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桿加壓蓄能海水淡化器,包括進水端板、出水端板、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反滲透裝置、第二加壓蓄壓裝置、導水板、可伸縮壓桿組件、進海水軟管、淡水軟管和鹵水軟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應用反滲透膜分離技術,直接將海水(或苦咸水)淡化成國標飲用水的便攜式微型手動機械產品。提供在斷絕外援的海洋環境或苦咸水環境中人員,依靠單人或雙人手動自產飲用淡水維持15人兩周生存應急所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手提便攜的優點。所有另、部件耐海水腐蝕。設蓄儲高壓海水單元穩定水壓。采用杠桿手動雙作用往復加壓蓄壓裝置兩套并聯。人體出力小,使用壽命長,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海水淡化,特別涉及一種雙桿加壓蓄能海水淡化器。
技術介紹
在海洋環境下,由于海水不能直接飲用,人們必須帶夠足夠的淡水。但常常會出現意外情況,致使淡水缺乏。這時,就有必要求助于海水淡化器。反滲透膜技術是以壓力差為動力,從溶液中分離出溶劑的膜分離過濾技術。反滲透膜孔徑小至納米級,在大于滲透壓力下,溶劑會逆著自然滲透的方向作反向滲透。從而在膜的低壓側得到透過的溶劑,即滲透液;在高壓側得到濃縮的溶液,即濃縮液。用作水處理時,水分子可通過膜,水中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膠體、細菌、病毒被阻擋。用作海水淡化時,在膜的低壓側得到淡水,在高壓側得到鹵水。應用反滲透膜分離技術從海水(或苦咸水)中分離出飲用淡水的技術是一種成功商業化應用的高效、節能技術。具有設備構造緊湊,單位產水量高,能量消耗少,去除雜質徹底,適用范圍廣,使用操作方便,無污染等等多種優點。最初只用于海水淡化,后來逐步擴大到苦咸水淡化、食品加工、醫藥衛生、飲料凈化、超純水制備等方面,產生了很高的經濟效益。目前海水淡化較多應用于大、中型海水淡化處理工程及海洋船舶,且需機械化操作。由人力單人操作、供多人救生用,應急、便攜式微型反滲透膜海水(或苦咸水)淡化機械產品還未見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使用人力操作的雙桿加壓蓄能海水淡化器。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雙桿加壓蓄能海水淡化器,包括:機架和機殼,機架由進水端板、出水端板以及連接在進水端板和出水端板之間的多根拉桿組成,機殼包圍在機架的上、下、前、后四面,在機殼、進水端板和出水端板圍合的空間內順序設有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反滲透裝置和第二加壓蓄壓裝置;在出水端板上分別設有淡水出口接管、鹵水出口接管和調壓針閥;導水板,安裝在進水端板上,導水板上設有海水進口接管,導水板內設有進水流道和出水流道,進水流道與海水進口接管連通并分別通過進水端板與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及第二加壓蓄壓裝置連通;出水流道分別通過進水端板與反滲透裝置、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及第二加壓蓄壓裝置連通;所述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和第二加壓蓄壓裝置結構相同,各包括順序相連的壓桿座、加壓腔和蓄壓腔;其中的壓桿座與出水端板相連,蓄壓腔與進水端板相連;在壓桿座內設有傳動組件,在加壓腔內設有加壓缸組件,在蓄壓腔內設有蓄壓缸組件;傳動組件與加壓缸組件傳動相連;加壓腔和蓄壓腔上設有相互連通的壓力水流道,該壓力水流道通過導水板上的出水流道與反滲透膜裝置連通,其中加壓腔上的流道還與加壓缸組件中的加壓缸連通,蓄壓腔上的流道還與蓄壓缸組件中的蓄壓缸連通;所述反滲透裝置包括出水座、反滲透膜腔、反滲透膜和內封板,其中的出水座與出水端板相連,內封板與進水端板相連,反滲透膜腔連接在出水座和內封板之間,反滲透膜設置在反滲透膜腔內并連接在出水座和內封板之間;可伸縮壓桿組件,共兩組,使用時分別與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和第二加壓蓄壓裝置中的傳動組件可拆卸式連接;進海水軟管,使用時與海水進口接管相連,進海水軟管的進水端連接有海水初級過濾器;淡水軟管,使用時與淡水出口接管相連;鹵水軟管,使用時與鹵水出口接管相連。所述的加壓缸組件包括順序相連的加壓缸、缸頸和缸蓋,加壓缸內設有加壓活塞,缸蓋上設有進水閥,加壓活塞的一端連接活塞桿,加壓活塞上依次套有導套、阻水圈、出水彈簧和出水閥,活塞桿與傳動組件傳動相連。所述的蓄壓缸組件包括順序設置的蓄壓缸、蓄壓活塞、彈簧前座、蓄壓彈簧和彈簧后座,蓄壓缸設有進水口和導水板內的進水流道連通,彈簧后座上設有出水口和加壓缸組件連通。所述的可伸縮壓桿組件包括順序相連的壓桿頭、可伸縮壓桿和手柄,壓桿頭通過壓桿頭軸安裝在壓桿座內;所述的傳動組件包括轉子和轉子軸,轉子軸安裝在壓桿頭上,轉子安裝在轉子軸上并與加壓缸組件活動傳動相連。所述反滲透膜內形成反滲透膜內腔,反滲透膜與反滲透膜腔之間形成反滲透膜外腔;所述的出水座上設有淡水流道和鹵水流道;淡水流道的一端與反滲透膜內腔連通,另一端安裝淡水出口接管;鹵水流道的一端與反滲透膜外腔連通,另一端安裝鹵水出口接管;調壓針閥安裝在鹵水流道上;所述內封板上設有進水口與導水板內的出水流道連通。所述的調壓針閥包括閥針、調壓彈簧和排氣加壓旋鈕,閥針安裝在鹵水流道上,調壓彈簧套裝在閥針上,排氣加壓旋鈕連接在閥針外端將調壓彈簧壓緊。所述的進水端板和出水端板上分別設有用于固定海水淡化器的錨耳。本技術的雙桿加壓蓄能海水淡化器是一種應用反滲透膜分離技術,直接將海水(或苦咸水)淡化成國標飲用水的便攜式微型手動機械產品。提供在斷絕外援的海洋環境或苦咸水環境中人員,依靠單人手動自產飲用淡水維持15人兩周生存應急所用。 本技術外形體積約5立方分米,最大線尺寸32厘米,重量約6.5千克,手提便攜,所有另、部件耐海水腐蝕。本技術設計為杠桿原理手動雙作用往復高壓海水泵(即加壓蓄壓裝置)兩套并聯,相對轉動部分全部采用滾動軸承。本技術設計有蓄儲高壓海水單元,能發揮對內部水壓的削峰填谷作用,減小人體出力峰值,延長反滲透膜元件的使用壽命。本技術設計為排氣、海水淡化采用一旋鈕兩工位操作方便使用。本技術所設計的淡水排氣加壓旋鈕、出水鎖緊螺母都具備防掉落功能。本技術設計為可單手推拉一根可伸縮壓桿組件進行操作,也可雙手分別各推拉一根可伸縮壓桿組件進行操作,在淡水產量不變時雙手操作推拉頻率比單手操作慢一半,可大幅降低操作疲勞強度;兩桿可同相位操作也可異相位操作,在采用異相位操作時淡水可呈等流量流出;可單人操作,也可兩人同時操作。附圖說明圖1、圖2是本技術雙桿加壓蓄能海水淡化器的外形圖;圖3、圖4是本技術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縱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6是技術的橫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圖2,配合參見圖3至圖6,本技術的一種雙桿加壓蓄能海水淡化器,包括機架和機殼,機架由進水端板1、出水端板2以及連接在進水端板和出水端板之間的多根拉桿3組成,機殼包圍在機架的上、下、前、后四面,在機殼、進水端板和出水端板圍合的空間內順序設有第一加壓蓄壓裝置4、反滲透裝置5和第二加壓蓄壓裝置6 ;在出水端板2上分別設有淡水出口接管21、鹵水出口接管22和調壓針閥23。還包括導水板7,該導水板7安裝在進水端板I上,導水板上設有海水進口接管71,導水板內設有進水流道72和出水流道73,進水流道72與海水進口接管71連通并分別通過進水端板I與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及第二加壓蓄壓裝置連通;出水流道73分別通過進水端板與反滲透裝置5、第一加壓蓄壓裝置4及第二加壓蓄壓裝置6連通。第一加壓蓄壓裝置4和第二加壓蓄壓裝置6結構相同,以第一加壓蓄壓裝置4為例,包括順序相連的壓桿座41、加壓腔42和蓄壓腔43 ;其中的壓桿座41與出水端板2相連,蓄壓腔43與進水端板I相連;在壓桿座41內設有傳動組件44,在加壓腔42內設有加壓缸組件45,在蓄壓腔43內設有蓄壓缸組件46 ;傳動組件44與加壓缸組件45傳動相連;加壓腔42和蓄壓腔43上設有相互連通的壓力水流道47,該壓力水流道47通過導水板上的出水流道73與反滲透膜裝置5連通,其中加壓腔42上的流道還與加壓缸組件45中的加壓缸連通,蓄壓腔43上的流道還與蓄壓缸組件4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桿加壓蓄能海水淡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和機殼,機架由進水端板、出水端板以及連接在進水端板和出水端板之間的多根拉桿組成,機殼包圍在機架的上、下、前、后四面,在機殼、進水端板和出水端板圍合的空間內順序設有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反滲透裝置和第二加壓蓄壓裝置;在出水端板上分別設有淡水出口接管、鹵水出口接管和調壓針閥;導水板,安裝在進水端板上,導水板上設有海水進口接管,導水板內設有進水流道和出水流道,進水流道與海水進口接管連通并分別通過進水端板與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及第二加壓蓄壓裝置連通;出水流道分別通過進水端板與反滲透裝置、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及第二加壓蓄壓裝置連通;所述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和第二加壓蓄壓裝置結構相同,各包括順序相連的壓桿座、加壓腔和蓄壓腔;其中的壓桿座與出水端板相連,蓄壓腔與進水端板相連;在壓桿座內設有傳動組件,在加壓腔內設有加壓缸組件,在蓄壓腔內設有蓄壓缸組件;傳動組件與加壓缸組件傳動相連;加壓腔和蓄壓腔上設有相互連通的壓力水流道,該壓力水流道通過導水板上的出水流道與反滲透膜裝置連通,其中加壓腔上的流道還與加壓缸組件中的加壓缸連通,蓄壓腔上的流道還與蓄壓缸組件中的蓄壓缸連通;所述反滲透裝置包括出水座、反滲透膜腔、反滲透膜和內封板,其中的出水座與出水端板相連,內封板與進水端板相連,反滲透膜腔連接在出水座和內封板之間,反滲透膜設置在反滲透膜腔內并連接在出水座和內封板之間;可伸縮壓桿組件,共兩組,使用時分別與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和第二加壓蓄壓裝置中的傳動組件可拆卸式連接;進海水軟管,使用時與海水進口接管相連,進海水軟管的進水端連接有海水初級過濾器;淡水軟管,使用時與淡水出口接管相連;鹵水軟管,使用時與鹵水出口接管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桿加壓蓄能海水淡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機架和機殼,機架由進水端板、出水端板以及連接在進水端板和出水端板之間的多根拉桿組成,機殼包圍在機架的上、下、前、后四面,在機殼、進水端板和出水端板圍合的空間內順序設有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反滲透裝置和第二加壓蓄壓裝置;在出水端板上分別設有淡水出口接管、鹵水出口接管和調壓針閥; 導水板,安裝在進水端板上,導水板上設有海水進口接管,導水板內設有進水流道和出水流道,進水流道與海水進口接管連通并分別通過進水端板與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及第二加壓蓄壓裝置連通;出水流道分別通過進水端板與反滲透裝置、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及第二加壓蓄壓裝置連通; 所述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和第二加壓蓄壓裝置結構相同,各包括順序相連的壓桿座、力口壓腔和蓄壓腔;其中的壓桿座與出水端板相連,蓄壓腔與進水端板相連;在壓桿座內設有傳動組件,在加壓腔內設有加壓缸組件,在蓄壓腔內設有蓄壓缸組件;傳動組件與加壓缸組件傳動相連;加壓腔和蓄壓腔上設有相互連通的壓力水流道,該壓力水流道通過導水板上的出水流道與反滲透膜裝置連通,其中加壓腔上的流道還與加壓缸組件中的加壓缸連通,蓄壓腔上的流道還與蓄壓缸組件中的蓄壓缸連通; 所述反滲透裝置包括出水座、反滲透膜腔、反滲透膜和內封板,其中的出水座與出水端板相連,內封板與進水端板相連,反滲透膜腔連接在出水座和內封板之間,反滲透膜設置在反滲透膜腔內并連接在出水座和內封板之間; 可伸縮壓桿組件,共兩組,使用時分別與第一加壓蓄壓裝置和第二加壓蓄壓裝置中的傳動組件可拆卸式連接; 進海水軟管,使用時與海水進口接管相連,進海水軟管的進水端連接有海水初級過濾器; 淡水軟管,使用時與淡水出口接管相連;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士中,張廣德,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廣士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