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先導式減壓閥,為解決現有先導式減壓閥的導閥受沖擊易損壞且噪聲大的缺點,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先導式減壓閥,該減壓閥采用差動式導閥,在導閥內側是與進油口連通的第一容腔,外側是由節流孔連通第一容腔的第二容腔,導閥芯滑設于導閥座內,其錐部位于第一容腔內并與緩沖彈簧連接,第二容腔側設調壓彈簧與導閥座連接,導閥座與導閥芯間的導閥間隙、徑向通孔及出油通道構成導閥開啟的泄漏油道。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差動式的導閥、倒裝的導閥芯、緩沖彈簧、軸向可移動的導閥座與導閥芯以及導閥節流孔的阻尼作用降低導閥關閉時沖擊力,并使導閥芯始終處于穩定狀態,實現該減壓閥沖擊小、壽命長、穩定且噪聲低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壓系統的液壓閥,特別是液壓系統中的先導式減壓閥。
技術介紹
減壓閥是液壓系統中常用的壓力控制元件,是一種壓力調節閥,常用作穩定油路工作壓力?,F有的減壓閥按結構和工作原理不同,可分為直動式減壓閥和先導式減壓閥。而先導式減壓閥使用尤其廣泛。在現有的先導式減壓閥中,導閥座是固定的,導閥錐(也稱導閥芯)通過調壓彈簧頂在導閥座上,導閥的進油口連通減壓閥主閥芯的復位彈簧腔,復位彈簧腔與減壓閥的低壓油出口處通過節流孔連通,導閥的調壓彈簧腔是與液壓油箱回路連通。當減壓閥低壓油出口處的壓力低于調壓彈簧的調定壓力時,導閥處于關閉狀態,低壓油出口處的壓力等于復位彈簧腔內的壓力,主閥芯在復位彈簧的彈力作用下移動而增大減壓閥的高壓油入口到低壓油出口處的油路閥口開度,提高進入到低壓油出口處的液壓油的流量而提高低壓油出口處的壓力;當低壓油出口處的壓力高于導閥調壓彈簧的調定壓力時,導閥打開使復位彈簧腔的壓力迅速降低,主閥芯在高壓油的作用下壓縮復位彈簧而移動,減小從高壓油入口處到低壓油出口處的油路的閥口開度,進而減少進入到低壓油出口處的流量而降低低壓油出口處的壓力。由于液壓系統中存在多個液壓執行元件,這些液壓執行元件的工作與否會引起系統壓力的波動,而導閥為穩定低壓油出口處的壓力也隨著系統液壓壓力的波動而頻繁地開啟與關閉。而現有的先導式減壓閥中,導閥座是固定的,導閥關閉時導閥錐在調壓彈簧的推動下會沖擊導閥座,導閥頻繁地開啟與關閉,使導閥錐與導閥座之間也存在頻繁的沖擊,導閥座與導閥錐也因頻繁的沖擊而易損壞,造成減壓閥的壽命低,同時導閥開啟時,導閥錐處于懸空狀態,容易與閥座碰撞而造成很大的噪聲,增加了機器的噪聲輻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減壓閥的先導閥受沖擊大而易損壞且工作時噪聲大的缺點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穩定性好,噪音小,使用壽命長的先導式減壓閥。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構造一種先導式減壓閥,包括閥體,閥體上設有高壓油入口與低壓油出口,在閥體內設有閥腔,在閥腔內設有主閥芯,主閥芯隨著其在閥腔內沿其軸向方向移動而改變從高壓油入口至低壓油出口處的閥口開度,閥腔內還滑設有導閥,導閥與主閥芯之間為第一容腔,導閥的另一側有第二容腔,第一容腔內液體作用于導閥上的軸向受力面積大于第二容腔內液體作用于導閥上的軸向受力面積,主閥芯上設置有連通低壓油出口和第一容腔的主閥節流孔,導閥上設有連通第一容腔與第二容腔的導閥節流孔,導閥包括導閥座與導閥芯,第二容腔內設使導閥芯向第二容腔方向的移動行程小于導閥座向第二容腔方向滑動行程的限位裝置;導閥座上設有一軸向貫通導閥座的導閥孔,導閥座與閥腔腔壁滑配合;導閥芯包括頭部的導向部、尾部用于與導閥孔尖邊接觸形成密封的錐部、連接導向部和錐部的連接部,錐部位于第一容腔內,導向部與導閥孔滑配合,連接部與導閥孔之間具有導閥間隙,錐部與導閥孔尖邊脫離接觸時導閥間隙與第一容腔連通,導閥座上設有連通導閥間隙的徑向通孔,閥體上設有連通徑向通孔且通向閥體外部的出油通道;第一容腔內設緩沖彈簧,緩沖彈簧的一端與導閥芯的錐部接觸連接,另一端與主閥芯接觸連接,在導閥的第二容腔側設有調壓彈簧,調壓彈簧與導閥座接觸連接并對導閥座施加向第一容腔方向的彈力。該減壓閥的工作過程如下:液壓油首先通過主閥節流孔進入第一容腔,當低壓油出口處的壓力低于調壓彈簧的調定壓力時,第一容腔內的壓力與低壓油出口處的壓力相同,主閥芯在復位彈簧的推動下移動而增大減壓閥的閥口開度,增加進入到低壓油出口處的流量而提升低壓油出口處的壓力;當低壓油出口處的壓力高于調壓彈簧的調定壓力時,第一容腔內的液壓油以及緩沖彈簧對導閥的作用力大于第二容腔內液壓油和調壓彈簧對導閥的作用力,使導閥向第二容腔方向移動(第二容腔的液壓油也通過導閥節流孔流向第一容腔),當導閥芯與限位裝置接觸時,導閥芯停止移動,導閥座繼續移動,此時導閥芯錐部與導閥座的導閥孔尖邊脫離接觸,使第一容腔與導閥間隙連通,第一容腔內的液壓油通過導閥間隙、徑向通孔、出油通道流向閥體外部到液壓油箱,使第一容腔內的壓力迅速降低,在高壓油入口處液壓油的壓力作用下主閥芯向導閥方向移動,使高壓油入口至低壓油出口處的閥口開度減小,減少進入低壓油出口處的液壓油流量,從而也就降低了低壓油出口處的壓力。當第一容腔內的壓力降低到一定值時,第一容腔內的液壓油和緩沖彈簧對導閥的軸向作用力小于第二容腔內液壓油和調壓彈簧對導閥的軸向作用力,導閥座在調壓彈簧的作用下向主閥芯方向移動,使導閥座的導閥孔尖邊與導閥芯的錐部接觸,斷開從第一容腔與導閥間隙的油路,使第一容腔的壓力提升,主閥芯兩側重新達到受力平衡而保持徑直不動,從而保持低壓出油口處的壓力穩定不變。本專利技術中,導閥芯滑設于導閥座的導閥孔中,通過導閥芯的導向部與導閥孔的滑配合使其僅可以沿先導閥孔軸向滑動,無論導閥處于開啟或關閉狀態都是屬于穩定狀態,不會產生徑向的偏移,所以不會產生振動甚至嘯叫,不會增加機器的噪聲輻射。導閥的開啟與關閉也是通過導閥兩端第一容腔與第二容腔的液壓差的基礎上采用調壓彈簧來進行的控制的,調壓彈簧的剛度與先導閥在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內的軸向受力面積差值有關,當該差值越小時,調壓彈簧的剛度要求就越小,因此本專利技術可通過設計使第二容腔內液壓油作用在導閥上的軸向受力面積差值略微小于第一容腔內液壓油作用在導閥上的軸向受力面積,從而可選擇一剛度很小的調壓彈簧。小剛度調壓彈簧在推動導閥座移動關閉先導閥時,導閥芯與導閥座的沖擊就小,同時導閥芯通過剛度較小的緩沖彈簧連接,在導閥座與導閥芯接觸時起緩沖作用。在導閥關閉的過程中,調壓彈簧推動導閥座移動,第二容腔的容積增大,液壓油通過連通第一容腔與第二容腔內的油路進入第二容腔,由于在該油路上設置了導閥節流孔,對流經該油路的油液有阻尼作用,從而減緩導閥座的移動速度,降低導閥座與導閥芯接觸時的沖擊,進一步減少沖擊,從而使減壓閥的使用壽命增長。在本專利技術中,限位裝置為限位柱,其一端與閥體固定連接,另一端是用于與導閥芯接觸連接的限位端。閥體包括閥套與閥帽,閥帽與閥套相螺紋連接,限位柱與閥帽可以是一體結構,也可以在閥帽的內側設有與限位柱套接的內孔,限位柱通過螺紋與內孔固定連接或緊配合插套于內孔內;另外還可以在閥帽內設有固定帽,固定帽的中心設有限位柱固定孔,限位柱插套在固定孔中形成固定連接,固定帽的外側面與閥帽的內側面配合連接,調壓彈簧的一端與固定帽的帽沿接觸連接,在調壓彈簧與固定帽之間設調壓墊片,調節彈簧的彈力。在本專利技術中,導閥節流孔可設置在導閥座上,也可以設置在導閥芯上,當設置在導閥芯上時,限位柱的限位端端面設置有從端面流入、側面流出的通油通道,通油通道在導閥芯與限位柱的限位端面接觸連接時與連通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的油路連通。通油通道可以是由在限位端端面上設置的沉孔、限位端的側面設置的連通沉孔的穿孔構成,通油通道可以是在限位端端面上設置的凹槽。在本專利技術中,導閥座可以與閥腔的內壁滑配合,導閥與閥體在導閥相對于第一容腔的另一側形成第二容腔,導閥座與閥腔配合的外側面上設置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內嵌有第一密封圈。另外閥體可以包括閥座、閥套、閥帽,閥座與閥套的一端相套接,閥套的另一端與閥帽相螺接,主閥芯滑設于閥座內,出油通道為設置在閥座與閥套相套接部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先導式減壓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上設有高壓油入口(17)與低壓油出口(2),在閥體內設有閥腔,在閥腔內設有主閥芯(4),所述主閥芯(4)隨著其在閥腔內沿其軸向方向移動而改變從高壓油入口(17)至低壓油出口(2)處的閥口開度,其特征在于在閥腔內還滑設有導閥,所述導閥與主閥芯(4)之間為第一容腔(6),導閥的另一側有第二容腔(12),第一容腔(6)內液體作用于導閥上的軸向受力面積大于第二容腔(12)內液體作用于導閥上的軸向受力面積,主閥芯()上設置有連通低壓油出口(2)和第一容腔(6)的主閥節流孔(16),導閥上設有連通第一容腔(6)與第二容腔(12)的導閥節流孔(28),所述導閥包括導閥座(8)與導閥芯(7),第二容腔(12)內設使導閥芯(7)向第二容腔(12)方向的移動行程小于導閥座(8)向第二容腔(12)滑動行程的限位裝置,導閥座(8)上設有一軸向貫通導閥座的導閥孔,導閥座(8)與閥腔腔壁滑配合;所述導閥芯(7)包括頭部的導向部(24)、尾部用于與導閥孔尖邊接觸形成密封的錐部(27)、連接導向部(24)和錐部(27)的連接部(25),所述錐部(27)位于第一容腔(6)內,所述導向部(24)與所述導閥孔滑配合,所述連接部(25)與導閥孔之間具有導閥間隙(26),錐部(27)與導閥孔尖邊脫離接觸時導閥間隙(26)與第一容腔(6)連通,導閥座(8)上設有連通導閥間隙(26)的徑向通孔(21),閥體上設有連通徑向通孔(21)且通向閥體外部的出油通道(9);第一容腔(6)內設緩沖彈簧(5),緩沖彈簧(5)的一端與導閥芯(7)的錐部(27)接觸連接,另一端與主閥芯(4)接觸連接,在導閥的第二容腔(12)側設有調壓彈簧(13),調壓彈簧(13)與導閥座(8)接觸連接并對導閥座施加向第一容腔(6)方向的彈力。...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先導式減壓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上設有高壓油入口(17)與低壓油出口(2),在閥體內設有閥腔,在閥腔內設有主閥芯(4),所述主閥芯(4)隨著其在閥腔內沿其軸向方向移動而改變從高壓油入口(17)至低壓油出口(2)處的閥口開度,其特征在于在閥腔內還滑設有導閥,所述導閥與主閥芯(4)之間為第一容腔(6),導閥的另一側有第二容腔(12),第一容腔(6)內液體作用于導閥上的軸向受力面積大于第二容腔(12)內液體作用于導閥上的軸向受力面積,主閥芯O上設置有連通低壓油出口(2)和第一容腔(6)的主閥節流孔(16),導閥上設有連通第一容腔(6)與第二容腔(12)的導閥節流孔(28),所述導閥包括導閥座(8)與導閥芯(7),第二容腔(12)內設使導閥芯(7)向第二容腔(12)方向的移動行程小于導閥座⑶向第二容腔(12)滑動行程的限位裝置,導閥座⑶上設有一軸向貫通導閥座的導閥孔,導閥座(8)與閥腔腔壁滑配合;所述導閥芯(7)包括頭部的導向部(24)、尾部用于與導閥孔尖邊接觸形成密封的錐部(27)、連接導向部(24)和錐部(27)的連接部(25),所述錐部(27)位于第一容腔(6)內,所述導向部(24)與所述導閥孔滑配合,所述連接部(25)與導閥孔之間具有導閥間隙(26),錐部(27)與導閥孔尖邊脫離接觸時導閥間隙(26)與第一容腔(6)連通,導閥座⑶上設有連通導閥間隙(26)的徑向通孔(21),閥體上設有連通徑向通孔(21)且通向閥體外部的出油通道(9);第一容腔¢)內設緩沖彈簧(5),緩沖彈簧(5)的一端與導閥芯(7)的錐部(27)接觸連接,另一端與主閥芯(4)接觸連接,在導閥的第二容腔(12)側設有調壓彈簧(13),調壓彈簧(13)與導閥座(8)接觸連接并對導閥座施加向第一容腔(6)方向的彈力。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先導式減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裝置為限位柱(11),其一端與閥體(10)固定連接,另一端是用于與導閥芯(7)接觸連接的限位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先導式減壓閥,其特征在于,導閥節流孔(28)設置在所述導閥芯(7)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俞傳芬,李群華,林建榮,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