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軋鋼輔助設備
,特別是涉及一種適用于熱軋生產線的層流冷卻邊部遮擋裝置。技術背景:在現有技術中,鋼鐵企業的熱軋生產線普遍采用層流冷卻設備,主要是用來細化帶鋼組織、提高帶鋼性能和簡化工藝流程等。現有的層流冷卻設備一般由若干組冷卻集管構成,分為強冷段、主冷段和精冷段,層流冷卻過程中,根據帶鋼的終軋溫度和卷曲溫度,通過冷卻模型計算確定打開冷卻集管的數量進行快速冷卻。但在冷卻過程中由于熱應力和組織應力的存在對帶鋼的性能和板形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使得帶鋼在寬度方向上由于冷卻不均勻導致的性能和板形不均勻;使得帶鋼在整個長度方向上出現C翹等。目前還沒有精確地控制帶鋼板形質量的層流冷卻設備。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減少帶鋼邊部的溫降,確保帶鋼的板形、溫度及性能在寬度方向的均勻性的層流冷卻邊部遮擋裝置。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層流冷卻邊部遮擋裝置,包括進水管、若干組集管;其特征在于:每一組集管安裝有相互連接的進水管、集管、旋轉內套、旋轉軸、電機、滾子鏈、軸承、軸承座、鏈輪一、鏈輪二、軸套、虹吸管海一組集管至少有兩根集管,集管上設有若干交叉分布的虹吸管和進水管,虹吸管設置在集管的頂部,分別交叉排列并沿集管的兩側向下延伸;可繞集管的中心軸線在集管中周向旋轉的旋轉內套分別沿每一組集管的中心軸線設置在集管的兩個端部;旋轉軸分別固定在旋轉內套中,旋轉軸的一端周向焊接在旋轉內套上,旋轉軸的另一端與鏈輪一連接;每一組集管兩側各設置一臺電機和I個鏈傳動副滾子鏈;電機輸出端連接鏈輪二,鏈輪二通過滾子鏈連接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層流冷卻邊部遮擋裝置,包括進水管(4)、若干組集管(1);其特征在于:每一組集管(1)安裝有相互連接的進水管(4)、集管(1)旋轉內套(2)、旋轉軸(3)、電機(5)、滾子鏈(6)、軸承(7)、軸承座(8)、鏈輪一(9)、鏈輪二(10)、軸套(11)、虹吸管(12);每一組集管(1)至少有兩根集管,集管上設有若干交叉分布的虹吸管(12)和進水管(4),虹吸管(12)設置在集管(1)的頂部,分別交叉排列并沿集管(1)的兩側向下延伸;可繞集管的中心軸線在集管中周向旋轉的旋轉內套(2)分別沿每一組集管(1)的中心軸線設置在集管的兩個端部;旋轉軸(3)分別固定在旋轉內套(2)中,旋轉軸(3)的一端周向焊接在旋轉內套(2)上,旋轉軸(3)的另一端與鏈輪一(9)連接;每一組集管(1)兩側各設置一臺電機(5)和1個鏈傳動副滾子鏈(6);電機(5)輸出端連接鏈輪二(10),鏈輪二(10)通過滾子鏈(6)連接鏈輪一(9);進水管(4)與若干組集管(1)在集管中部用法蘭連通,起到密封和支撐作用的軸套(11)設置在集管(1)和旋轉內套(2)之間,安裝在軸承座(8)上的軸承(7)套裝在旋轉軸(3)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層流冷卻邊部遮擋裝置,包括進水管(4)、若干組集管(I);其特征在于:每一組集管(I)安裝有相互連接的進水管(4)、集管(I)旋轉內套(2)、旋轉軸(3)、電機(5)、滾子鏈(6)、軸承(7)、軸承座(8)、鏈輪一(9)、鏈輪二(10)、軸套(11)、虹吸管(12);每一組集管(I)至少有兩根集管,集管上設有若干交叉分布的虹吸管(12)和進水管(4),虹吸管(12)設置在集管(I)的頂部,分別交叉排列并沿集管(I)的兩側向下延伸;可繞集管的中心軸線在集管中周向旋轉的旋轉內套(2)分別沿每一組集管(I)的中心軸線設置在集管的兩個端部;旋轉軸(3)分別固定在旋轉內套(2)中,旋轉軸(3)的一端周向焊接在旋轉內套(2)上,旋轉軸(3 )的另一端與鏈輪一(9 )連接;每一組集管(I)兩側各設置一臺電機(5 )和I個鏈傳動副滾子鏈(6 );電機(5 )輸出端連接鏈輪二( 10 ),鏈輪二( 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湖福,李軍,葛國軍,朱晉英,蔣波,汪文俊,朱恒,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中冶設備研究設計總院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