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快速篩選耐低溫草菇菌種的方法,包括:(1)按配比180-220g/L:18-22g/L:15-20g/L,將馬鈴薯(取汁)、葡萄糖以及瓊脂加入蒸餾水中,混合均勻,在121℃條件下,滅菌20-30min,然后冷卻至45-50℃,倒入已滅菌的培養皿中,凝固,得固體培養基;(2)在無菌條件下,將草菇菌種接入上述固體培養基中,在黑暗條件下,溫度為32-35℃,培養18-24h后,在0-4℃冷藏處理2-10h,然后在32-35℃,恢復培養1-5d,恢復培養期間,每隔6-8h畫線一次,選恢復速度快、生長活力強的菌株,即得。該方法所需時間短,效率高,適于草菇耐低溫引種或育種中大批量的檢測鑒定;該方法簡單易行,成本很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篩選菌種領域,特別涉及。
技術介紹
草燕(Volvariellavolvacea (Bull ex Fr.) Sing)屬擔子菌綱,傘菌目,光柄燕科,小包腳菇屬。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食用菌中的優質菇種。據研究報道,鮮草菇含水92.39%,蛋白質2.66%,脂肪2.24%,還原糖1.66%,轉化糖0.95%,灰分0.91% ;在草菇蛋白質中含有18種氨基酸,包含人體所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除食用價值外,草菇還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生長、解毒等功效。因此,草菇深受人們的喜愛,一直是我國的出口創匯產品,遠銷至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草菇原產于熱帶與亞熱帶地區,菌絲體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32 35°C,子實體分化發育的最適宜溫度為27 31°C,這種高溫的環境要求大大限制了草菇的發展,使得選/培育耐低溫的草菇菌種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通常檢驗育種材料的耐低溫特性,需要經過多次重復出菇試驗才能確定,而每次出菇試驗都要經歷母種一原種一栽培種等一系列過程,才能最終獲得子實體。如果毫無預先篩選的大規模出菇,存在工作量大,能源消耗高,周期長,不穩定等缺點。因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在出菇試驗前先篩選鑒定草菇耐低溫菌種的簡便方法,可大大提高耐低溫草菇菌種的選育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該方法所需時間短,效率高,只需要1-5天便獲得結果,適于草菇耐低溫育種中大批量的檢測鑒定,而常規的方法檢測需要40d左右,其操作也較為繁瑣;該方法簡單易行,所需設備與藥品常規,成本低;該鑒定檢測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強,檢測技術經過簡單培訓即可完成整個試驗過程。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快速篩選耐低溫草燕菌種的方法,包括:(I)按配比180-220g/L:18-22g/L:15-20g/L,將馬鈴薯(取汁)、葡萄糖以及瓊脂,加入蒸餾水中,混合均勻,在121°C條件下,滅菌20-30min,然后冷卻至45_50°C,倒入已滅菌的培養皿中,凝固,得固體培養基;(2)在無菌條件下,將草菇菌種接入上述固體培養基中,在黑暗條件下,溫度為32-350C,培養18-24h后,在0-4°C冷藏處理2_10h,然后在32_35°C,恢復培養l_5d,恢復培養期間,每隔6-8h畫線一次,選擇恢復速度快、菌絲生長活力強的菌株,即為耐低溫草菇菌株。所述步驟(I)中培養皿直徑為9_12cm。所述步驟(I)中培養基的倒入量是培養皿容積的30%_50%。所述步驟(2)中草菇菌種的菌絲潔白、健壯。所述步驟(2)中冷藏溫度優選為0°C。所述步驟(2)中冷藏時間優選為6-10h。所述步驟(2)中恢復培養的溫度優選為32°C。所述步驟(2)中恢復培養時間優選為3d。馬鈴薯取汁的具體操作為:挑選馬鈴薯,將表面清洗干凈,去皮,稱取。將馬鈴薯切塊,加蒸餾水煮爛(一般煮沸20-30min,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四層紗布過濾。有益.效果(I)本專利技術方法所需時間短,效率高,只需要l-5d便可獲得結果,適于草菇耐低溫育種中大批量的檢測鑒定,而常規的方法檢測草菇耐低溫性能需要40d左右,其操作也較為繁瑣;(2)本專利技術方法簡單易行,所需設備與藥品常規,成本很低;(3)本專利技術鑒定檢測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強,檢測技術經過簡單培訓的生手即可完成整個試驗過程。附圖說明圖1是培養平皿背面畫“十”字線;圖2是V23與VH3菌絲在(TC下處理IOh后,于32°C下恢復生長72h的情況;圖3是菌株V23在30°C下常規栽培出菇照片;圖4是菌株VH3在28°C下常規栽培出菇照片。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專利技術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專利技術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本試驗中所涉及的草菇菌株有2個,名稱分別為V23與VH3,保存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保藏中心;其中V23菌株為常規生產用菌株,VH3菌株是本專利技術人將V23菌株經紫外線(UV)、6°Co-Y射線、硫酸二乙酯(DES)對原生質體進行復合誘變而來,并且已經獲得了上海市品種認定。實施例1草菇菌株菌絲耐低溫性能的篩選鑒定(I)培養皿的滅菌:取清洗干凈的玻璃培養皿10只,用報紙包好,于121 °C下滅菌20min,然后放入60°C烘箱中烘干備用。(2) PDA培養基制備:馬鈴薯(取汁)200g/L,葡萄糖20g/L,瓊脂條20g/L,加入蒸餾水中,混合均勻后裝入三角瓶中,于121°C下滅菌20min ;冷卻至45_50°C,倒入已滅菌的直徑9cm的培養皿中,倒入量為培養 皿容積的35%,凝固備用。其中馬鈴薯取汁的具體操作為:挑選馬鈴薯,將表面清洗干凈,去皮,稱取200g。將馬鈴薯切塊,加蒸餾水煮爛(一般煮沸20-30min,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四層紗布過濾。(3)接種及培養:開紫外燈殺菌后,在滅菌好的平皿背面畫“十”字線(見圖1),用于后續的畫線測定恢復生長情況。取提前滅菌的打孔器先在火焰上灼燒,然后在長滿草菇菌絲的平板上均勻打孔;分別將草菇菌株V23與VH3在無菌條件下接種于固體培養基中央,標注菌株名稱和日期,置于32°C培養箱內培養24h左右。(4)冷藏處理:將(3)的培養皿在0°C、黑暗條件下進行冷藏處理10h。(5)恢復培養及生長情況測定:將(4)中經過冷藏處理的培養皿置于32°C、黑暗條件下培養,每隔8h畫線I次,測量V23與VH3菌株恢復生長的情況(見表I與圖2),結果表明VH3菌株耐低溫的能力優于V23菌株。表1V23與VH3菌株在(TC下處理IOh后,于32°C下恢復生長72h的情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快速篩選耐低溫草菇菌種的方法,包括:(1)按配比180?220g/L:18?22g/L:15?20g/L,將馬鈴薯(取汁)、葡萄糖以及瓊脂加入蒸餾水中,混合均勻,在121℃條件下,滅菌20?30min,然后冷卻至45?50℃,倒入已滅菌的培養皿中,凝固,得固體培養基;(2)在無菌條件下,將草菇菌種接入上述固體培養基中,在黑暗條件下,溫度為32?35℃,培養18?24h后,在0?4℃冷藏處理2?10h,然后在32?35℃,恢復培養1?5d,恢復培養期間,每隔6?8h畫線一次,選擇恢復速度快、菌絲生長活力強的菌株,即為耐低溫草菇菌株。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快速篩選耐低溫草燕菌種的方法,包括: (1)按配比180-220g/L:18-22g/L:15-20g/L,將馬鈴薯(取汁)、葡萄糖以及瓊脂加入蒸餾水中,混合均勻,在121°C條件下,滅菌20-30min,然后冷卻至45_50°C,倒入已滅菌的培養皿中,凝固,得固體培養基; (2)在無菌條件下,將草菇菌種接入上述固體培養基中,在黑暗條件下,溫度為32-350C,培養18-24h后,在0-4°C冷藏處理2_10h,然后在32_35°C,恢復培養l_5d,恢復培養期間,每隔6-8h畫線一次,選擇恢復速度快、菌絲生長活力強的菌株,即為耐低溫草菇菌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快速篩選耐低溫草菇菌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培養皿直徑為 9-12cm...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明杰,趙妍,姜威,鮑大鵬,汪虹,周慧敏,李亞鵬,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市農業科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