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包括扳手主體,所述扳手主體端部設有棘輪主體,所述棘輪主體上設有圓形凹槽,圓形凹槽內部設有棘輪環,所述圓形凹槽下方的扳手主體上設有卡槽,卡槽上設有撥爪,圓形凹槽與卡槽之間設有空腔,空腔內設有與棘輪環相配合的棘爪,所述棘爪與撥爪之間設有彈簧。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通過換擋,可以使棘輪扳手實現順時針和逆時針的單向間歇性工作,從而實現棘輪扳手的雙向間歇性工作,使用過程中,不僅操作方便且省時省力,節約勞動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
技術介紹
機械產品中,經常涉及到更換零部件或維修零部件,許多扳手是生活、生產中常用的工具,在維修、裝配等機械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其根據不同型號分為各個種類;棘輪因其具有單向傳動能力,而在自行車飛輪、扳手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現有的普通扳手及棘輪扳手的工作方式比較單一,在使用過程中費時費力,造成不必要的勞動力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以克服現有產品中的上述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包括扳手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主體端部設有棘輪主體,所述棘輪主體上設有圓形凹槽,圓形凹槽內部設有棘輪環,所述圓形凹槽下方的扳手主體上設有卡槽,卡槽上設有撥爪,圓形凹槽與卡槽之間設有空腔,空腔內設有與棘輪環相配合的棘爪,所述棘爪與撥爪之間設有彈簧。進一步的,所述撥爪上設有凹槽一,凹槽一中部設有彈簧槽,所述棘爪底端中部設有彈簧卡槽,彈簧卡槽兩側端分別設有與凹槽一相配合的凹槽二。進一步的,所述撥爪中部設有彈簧孔一,所述棘爪底部設有卡條,卡條與彈簧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撥爪上設有凹槽三,凹槽三內設有彈簧孔二,所述棘爪底部設有卡塊,卡塊通過連接架與彈簧連接,連接架底部設有彈簧固定孔,彈簧底部固定于彈簧孔二內。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通過換擋,可以使棘輪扳手實現順時針和逆時針的單向間歇性工作,從而實現棘輪扳手的雙向間歇性工作,使用過程中,不僅操作方便且省時省力,節約勞動力。附圖說明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的結構示意 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棘輪主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棘輪主體的剖視 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棘輪環、棘爪、彈簧和撥爪連接的剖視圖之一;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撥爪的結構示意圖之一;圖6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棘輪的結構示意圖之一;圖7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棘輪環、棘爪、彈簧和撥爪連接的剖視圖之二; 圖8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撥爪的結構示意圖之二;圖9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棘輪的結構示意圖之二;圖10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棘輪環、棘爪、彈簧和撥爪連接的剖視圖之三; 圖1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撥爪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1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棘輪的結構示意圖之三圖中: 1、扳手主體;2、撥爪;3、彈簧;4、棘爪;5、棘輪環;6、棘輪主體;7、圓形凹槽;8、卡槽;9、空腔;10、凹槽一 ;11、彈簧槽;12、彈簧卡槽;13、凹槽二 ;14、彈簧孔一 ;15、卡條;16、凹槽三;17、彈簧孔二 ;18、卡塊;19、連接架;20、彈簧固定孔。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3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包括扳手主體I,所述扳手主體I端部設有棘輪主體6,所述棘輪主體6包括圓形凹槽7,圓形凹槽7內部設有棘輪環5,所述圓形凹槽7下方的扳手主體I上設有卡槽8,卡槽8上設有撥爪2,圓形凹槽7與卡槽8之間設有空腔9,空腔9內設有與棘輪環5相配合的棘爪4,所述棘爪4與撥爪2之間設有彈簧3。如圖4-6所示,所述撥爪2上設有凹槽一 10,凹槽一 10中部設有彈簧槽11,所述棘爪4底端中部設有彈簧卡槽12,彈簧卡槽12兩側端分別設有與凹槽一 10相配合的凹槽二13。如圖7-9所示,所述撥爪2中部設有彈簧孔一 14,所述棘爪4底部設有卡條15,卡條15與彈簧3連接。如圖10-12所示,所述撥爪2上設有凹槽三16,凹槽三16內設有彈簧孔二 17,所述棘爪4底部設有卡塊18,卡塊18通過連接架19與彈簧3連接,連接架19底部設有彈簧固定孔20,彈簧3底部固定于彈簧孔二 17內。使用時,通過調節撥爪2到L檔或R檔,實現其雙向調節; L檔:撥爪2向左扳動,因彈簧3凹陷于撥爪2的彈簧卡槽12中,則彈簧3將隨撥爪2一起運動,且撥爪2的凹槽一 10帶動凹槽二 13撥動棘爪4,使棘爪4沿與撥爪2轉動相反的方向運動,最終與扳手主體I的空腔9接觸。I)當工作元件帶動棘輪環5逆時針轉動時,因棘輪環5與棘爪4處于齒嚙合狀態,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得:棘爪4也將隨棘輪環5 —起逆時針方向運動,此時棘爪4因與扳手主體I的空腔9接觸,從而阻止棘爪4逆時針方向運動,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原理,故棘輪環5不能沿逆時針方向轉動。2)當工作元件帶動棘輪環5順時針轉動時,因棘輪環5與棘爪4處于齒嚙合狀態,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得:棘爪4也將隨棘輪環5 —起順時針運動,此位置時彈簧3施力于棘爪4上,依據彈簧具有可收縮性能,因此棘爪4可壓縮彈簧3順時針運動,當棘爪4與棘輪環5脫離時,從而解除對棘輪環5的阻礙作用,從而保證棘輪環5可以順時針轉動,從而使元件在此位置下,可順時針轉動。因彈簧3處于壓縮狀態,施力于棘爪4上,從而使棘爪4不斷地復位到起始位置,因此撥爪2處于此位置時,只能使棘輪扳手在此位置下,有順時針轉動的工作狀態。R檔:撥爪2向右扳動,因彈簧3凹陷于撥爪2的彈簧孔一 14中,則彈簧3將隨撥爪2 —起運動,且撥爪2的通過彈簧孔一 14帶動卡條15撥動棘爪4,使棘爪4沿與撥爪2轉動相反的方向運動,最終與扳手主體I的內腔接觸。I)當工作元件帶動棘輪環5順時針轉動時,因棘輪環5與棘爪4處于齒嚙合狀態,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得,棘爪4也將隨棘輪環5 —起順時針方向運動,此時棘爪4因與扳手主體I的空腔9接觸,從而阻止棘爪4順時針方向運動,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原理,故棘輪環5不能沿順時針方向轉動。2)當工作元件帶動棘輪環5逆時針轉動時,因棘輪環5與棘爪4處于齒嚙合狀態,根據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得,棘爪4也將隨棘輪環5 —起逆時針運動,此位置時彈簧3施力于棘爪4上,依據彈簧3具有可收縮性能,因此棘爪4可壓縮彈簧3逆時針運動,當棘爪4與棘輪環5脫離時,從而解除對棘輪環5的阻礙作用,從而保證棘輪環5可以逆時針轉動,從而使元件在此位置下,可逆時針轉動。因彈簧3處于壓縮狀態,施力于棘爪4上,從而使棘爪4不斷地復位到起始位置,因此撥爪2處于此位置時,只能使棘輪扳手在此位置下,有逆時針轉動的工作狀態。本專利技術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專利技術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包括扳手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主體(1)端部設有棘輪主體(6),所述棘輪主體(6)包括圓形凹槽(7),圓形凹槽(7)內部設有棘輪環(5),所述圓形凹槽(7)下方的扳手主體(1)上設有卡槽(8),卡槽(8)上設有撥爪(2),圓形凹槽(7)與卡槽(8)之間設有空腔(9),空腔(9)內設有與棘輪環(5)相配合的棘爪(4),所述棘爪(4)與撥爪(2)之間設有彈簧(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包括扳手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主體(I)端部設有棘輪主體(6),所述棘輪主體(6)包括圓形凹槽(7),圓形凹槽(7)內部設有棘輪環(5),所述圓形凹槽(7)下方的扳手主體(I)上設有卡槽(8),卡槽(8)上設有撥爪(2),圓形凹槽(7)與卡槽(8)之間設有空腔(9),空腔(9)內設有與棘輪環(5)相配合的棘爪(4),所述棘爪(4)與撥爪(2)之間設有彈簧(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雙向調節的兩用棘輪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撥爪(2)上設有凹槽一(10),凹槽一(10)中部設有彈簧槽(11),所述棘爪(4)底端中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時雨,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齊邁五金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