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材料
,具體涉及一種相變保溫復合砌塊。
技術介紹
由于熱阻和熱容的作用,溫度波與熱流波通過建筑圍護結構時會產生衰減和延遲。目前,建筑圍護結構通常采用傳統的有機保溫隔熱材料以滿足建筑節能規范對于圍護結構熱阻的要求。盡管這些絕熱材料具有較低的導熱系數值,可以有效地增大圍護結構的熱阻,但它們大多具有安全隱患,使用壽命有限,并且具有較低的比熱容值。目前的建筑大量采用框架結構,這種結構的墻體稱為填充墻,它們大多是中空、輕質與中質墻體,其中以混凝土空心砌塊墻體居多。為了提高建筑外墻的保溫隔熱性能,常常采用輕集料空心砌塊,并增大砌塊的空心率;另外,為了減少砌塊內部的熱橋,常常將空心砌塊的邊肋截斷。這些做法雖然可以提高空心砌塊的保溫性能,卻忽略了其力學性能。以上這些因素會使整個墻體的比熱容值較低,造成墻體內表面隨著外界溫度、熱流的波動而產生較大幅度的溫度、熱流波動,從而使室內空氣溫度波動,室內舒適度降低;同時,導致室內空調設備的頻繁啟閉或者不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穩定工況運行;由于空調設備在啟動階段以及非穩定工況運行時耗能較高,便增加了空調系統的能耗。相變材料在相變發生時具有蓄熱性能,可以吸收或釋放大量潛熱,而自己本身的溫度變化不大。將相變材料合理地運用到空心砌塊中,有利于減小建筑外墻內表面的溫度波幅,從而使室內溫度更加平穩,提高舒適度;同時,降低空調系統設備的能耗。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相變保溫復合砌塊,以解決傳統輕質、中質混凝土空心砌塊由于提高保溫性能而使建筑外墻比熱容降低以及力學性能不足的問題,從而提高室內的熱舒適性,降低建筑總體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相變保溫復合砌塊,其特征在于:包括砌塊本體(1)及貫通砌塊本體(1)的至少四排縱長的通孔,所述每一排中設有長度方向延伸排列的較長的第一通孔(2、5、6、9)及較短的第二通孔(3、4、7、8),且所述相鄰的兩第一通孔寬度方向錯開,相鄰的兩第二通孔寬度方向錯開,并且所述第一通孔與第二通孔之間的距離的一半與第二通孔的長度之和等于第一通孔長度的一半,所述第一通孔(2、5、6、9)內填充保溫材料,第二通孔(3、4、7、8)內填充相變材料石膏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相變保溫復合砌塊,其特征在于:包括砌塊本體(I)及貫通砌塊本體(I)的至少四排縱長的通孔,所述每一排中設有長度方向延伸排列的較長的第一通孔(2、5、6、9)及較短的第二通孔(3、4、7、8),且所述相鄰的兩第一通孔寬度方向錯開,相鄰的兩第二通孔寬度方向錯開,并且所述第一通孔與第二通孔之間的距離的一半與第二通孔的長度之和等于第一通孔長度的一半,所述第一通孔(2、5、6、9)內填充保溫材料,第二通孔(3、4、7、8)內填充相變材料石骨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變保溫復合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變保溫復合砌塊的空心率為20% 30%。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變保溫復合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材料為發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