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黃芩茶制作工藝,其包括原料選取、炒茶、暴曬等步驟。本發明專利技術經過精心選擇原料并合理配置工藝步驟,特別是通過炒制后暴曬的方法,獲得了色澤均勻、口感醇厚、回味悠長的黃芩茶,其具有顯著的清熱、瀉火、消炎、抑菌、解毒、降壓、助消化等功效。本發明專利技術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無需投入特別的設備,提高了黃芩藥材的綜合利用價值,增加了藥農的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茶葉加工
,涉及黃芩茶,具體地涉及一種黃芩茶制作工藝。
技術介紹
黃岑(Georgi)為唇形科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其干燥根可以入藥,具有清熱燥濕、涼血安胎、解毒之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癥。黃芩主產于河北、遼寧、陜西、山東、內蒙古、黑龍江等地,其中以承德地區所產黃芩療效為最好,自古以來被冠以“熱河黃芩”的美譽。承德地區的山區百姓有用黃芩葉、莖加工成茶葉的習慣,黃芩茶作為山區人民消暑、待客的重要茶飲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黃芩茶含有黃酮類化合物、有機酸類、二萜類、揮發油類、多糖類等多種藥效成分,尤其是其中野黃芩甙含量高達8wt%以上,具有鎮靜、清火、消炎、促進睡眠等多重功效。CN 101444301A公開了一種黃芩茶及其生產方法。所述黃芩茶包括黃芩葉、蜂蜜、麥芽三種成份,制作方法是先將黃芩葉去除雜質,切條晾干,將稀釋的蜂蜜煮沸再加黃芩葉攪拌均勻,入蒸箱蒸沸出箱,再放入烘干箱烘干,與炒成微黃的麥芽混勻即成黃芩茶成品。CN 1334016A公開了一種黃芩茶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采集,見花采集,在7-10月份采集葉、莖、花;沖洗晾曬,常溫食用水沖洗,沖洗時間Imin以內,晾曬至水份少于7wt%-8wt% ;殺菌切碎,用紫外線燈照射,照射30-60min。切碎到0.5cm2以下,得黃芩茶。黃芩茶含有黃芩的葉、莖、花,野黃芩甙含量為8.4wt%-10.3wt%,具有鎮靜、清火、消炎之功效。CN101953418A公開了一種黃芩茶及其制作方法,是選用黃芩葉制成。其中,所述的黃芩葉為4-6月黃芩的嫩芽。該黃芩茶含有豐富的黃芩堿、黃芩素、苯甲酸、黃酮等有效成分,經常飲用可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上述方法對于黃芩原料僅進行了簡單的清洗、晾曬、殺菌、烘干等步驟,制作出的黃芩茶在色澤、口感、功效等方面均不甚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結合承德地區的資源優勢,提供一種黃芩茶制作工藝,用該工藝制作出的黃芩茶色澤好,口感佳,品質優良,功效顯著。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黃芩茶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I)原料選取:選取黃芩植株,待新苗長至15_20cm時割取地上部分,以莖尖為標準對整齊,剪下嫩葉作為芩尖茶原料備用,余下的嫩莖剪成小段作為莖葉茶原料備用。所述黃芩植株,優選生長1-4年的黃芩植株,進一步優選生長1-4年的承德地區仿野生栽培黃芩植株。所述15_20cm,例如可以是 15-17.5cm、16.3-19.7cm、18.3_20cm、15cm、15.3cm、15.5cm、15.9cm、16cm、16.5cm、16.6cm、17cm、17.2cm、17.8cm、18cm、18.4cm、18.5cm、19cm、19.lcm、19.5cm,20cm ;優選為 16_19cm、進一步優選為 17_18cm。所述割取地上部分,優選從距離地面至少2cm處割取,進一步優選從距離地面2-3cm處割取。所述剪下嫩葉,優選剪下2-9對嫩葉,進一步優選剪下3-5對嫩葉。所述余下的嫩莖,優選長度為l_4cm,例如可以是1-3.lcm、1.8-2.8cm、2.7_4cm、lcm、L 3cm、L 5cm、L 7cm、2cm、2.2cm、2.5cm、3cm、3.4cm、3.5cm、3.98cm、4cm ;進一步優選長度為 1.5-2.5cm。所述剪成小段優選剪成3-6小段,例如可以是3小段、4小段、5小段、6小段;進一步優選剪成3-4小段。(2)炒茶:將步驟(I)的芩尖茶原料用武火快速炒至顏色暗綠,再用文火炒至芩尖開始出現打卷時出鍋;將步驟(I)的莖葉茶原料用武火快速炒至顏色暗綠,再用文火炒至莖葉開始出現打卷時出鍋。所述用武火快速炒,優選為炒l_2min,例如可以是1-1.6min、l.2-1.7min、lmin、1.lmin、l.3min、l.4min、l.5min、l.8min、l.9min、2min ;進一步優選為炒 1.5min。(3)暴曬:將步驟(2)炒后的芩尖茶和莖葉茶于陽光下連續暴曬。所述暴曬優選4-6h,例如可以是 4-5.3h、4.7-5.7h、5.l_6h、4h、4.2h、4.5h、4.6h、4.9h、5h、5.2h、5.4h、5.5h、5.8h、6h ;進一步優選為 5h。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優選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黃芩茶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I)原料選取:選取生長1-4年的黃岑植株,待新苗長至16_19cm時從距離地面至少2cm處割取地上部分,以莖尖為標準對整齊,剪下2-9對嫩葉作為芩尖茶原料備用,余下的嫩莖取l-4cm長度剪成3-6小段作為莖葉茶原料備用;(2)炒茶:將步驟(I)的芩尖茶原料用武火快速炒l_2min至顏色暗綠,再用文火炒至芩尖開始出現打卷時出鍋;將步驟(I)的莖葉茶原料用武火快速炒l_2min至顏色暗綠,再用文火炒至莖葉開始出現打卷時出鍋;(3)暴曬:將步驟(2)炒后的芩尖茶和莖葉茶于陽光下連續暴曬4_6h。本專利技術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黃芩茶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I)原料選取:選取生長1-4年的承德地區仿野生栽培黃芩植株,待新苗長至17-18cm時從距離地面2-3cm處割取地上部分,以莖尖為標準對整齊,剪下3-5對嫩葉作為芩尖茶原料備用,余下的嫩莖取1.5-2.5cm長度剪成3-4小段作為莖葉茶原料備用;(2)炒茶:將步驟(I)的芩尖茶原料用武火快速炒1.5min至顏色暗綠,再用文火炒至芩尖開始出現打卷時出鍋;將步驟(I)的莖葉茶原料用武火快速炒1.5min至顏色暗綠,再用文火炒至莖葉開始出現打卷時出鍋;(3)暴曬:將步驟(2)炒后的芩尖茶和莖葉茶于陽光下連續暴曬5h。本專利技術經過多年的反復試驗研究,精心選擇原料并合理配置工藝步驟,總結出一套新的黃芩茶制作工藝,特別是通過炒制后暴曬的方法,獲得了色澤均勻、口感醇厚、回味悠長的黃芩茶,其具有顯著的清熱、瀉火、消炎、抑菌、解毒、降壓、助消化等功效,沖泡時取芩尖茶2-3g、莖葉茶4-5g即可。本專利技術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無需投入特別的設備而使得藥材產量和質量顯著提高,特別是種子田采用此措施不僅可以提高種子產量和質量,還可以減少或降低病蟲害對黃芩的危害。本專利技術提高了黃芩藥材的綜合利用價值,增加了藥農的經濟效益。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下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簡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專利技術的權利保護范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好地說明本專利技術,便于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實施例如下:實施例1:一種黃芩茶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I)原料選取:選取生長健壯、無病害的生長4年的承德地區仿野生栽培黃芩植株,待新苗長至17-18cm時從距離地面2cm處割取地上部分,以莖尖為標準對整齊,剪下4對嫩葉作為芩尖茶原料備用,余下的嫩莖取2cm長度剪成4小段作為莖葉茶原料備用;(2)炒茶:將步驟(I)的芩尖茶原料用武火快速炒1.5min至顏色暗綠,再用文火炒至芩尖開始出現打卷時出鍋;將步驟(I)的莖葉茶原料用武火快速炒1.5mi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黃芩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原料選取:選取黃芩植株,待新苗長至15?20cm時割取地上部分,以莖尖為標準對整齊,剪下嫩葉作為芩尖茶原料備用,余下的嫩莖剪成小段作為莖葉茶原料備用;(2)炒茶:將步驟(1)的芩尖茶原料用武火快速炒至顏色暗綠,再用文火炒至芩尖開始出現打卷時出鍋;將步驟(1)的莖葉茶原料用武火快速炒至顏色暗綠,再用文火炒至莖葉開始出現打卷時出鍋;(3)暴曬:將步驟(2)炒后的芩尖茶和莖葉茶于陽光下連續暴曬。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黃芩茶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原料選取: 選取黃芩植株,待新苗長至15-20cm時割取地上部分,以莖尖為標準對整齊,剪下嫩葉作為芩尖茶原料備用,余下的嫩莖剪成小段作為莖葉茶原料備用; (2)炒茶: 將步驟(I)的芩尖茶原料用武火快速炒至顏色暗綠,再用文火炒至芩尖開始出現打卷時出鍋; 將步驟(I)的莖葉茶原料用武火快速炒至顏色暗綠,再用文火炒至莖葉開始出現打卷時出鍋; (3)暴曬: 將步驟(2)炒后的芩尖茶和莖葉茶于陽光下連續暴曬。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所述的黃芩植株為生長1-4年的黃芩植株;優選為 生長1-4年的承德地區仿野生栽培黃芩植株。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所述待新苗長至15-20cm時為待新苗長至17-18cm時;優選為待新苗長至16_19cm時。4.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所述割取地上部分,為從距離地面至少2cm處割取;優選為從距離地面2-3cm處割取。5.根據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所述剪下嫩葉,為剪下2-9對嫩葉;優選為剪下3-5對嫩葉。6.根據權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所述余下的嫩莖,長度為l_4cm ;優選長度為1.5-2.5cm。7.根據權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所述剪成小段為成3-6小段;優選為剪成3-4小段。8.根據權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工藝,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學文,宋國虎,徐亮,韓志斌,朱俊霖,吳鳳文,李小麗,安鵬,寧翠玲,楊素君,曾燕,倪月,田東鳳,杜越娟,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藥材集團承德藥材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