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帶有內表面槽的管,在將帶有內表面槽的管作為傳熱管組裝進換熱器時進行的發夾式彎曲加工時傳熱管的發夾式彎曲性優異。在將管坯(1a)沿著管軸向(X)從上游側向下游側拉拔的期間內,在利用由按壓滾動體(23)對管坯進行的按壓而在管內表面(1i)上形成多個翅片的翅片形成工序并且使管坯(1a)縮徑的下游側縮徑工序中,利用設置在比按壓滾動體(23)靠近拉拔方向的下游側的下游側縮徑模具(31A),一邊與按壓滾動體(23)的管周向的旋轉聯動而沿著管周向旋轉一邊進行管坯(1a)的縮徑。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帶有內表面槽的管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裝置,該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用作冷凍機、空調機等的換熱器用的傳熱管。
技術介紹
出于熱交換性能的要求,通常冷凍機、空調機等的換熱器用的傳熱管大多使用在內表面帶有槽的帶內表面槽的管。作為制造這種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制造裝置,例如,能夠列舉出如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加工裝置”那樣具有用于使管坯縮徑的縮徑部、在管內表面形成多個槽的管內表面翅片加工部的裝置。所述縮徑部由縮徑模具和浮動模具構成,在縮徑工序中,利用縮徑模具使管坯縮徑。另一方面,管內表面翅片加工部由作為按壓滾動體的滾軋部和帶槽芯棒構成,該滾軋部由多個滾軋球構成,在該帶槽芯棒的外周切割形成有槽,在槽加工工序中,多個滾軋球(滾動體)一邊在管外周滾動一邊按壓管外表面,將管內表面壓靠在設置于管內部的帶槽芯棒上,從而在該管內表面上形成多個槽。不過,在槽加工工序中,由于多個滾軋球一邊按壓管外周一邊滾動,因此由于加工條件,存在通過管內表面翅片加工部后的管坯產生扭轉這樣的問題。針對這樣的問題,在專利文獻2、3中,提出有一種在比構成管內表面翅片加工部的滾軋輥(42)靠近管坯的拉拔方向的下游側以使作為下游側縮徑模具的拉伸模具(41)不沿著管周向旋轉而以靜止的設置形態配置的“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制造裝置”。專利文獻2、3中的“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制造裝置”如上所述那樣為在管內表面翅片加工部的下游側配置有作為按壓滾動體的拉伸模具(41)的結構,利用該拉伸模具(41)在比管內表面翅片加工部靠近下游側的位置對管坯進行拉伸,能夠防止管坯產生扭轉的情況。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在管內表面翅片加工部的下游側配置拉伸模具(41),產生了管外表面粗糙度變大這樣的問題。詳細而言,在管內表面翅片加工部中,利用按壓滾動體沿著管周向公轉,由于加工條件,在通過管內表面翅片加工部后的管坯的外表面上沿著管軸向交替地出現了作為按壓滾動體公轉的軌跡的沿著管軸向呈螺旋狀的凹部和螺旋狀的凸部。這樣的管坯通過拉伸模具(41)時,形成在管坯表面的凸部與拉伸模具(41)碰撞,并且強行進入拉伸模具(41)而使其通過,因此,產生了管坯的表面粗糙度變大這樣的問題。若這樣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外表面粗糙度變大,則將帶有內表面槽的管作為傳熱管組裝進換熱器時,在將直線狀的傳熱管彎折而形成為U字狀的發夾式彎曲時,無法對傳熱管施加均勻的彎曲應力,存在因彎曲應力的不均衡而在傳熱管外周面產生皺紋這樣的問題。在最差的情況下,隨著發夾式彎曲,在傳熱管的表面產生橘皮面、裂紋,而無法夠將帶有內表面槽的管作為傳熱管組裝進換熱器,也有可能無法確保作為傳熱管的品質。除此之外,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外表面粗糙度也變大,在使傳熱管穿過在多張鋁翅片上形成的每隔預定距離來配置的貫通孔,將工具插入銅管內來對所述銅管進行擴管的機械擴管時,也存在傳熱管與鋁翅片之間的密合性降低這樣的問題。不過,以往作為用于使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外表面粗糙度變小的對策,公知有使所述按壓滾動體的加工間距變小的方法。在此,所述按壓滾動體的加工間距是指如下的間距P:在將所述按壓滾動體每公轉I次時的管坯的拉拔長度設為Ll(_ / R)、將在管坯的管周向上等分地配置的所述按壓滾動體的配置數量設為N時,P = LI / No不過,在保持加工間距變小的狀態下使按壓滾動體的公轉轉速增加時,在加工過程中產生了管坯沿著周向扭轉而壓壞(潰札3)的狀況。由此,在保持加工間距較小的狀態下不能夠單純地增加按壓滾動體的公轉轉速,產生了使生產率惡化的這樣的別的問題。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 - 192219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I 一 99712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I 一 95811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內表面槽的管,通過使表面粗糙度變小,在作為傳熱管組裝進換熱器時進行的發夾式彎曲加工時,彎曲加工性優異,并且在機械擴管時與鋁翅片之間的密合性優異,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還在于提供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裝置,在確保優異的生產率的基礎上能夠制造這樣的帶有內表面槽的管。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制造方法,在該制造方法中進行翅片形成工序,該翅片形成工序如下所述:利用在管坯的外表面沿著管周向滾動的按壓滾動體對管坯進行的按壓使該管坯的內表面壓靠于帶槽芯棒,從而在管坯的內表面形成多個翅片,在該帶槽芯棒的外周形成有槽,并且該帶槽芯棒配置在管坯的內部,該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沿著管軸向將管坯從上游側向下游側拉拔的期間內,進行所述翅片形成工序并且進行下游側縮徑工序,在該下游側縮徑工序中,利用設置在比所述按壓滾動體靠近拉拔方向的下游側的下游側縮徑部使管坯縮徑,在所述下游側縮徑工序中,在所述下游側縮徑部中,利用沿著管周向旋轉自如地配置在管坯的外側的下游側縮徑模具,與所述按壓滾動體的管周向的旋轉聯動地沿著管周向一邊旋轉一邊進行管坯的縮徑。采用上述的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制造方法,在下游側縮徑工序中,利用設置在比所述翅片形成部靠近下游側的位置的下游側縮徑部使管坯縮徑,因此,能夠用所述下游側縮徑模具對通過所述翅片形成部后的管坯進行保持,因此能夠防止該管坯的扭轉。并且,在所述下游側縮徑工序中,利用所述下游側縮徑模具與所述滾動按壓體的管周向的旋轉聯動并向與所述滾動按壓體相同的旋轉方向一邊沿著管周向旋轉一邊進行管坯的縮徑,因此,能夠使通過下游側縮徑部后的管坯的表面粗糙度變小。因而,采用所述制造裝置,能夠制造具有不易由于作為傳熱管組裝進換熱器時進行的發夾式彎曲加工而在管外表面產生皺紋的優異的發夾式彎曲性、并且在機械擴管時具有與鋁翅片之間優異的密合性的帶有內表面槽的管。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制造裝置,該制造裝置具有管內表面翅片形成部,該管內表面翅片形成部具有沿著管周向在管坯的外表面上滾動的按壓滾動體、在外周形成有槽并配置在管內部的帶槽芯棒,該管內表面翅片形成部利用所述按壓滾動體對管坯進行的按壓而將管坯的內表面壓靠于所述帶槽芯棒而在該管坯的內表面形成多個翅片,該制造裝置的特征在于,在對管坯進行拉拔的拉拔方向上的比所述管內表面翅片形成部靠近下游側的位置設置有下游側縮徑部,所述下游側縮徑部具有沿著管周向旋轉自如地配置在管坯的外側的下游側縮徑模具,在拉拔方向上的從所述按壓滾動體至所述下游側縮徑模具之間的至少一部分設置有用于將所述按壓滾動體的管周向的旋轉力向所述下游側縮徑模具傳遞的旋轉力傳遞部件。采用上述的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制造裝置,在比所述翅片形成部靠近下游側的位置設置有下游側縮徑部,因此,能夠用所述下游側縮徑模具對通過所述翅片形成部后的管坯進行保持,因此能夠防止該管坯的扭轉。并且,在拉拔方向上的從所述按壓滾動體至所述下游側縮徑模具之間的至少一部分設置有旋轉力傳遞部件,因此,能夠使通過下游側縮徑部后的管坯的表面粗糙度變小。因而,采用所述制造裝置,能夠制造具有不易由于作為傳熱管組裝進換熱器時進行的發夾式彎曲加工而在管外表面產生皺紋的優異的發夾式彎曲性、并且在機械擴管時具有與鋁翅片之間優異的密合性的帶有內表面槽的管。上述的“在拉拔方向上的從所述按壓滾動體至所述下游側縮徑模具之間的至少一部分設置有旋轉力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1.01.14 JP 2011-0055891.一種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制造方法,在該制造方法中進行翅片形成工序,該翅片形成工序如下所述:利用在管坯的外表面沿著管周向滾動的按壓滾動體對管坯進行的按壓使該管坯的內表面壓靠于帶槽芯棒,從而在管坯的內表面形成多個翅片,在該帶槽芯棒的外周形成有槽,并且該帶槽芯棒配置在管坯的內部, 在該制造方法中,在沿著管軸向將管坯從上游側向下游側拉拔的期間內,在進行所述翅片形成工序的同時進行下游側縮徑工序,在該下游側縮徑工序中,利用設置在比所述按壓滾動體靠近拉拔方向的下游側的下游側縮徑部使管坯縮徑, 在所述下游側縮徑工序中, 在所述下游側縮徑部中,利用沿著管周向旋轉自如地配置在管坯的外側的下游側縮徑模具,與所述按壓滾動體的管周向的旋轉聯動地沿著管周向一邊旋轉一邊進行管坯的縮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使所述下游側縮徑模具以與所述按壓滾動體的管周向的旋轉速度一致的旋轉速度與所述按壓滾動體的管周向的旋轉聯動。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過將所述按壓滾動體每公轉I次時的管坯的拉拔長度設為Ll(mm / R),將在管坯的管周向上等分地配置的所述按壓滾動體的配置數量設為N,將以P = Ll / N表示的所述按壓滾動體的加工間距P (mm)設定成處于0.2 < P < 0.5的范圍。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過將通過所述下 游側縮徑模具之前的所述管坯的外徑設為D。(_),將所述下游側縮徑模具的直徑設為D1 (mm),將以Rd = UDq-D1) / D0) XlOO (%)表示的所述下游側縮徑模具中的管坯的外徑的縮徑率Rd ( % )設定為0.05 ^ Rd ^ 3。5.一種帶有內表面槽的管的制造裝置,該制造裝置具有管內表面翅片形成部,該管內表面翅片形成部具有沿著管周向在管坯的外表面上滾動的按壓滾動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釣弘太郎,
申請(專利權)人: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