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折疊床,包括床布和支撐結構,支撐結構由除了四個中支桿著地支撐外,還增加了斜支桿、側十字桿、中十字桿、邊十字桿聯動連接結構,增加了兩個外支撐左腳、兩個外支撐右腳、兩個中間腳六個著地點,其中外支撐左腳和外支撐右腳均由側十字桿與邊十字桿支撐,中間腳由中十字桿和側十字桿支撐;另外床面支撐結構由對稱的兩個平面支撐框通過中支撐鉸鏈連接構成,其中平面支撐框由邊縱桿和中縱桿通過支撐鉸鏈連接構成。該折疊床由十字桿與中支桿聯動支撐,支撐結構受力更加均勻,承載力更強,使用壽命更長,十腳著地穩定性更強,平面支撐結構分段使該折疊床折疊后體積更小,便于攜帶。(*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家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折疊床。
技術介紹
折疊床是戶外、室內休息時的常用家具。目前市場上的床經過不斷的更新換代后已經具備簡單收合、便于攜帶、占地面積小的特點,但使用壽命問題卻往往被忽視了。由于床身及支撐結構設計不夠科學合理,各部件之間聯動性不強,通常將承受重力較大的關鍵部位用連接帶將左右拉住,同時主要的連接部位用塑料件連接。這樣雖然能夠相對成本較低,但使得整個床面不太平整,有些甚至成波浪形,降低了人們使用時的舒適度,又影響美觀,而且沒有根本解決重點受力部位的承受力差,使用壽命低的問題。同時因為一體式設計的聯動性不好,床收合時,容易出現故障,收合后床部件之間不夠緊湊,體積相對仍然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針對現有折疊床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一體式設計更加合理的折疊床,該折疊床支撐結構受力更加均勻,承載力更強,著地穩定性更強,使用壽命更長,折疊后體積更小,便于攜帶。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的:—種折疊床,包括床布和支撐結構,支撐結構由床面支撐結構和床腳支撐結構組成,床腳支撐包括四個中支桿著地支撐,其中床腳支撐結構的中支桿間還增加了斜支桿、側十字桿、中十字桿、邊十字桿連接結構,其中斜支桿兩頭連接側十字桿上的開口滑套和中支桿,中支桿中部套有定位套和滑套;著地支撐還增加了兩個外支撐左腳、兩個外支撐右腳、兩個中間腳六個著地點,其中外支撐左腳和外支撐右腳均由側十字桿與邊十字桿支撐,中間腳由中十字桿和側十字桿支撐;另外床面支撐結構由對稱的兩個平面支撐框通過中支撐鉸鏈連接構成,其中平面支撐框由邊縱桿和中縱桿通過支撐鉸鏈連接構成。其中本技術所述的側十字桿包括兩種連接結構,一種兩頭連接邊縱桿與同一側的中十字桿連接的中間腳,另一種兩頭連接床面結構的中支撐鉸鏈和同一側的外支撐腳,兩種側十字桿中部連接中支桿中部滑套。其中本技術所述的兩頭連接邊縱桿和與同一側的中十字桿連接的中間腳的側十字桿中部靠下位置套開口防護件,既保護了管件又方便組裝。其中本技術所述的兩頭連接床面結構上的中支撐鉸鏈與同一側的外支撐腳的側十字桿,其中部靠上位置套有開口滑套和開口定位套,斜支桿連接開口滑套。其中本技術中十字桿兩頭連接床面結構的中支撐鉸鏈和另一側的中間腳。其中本技術邊十字桿兩頭連接與邊縱桿連接的側十字桿和另一側的外角。其中本技術邊縱桿和中縱桿通過支撐鉸鏈連接,鉸鏈處還連接中支桿,兩根中縱桿通過中支撐鉸鏈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主要的連接部位用堅固而緊湊的斜支桿結構代替連接帶,減少了對塑料件的使用,增加了折疊床的承受力,使其在受力后不變形,延長了使用壽命;該折疊床設計了側十字桿、斜支桿、中十字桿、邊十字桿,并用中鉸鏈、滑套等相互連接,使床的聯動性更好,使用時展開收合方便、簡單省力,而且收合后體積小、重量輕,床面更加平整,著地的穩定性更強;斜支桿上端與開口滑套通過鉚釘連接在一起,下端通過支撐腳與中支桿用鉚釘連接,當重力作用在布件上時,可以起到相應的支撐作用,避免中支桿向外歪斜,支撐結構的受力也更加均勻。另外當該折疊床打開時,整個床面繃緊而平整,在重力作用下,十個著地支撐點,同時中支桿也起到千斤頂的支撐作用,斜支桿又拉緊了中支桿,使該床能長久承受更大的重量。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t匕,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所述折疊床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中邊縱桿1、中縱桿2、側十字桿3、中支桿4、斜支桿5、中十字桿6、邊十字桿7、中支撐鉸鏈8、支撐鉸鏈9、左支撐腳10、右支撐腳11、中間腳12、中支桿支撐腳13、定位套15、開口滑套16、開口定位套17、開口防護件18、側十字桿19、滑套20。圖2為本技術所述折疊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其中圖中邊縱桿1、中縱桿2、側十字桿3、中支桿4、斜支桿5、中十字桿6、邊十字桿7、中支撐鉸鏈8、支撐鉸鏈9、左支撐腳10、右支撐腳11、中間腳12、中支桿支撐腳13、定位套15、開口滑套16、開口定位套17、開口防護件18、側十字桿19、滑套20、床布21。具體實施方式為能更加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結合附圖1、2可知,一種折疊床,包括床布和支撐結構,支撐結構由床面支撐結構和床腳支撐結構組成,床腳支撐包括四個中支桿4著地支撐,其中床腳支撐結構的中支桿4間還增加了斜支桿5、側十字桿3與19、中十字桿6、邊十字桿7連接結構,其中斜支桿5兩頭連接側十字桿4上的開口滑套16和中支桿4,中支桿4中部套有定位套15和滑套20 ;著地支撐還增加了兩個外支撐左腳10、兩個外支撐右腳11、兩個中間腳12六個著地點,其中外支撐左腳10和外支撐右腳11均由側十字桿19與邊十字桿7支撐,中間腳由中十字桿6和側十字桿3支撐;另外床面支撐結構由對稱的兩個平面支撐框通過中支撐鉸鏈8連接構成,其中平面支撐框由邊縱桿I和中縱桿2通過支撐鉸鏈9連接構成。其中所述的側十字桿包括兩種連接結構,一種兩頭連接邊縱桿I與同一側的中十字桿6連接的中間腳12,另一種兩頭連接床面結構的中支撐鉸鏈8和同一側的外支撐腳10,兩種側十字桿中部連接中支桿中部滑套20。其中所述的兩頭連接邊縱桿I和與同一側的中十字桿6連接的中間腳12的側十字桿3中部靠下位置套開口防護件18。其中所述的兩頭連接床面結構上的中支撐鉸鏈8與同一側的外支撐腳10 (或11)的側十字桿19,其中部靠上位置套有開口滑套16和開口定位套17,斜支桿5連接開口滑套16。其中所述的中十字桿6兩頭連接床面結構的中支撐鉸鏈8和另一側的中間腳12。其中所述的邊十字桿7兩頭連接與邊縱桿I連接的側十字桿3和另一側的外角10。其中所述的邊縱桿I和中縱桿2通過支撐鉸鏈9連接,鉸鏈9處還連接中支桿4,兩根中縱桿通過中支撐鉸鏈8連接。本實施例所述折疊床收合后體積小只有25.5cmX 17cmX 130cm,重量輕,方便攜帶;打開時,整個床面繃緊而平整,疊床展開尺寸為72X 36X 190cm,受重時中支桿起到千斤頂的支撐作用,斜支桿又拉緊了中支桿,使該床能長久承受更大的重量。各部件間聯動性好,支撐受力均勻,著地穩定性強,使用壽命更長。權利要求1.一種折疊床,包括床布和支撐結構,支撐結構由床面支撐結構和床腳支撐結構組成,床腳支撐結構包括四根中支桿著地支撐,其特征在于:床腳支撐結構的中支桿間還增加了斜支桿、側十字桿、中十字桿、邊十字桿連接結構,其中斜支桿兩頭連接側十字桿上的開口滑套和中支桿,中支桿中部套有定位套和滑套;著地支撐還增加了兩個外支撐左腳、兩個外支撐右腳、兩個中間腳六個著地點,其中外支撐左腳和外支撐右腳均由側十字桿與邊十字桿支撐,中間腳由中十字桿和側十字桿支撐;另外床面支撐結構由對稱的兩個平面支撐框通過中支撐鉸鏈連接構成,其中平面支撐框由邊縱桿和中縱桿通過支撐鉸鏈連接構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十字桿包括兩種連接結構,一種兩頭連接邊縱桿與同一側的中十字桿連接的中間腳,另一種兩頭連接床面結構的中支撐鉸鏈和同一側的外支撐腳,兩種側十字桿中部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折疊床,包括床布和支撐結構,支撐結構由床面支撐結構和床腳支撐結構組成,床腳支撐結構包括四根中支桿著地支撐,其特征在于:床腳支撐結構的中支桿間還增加了斜支桿、側十字桿、中十字桿、邊十字桿連接結構,其中斜支桿兩頭連接側十字桿上的開口滑套和中支桿,中支桿中部套有定位套和滑套;著地支撐還增加了兩個外支撐左腳、兩個外支撐右腳、兩個中間腳六個著地點,其中外支撐左腳和外支撐右腳均由側十字桿與邊十字桿支撐,中間腳由中十字桿和側十字桿支撐;另外床面支撐結構由對稱的兩個平面支撐框通過中支撐鉸鏈連接構成,其中平面支撐框由邊縱桿和中縱桿通過支撐鉸鏈連接構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劍云,高峰,
申請(專利權)人:高劍云,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