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耐火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包括槽體、蓋板、加強角和側壁連接角;所述槽體,包括側壁和底板。所述側壁,包括側壁上槽口、側壁內插槽、側壁中槽口和側壁外插口;所述底板插在側壁內插槽中;所述加強角,加強角兩側分別有卡槽,分別卡在側壁外插口處,并用膠水粘結,這樣插放使水平直角更加穩定;所述的側壁連接角,呈“L”狀,在側壁連接角上設有卡角和卡條,扣在側壁中槽口和側壁內插槽的外邊緣處,方便與其他槽盒側壁連接。所述蓋板包括直板和直板連接件,直板連接件有直板內插槽和直板外槽口。這樣插放,操作方便,穩定安全,并且可以節約安裝時間。(*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纜槽盒的連接裝置,尤其是電纜槽盒用的水平直角彎通。
技術介紹
電纜槽盒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電纜槽盒的水平彎通在實際應用中必不可少。傳統的彎通連接頭多為整體,電纜的鋪設需通過穿纜線的牽引。這給施工帶來了不便,也不便于以后的維修。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施工和維修的不便,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耐火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其連接簡單而且還能保持一定的強韌性。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耐火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包括槽體、蓋板、加強角和側壁連接角,其結構特點為所述槽體包括側壁和底板,所述側壁包括側壁上槽口、側壁內插槽、側壁中槽口和側壁外插口 ;每個槽體有四個側壁,第一側壁一端與第二側壁一端靠接后形成直角,把兩塊底板的將要相連接的一端均裁去45°角邊后相靠接,相靠接后的兩底板的相鄰側邊插入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相應側壁內插槽中,相靠接后的兩底板的另一相鄰側邊分別插到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的相應的側壁內插槽中;第三側壁與相鄰的第四側壁靠接后形成直角,在形成直角后的第三側壁的外側和第四側壁的外側之間所形成的角連接有加強角。所述的耐火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其特點為所述加強角兩側分別設有卡槽,所述兩側的卡槽分別卡在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的相應的側壁外插口處后用膠水粘結固定。所述的耐火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其特點為所述的側壁連接角為底部有卡條的L狀的側壁連接角,所述的側壁連接角中部上設有一個卡角,側壁連接角的卡角和卡條分別扣在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的相應側壁中槽口和側壁內插槽的外邊緣處。所述的耐火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其特點為所述蓋板包括直板和直板連接件,直板連接件有直板內插槽和直板外槽口;直板兩端分別插在兩直板連接件的直板內插槽中,直板連接件的直板外槽口搭接在側壁的側壁上槽口上。這樣可以加強整個蓋板的強度,從而使整個連接頭強度增加,提高穩定性。本技術的優點為:本技術的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是使用改性聚氯乙烯制作的,該材料具有耐火性能。在整個裝卸過程中,將電纜槽盒與本技術的水平直角彎通通過側壁連接角連接,簡單方便。本技術的水平彎通的能保護在水平方向上需要向垂直方向拐彎的電纜,在拐彎的直角處用加強角加強,確保水平直角彎通的牢固性。在安裝好電纜之類的材料后,蓋上蓋板,電纜的鋪設不需通過穿纜線的牽引、方便快捷,穩定安全,可以節約安裝時間。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整體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槽體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側壁的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側壁與底板連接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加強角的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的側壁與加強角連接方式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的側壁連接角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的側壁與側壁連接角連接方式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的蓋板示意圖。圖10是本技術的槽體與蓋板連接示意圖。圖11是本技術的槽體與蓋板連接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9所示,本技術所述的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包括槽體、蓋板1、加強角4和側壁連接角5。所述槽體,如圖2所示,包括側壁2和底板3。所述側壁2,如圖3所示,包括側壁上槽口 6、側壁內插槽7、側壁中槽口 8和側壁外插口 9 ;每個槽體有四個側壁,第一側壁21 —端與第二側壁22 —端靠接后形成直角,兩塊底板3 —端均裁去45°角邊,然后將兩塊底板裁去45°角邊處進行靠接相連,形成直角,相靠接后的兩底板的兩相鄰側邊分別插入第一側壁21和第二側壁22的相應側壁內插槽7中,相靠接后的兩底板通過其另一相鄰的側邊分別插到第三側壁23和第四側壁24的相應的側壁內插槽7中,連接方式如圖4所示;所述加強角4,如圖5所示,兩側分別設有卡槽10,所述兩側的卡槽10分別卡在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的相應的側壁外插口 9處后用膠水粘結固定,這樣插放使水平直角彎通更加穩定,連接方式如圖6所示;所述的側壁連接角,如圖7所示,呈“L”狀,在側壁連接角上中部設有卡角51,底部設有卡條52,扣在側壁中槽口 8和側壁內插槽7的外邊緣處,方便與其他槽盒側壁連接,連接方式如圖8所示。所述蓋板I包括直板11和直板連接件,直板連接件有直板內插槽12和直板外槽口 13。直板兩端分別插在兩直板連接件的直板內插槽12中,直板連接件的直板外槽口 13搭接在第一側壁和第三側壁的側壁2的側壁上槽口 6上,連接方式如圖10和圖11所示。蓋板由原來的直接的一塊板變成現在的由直板、直板內插槽和直板外槽口組成,這樣可以加強整個蓋板的強度,從而使整個連接頭強度增加,提高穩定性。在整個裝卸過程中,將電纜槽盒與連接頭通過連接角連接,簡單方便。在安裝好電纜之類的材料后,蓋上蓋板I。權利要求1.一種耐火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包括槽體、蓋板、加強角(4)和側壁連接角(5),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包括側壁(2 )和底板(3 ),所述側壁(2 )包括側壁上槽口( 6 )、側壁內插槽(7)、側壁中槽口(8)和側壁外插口(9);每個槽體有四個側壁,第一側壁一端與第二側壁一端靠接后形成直角,把兩塊底板(3)的將要相連接的一端均裁去45°角邊后相靠接,相靠接后的兩底板的相鄰側邊插入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相應側壁內插槽(7)中,相靠接后的兩底板的另一相鄰側邊分別插到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的相應的側壁內插槽(7)中;第三側壁與相鄰的第四側壁靠接后形成直角,在形成直角后的第三側壁的外側和第四側壁的外側之間所形成的角連接有加強角(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角(4)兩側分別設有卡槽(10),所述兩側的卡槽(10)分別卡在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的相應的側壁外插口(9)處后用膠水粘結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火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壁連接角為底部有卡條的L狀的側壁連接角,所述的側壁連接角中部上設有一個卡角,側壁連接角的卡角和卡條分別扣在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的相應側壁中槽口(8)和側壁內插槽(7)的外邊緣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耐火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包括直板和直板連接件,直板連接件有直板內插槽和直板外槽口 ;直板兩端分別插在兩直板連接件的直板內插槽中,直板連接件的直板外槽口搭接在側壁的側壁上槽口上。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耐火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包括槽體、蓋板、加強角和側壁連接角;所述槽體,包括側壁和底板。所述側壁,包括側壁上槽口、側壁內插槽、側壁中槽口和側壁外插口;所述底板插在側壁內插槽中;所述加強角,加強角兩側分別有卡槽,分別卡在側壁外插口處,并用膠水粘結,這樣插放使水平直角更加穩定;所述的側壁連接角,呈“L”狀,在側壁連接角上設有卡角和卡條,扣在側壁中槽口和側壁內插槽的外邊緣處,方便與其他槽盒側壁連接。所述蓋板包括直板和直板連接件,直板連接件有直板內插槽和直板外槽口。這樣插放,操作方便,穩定安全,并且可以節約安裝時間。文檔編號H02G3/08GK202930856SQ20122064260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9日專利技術者黃書琴, 陳秀俊 申請人:福建和盛塑業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耐火電纜槽盒水平直角彎通,包括槽體、蓋板、加強角(4)和側壁連接角(5),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體包括側壁(2)和底板(3),所述側壁(2)包括側壁上槽口(6)、側壁內插槽(7)、側壁中槽口(8)和側壁外插口(9);每個槽體有四個側壁,第一側壁一端與第二側壁一端靠接后形成直角,把兩塊底板(3)的將要相連接的一端均裁去45°角邊后相靠接,相靠接后的兩底板的相鄰側邊插入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相應側壁內插槽(7)中,相靠接后的兩底板的另一相鄰側邊分別插到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的相應的側壁內插槽(7)中;第三側壁與相鄰的第四側壁靠接后形成直角,在形成直角后的第三側壁的外側和第四側壁的外側之間所形成的角連接有加強角(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書琴,陳秀俊,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和盛塑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