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一種移動終端及操作該移動終端的方法。該移動終端,包括:包括透明顯示體的第一主體、包括另一顯示體的第二主體以及將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鉸接式互相連接的鉸鏈單元。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配置為在折疊狀態和打開狀態之間相對于彼此移動。在折疊狀態,移動終端配置為如此工作使得透明顯示體處于透明模式,在透明模式下,在另一顯示體上顯示的圖像透過透明顯示體示出。在打開狀態,移動終端配置為如此工作使得透明顯示體和另一顯示體中的每一個都顯示圖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公開內容涉及具有顯示裝置的。
技術介紹
移動終端可以執行多種功能,例如無線通信、音樂/動畫重放、作為數碼相機拍照、收聽廣播、玩游戲等。移動終端可能要求顯示裝置支持這樣的功能。既執行顯示功能又執行輸入功能的觸摸屏顯示面板可以用作顯示裝置,從而對用戶更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實施例的ー個方面g在提供一種移動終端,該移動終端包括:第一主體,包括透明顯示體;第二主體,包括另ー顯示體;以及鉸鏈單元,將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鉸接式互相連接,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配置為在折疊狀態和打開狀態之間相對于彼此移動;其中在所述折疊狀態,所述移動終端配置為如此工作,使得所述透明顯示體處于透明模式,在所述透明模式中,在所述另ー顯示體上顯示的圖像透過所述透明顯示體示出;并且其中在所述打開狀態,所述移動終端配置為如此工作,使得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中的每ー個都顯示圖像。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主體進ー步包括第一輸入裝置,其布置在所述透明顯示體的外表面上;以及第ニ輸入裝置,其布置在所述透明顯示體的內表面上。在所述折疊狀態,所述第二輸入裝置與所述另ー顯示體的內表面相對,所述第一輸入裝置與所述另ー顯示體連接。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第二主體進ー步包括第三輸入裝置,所述第三輸入裝置布置在所述另ー顯示體的內表面上。在所述打開狀態,所述第二輸入裝置與所述透明顯示體連接,并且所述第三輸入裝置與所述另ー顯示體連接。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輸入裝置、所述第二輸入裝置和所述第三輸入裝置中的每ー個包括觸摸屏面板。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移動終端配置為如此工作,使得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處于雙顯模式,在所述雙顯模式中,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獨立地輸出圖像。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移動終端配置為如此工作,使得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處于單顯模式,在所述單顯模式中,所述透明顯示體輸出作為合并圖像的一部分的圖像,并且所述另ー顯示體輸出作為所述合并圖像的另一部分的圖像。 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移動終端進ー步包括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電路配置為控制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使得切換所述合并圖像的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在該實施例中,所述透明顯示體包括透明有機發光二極管。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實施例的另一方面g在提供一種移動終端,該移動終端包括:第一主體,包括透明顯示體;第二主體,包括另ー顯示體;鉸鏈單元,將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ニ主體鉸接式互相連接,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能夠在折疊狀態和打開狀態之間相對于彼此移動;傳感器,配置為檢測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是處于所述折疊狀態還是處于所述打開狀態;以及控制電路,配置為響應于來自所述傳感器的檢測信號控制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其中在所述折疊狀態,所述移動終端配置為在所述控制電路的控制下工作,使得所述透明顯示體處于透明模式,在所述透明模式中,在所述另ー顯示體上顯示的圖像透過所述透明顯示體示出;并且其中在所述打開狀態,所述移動終端配置為在所述控制電路的控制下工作,使得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中的每ー個都顯示圖像。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主體進ー步包括第一觸摸屏面板和第二觸摸屏面板,所述第一觸摸屏面板布置在所述透明顯示體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觸摸屏面板布置在所述透明顯示體的內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二主體進ー步包括第三觸摸屏面板,所述第三觸摸屏面板布置在所述另ー顯示體的內表面上;并且其中所述控制電路配置為在所述折疊狀態下激活所述第一觸摸屏面板,并且進一歩配置為在所述打開狀態下激活所述第二觸摸屏面板和所述第三觸摸屏面板。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移動終端進ー步包括切換電路,所述切換電路配置為從所述控制電路接收控制信號,以將所述另ー顯示體與所述第一觸摸屏面板和所述第三觸摸屏面板其中一個的連接切換到與另ー觸摸屏面板的連接;并且所述切換電路配置為在所述折疊狀態下連接所述另ー顯示體和所述第一觸摸屏面板,并且進一歩配置為在所述打開狀態下連接所述另ー顯示體和所述第三觸摸屏面板。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實施例的又一方面g在提供ー種操作移動終端的方法,該方法包括檢測具有第一主體和第二主體的折疊式移動終端是處于折疊狀態還是處于打開狀態,其中所述第一主體包括透明顯示體,并且所述第二主體包括另ー顯示體;當所述折疊式移動終端處于所述折疊狀態時,在所述第二主體的所述另ー顯示體上顯示第一圖像,使得所述第一圖像透過所述第一主體的所述透明顯示體示出;以及當所述折疊式移動終端處于所述打開狀態時,在所述透明顯示體上顯示第二圖像,并在所述另ー顯示體上顯示第三圖像。在該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進ー步包括當所述折疊式移動終端處于所述折疊狀態時,激活在所述第一主體的外表面上設置的第一觸摸屏面板;以及連接所述第一觸摸屏面板與所述另ー顯示體。在該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進ー步包括當所述折疊式移動終端處于所述打開狀態時,激活在所述第一主體的內表面上設置的第二觸摸屏面板和在所述第二主體的內表面上設置的第三觸摸屏面板;以及將所述第二觸摸屏面板連接到所述透明顯示體,并將所述第三觸摸屏面板連接到所述另ー顯示體。在該實施例中,在所述打開狀態,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輸出所述第ニ圖像和所述第三圖像,所述第二圖像和所述第三圖像形成合并圖像。在該實施例中,在所述打開狀態,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分別輸出所述第二圖像和所述第三圖像。在該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進一步包括當在預定的時間期間沒有通過所述折疊式移動終端的按鍵輸入時,將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一顯示體中每一個的活動狀態切換到待機狀態;以及當在所述待機狀態下有通過所述折疊式移動終端的按鍵輸入時,將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一顯示體中每一個的所述待機狀態切換到所述活動狀態。附圖說明上述的和其它的方面和特征將從下面參考附圖的描述中變得顯而易見,其中除非另外具體說明,否則在各個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的部分,并且其中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實施例的折疊式移動終端的側視圖;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實施例的折疊式移動終端的俯視圖;圖3是示意性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實施例的折疊式移動終端的驅動單元的框圖;圖4是描述根據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實施例的折疊式移動終端的驅動方法的流程圖;圖5是示出折疊狀態下的折疊式移動終端的工作的圖;圖6是示出打開狀態下的折疊式移動終端的雙顯模式的圖;圖7是示出打開狀態下的折疊式移動終端的單顯模式的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考示出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實施例的附圖更充分地描述實施例。然而該專利技術構思可以體現為多種不同形式,且不應當解釋為局限于這里給出的實施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使本公開內容全面和完整,并向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更充分地傳達本專利技術構思的范圍。在附圖中,為了清楚可能放大層和區域的尺寸和相對尺寸。相同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的元件。應當理解,雖然這里可能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多個元件、部件、區域、層和/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層和/或部分不應由這些術語限制。這些術語僅用來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因此,可以在不背離本專利技術構思的教導的情況下將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第一部件、第一區域、第一層或第一部分稱為第二元件、第二部件、第二區域、第二層或第二部分。為了描述方便,這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移動終端,包括:第一主體,包括透明顯示體;第二主體,包括另一顯示體;以及鉸鏈單元,將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鉸接式互相連接,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配置為在折疊狀態和打開狀態之間相對于彼此移動;其中在所述折疊狀態,所述移動終端配置為如此工作,使得所述透明顯示體處于透明模式,在所述透明模式中,在所述另一顯示體上顯示的圖像透過所述透明顯示體示出,并且其中在所述打開狀態,所述移動終端配置為如此工作,使得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一顯示體中的每一個都顯示圖像。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0.28 KR 10-2011-01114801.一種移動終端,包括: 第一主體,包括透明顯示體; 第二主體,包括另ー顯示體;以及 鉸鏈單元,將所 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鉸接式互相連接,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ニ主體配置為在折疊狀態和打開狀態之間相對于彼此移動; 其中在所述折疊狀態,所述移動終端配置為如此工作,使得所述透明顯示體處于透明模式,在所述透明模式中,在所述另ー顯示體上顯示的圖像透過所述透明顯示體示出,并且其中在所述打開狀態,所述移動終端配置為如此工作,使得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中的每ー個都顯示圖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中所述第一主體進ー步包括: 第一輸入裝置,布置在所述透明顯示體的外表面上;以及 第二輸入裝置,布置在所述透明顯示體的內表面上,并且 其中在所述折疊狀態,所述第二輸入裝置與所述另ー顯示體的內表面相對,并且所述第一輸入裝置與所述另ー顯示體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終端,其中所述第二主體進ー步包括: 第三輸入裝置,布置在所述另ー顯示體的內表面上,并且 其中在所述打開狀態,所述第二輸入裝置與所述透明顯示體連接,并且所述第三輸入裝置與所述另ー顯示體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終端,其中所述第一輸入裝置、所述第二輸入裝置和所述第三輸入裝置中的每ー個包括觸摸屏面板。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中所述移動終端配置為如此工作,使得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處于雙顯模式,在所述雙顯模式中,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一顯示體獨立地輸出圖像。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中所述移動終端配置為如此工作,使得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處于單顯模式,在所述單顯模式中,所述透明顯示體輸出作為合并圖像的一部分的圖像,且所述另ー顯示體輸出作為所述合并圖像的另一部分的圖像。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終端,進ー步包括: 控制電路,配置為控制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從而切換所述合并圖像的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終端,其中所述透明顯示體包括透明有機發光二極管。9.一種移動終端,包括: 第一主體,包括透明顯示體; 第二主體,包括另ー顯示體; 鉸鏈單元,將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鉸接式互相連接,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ニ主體能夠在折疊狀態和打開狀態之間相對于彼此移動; 傳感器,配置為檢測所述第一主體和所述第二主體是處于所述折疊狀態還是處于所述打開狀態;以及 控制電路,配置為響應于來自所述傳感器的檢測信號控制所述透明顯示體和所述另ー顯示體,其中在所述折疊狀態,所述移動終端配置為在所述控制電路的控制下工作,使得所述透明顯示體處于透明模式,在所述透明模式中,在所述另ー顯示體上顯示的圖像透過所述透明顯示體示出;并且 其中在所述打開狀態,所述移動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埈豪,金英植,
申請(專利權)人:三星顯示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