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一種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及其制備方法涉及的是一種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隔熱、吸音用超細纖維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材料是特別為高噪聲環境下降低噪音能量設計的,尤其在汽車、高速列車等方面,起到了吸音、隔熱吸音的作用。還適用于供暖、通風系統的袋式或板框式過濾器,以及家用空氣清潔器和真空除塵器、工廠凈化等方面。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的組成成分包括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其中聚丙烯纖維平均細度為1~2μm,滌綸短纖維的細度為25~35μm,由這兩種成分混合而成的雙組份材料再經靜電駐極,便形成了雙組份吸音、隔熱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一種涉及的是一種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過濾用超細纖維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材料是特別為高噪聲環境下降低噪音能量設計的,尤其在汽車、高速列車等方面,起到了吸音、隔熱的作用。例如:車門、前后車蓋、儀表盤、車梁、轎車駕駛操縱板護罩、車頂織物襯里等汽車內飾材料部分。還適用于供暖、通風系統的袋式或板框式過濾器,以及家用空氣清潔器和真空除塵器方面,也可以用于空調系統,精密儀器生產廠,垃圾處理廠,制藥車間的凈化。
技術介紹
吸音是汽車用非織造布材料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吸音材料除了用于頂棚、地板、車蓋、擋泥板、儀表盤周邊外,還用于發動機罩和空調風道等中。另外,高級車在門柱內部等空間中都盡可能填入較多的吸音材料,以提高汽車整體的靜音效果。在汽車各部位中,吸音材料用量最多的是儀表盤周邊,吸音要求較高。傳統的紡織面料,對于現代汽車行業要求的材料的厚度、硬度無法得到滿足,而且組織結構不能夠均勻分布,大大降低了隔熱、吸音效果。目前供暖、通風及空調系統所用過濾材料,通常使用玻璃纖維過濾材料和用紗線制成的機織物或針織物過濾材料,密度大、排氣、空氣阻力大、濾效不理想,玻璃纖維濾材耐堿性差、脆性,并且對皮膚有刺激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針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是由聚丙烯(PP) /聚酯(PET)雙組份材料構成,并經靜電駐極,濾效高、阻力小、質輕、膨松、容塵效果好。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法實現的: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其特征在于雙組份吸音、隔熱棉的組成成分包括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其中聚丙烯纖維平均細度為I 2μ m,滌綸短纖維的細度為25 35 μ m,由這兩種成分混合而成的雙組份材料再經靜電駐極,便形成了雙組份吸音、隔熱棉。所述的靜電駐極電壓為50 70KV。所述的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質量配比為70:30。所述的聚丙烯超細纖維的含量占整個吸音、隔熱棉的65% 80%。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制備方法如下:所述聚丙烯纖維采用熔噴的方法加工而成,它是將聚丙烯粒料喂入螺桿擠壓機后經螺桿擠壓熔融,最后被熱空氣從噴頭上的噴絲孔中高速吹出,經極度拉伸后形成超細短纖維。所述滌綸短纖維采用梳理成網、折疊鋪網和粉碎喂入的生產方式,將未開松的團狀滌綸纖維放入開松機,經開松后被傳送到梳理部分,被梳理機梳理后的滌綸纖維已呈單纖狀態,并形成薄型纖網,然后被剝取器件從梳理機構上剝取下來后送入鋪網機,此鋪網方式采用交叉折疊鋪網,最后將鋪好的折疊纖網送入粉碎喂入機,粉碎喂入機與吹風機相連,粉碎后的滌綸纖維被吹風機從風口吹出,此時,被吹出的滌綸纖維幾乎呈單線狀態。在風口處被吹出的滌綸纖維與高速向下的聚丙烯熔體細流相遇,滌綸短纖被聚丙烯熔體細流帶到成網簾上,在向下運動的過程中,聚丙烯熔體細流得到充分拉伸,形成聚丙烯超細纖維,并且與滌綸短纖充分混合,兩者最后在接收裝置的成網簾上形成雙組分非織造布,所形成的雙組份非織造布再經靜電駐極后便形成了雙組份吸音、隔熱棉。所述的靜電駐極電壓為50 70KV。而雙組份吸音、隔熱棉的吸音性可以通過超細纖維結構得到增強,采用超細合成纖維如聚丙烯超細纖維等。隔音層可以與汽車內飾材料、地毯、室內吸音、隔熱材料設計結合應用。超細纖維用于生產輕量化的高性能吸音材料。超細纖維可以增大纖維的比表面積,同時縮小纖維間的距離,并能提高聲波透過吸音材料時空氣和纖維表面的粘性空氣摩擦阻力。另外,材料的隔熱性能也可通過減少材料內部空氣的對流擴散進行改善。為了盡量增大透過吸音材料時的空氣和纖維表面的粘性空氣摩擦阻力,吸音材料和絕熱材料多采用相似結構,即高性能吸音材料一般也能成為高性能隔熱材料。本專利技術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結構蓬松,具有三維網狀結構,提高了吸音、隔熱效果,增加了產品使用壽命;其組成成分為丙綸和滌綸,白色無味,不含有毒物質,所以安全、潔凈、環保。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經靜電駐極,濾效高、阻力小、質輕、膨松、吸音、隔熱、過濾效果好。本專利技術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是特別為高噪聲環境下降低噪音能量設計的,尤其在汽車、高速列車等方面,起到了吸音、隔熱的作用。例如:車門、前后車蓋、儀表盤、車梁、轎車駕駛操縱板護罩、車頂織物襯里等汽車內飾材料部分。本專利技術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還適用于供暖、通風系統的袋式或板框式過濾器,以及家用空氣清潔器和真空除塵器方面,也可以用于空調系統,精密儀器生產廠,垃圾處理廠,制藥車間的凈化。附圖說明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明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制備方法工藝流程框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1,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的組成成分包括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其中聚丙烯纖維平均細度為I 2μπι,滌綸短纖維的細度為25 35μπι,由這兩種成分混合而成的雙組份材料再經靜電駐極,便形成了雙組份吸音、隔熱棉。所述的靜電駐極電壓為50 70KV。所述的聚丙烯超細纖維的含量占整個吸音、隔熱棉的65% 80%。所述的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質量配比為70:30。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制備方法如下:所述聚丙烯纖維采用熔噴的方法加工而成,它是將聚丙烯粒料喂入螺桿擠壓機后經螺桿擠壓熔融,最后被熱空氣從噴頭上的噴絲孔中高速吹出,經極度拉伸后形成超細短纖維。所述滌綸短纖維采用梳理成網、折疊鋪網和粉碎喂入的生產方式,將未開松的團狀滌綸纖維放入開松機,經開松后被傳送到梳理部分,被梳理機梳理后的滌綸纖維已呈單纖狀態,并形成薄型纖網,然后被剝取器件從梳理機構上剝取下來后送入鋪網機,此鋪網方式采用交叉折疊鋪網,最后將鋪好的折疊纖網送入粉碎喂入機,粉碎喂入機與吹風機相連,粉碎后的滌綸纖維被吹風機從風口吹出,此時,被吹出的滌綸纖維幾乎呈單線狀態。在風口處被吹出的滌綸纖維與高速向下的聚丙烯熔體細流相遇,滌綸短纖被聚丙烯熔體細流帶到成網簾上,在向下運動的過程中,聚丙烯熔體細流得到充分拉伸,形成聚丙烯超細纖維,并且與滌綸短纖充分混合,兩者最后在接收裝置的成網簾上形成雙組分非織造布,所形成的雙組份非織造布再經靜電駐極后便形成了雙組份吸音、隔熱棉。所述的靜電駐極電壓為50 70KV。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其特征在于:雙組份吸音、隔熱棉的組成成分包括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其中聚丙烯纖維平均細度為1~2μm,滌綸短纖維的細度為25~35μm,由這兩種成分混合而成的雙組份材料再經靜電駐極,便形成了雙組份隔音棉。
【技術特征摘要】
2012.12.04 CN 201210510102.91.一種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其特征在于:雙組份吸音、隔熱棉的組成成分包括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其中聚丙烯纖維平均細度為I 2 μ m,滌綸短纖維的細度為25 35 μ m,由這兩種成分混合而成的雙組份材料再經靜電駐極,便形成了雙組份隔音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超細纖維的含量占整個吸音、隔熱棉的65% 80%。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質量配比為70:30。4.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丙烯超細纖維和滌綸短纖維的雙組份吸音、隔熱棉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纖維采用熔噴的方法加工而成,它是將聚丙烯粒料喂入螺桿擠壓機后經螺桿擠壓熔融,最后被熱空氣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郁楊,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六鑫潔凈新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