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冷卻風扇,包括:軸套部(12),該軸套部(12)與旋轉驅動源連接;多個葉片(13),這些葉片(13)從所述軸套部朝徑向外側突出;以及筒狀的環構件(14),該環構件(14)將多個所述葉片的徑向外側的端部附近連接成環狀。從軸套部(12)朝徑向外側突出的多個葉片(13)在徑向外側的端部附近被圓筒狀的環構件(14)連接。在環構件(14)的空氣吸入側的軸向的端部設置有空氣流入槽(16)??諝饬魅氩郏?6)配置在環構件(14)上的所有葉片(13)的旋轉方向的前部區域與相鄰的葉片(13)的旋轉方向的前部區域之間。從外周側流入的空氣經過環構件(14)的空氣流入槽(16),緩緩地改變方向,而被吸入葉片(13)之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用于汽車的散熱器等中的冷卻風扇。本申請基于2010年8月5日在日本申請的日本專利特愿2010 — 176430號要求優先權,并將該申請的內容援引于此。
技術介紹
這種冷卻風扇的基本結構大多是在與發動機或電動馬達等旋轉驅動源連接的軸套部上設有朝徑向外側突出的多個葉片,并利用旋轉驅動源的動カ來使葉片回旋,以將空氣送至冷卻對象物。然而,在這種冷卻風扇中,雖然已知只要減薄葉片的壁厚,就能提高風扇效率,因而是有利的,但是,若減薄葉片的壁厚,在旋轉時葉片會發生撓曲而容易產生偏差。因此,作為同時實現抑制偏差和葉片的薄壁化的冷卻風扇,提出了ー種利用圓筒狀的環構件來將多個葉片的徑向外側的端部附近連接的冷卻風扇(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F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8/072516號說明書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這種現有的冷卻風扇中,由于利用環構件將多個葉片的端部附近相互連接,因此,從外周側流入的空氣越過環構件而被吸入至葉片間的空間內。但是,在上述現有的冷卻風扇的情況下,由于將多個葉片連接的環構件呈與葉片大致相同高度的圓筒形狀,因此,從外周側被吸入至葉片間的空間內的空氣在環構件的空氣吸入側的端部處迂回后,朝風扇的軸向急速回旋。此外,一旦從外周側流入的空氣在環構件的端部處急速回旋,則空氣的流速在該部分處局部提高,這也容易成為出現噪聲的原因。此外,在現有的冷卻風扇中,由于從外周側流入的空氣如上所述在環構件的空氣吸入側的端部處迂回而被吸入至葉片間的空間內,因此,流路便會增長與空氣在端部處迂回的部分相應的長度量,風扇效率也容易相應地降低。因此,本專利技術提供ー種冷卻風扇,該冷卻風扇能將空氣從外周側順暢地導入至葉片間,從而能實現抑制噪聲產生和提高風扇效率。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在本專利技術的冷卻風扇中,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以下方案。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冷卻風扇包括:軸套部,該軸套部與旋轉驅動源連接;多個葉片,這些葉片從上述軸套部朝徑向外側突出;以及筒狀的環構件,該環構件將多個上述葉片的徑向外側的端部附近連接成環狀,在上述環構件的空氣吸入側的軸向的端部設置有空氣流入槽。藉此,從外周側流入的空氣經過環構件的空氣流入槽,而被吸入葉片間的空間內。由于空氣流入槽相對于環構件的空氣吸入側的軸向的端部的基準面凹陷,因此,從外周側吸入葉片間的空間的空氣不會急速回旋而是朝風扇的軸向緩緩地改變方向。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面,在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的冷卻風扇的基礎上,上述空氣流入槽配置在上述環構件上的所有葉片的旋轉方向的前部區域與相鄰的葉片的旋轉方向的前部區域之間。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三方面,在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面的冷卻風扇的基礎上,在上述環構件的空氣排出側的軸向的端部,以與上述空氣流入槽在圓周方向上錯開的方式設置有挖空槽。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四方面,在本專利技術的第三方面的冷卻風扇的基礎上,將上述空氣流入槽與上述挖空槽的深度設定為相同深度。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五方面,在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冷卻風扇的基礎上,將上述空氣流入槽的深度與上述環構件的軸向的壁厚的比例設定為0.10 0.40的范圍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六方面,在上述環構件的空氣排出側的軸向的端部、與上述葉片的旋轉方向的后部區域相對應的部位處設置有壁部,該壁部從上述環構件的空氣排出側的軸向的端部的基準面朝軸向外側伸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七方面,在將從上述挖空槽至上述環構件的空氣吸入側的軸向的端部的基準面為止的高度設為h時,將從上述空氣流入槽至上述壁部的前端為止的高度設定為1.2h 1.3h的范圍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八方面,上述壁部以上述環構件的空氣排出側的軸向的端部的基準面為基點彎曲伸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九方面,將上述環構件與上述壁部間的角度設定為15度 30度的范圍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十方面,上述壁部設置在上述環構件上的所有葉片的旋轉方向的后部區域與形成在和各后部區域相對應的位置上的上述挖空槽之間。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十一方面,包括:軸套部,該軸套部與旋轉驅動源連接;多個葉片,這些葉片與上述軸套部一體地且朝向徑向外側形成;以及筒狀的環構件,該環構件將多個上述葉片的徑向外側的端部連接成環狀,在上述環構件的空氣吸入側的軸向的端部設置有空氣流入槽。專利技術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在環構件的空氣吸入側的軸向的端部設有空氣流入槽,從外周側流入的空氣經過環構件的空氣流入槽不會急速回旋而是朝軸向改變方向而被吸入葉片間的空間內,因此,能抑制因空氣急速回旋引起的空氣流速的増大,能事先防止噪聲的產生。此夕卜,根據本專利技術,從外周側流入的空氣不會在環構件的軸向的端部處大幅迂回,而是經過空氣流入槽被吸入葉片間,因此,能可靠地提高風扇效率。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面,由于空氣流入槽配置在環構件上的所有葉片的旋轉方向的前部區域與相鄰的葉片的旋轉方向的前部區域之間,因此,不僅能將空氣從環構件的外周側高效率且均勻地吸入,而且能使圓周方向的重量平衡變好。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三方面,由于在環構件的空氣排出側的軸向的端部,以與空氣流入槽在圓周方向上錯開的方式設置有挖空槽,因此,能進ー步提高圓周方向的重量平衡。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四方面,由于將空氣流入槽與挖空槽的深度設定為相同深度,因此,能更進一歩提高圓周方向的重量平衡。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五方面,不僅能可靠地防止噪聲的產生,而且能防止風扇效率的降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六方面,在環構件的空氣排出側的軸向的端部、與葉片的旋轉方向的后部區域相對應的部位處設置有壁部,因此,即便在空氣經過葉片的旋轉方向的后方側的端部之后,也能抑制空氣流出至環構件的外側。因此,能更可靠地降低風扇的噪聲。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七方面,通過限制壁部的軸向高度,能有效地降低風扇的噪聲。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八方面,通過使壁部以環構件的空氣排出側的軸向的端部的基準面為基點彎曲伸出,從而能在不降低風扇效率的情況下,可靠地降低風扇的噪聲。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九方面,通過限制壁部的角度,能有效地降低風扇的噪聲。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十方面,由于將壁部設置在環構件上的所有葉片的旋轉方向的后部區域與形成在和各后部區域相對應的位置上的挖空槽之間,因此,即便是設定有挖空槽的環構件,也能同時設置壁部。因此,不僅能提高設計自由度,而且能降低風扇的噪聲。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十一方面,能抑制因空氣急速回旋而導致空氣流速的増大,能事先防止噪聲的產生。此外,能可靠地提高風扇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冷卻風扇的主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冷卻風扇的風扇主體的立體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冷卻風扇的、對應于圖1的A — A截面的剖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冷卻風扇的風扇主體的示意側視圖。圖5是表示改變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的冷卻風扇的空氣流入槽的深度來研究風扇效率和風扇噪聲的結果的圖表。圖6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方式的冷卻風扇的風扇主體的立體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方式的冷卻風扇的風扇主體的立體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方式的冷卻風扇的風扇主體的示意側視圖。圖9是表示改變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方式的壁部的高度來研究風扇噪聲的結果的圖表。圖10是本專利技術第四實施方式的冷卻風扇的風扇主體的立體圖。圖11是沿圖10的B — B線的剖視圖。圖12是表示空氣朝向本專利技術第四實施方式的風扇主體流動的說明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8.05 JP 2010-1764301.一種冷卻風扇,包括: 軸套部,該軸套部與旋轉驅動源連接; 多個葉片,這些葉片從所述軸套部朝徑向外側突出;以及 筒狀的環構件,該環構件將多個所述葉片的徑向外側的端部附近連接成環狀, 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環構件的空氣吸入側的軸向的端部設置有空氣流入槽。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流入槽配置在所述環構件上的所有葉片的旋轉方向的前部區域與相鄰的葉片的旋轉方向的前部區域之間。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卻風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環構件的空氣排出側的軸向的端部,以與所述空氣流入槽在圓周方向上錯開的方式設置有挖空槽。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卻風扇,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空氣流入槽與所述挖空槽的深度設定為相同深度。5.按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風扇,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空氣流入槽的深度與所述環構件的軸向的壁厚的比例設定為0.10 0.40的范圍內。6.按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風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環構件的空氣排出側的軸向的端部、與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太田秀岳,橫山大志,大沢幸雄,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美姿把,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