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繅絲過程的絲條假捻裝置及方法,曲柄一端固定在主動盤的中心位置,另一端與搖桿連接,搖桿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往復移動板上;上往復移動板和下往復移動板上均固定多個拱形捻盤;左右搖桿的中心用銷釘固定,兩端分別安裝在上往復移動板和下往復移動板的滑動槽內;本發明專利技術取代了目前繅絲過程中的捻銷手工操作;解決了同一個操作工在不同的時間段或不同的操作工之間,由于用力程度或熟練程度的不同造成緒與緒之間絲鞘長短不一,松鞘、吊鞘等問題;改變了傳統一緒絲一個人工絲鞘或者一緒絲一個獨立傳動的假捻器的操作方式,最終達到減少勞動強度和提高生絲質量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繅絲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繅絲過程中的絲條假捻裝置及方法。
技術介紹
繅絲是根據規格纖度的要求,將幾根繭絲集合在一起。由于繅絲中的繭絲是從濕態的繭子中抽出的,絲條上含有大量水分,若直接卷繞成形,不僅不易烘干,影響絲色,而且會使絲條相互膠著形成硬膠絲片,復搖時絲條不易退繞,容易造成切斷。因此,在繅絲過程中,繅絲中緒下繭的緒絲通過集緒器之后,不能直接卷繞在小額上。同時,在繅絲過程中除了要求排除過多的水分,還需要使斷面圓整和增加絲條間的抱合。因此,目前在國內外的繅絲生產中,采用“絲鞘”來解決上述問題。“絲鞘”是由通過集緒器的絲條,繞經上鼓輪、下鼓輪,利用絲條本身前后段相互捻絞,再引過絡交器而形成的,其實質是使絲條產生假捻作用,其目的是為了提高絲條的圓整度、增加絲條的抱合性能,發散水分。絲鞘雖然能較好地滿足繅絲的工藝要求,但國內外的制備絲鞘(行業中稱為捻鞘)基本需要工人手工操作來完成,同一個操作工在不同的時間段或不同的操作工之間,由于用力程度或熟練程度的不同,會出現緒與緒之間絲鞘長短不一,松鞘、吊鞘等現象。不但影響勞動生產率,也影響繅絲質量。化纖生產中,常用假捻器實現纖維的假捻,但由于化纖假捻時用的是干絲,而繅絲生產中,用的是濕絲;且化纖生產中,化纖的斷頭率低而繅絲過程中斷頭率很高,容易因為產生假捻間斷現象。因此,化纖的假捻裝置完全不適用于繅絲生產。這也是長期以來,繅絲只能用依靠人工捻絲鞘的原因。專利(201210272128.4)采用一緒一個絲鞘裝置進行替代絲鞘,雖然解決了手工捻鞘問題,但存在每緒需要一個獨立傳動的假捻裝置,機構較復雜,且占用較大的空間,生產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本專利技術取代了目前繅絲過程中的捻銷手工操作;解決了同一個操作工在不同的時間段或不同的操作工之間,由于用力程度或熟練程度的不同造成緒與緒之間絲鞘長短不一,松鞘、吊鞘等問題;改變了傳統一緒絲一個人工絲鞘或者一緒絲一個獨立傳動的假捻器的操作方式,最終達到減少勞動強度和提高生絲質量的目的。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用于繅絲過程的絲條假捻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集緒器、下導絲鉤、上導絲鉤、曲柄、主動盤、搖桿、左搖桿、上往復移動板、右搖桿、銷釘、下往復移動板;其中,所述曲柄一端固定在主動盤的中心位置,另一端與搖桿連接,搖桿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往復移動板上;上往復移動板和下往復移動板上均固定多個拱形捻盤;左搖桿的中心用銷釘固定,兩端分別安裝在上往復移動板和下往復移動板左側的滑動槽內;右搖桿的中心用銷釘固定,兩端分別安裝在上往復移動板和下往復移動板右側的滑動槽內;上往復移動板的每個拱形捻盤上方具有一上導絲鉤,下往復移動板的每個拱形捻盤下方具有一下導絲鉤,每個下導絲鉤的下方具有一集緒器。進一步地,所述上往復移動板和下往復移動板的拱形捻盤的安裝方向相同或相反。進一步地,所述拱形捻盤的拱形深度為l(T30mm。一種應用上述裝置進行絲條假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絲條依次通過集緒器和下導絲鉤,緊貼在下往復移動板和上往復移動板的拱形捻盤的內壁面,再通過上導絲鉤; (2)電機通過輸出軸帶動主動輪轉動,主動輪的轉動帶動曲柄做圓周運動,曲柄帶動搖桿做往復擺動,搖桿的擺動帶動了下往復移動板的往復直線運動,左搖桿和右搖桿的兩端在上下往復移動板的滑動槽內運動使得上往復移動板做相反方向的直線運動; (3)絲條緊貼在拱形捻盤的內壁上,拱形捻盤的往復直線運動使得在它上面的絲條繞其自身軸線轉動,從而實現絲條假捻,取代人工絲鞘。本專利技術與
技術介紹
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 (I)、本專利技術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只需要一個驅動動力就可以帶動上下兩排的拱形捻盤做相反方向的往復直線運動,改善一緒絲一個人工絲鞘或者一緒絲一個獨立傳動假捻器的操作方式,提高機構運動的和諧性、節約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2)、通過機械機構的傳動使得拱形捻盤實現往復運動,絲條緊緊貼在拱形捻盤的內壁上,使絲條繞其自身的軸線旋轉,實現絲條假捻。(3)、絲條的均勻度、圓整度、發散的水分量、抱合性能等可以通過往復移動板往復運動的速度、拱形捻盤拱形的深度和左右搖桿的長度來進行調節和控制,提高繅絲過程中的靈活性和科學性。(4)、拱形捻盤用硅橡膠改性材料制作而成,這種材料具有具有很好的柔韌性和耐磨性,絲條在其內壁上運動,減少絲條的斷頭率,起到保護絲條的作用,提高絲條的加捻效果和質量。附圖說明圖1是一種用于繅絲過程的絲條假捻裝置以及拱形捻盤安裝方向上下方向一致結構示意 圖2是一種用于繅絲過程的絲條假捻裝置以及拱形捻盤安裝方向上下方向相對結構示意 圖3是拱形捻盤的結構示意 圖中:集緒器1、絲條2、下導絲鉤3、上導絲鉤4、曲柄5、主動盤6、搖桿7、左搖桿8、上往復移動板9、拱形捻盤10、右搖桿11、銷釘12、滑動槽13、下往復移動板14。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2所示,本專利技術用于繅絲過程的絲條假捻裝置包括:集緒器1、下導絲鉤3、上導絲鉤4、曲柄5、主動盤6、搖桿7、左搖桿8、上往復移動板9、拱形捻盤10、右搖桿11、銷釘12、滑動槽13、下往復移動板14 ;其中,曲柄5 —端用銷釘固定在主動盤6的中心位置,另一端用銷釘和螺母與搖桿7連接。搖桿7的另一端用螺釘與螺母固定在下往復移動板14上。上往復移動板9和下往復移動板14上均固定多個拱形捻盤10。左搖桿8和右搖桿11中心均用銷釘12固定,兩端安裝在上往復移動板9和下往復移動板14的滑動槽13內。上往復移動板9的每個拱形捻盤10上方具有一上導絲鉤4,下往復移動板14的每個拱形捻盤10下方具有一下導絲鉤3,每個下導絲鉤3的下方具有一集緒器I。上往復移動板9和下往復移動板14的拱形捻盤10的安裝方向可以上下方向一致(如圖1所示)或者上下方向相對(如圖2所示)。如圖3所示,拱形捻盤10的拱形深度為l(T30mm,用硅橡膠改性材料制作而成,這種材料具有具有很好的柔韌性和耐磨性,絲條在其內壁上運動,可以減少絲條的斷頭率,提高絲條的加捻效果和質量。本專利技術的工作過程如下:電動機通過輸出軸帶動主動輪6做高速轉動。主動輪6的轉動帶動曲柄5做圓周運動并帶動搖桿7的往復擺動。搖桿7的往復擺動帶動下往復移動板14做往復直線運動。下往復移動板14的往復直線運動帶動左右搖桿8、11在其槽內運動,從而帶動上往復移動板9做相反方向的直線運動。上下往復移動板的相反方向的往復直線運動使得緊貼在拱形捻盤的絲條2繞其自身軸線旋轉,實現絲條假捻,從而取代人工絲鞘。本專利技術用于繅絲過程中絲條假捻的機構及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絲條2依次通過集緒器I和下導絲鉤3,緊貼在下往復移動板14和上往復移動板9的拱形捻盤10的內壁面,再通過上導絲鉤4。(2)電機通過輸出軸帶動主動輪6轉動,主動輪6的轉動帶動曲柄5做圓周運動,曲柄5帶動搖桿7做往復擺動,搖桿7的擺動帶動了下往復移動板14的往復直線運動,左搖桿8和右搖桿11的兩端在上下往復移動板的滑動槽13內運動使得上往復移動板9做相反方向的直線運動。(3)絲條2緊貼在拱形捻盤10的內壁上。拱形捻盤10的往復直線運動使得在它上面的絲條繞其自身軸線轉動,從而實現絲條假捻,取代人工絲鞘。下面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繅絲過程的絲條假捻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集緒器(1)、下導絲鉤(3)、上導絲鉤(4)、曲柄(5)、主動盤(6)、搖桿(7)、左搖桿(8)、上往復移動板(9)、右搖桿(11)、銷釘(12)和下往復移動板(14)等;其中,所述曲柄(5)一端固定在主動盤(6)的中心位置,另一端與搖桿(7)連接,搖桿(7)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往復移動板(14)上;上往復移動板(9)和下往復移動板(14)上均固定有多個拱形捻盤(10);左搖桿(8)的中心用銷釘(12)固定,兩端分別安裝在上往復移動板(9)和下往復移動板(14)左側的滑動槽(13)內;右搖桿(11)的中心用銷釘(12)固定,兩端分別安裝在上往復移動板(9)和下往復移動板(14)右側的滑動槽(13)內;上往復移動板(9)的每個拱形捻盤(10)上方具有一上導絲鉤(4),下往復移動板(14)的每個拱形捻盤(10)下方具有一下導絲鉤(3),每個下導絲鉤(3)的下方具有一集緒器(1)。
【技術特征摘要】
1.種用于繅絲過程的絲條假捻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集緒器(I)、下導絲鉤(3)、上導絲鉤(4)、曲柄(5)、主動盤(6)、搖桿(7)、左搖桿(8)、上往復移動板(9)、右搖桿(11)、銷釘(12)和下往復移動板(14)等;其中,所述曲柄(5)—端固定在主動盤(6)的中心位置,另一端與搖桿(7)連接,搖桿(7)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往復移動板(14)上;上往復移動板(9)和下往復移動板(14)上均固定有多個拱形捻盤(10);左搖桿(8)的中心用銷釘(12)固定,兩端分別安裝在上往復移動板(9)和下往復移動板(14)左側的滑動槽(13)內;右搖桿(11)的中心用銷釘(12)固定,兩端分別安裝在上往復移動板(9)和下往復移動板(14)右側的滑動槽(13)內;上往復移動板(9)的每個拱形捻盤(10)上方具有一上導絲鉤(4),下往復移動板(14)的每個拱形捻盤(10)下方具有一下導絲鉤(3),每個下導絲鉤(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傅雅琴,張樹山,王靖,吳惠敏,江文斌,張彩珍,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嘉欣金三塔絲針織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