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部分壓縮率可以分組遞減的水箱拉絲機傳動系統,它包括主電機(1)、翻轉箱體(2)和主軸(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轉箱體(2)內設置有兩個與主軸(3)平行的中間傳動軸(4),所述的兩個中間傳動軸(4)的一端均通過齒輪嚙合方式與主軸(3)相連,在所述翻轉箱體(2)的一側壁上并排設置有四個塔輪軸,且四個塔輪軸均與中間傳動軸(4)相垂直,每兩個塔輪軸為一組通過螺旋傘齒輪(5)與一個中間傳動軸(4)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部分壓縮率可以分組遞減的水箱拉絲機傳動系統,可以逐次降低機器的部分壓縮率,有利于提高鋼絲的拉拔速度,降低斷絲的幾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部分壓縮率可以分組遞減的水箱拉絲機傳動系統。屬于機械制造
技術介紹
水箱的拉絲機是鋼鐵長線材深度拉拔加工的必要必要生產裝備。現代金屬制品生產最終的鋼絲要求抗拉強度高,總壓縮率高的深度拉拔。現有的水箱拉絲機,可以實現多道次的拉拔,但是拉拔過程的部分壓縮率是平均統一的,無法實現分組逐次減小部分壓縮率。由于鋼絲深度拉拔會隨著道次的增加,鋼絲的塑性下降,只有逐次降低機器的部分壓縮率,才有利于提高拉拔速度和降低斷絲的幾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部分壓縮率可以分組遞減的水箱拉絲機傳動系統,可以逐次降低機器的部分壓縮率,有利于提高鋼絲的拉拔速度,降低斷絲的幾率。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部分壓縮率可以分組遞減的水箱拉絲機傳動系統,它包括主電機、翻轉箱體和主軸,在所述翻轉箱體內設置有兩個與主軸平行的中間傳動軸,所述的兩個中間傳動軸的一端均通過齒輪嚙合方式與主軸相連,在所述翻轉箱體的一側壁上并排設置有第一塔輪軸、第二塔輪軸、第三塔輪軸和第四塔輪軸,且四個塔輪軸均與中間傳動軸相垂直,其中第一塔輪軸和第二塔輪軸為一組且通過螺旋傘齒輪與一個中間傳動軸相連,第三塔輪軸和第四塔輪軸(為一組且通過螺旋傘齒輪與另一個中間傳動軸相連。在所述第一塔輪軸和第二塔輪軸上均設置有五個塔輪,在所述第三塔輪軸和第四塔輪軸上均設置六個塔輪。第三塔輪軸和第四塔輪軸上前三個塔輪為一組進行鋼絲拉拔,后三個塔輪為一組進行鋼絲拉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一種部分壓縮率可以分組遞減的水箱拉絲機傳動系統,通過中間傳動軸將四組塔輪進行分組,采用螺旋傘齒輪的傳動,可以改變動力的傳遞方向使拉絲機的四組塔輪得到不同增速系數的動力,同時在后兩組拉拔塔輪軸增速比確定的情況下,通過調整相鄰塔輪的直徑關系來達到部分壓縮率的改變,從而有利于提高鋼絲的拉拔速度,降低斷絲的幾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其中:主電機I翻轉箱體2主軸3傳動軸4螺旋傘齒輪5第一塔輪軸6第二塔輪軸7第三塔輪軸8第四塔輪軸9第一塔輪組件10第二塔輪組件11第三塔輪組件12第四塔輪組件13成品牽引輪14連桿15。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本技術涉及一種部分壓縮率可以分組遞減的水箱拉絲機傳動系統,它包括主電機I和翻轉箱體2,在所述翻轉箱體2內設置有主軸3,所述主軸3的一端通過皮帶輪與主電機I的輸出端相連,在所述翻轉箱體2內設置有兩個與主軸3平行的中間傳動軸4,所述的兩個中間傳動軸4的一端均通過齒輪嚙合方式與主軸3相連,在所述中間傳動軸4的兩端均設置有螺旋傘齒輪5,在所述翻轉箱體2的一側壁上并排設置有第一塔輪軸6、第二塔輪軸7、第三塔輪軸8和第四塔輪軸9,且四個塔輪軸均與中間傳動軸4相垂直,其中第一塔輪軸6和第二塔輪軸7處于翻轉箱體2內的一端通過螺旋傘齒輪5與其中一個中間傳動軸4上的螺旋傘齒輪5相嚙合,第三塔輪軸8和第四塔輪軸9處于翻轉箱體2內的一端通過螺旋傘齒輪5與另一個中間傳動軸4上的螺旋傘齒輪5相嚙合,在所述第一塔輪軸6、第二塔輪軸7、第三塔輪軸8和第四塔輪軸9處于翻轉箱體2外的一端分別安裝有第一塔輪組件10、第二塔輪組件11、第三塔輪組件12和第四塔輪組件13,在所述第三塔輪組件12相對方向的翻轉箱體2側壁上設置有成品牽引輪14,所述第三塔輪軸8與成品牽引輪14通過連桿15相連,采用螺旋傘齒輪的傳動,可以改變動力的傳遞方向使拉絲機的四組塔輪得到不同增速系數的動力。所述第一塔輪組件10和第二塔輪組件11均包括五個塔輪,所述第三塔輪組件12和第四塔輪組件13均包括六個塔輪。本技術的部分壓縮率遞減分組如下:總的拉絲道次:23道,總壓縮率:97.4%1—10道機器的增速系數1.17 部分壓縮率:14.5%11-16道機器的增速系數1.16 部分壓縮率:13.8%17-22道機器的增速系數1.14 部分壓縮率:12.2%23道:機器的增速系數1.06 部分壓縮率:5.7%說明:總壓縮率,部分壓縮率的定義:圓截面鋼絲通過拉絲模具的拉伸塑性形變圓截面的變化:Q= (( SO-Sl ) /SO ) X 100%.(總壓縮率)q= ((Sn-Sn+1) /Sn) X 100% (部分壓縮率)其中SO和Sn是拉拔前的鋼絲截面積,SI和Sn+1是拉拔后的鋼絲截面積。本技術在于設計帶中間傳動軸的螺旋傘齒輪系統,使四個塔輪軸,分組形成不同的軸間增速比(增速系數μ ),滿足模具要的拉伸比。即=Q=1-1/μ,q=l_l/u。本拉絲機采用上,下穿模的雙側拉拔的方式:1、第一道次,由原料的直徑和模子的孔徑決定部分壓縮率,第二道次在第一塔輪軸和第二塔輪軸的等直徑塔輪上拉拔,由于一軸與二軸存在增速比1:1.17,因此允許第二道次的模具將鋼絲形變產生1.17的伸長比,形成14.5%的部分壓縮率。(q=l_l/μ )第三道次鋼絲由第一塔輪軸的第一塔輪順次到第二塔輪軸的第二個塔輪。雖然第二塔輪軸的轉速與第一塔輪軸的轉速比為1/1.17,但是第二塔輪軸的第二塔輪和第一塔輪軸的第一塔輪的直徑比為(1.17)2,所以在第二道次允許模具將鋼絲形變產生的伸長比為(1.17)2/1.17=1.17,形成14.5%的部分壓縮率。同樣理由在第一和第二軸的各個道次的部分壓縮率相等,等于14.5%。2、部分壓縮率分組從第11道次起。模具在第一塔輪軸的第五塔輪通過轉向導輪設置在第四塔輪軸的第一塔輪前。由于第四塔輪軸與第一塔輪軸的增速系數為3.7653,本技術在于通過設計兩個塔輪的直徑比使模具獲得的伸長系數等于μ2=1.16。4.0549是第一塔輪軸的轉速與第四塔輪軸的轉速比,1.157是梯度,塔輪直徑比=4.0549/1.157=3.5047,由于第一塔輪軸的第五塔輪的直徑為Φ 200.15,通過計算確定第四塔輪軸的第一塔輪直徑為:200.15/3..5047= Φ 57.11。本技術第三塔輪軸上1-3塔輪的直徑確定:剃度為(1.157)2Φ 57.11,Φ 76.54,Φ 102.35本技術第四塔輪軸上1-3塔輪的直徑確定:剃度為(1.157)2Φ 57.11,Φ 76.54,Φ 102.35以上塔輪的直徑設計確保第二組的部分壓縮率,第11至16道的部分壓縮率為13.8%。3、第17-第22道的部分壓縮率,由于塔輪軸的增速系數已經確定,為了達到本組部分壓縮率遞減的目的,本技術在于在調整相鄰塔輪直徑關系的計算方式。第四塔輪軸4-6塔輪的直徑設計:以第三塔輪Φ 102.35為設計基準,剃度為(1.14)2Φ 102.35 X (1.14) 2= Φ 134.99, Φ 134.99, X (1.14) 2= Φ 175.44Φ 175.44,X (1.14) 2=Φ228.00'第三塔輪軸4-6塔輪 的直徑設計::由于處在等直徑塔輪間拉拔只需要根據第四塔輪軸4-6塔輪的直徑按1.157/1.14的關系調整,其直徑分別為:Φ 134.99+ (1.157/1.14) = Φ 133.12, Φ 175.44+ (1.157/1.14) = Φ 172.86,Φ228.00+ (1.157/1.14) = Φ224.684、成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部分壓縮率可以分組遞減的水箱拉絲機傳動系統,它包括主電機(1)、翻轉箱體(2)和主軸(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轉箱體(2)內設置有兩個與主軸(3)平行的中間傳動軸(4),所述的兩個中間傳動軸(4)的一端均通過齒輪嚙合方式與主軸(3)相連,在所述翻轉箱體(2)的一側壁上并排設置有第一塔輪軸(6)、第二塔輪軸(7)、第三塔輪軸(8)和第四塔輪軸(9),且四個塔輪軸均與中間傳動軸(4)相垂直,其中第一塔輪軸(6)和第二塔輪軸(7)為一組且通過螺旋傘齒輪(5)與一個中間傳動軸(4)相連,第三塔輪軸(8)和第四塔輪軸(9)為一組且通過螺旋傘齒輪(5)與另一個中間傳動軸(4)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種部分壓縮率可以分組遞減的水箱拉絲機傳動系統,它包括主電機(I)、翻轉箱體(2)和主軸(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轉箱體(2)內設置有兩個與主軸(3)平行的中間傳動軸(4),所述的兩個中間傳動軸(4)的一端均通過齒輪嚙合方式與主軸(3)相連,在所述翻轉箱體(2 )的一側壁上并排設置有第一塔輪軸(6 )、第二塔輪軸(7 )、第三塔輪軸(8 )和第四塔輪軸(9),且四個塔輪軸均與中間傳動軸(4)相垂直,其中第一塔輪軸(6)和第二塔輪軸(7)為一組且通過螺旋傘齒輪(5)與一個中間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國府,顧文英,吳大永,黃繼昌,張帥,
申請(專利權)人:江陰市華方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