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光學膜片層、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該光學膜片層的端部設置有黑色遮光區,以防止光源發出的光線從端部進入光學膜片層內,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防止光源發出的部分光線進入光學膜片層內而產生漏光,進而提高顯示裝置,尤其是窄邊框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顯示
,特別是涉及ー種光學膜片層、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的進步,顯示技術越來越先迸,尤其是液晶顯示器的發展,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現在的液晶顯示器實現了大屏、超大屏的設計,這樣的一種時尚美觀的設計不僅能給人們更好的視覺體驗,也成為了ー種美的時尚裝飾。然而要實現大屏、超大屏的設計,現有的技術方案是設計較窄的邊框,并進一步設計較窄的膠框。但是,較窄的膠框對光學膜片的壓持固定作用會減弱,通常會導致光源發出的部分光線進入光學膜片內部,進而傳播出去,形成漏光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光學膜片層、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能夠防止光源發出的部分光線進入光學膜片層內而產生漏光,進而提高顯示裝置,尤其是窄邊框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ー種光學膜片層,該光學膜片層的端部設置有黒色遮光區,以防止光源發出的光線從端部進入光學膜片層內。其中,黒色遮光區設置有黒色涂層,黒色涂層的高度與光學膜片層的厚度相同。其中,黒色遮光區進ー步設置有黒色膠帶,黒色膠帶的一端設置在黑色涂層的頂面上,另一端由頂面向下延伸至黒色涂層的底面。其中,黒色遮光區設置有黒色膠帶,黒色膠帶的一端設置在光學膜片層的頂面上,另一端由頂面沿著光學膜片層的端部向下延伸至光學膜片層的底面。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另ー個技術方案是:提供ー種背光模組,背光模組包括:導光板,導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光源,與導光板的入光面相對設置;光學膜片層,設置在導光板的出光面上,其中,光學膜片層朝向光源的端部設置有黒色遮光區,以防止光源發出的光線從端部進入光學膜片層內。其中,黒色遮光區設置有黒色涂層,黒色涂層的高度與光學膜片層的厚度相同。其中,黒色遮光區進ー步設置有黒色膠帶,黒色膠帶的一端設置在黑色涂層的頂面上,另一端由頂面向下延伸至黒色涂層的底面。其中,黒色涂層的材質包括炭黑、鈦黑、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以及有機顔料中的至少ー種。其中,黒色遮光區設置有黒色膠帶,黒色膠帶的一端設置在光學膜片層的頂面上,另一端由頂面沿著光學膜片層的端部向下延伸至光學膜片層的底面。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另ー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和上述技術方案任一項的背光模組,其中,顯示面板設置在光學膜片層的上方,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區,黒色遮光區設置在顯示區外。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專利技術在光學膜片層的端部設置有黒色遮光區,以防止光源發出的光線從端部進入光學膜片層內。通過上述方式,能防止光源發出的光線從端部進入光學膜片層內而產生漏光,進而提高顯示裝置,尤其是窄邊框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例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ー步的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應用來限定本專利技術的范圍。請參閱圖1,圖1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掲示的顯示裝置10包括前框110、背板120、背光模組130以及顯示面板140。其中,前框110和背板120組成ー個容置空間,用于收容背光模組130和顯示面板140。在本實施例中,背板120包括側壁121和底部122。背光模組130包括導光板131、光源132以及光學膜片層135。其中,導光板131設置在背板120的底部122上,并且導光板131設置有入光面151和出光面152。光源132設置在背板120的側壁121上,并與導光板131的入光面151相對設置。光學膜片層135設置在導光板131的出光面152上。本實施例中,在光學膜片層135朝向光源132的端部設置有黒色遮光區123,以防止光源132發出的光線從光學膜片層135的端部進入光學膜片層135內。在本實施例中,黒色遮光區123設置有黒色涂層125,并且黑色涂層125的高度與光學膜片層135的厚度相同。其中,黒色涂層125的材質包括炭黑、鈦黑、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以及有機顔料中的至少ー種。因此,光源132發出的部分光線射入到光學膜片層135的端部時被黑色涂層125吸收,從而能夠防止光源132發出的光線從光學膜片層135的端部進入光學膜片層135內,進而提高顯示裝置,尤其是窄邊框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進ー步地,顯示面板140包括顯示區124,并且黑色遮光區123設置在顯示區124之外,避免了阻擋由光學膜片層135出射到顯示區124的光線,因此保證了顯示面板140的顯示品質。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130進ー步包括膠框133以及反射片134,膠框133設置在前框110面向顯示面板140的ー側,膠框133用干支撐顯示面板140并壓持光學膜片層135。反射片134設置在背板120的底部122與導光板131之間,用于將光線反射回到導光板131內。區別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在光學膜片層135的黒色遮光123區設置黑色涂層125,通過上述方式,黒色涂層125能夠吸收光源132入射到光學膜片層135端部的光線,阻擋光線進入光學膜片層135的內部,從而防止產生漏光的現象,進而提高顯示裝置,尤其是窄邊框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請參閱圖2,圖2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20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的光學膜片層210的黒色遮光區211中設置有黒色膠帶212。其中,黒色膠帶212的一端設置在光學膜片層210的頂面上,另一端由頂面沿著光學膜片層210的端部向下延伸至光學膜片層210的底面。同理,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在光學膜片層210的黒色遮光區211中設置黑色膠帶212,同樣可以防止光源發出的光線從端部進入光學膜片層210內而產生的漏光,進而提高顯示裝置,尤其是窄邊框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請參閱圖3,圖3是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例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30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的光學膜片層310的黒色遮光區311中設置有黒色涂層312,并且在黒色涂層312上進ー步設置有黑色膠帶313。其中,黒色膠帶313的一端設置在黒色涂層312的頂面上,另一端由黒色涂層312的頂面向下延伸至黑色涂層312的底面。同理,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在光學膜片層310的黒色遮光區311中設置黑色涂層312,并且在黑色涂層312上進ー步設置有黒色膠帶313,同樣可以防止光源發出的光線從端部進入光學膜片層310內而產生的漏光,進而提高顯示裝置,尤其是窄邊框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在光學膜片層的端部設置有黒色遮光區,該黑色遮光區設置有黒色涂層、黒色膠帶或在黒色涂層上進ー步設置黑色膠帶。通過上述方式,能防止光源發出的光線從端部進入光學膜片層內而產生漏光,進而提高顯示裝置,尤其是窄邊框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專利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專利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學膜片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膜片層的端部設置有黑色遮光區,以防止光源發出的光線從所述端部進入所述光學膜片層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光學膜片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膜片層的端部設置有黒色遮光區,以防止光源發出的光線從所述端部進入所述光學膜片層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膜片層,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遮光區設置有黒色涂層,所述黑色涂層的高度與所述光學膜片層的厚度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膜片層,其特征在干,所述黑色遮光區進ー步設置有黑色膠帶,所述黑色膠帶的一端設置在所述黑色涂層的頂面上,另一端由所述頂面向下延伸至所述黑色涂層的底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膜片層,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遮光區設置有黒色膠帶,所述黑色膠帶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光學膜片層的頂面上,另一端由所述頂面沿著所述光學膜片層的端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光學膜片層的底面。5.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包括: 導光板,所述導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 光源,與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入光面相對設置; 光學膜片層,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出光面上,其中,所述光學膜片層朝向所述光源的端部設置有黒色遮光區,以防止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革革,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