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汽車中央控制鎖具。它具有基座、電機、從動齒輪、螺桿及鎖頭桿座;電機及從動齒輪安裝在基座內,從動齒輪嚙合電機驅動的主動齒輪,從動齒輪的一側端設有一內凹孔;螺桿固定基座上,有一端套入從動齒輪的內凹孔中,螺桿上安裝有滑塊;鎖頭桿座安裝在基座上,位于螺桿之遠離從動齒輪一端的方向上,鎖頭桿座上設有卡位部,卡位部與滑塊之間形成卡接,實現鎖頭桿座與滑塊聯動;螺桿之套入內凹孔的一端與內凹孔的內壁之間設有可銜接轉動且可避開堵塞電流的彈性卡位結構。本發明專利技術可在鎖頭桿座移動到死點時,自動避開,防止電流堵塞,因而有效保護電機,延長鎖具的使用壽命,符合安規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配件
,尤其是指一種汽車中央控制鎖具。
技術介紹
汽車中央控制鎖,一般用于汽車車門上,通過電機驅動,實現鎖頭桿座移動,從而達到鎖的開啟和鎖閉。傳統的汽車中央控制鎖,其鎖頭桿座是通過ー螺桿驅動,螺桿上設有ー滑塊,滑塊與鎖頭桿座聯動連接,實現滑塊在螺桿上移動時,鎖頭桿座也跟隨移動。螺桿有一端套入ー從動齒輪的內凹孔中,并在螺桿的套入端與從動齒輪的內凹孔之間做轉動限制,該限制是依靠相互之間的臺階面抵靠獲得,臺階面形成死靠,不可翻越,因而當出現鎖頭桿座移動到死點時,滑塊在螺桿上則相對不動,這樣螺桿則反向卡死從動齒輪,從動齒輪也跟隨卡死連接電機的主動齒輪,從而阻塞電流,使電機內部電流急升,損壞電機,甚至會發生火災,影響中央控制鎖的使用壽命。本申請人有鑒于上述習知汽車中央控制鎖之缺失與不便之處,秉持著研究創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專業眼光和專業知識,研究出ー種新型、安全的汽車中央控制鎖。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實現避開堵塞電流,防止螺桿卡死而損壞電機,達到改善使用性能的汽車中央控制鎖。本專利技術再一目的是提供ー種結構簡單,易制作、易實施的汽車中央控制鎖。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ー種控制鎖具,它具有一基座、ー電機、ー從動齒輪、一螺桿及一鎖頭桿座;基座內中部設有多個形腔;電機對應安裝在基座的第一形腔內,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有一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對應安裝在基座的第二形腔內,從動齒輪與主動齒輪嚙合傳動,從動齒輪的ー側端設有ー內凹孔;螺桿一端定位于基座上,另一端則套入從動齒輪的內凹孔中,螺桿上安裝有一可順沿螺桿移動的滑塊;鎖頭桿座安裝在基座上,位于螺桿之遠離從動齒輪一端的方向上,鎖頭桿座上設有卡位部,卡位部與滑塊之間形成卡接,實現鎖頭桿座與滑塊聯動;所述螺桿之套入從動齒輪的內凹孔的一端與內凹孔的內壁之間設有可銜接轉動且可避開堵塞電流的彈性卡位結構。所述彈性卡位結構包括內凹孔內壁上的一個或多個凸點及螺桿之套入端上的一個或多個彈性凸起;凸點與彈性凸起的頂部為弧面結構。所述彈性凸起構造在螺桿之套入端上的彈性環上,彈性環與螺桿之間有徑向筋條跨接。彈性環與螺桿一體成型制作或組合形成。本專利技術主要是在螺桿之套入從動齒輪的內凹孔的一端與內凹孔的內壁之間設有可銜接轉動且可避開堵塞電流的彈性卡位結構,弾性卡位結構既可實現銜接轉動,滿足中央控制鎖工作要求,又可在鎖頭桿座移動到死點吋,自動避開,防止電流堵塞,因而有效保護電機,延長鎖具的使用壽命,優化產品結構,符合安規要求。本專利技術再一優點是彈性卡位結構主要包括內凹孔內壁上的ー個或多個凸點及螺桿之套入端上的ー個或多個彈性凸起,凸點與彈性凸起的頂部為弧面結構;而彈性凸起構造在螺桿之套入端上的彈性環上,彈性環與螺桿之間有徑向筋條跨接,結構緊湊、連貫,易制作、易實施,成本低。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組合示意 附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螺桿之套入從動齒輪的一端與從動齒輪之間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圖2之局部結構分解示意 附圖4為本專利技術正常工作時彈性卡位結構的銜接轉動示意 附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鎖頭桿座移動到死點工作時彈性卡位結構避開堵塞電流的動作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 參閱圖1所不,本專利技術所述的ー種控制鎖具,它具有一基座1、ー電機2、ー從動齒輪3、ー螺桿4及一鎖頭桿座5 ;基座I內中部設有多個形腔;電機2對應安裝在基座I的第一形腔內,電機2的輸出端連接有一主動齒輪21,電機可實現正反轉。從動齒輪3對應安裝在基座I的第二形腔內,從動齒輪3與主動齒輪21嚙合傳動,從動齒輪3的一側端設有一內凹孔31 ;螺桿4 一端定位于基座I上,另一端則套入從動齒輪3的內凹孔31中,同軸安裝;螺桿4上安裝有一可順沿螺桿移動的滑塊5 ;鎖頭桿座6安裝在基座I上,位于螺桿4之遠離從動齒輪3 —端的方向上,鎖頭桿座6上設有卡位部61,卡位部61與滑塊5之間形成卡接,實現鎖頭桿座6與滑塊5聯動。本實施例中,滑塊5外部上對應設有凸臺51,以配合鎖頭桿座6上的卡位部61卡接,從而達到聯動連接,鎖頭桿座6上的卡位部61為彈性鉤形式。所述螺桿4之套入從動齒輪的內凹孔31的一端與內凹孔31的內壁之間設有可銜接轉動且可避開堵塞電流的彈性卡位結構。工作時,電機2輸出動カ給主動齒輪21,主動齒輪21嚙合從動齒輪3轉動,通過彈性卡位結構的銜接轉動(圖4所示),實現螺桿4跟隨從動齒輪3轉動,從而達到滑塊5順沿螺桿軸向移動,進而驅動鎖頭桿座6移動,達到鎖的開啟和鎖閉工作。圖2、所示,彈性卡位結構包括從動齒輪的內凹孔31內壁上的一個或多個凸點311及螺桿4之套入端上的ー個或多個彈性凸起41,凸點311與彈性凸起41在圓周方向上形成卡接,達到銜接轉動,滿足中央控制鎖工作要求。凸點311與彈性凸起41的頂部為弧面結構,當然也可設計為錐頂或錐頂與弧面配合,因而在此并非限制凸點311與彈性凸起41的頂部均為弧面結構,弧面結構只是優選方案之一。圖2、3所示,彈性凸起41構造在螺桿4之套入端上的彈性環42上,彈性環42與螺桿4之間有徑向筋條43跨接;彈性環42與螺桿4 一體成型制作或組合形成。彈性環42與螺桿4之間有彈性避開空間44,達到彈性環42徑向漲收變形,滿足彈性凸起41避開凸點311限制的要求,實現翻越,從而有效防止電流堵塞。圖4所示,彈性卡位結構正常銜接轉動時,弾性凸起41與凸點311側面相互抵靠,形成轉動支點,實現從動齒輪3傳輸動力給螺桿4,即達到鎖的開啟和鎖閉工作。圖5所示,鎖頭桿座6移動到死點時(即移動到極限點吋),滑塊5受到限制而在螺桿4上相對不動,螺桿也相對受限而不能轉動,由此反作用從動齒輪3,而從動齒輪3受主動齒輪21嚙合驅動下,依然會持續硬轉,這時,螺桿4銜接端上的彈性環42相應受カ會發生徑向變形,使彈性凸起41避開凸點311的限制,實現翻越凸點311,從而有效防止電流堵塞,防止電機內部電流過高,因而達到有效保護電機,延長鎖具的使用壽命,提高產品的使用安全性。以上圖示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以此限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范圍,故,凡是依照本專利技術之原理做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涵蓋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控制鎖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基座(1),其內中部設有多個形腔;一電機(2),對應安裝在基座(1)的第一形腔內,電機(2)的輸出端連接有一主動齒輪(21);一從動齒輪(3),對應安裝在基座(1)的第二形腔內,從動齒輪(3)與主動齒輪(21)嚙合傳動,從動齒輪(3)的一側端設有一內凹孔(31);一螺桿(4),其一端定位于基座(1)上,另一端則套入從動齒輪(3)的內凹孔(31)中,螺桿(4)上安裝有一可順沿螺桿移動的滑塊(5);一鎖頭桿座(6),安裝在基座(1)上,位于螺桿(4)之遠離從動齒輪(3)一端的方向上,鎖頭桿座(6)上設有卡位部(61),卡位部(61)與滑塊(5)之間形成卡接,實現鎖頭桿座(6)與滑塊(5)聯動;所述螺桿(4)之套入從動齒輪的內凹孔(31)的一端與內凹孔(31)的內壁之間設有可銜接轉動且可避開堵塞電流的彈性卡位結構;所述彈性卡位結構包括內凹孔(31)內壁上的一個或多個凸點(311)及螺桿(4)之套入端上的一個或多個彈性凸起(4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控制鎖具,其特征在干:具有 一基座(I ),其內中部設有多個形腔; ー電機(2),對應安裝在基座(I)的第一形腔內,電機(2)的輸出端連接有一主動齒輪(21); ー從動齒輪(3),對應安裝在基座(I)的第二形腔內,從動齒輪(3)與主動齒輪(21)嚙合傳動,從動齒輪(3)的一側端設有一內凹孔(31); ー螺桿(4),其一端定位于基座(I)上,另一端則套入從動齒輪(3)的內凹孔(31)中,螺桿(4)上安裝有一可順沿螺桿移動的滑塊(5); 一鎖頭桿座(6),安裝在基座(I)上,位于螺桿(4)之遠離從動齒輪(3) —端的方向上,鎖頭桿座(6)上設有卡位部(61),卡位部(61)與滑塊(5)之間形成卡接,實現鎖頭桿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禮勤,
申請(專利權)人:陳禮勤,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