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管材連接配件,包括緊固件以及用于連接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的連接件,連接件通過緊固件將第一管材端部連接于第二管材中部,管材連接配件還包括遮擋套,遮擋套套設于第一管材上并可沿第一管材滑動,遮擋套與連接件和/或緊固件卡接并遮擋連接件及緊固件。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快捷、可提高產品美觀性和安全性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用于管材連接的組裝配件,具體涉及一種管材連接配件。
技術介紹
在護欄、防護窗等管材連接產品中,管材之間通常采用接頭進行連接。例如,采用接頭連接兩根管材時,兩個管材與接頭之間均采用螺釘等緊固件連接固定即可。這樣的連接方式使緊固件不可避免會暴露在管材外部,影響管材連接產品的美觀性,并且緊固件還容易產生銹蝕,導致管材產品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降低。同時,為了盡量保證美觀性,接頭一般是插設在管材內部。然而,當需要將管材的兩端均需要安裝固定時,例如將一根橫管連接到兩根立柱之間時,橫管的兩端分別通過接頭與相應立柱的外側壁連接,兩端的接頭均插設于橫管內,該種連接方式在安裝時必須先使橫管與一端的立柱連接好后,再使另一端的立柱與橫管連接,而不能先將兩根立柱均安裝好后再將橫管安裝到兩根立柱之間,其安裝非常的不方便;如若將接頭連接在橫管的外部,又會大大影響產品的美觀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快捷、可提高產品美觀性和安全性的管材連接配件。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管材連接配件,包括緊固件以及用于連接第一管材和第二管材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通過所述緊固件將第一管材端部連接于第二管材中部,所述管材連接配件還包括遮擋套,所述遮擋套套設于第一管材上并可沿第一管材滑動,所述遮擋套與連接件和/或緊固件卡接并遮擋連接件及緊固件。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緊固件設有凹口,所述遮擋套設有第一彈性卡臺,所述第一彈性卡臺置于所述凹口中形成卡接配合。所述遮擋套設有卡口,所述緊固件置于所述卡口中形成卡接配合。所述連接件設有凸起,所述遮擋套設有第二彈性卡臺,所述第二彈性卡臺與所述凸起卡接配合。所述遮擋套包括具有通孔的遮擋套本體,所述通孔中設有用于容置緊固件的滑槽。所述遮擋套為尼龍制件。所述遮擋套與所述第二管材緊密相貼。所述連接件插設于所述第一管材中。所述連接件與所述第一管材的外側壁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本專利技術的管材連接配件,連接件通過緊固件將第一管材端部連接于第二管材中部后,使遮擋套遮擋住連接件和緊固件的外部,避免了連接件和緊固件直接暴露在外而影響美觀性,同時還可有效防止緊固件銹蝕,提高管材連接產品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遮擋套安裝時可先套于第一管材上,連接件與第一管材連接完成后,將遮擋套沿第一管材滑動至包裹緊固件和連接件的位置,遮擋套即可與連接件和/或緊固件卡接形成定位,其安裝方便快捷。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的主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中連接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中遮擋套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的主剖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中遮擋套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3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中的A— A剖視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3中連接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3中遮擋套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4的主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例說明: 1、連接件;11、凸起;2、第一管材;3、第二管材;4、緊固件;41、凹口 ;5、遮擋套;51、遮擋套本體;52、第一彈性卡臺;53、卡口 ;54、第二彈性卡臺;55、通孔;56、滑槽。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專利技術管材連接配件的第一種實施例,該管材連接配件包括緊固件4以及用于連接第一管材2 (橫管)和第二管材3 (立柱)的連接件1,連接件I通過緊固件4將第一管材2端部連接于第二管材3中部,還包括遮擋套5,遮擋套5套設于第一管材2上并可沿第一管材2滑動,遮擋套5與緊固件4卡接并遮擋連接件I和緊固件4。本專利技術的管材連接配件,連接件I通過緊固件4將第一管材2端部連接于第二管材3中部后,使遮擋套5包覆在連接件I和緊固件4的外部,避免了連接件I和緊固件4直接暴露在外而影響美觀性,同時還可有效防止緊固件4銹蝕,提高管材連接產品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遮擋套5安裝時可先套于第一管材2上,連接件I與第一管材2連接完成后,將遮擋套5沿第一管材2滑動至包裹緊固件4和連接件I的位置,遮擋套5即可與緊固件4卡接形成定位,其安裝方便快捷。本實施例中,連接件I呈U形,該U形連接件I包括一個底邊和兩個側邊,其中,底邊通過螺釘與第二管材3連接固定,兩個側邊則分別與第一管材2端部的上下外側壁相抵并采用緊固件4連接固定。安裝時,第一管材2通過側推的方式裝入到兩個側邊之間,該種連接件I與第一管材2的外側壁連接的方式大大方便了第一管材2的安裝,尤其是當第一管材2兩端均需要通過連接件I固定時,可先將兩端的連接件I都安裝好再進行第一管材2的安裝。顯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件I也可為L形或其他形狀。 本實施例中,遮擋套5包括具有通孔55的遮擋套本體51,通孔55的內壁上設有用于容置緊固件4的滑槽56,該滑槽56的截面呈U形,調節遮擋套5在第一管材2上的滑動位置,可使緊固件4的外露部分正好位于滑槽56中,同時遮擋套本體51也完全遮擋住連接件I的外露部分,設置滑槽56容置緊固件4可節省遮擋套5的制作材料,并使遮擋套5的安裝更加穩固。本實施例中,緊固件4設有凹口 41,滑槽56的內壁上設有第一彈性卡臺52,當遮擋套5滑動使緊固件4外露部分置于滑槽56中后,第一彈性卡臺52正好置于凹口 41中,通過第一彈性卡臺52和凹口 41的卡接配合,使遮擋套5不會隨意沿第一管材2滑動,該遮擋套5的結構簡單、易于生產制作。遮擋套5與緊固件4卡接定位后與第二管材3的外壁緊密貼合,使連接件1、連接第二管材3與連接件I的緊固件4、連接第一管材2與連接件I的緊固件4均完全被遮擋。上述遮擋套5可采用尼龍材料制作,這樣,在滑槽56內壁上制作出一個凸臺即形成具有彈性的第一彈性卡臺52。上述緊固件4可采用螺釘,這樣,螺釘頭部的工具孔即可作為與第一彈性卡臺52卡接配合的凹口 41。實施例2: 如圖5至圖7所示,本專利技術管材連接配件的第二種實施例,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實施例是在遮擋套5上設置卡口 53,卡口 53與緊固件4的外側壁卡接配合。具體是,緊固件4采用圓頭螺釘,安裝后圓頭螺釘的圓形頭部暴露在第一管材2外部,U形滑槽56的相對兩側壁上分別形成一個內凸的凸出部,兩個凸出部與滑槽56形成卡口 53,遮擋套5滑動可使圓頭螺釘的圓形頭部置于滑槽56中,并最終使圓頭螺釘的圓形頭部擠入卡口 53形成卡接配合。實施例3: 如圖8至圖11所示,本專利技術管材連接配件的第三種實施例,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實施例是在連接件I上設置凸起11,在遮擋套5上設置第二彈性卡臺54,第二彈性卡臺54與凸起11卡接配合,即本實施例的遮擋套5是與連接件I卡接的。本實施例中,凸起11通過將U形連接件I的底邊彎折一部分后形成,第二彈性卡臺54為倒鉤形凸臺,遮擋套5滑動至與第二管材3相抵時,第二彈性卡臺54剛好與凸起11形成卡接,第二管材3和凸起11共同作用形成對遮擋套5的限位。在其他實施例中,遮擋套5和連接件I之間、遮擋套5和緊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管材連接配件,包括緊固件(4)以及用于連接第一管材(2)和第二管材(3)的連接件(1),所述連接件(1)通過所述緊固件(4)將第一管材(2)端部連接于第二管材(3)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連接配件還包括遮擋套(5),所述遮擋套(5)套設于第一管材(2)上并可沿第一管材(2)滑動,所述遮擋套(5)與連接件(1)和/或緊固件(4)卡接并遮擋連接件(1)及緊固件(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管材連接配件,包括緊固件(4)以及用于連接第一管材(2)和第二管材(3)的連接件(1),所述連接件(I)通過所述緊固件(4)將第一管材(2)端部連接于第二管材(3)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連接配件還包括遮擋套(5),所述遮擋套(5)套設于第一管材(2)上并可沿第一管材(2)滑動,所述遮擋套(5)與連接件(I)和/或緊固件(4)卡接并遮擋連接件(I)及緊固件(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連接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件(4)設有凹口(41),所述遮擋套(5)設有第一彈性卡臺(52),所述第一彈性卡臺(52)置于所述凹口(41)中形成卡接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連接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擋套(5)設有卡口(53),所述緊固件(4)置于所述卡口(53)中形成卡接配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連接配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斌泉,許又配,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省金為型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