和心理負擔,需要多次試夾才能確定合適的著力點;再者,若坩堝鉗夾持部的圓弧結構其表面積相對于坩堝外壁過小,則不易牢固地夾取坩堝,若圓弧結構的表面積相對于坩堝外壁過大,則浪費材料,且易遮擋被鉗取的坩堝,在鉗取過程中不易定位坩堝鉗,甚至會導致裝有物料的坩堝被坩堝鉗傾倒的情況。因此,有必要在現有坩堝鉗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設計一種鉗取坩堝效率高的、制造用料少且易于使用的坩堝鉗。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坩堝鉗,它包括左鉗柄和右甜柄,左甜柄的中部和右甜柄的中部通過銷軸絞接在一起;左甜柄和右甜柄的后端設有手柄,左鉗柄和右鉗柄的前端設有夾持部;所述夾持部的內壁上設有鋸齒,且鋸齒的齒尖與坩堝的外表面貼合。上述鋸齒的設置有利于實現鉗取坩堝時夾持部和坩堝外壁之間的錨合,而錨合的牢固性要大于普通的光滑圓弧結構和坩堝外壁之間接觸的牢固性。為了易于實現坩堝鉗的夾持部和坩堝外壁之間的錨合,優選的技術方案可以是:上述鋸齒為棱錐狀。棱錐狀鋸齒受力點小,棱錐狀鋸齒都較其它形狀鋸齒容易錨固在坩堝外壁上。為了降低坩堝鉗加工的難度,同時進一步防止坩堝在被鉗取過程中滑落,優選的技術方案可以是:上述夾持部還設有光滑弧面,光滑弧面與坩堝的外表面貼合。為了節省用料,同時避免夾持部對被鉗取的坩堝產生大的遮擋,優選的技術方案可以是:上述夾持部具有鏤空結構。通過鏤空結構可以觀察坩堝鉗和坩堝的相對位置,便于在鉗取過程定位坩堝鉗,避免坩堝鉗與坩堝發生碰撞,導致坩堝內物料發生傾倒。為了易于鉗取坩堝,同時避免坩堝鉗取過程中發生滑落,優選的技術方案可以是:上述手柄設有防滑結構。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可以是:上述防滑結構為設在上述手柄上的若干凹塊。為了防止操作者在鉗取坩堝過程中被燙傷,優選的技術方案可以是:上述手柄設有隔熱層。為了在鉗取坩堝的過程中易于定位坩堝鉗,優選的技術方案可以是:上述左鉗柄和上述右鉗柄在前端或中部還設有螺孔,螺孔與螺栓固定,螺栓的底部固定有水平塊。該螺栓和水平塊都可以拆卸,水平塊的水平位置都可根據坩堝的高度進行調節;水平塊的設置有利于坩堝鉗在鉗取坩堝時確定水平位置,從而使得坩堝鉗的夾持部更容易扣合水平放置的坩堝的外壁。為了防止因坩堝的夾持部在使用過程中發生變形或磨損而導致整個坩堝鉗不能再次使用,優選的技術方案可以是:上述夾持部與上述左鉗柄和上述右鉗柄為可拆卸式連接。這使得夾持部發生磨損或變形后只需更換新的夾持部,而不用廢棄整個坩堝鉗,有利于節省成本。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可以是:上述夾持部與上述左鉗柄和上述右鉗柄分別為螺紋連接。本技術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坩堝鉗的夾持部具有鋸齒,可以與坩堝外壁上發生牢固的錨固;手柄設有防滑結構和隔熱層,便于操作者操作;該坩堝鉗鉗取效率高,制造用料少;通過夾持部的鏤空結構還可以觀察坩堝鉗和坩堝的相對位置,便于在鉗取過程定位坩堝鉗,避免坩堝在被鉗取過程中發生意外狀況。該坩堝鉗可用于鉗取坩堝,尤其是外壁粗糙的坩堝。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坩堝鉗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坩堝鉗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坩堝鉗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坩堝鉗的第四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坩堝鉗的第五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左鉗柄;2、左鉗柄;3、銷軸;4、手柄;5、夾持部;12、螺紋帽;13、螺孔;14、螺栓;15、水平塊;41、防滑結構;42、隔熱層;51、鋸齒;52、光滑弧面;53、鏤空結構。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技術是一種坩堝鉗,它包括左鉗柄I和右鉗柄2,左鉗柄I的中部和右鉗柄2的中部通過銷軸3絞接在一起;左甜柄I和右甜柄2的后端設有手柄4,左甜柄I和右甜柄2的前端設有夾持部5 ;夾持部5的內壁上設有鋸齒51,且鋸齒51的齒尖與坩堝的外表面貼合。鋸齒51的設置有利于實現鉗取坩堝時夾持部5和坩堝外壁之間的錨合,而錨合的牢固性要大于普通的光滑圓弧結構和坩堝外壁之間接觸的牢固性。在上述基本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技術為了易于實現坩堝鉗的夾持部5和坩堝外壁之間的錨合,鋸齒51為棱錐狀。棱錐狀鋸齒受力點51小,棱錐狀鋸齒51都較其它形狀鋸齒容易錨固在坩堝外壁上。本技術為了降低坩堝鉗加工的難度,同時進一步防止坩堝在被鉗取過程中滑落,夾持部5還可以設有光滑弧面52,光滑弧面52與坩堝的外表面貼合。本技術為了節省用料,同時避免坩堝鉗的夾持部5對被鉗取的坩堝產生大的遮擋,夾持部5可以設有鏤空結構53。通過鏤空結構53可以觀察坩堝鉗的夾持部5和坩堝的相對位置,便于在鉗取過程定位坩堝鉗的夾持部5,避免坩堝鉗的夾持部5與坩堝發生碰撞,導致坩堝內物料發生傾倒。本技術為了易于鉗取坩堝,同時避免坩堝鉗取過程中發生滑落,手柄4設有防滑結構41。上述防滑結構41具體可以為設在手柄4上的若干凹塊。本技術為了防止操作者在鉗取坩堝過程中被燙傷,手柄4可以設有隔熱層42。本技術為了在鉗取坩堝的過程中易于定位坩堝鉗,左鉗柄I和右鉗柄2在前端或中部還設有螺孔13,螺孔13與螺栓14固定,螺栓14的底部固定有水平塊15。螺栓14和水平塊15都可以拆卸,水平塊15的水平位置都可根據坩堝的高度進行調節;水平塊15的設置有利于坩堝鉗在鉗取坩堝時確定水平位置,從而使得坩堝鉗的夾持部5更容易扣合水平放置的坩堝。本技術為了防止因坩堝的夾持部在使用過程中發生變形或磨損而導致整個坩堝鉗不能再次使用,夾持部5與左鉗柄I和右鉗柄2可以分別為可拆卸式連接。這使得夾持部5發生磨損或變形后只需更換新的夾持部5,而不用廢棄整個坩堝鉗,有利于節省成本。具體的可拆卸式連接方式為:上述夾持部5與左鉗柄I和右鉗柄2分別為螺紋連接。夾持部5與左鉗柄1、夾持部5與左鉗柄2通過螺紋帽12固定。以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坩堝鉗,它包括左鉗柄(1)和右鉗柄(2),左鉗柄(1)的中部和右鉗柄(2)的中部通過銷軸(3)鉸接在一起;左鉗柄(1)和右鉗柄(2)的后端設有手柄(4),左鉗柄(1)和右鉗柄(2)的前端設有夾持部(5);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部(5)的內壁上設有鋸齒(51),且鋸齒(51)的齒尖與坩堝的外表面貼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纟甘禍甜,它包括左甜柄(I)和右甜柄(2),左甜柄(I)的中部和右甜柄(2)的中部通過銷軸(3)鉸接在一起;左鉗柄(I)和右鉗柄(2)的后端設有手柄(4),左鉗柄(I)和右鉗柄(2)的前端設有夾持部(5);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部(5)的內壁上設有鋸齒(51),且鋸齒(51)的齒尖與坩堝的外表面貼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坩堝鉗,其特征在于:所述鋸齒(51)為棱錐狀。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坩堝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部(5)還設有光滑弧面(52),光滑弧面(52)與坩堝的外表面貼合。4.根據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坩堝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部(5)設有鏤空結構(53)。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坩堝鉗,...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戈士勇,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瑞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