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冷沖壓工藝加工
,具體涉及一種翻折加筋模具。
技術介紹
通常的翻邊成形工藝中,翻邊后的加工件存在反彈,通常的解決方法是通過一次成形模具加工或二次整形時增加反彈補償。不同材料的反彈補償程度不同,因此需要的模具種類、數量較多,且模具的調試、修改周期較長,導致加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翻邊成形工藝進行改進,以克服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翻折加筋模具,能夠有效降低加工材料在翻邊成形加工中翻邊反彈的幅度,且無需根據不同性質地材料設計、調試反彈補償的專用模具,因此加工成本低、生產效率高。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翻折加筋模具,包括上模座、壓料板、承料板、加筋凹模、凸模、下模座,所述壓料板活動設置于所述上模座,所述壓料板與所述上模座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一,所述凸模固設于所述上模座,所述凸模左側壁均勻設置有多根半圓形突起柱;所述承料板固設于所述下模座且位于所述壓料板下方,所述承料板右側設置有多根半圓形凹槽,所述每根凹槽內均設置有一根加筋凹模,且每根所述加筋凹模都位于相應的每根所述突起柱的下方,每根所述加筋凹模均活動設置于所述下模座,且所述每根所述加筋凹模與所述下模座之間均設置有彈性體二。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的翻折加筋模具,所述凸模上的半圓形突起柱下端為左高右低的楔形面,且所述半圓形突起柱底面高度高于所述凸模的底面高度。所述結構能夠避免翻邊的加工材料進行加筋成形時產生褶皺。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的翻折加筋模具,所述凸模左側面位于所述加筋凹模右側面的右邊,且它們之間的水平距離為一塊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翻折加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壓料板(2)、承料板(3)、加筋凹模(4)、凸模(5)、下模座(6),所述壓料板(2)活動設置于所述上模座(1),所述壓料板(2)與所述上模座(1)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一(7),所述凸模(5)固設于所述上模座(1),所述凸模(5)左側壁均勻設置有多根半圓形突起柱(8);所述承料板(3)固設于所述下模座(6)且位于所述壓料板(2)下方,所述承料板(3)右側設置有多根半圓形凹槽,所述每根凹槽內均設置有一根加筋凹模(4),且每根所述加筋凹模(4)都位于相應的每根所述突起柱(8)的下方,每根所述加筋凹模(4)均活動設置于所述下模座(6),且所述每根所述加筋凹模(4)與所述下模座(6)之間均設置有彈性體二(9)。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翻折加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I)、壓料板(2)、承料板(3)、加筋凹模(4)、凸模(5)、下模座(6),所述壓料板(2)活動設置于所述上模座(1),所述壓料板(2)與所述上模座(I)之間設置有彈性體一(7),所述凸模(5)固設于所述上模座(1),所述凸模(5)左側壁均勻設置有多根半圓形突起柱(8);所述承料板(3)固設于所述下模座(6)且位于所述壓料板(2)下方,所述承料板(3)右側設置有多根半圓形凹槽,所述每根凹槽內均設置有一根加筋凹模(4),且每根所述加筋凹模(4)都位于相應的每根所述突起柱(8)的下方,每根所述加筋凹模(4)均活動設置于所述下模座(6),且所述每根所述加...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彌,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吉峰技研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