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測量設備,所述測量設備具有可移動的包含測量頭結構(1)的分光儀裝置,其中所述測量頭結構被這樣構造使得能夠在組織片段上放置所述測量頭結構以便實施光譜測定的測量,并且所述測量設備具有插座元件(3),所述插座元件形成在其內部能夠插入測量頭結構的內部容納空間,其中在鄰接內部容納空間的底部區域中布置了由混濁材料所構成的校準介質(5),并且所述插座元件與所述測量頭結構被這樣構造,使得在將測量頭結構插入到插座元件內之后校準介質相對于外部環境被不透光地隔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測量設備,其用于采集表示關于光譜的、尤其來自于活組織的測量信號,例如用于對體液的以及必要時也對僅臨時與血管有關的物質的存在(Prasenz )、濃度或者物質組成進行確定。
技術介紹
公知如下可移動的分光儀,通過其可以完成對臨時與血管相關的物質的分析,方法是在待檢查的生物的相應組織區域上放置該分光儀并且通過該可移動的分光儀來分別記錄從組織中射出的反射光。依據這樣記錄的光譜可以最大不同地獲知在檢查的組織區域中存在的物質。該分光儀可以被構造為經典的分光儀,其中通過光學措施來完成入射光的分解并且在按照波長分類的情況下測量所分解的光的強度。為了避開可移動部分,可以這樣構造分光儀,使得按照其波長所分解的光被引導至CCD陣列并且通過所述CCD陣列進行分析。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基本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通過其能夠以特別高的可靠性實施光譜測定的測量的解決方法。按照本專利技術,上述技術問題通過一種測量設備來解決,所述測量設備具有-可移動的、包含測量頭結構的分光儀裝置,其中測量頭結構被這樣構造,使得該測量頭結構能夠放置在組織片段上以便實施光譜測定的測量,以及-插座元件,所述插座元件形成內部容納空間,在所述內部容納空間中能夠插入測量頭結構,-其中在鄰接內部容納空間的底部區域中布置了由混濁材料所構成的校準介質,并且所述插座元件與所述測量頭結構被這樣構造,使得在將該測量頭結構插入到插座元件內之后所述校準介質相對于外部環境被不透光地隔離。由此可以以優選的方式在插入光譜裝置之前直接實施校準測量,通過所述校準測量以高質量保證了設備在相關的光譜范圍內可靠地工作。優選地,將校準介質可拆卸地固定在插座元件中。校準介質優選這樣構造,使得所述校準介質在其物質組成以及散射特性上基本上對應于皮膚的特征。校準介質能夠被實施為插入式薄片,并且優選被構造為具有大約6_的厚度。可以成組地提供多個這樣的校準薄片。所述校準薄片優選這樣構造,使得其形成容積輻射器,所述容積輻射器的散射特性相應于人體皮膚的特性??梢苑謩e借助特定的物質來摻雜這些插入式薄片,從而針對特定的檢查可以依據不透光的試樣在這些物質上對分光儀進行校準。分光儀的測量頭結構優選這樣構造,使得所述測量頭結構經由第一光導體和第二光導體與光源裝置相耦合,并且經由第三光導體與分光儀裝置相耦合,其中光導體進入到由測量頭結構所提供的罩面內,并且其中光導體的進入位置被這樣彼此調諧,使得第一和第二光導體的進入位置與第三光導體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不同。優選這樣構造測量頭結構,使得光導體從后面基本上垂直地進入到罩面內。第一光導體的進入位置與第三光導體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優選大于第二光導體的進入位置與第三光導體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第一光導體的進入位置與第三光導體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優選等于第一光導體的進入位置與第二光導體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梢赃@樣構造測量頭結構,使得光導體的進入位置形成了三角形的角點,其中在通向第三光導體的進入位置的側邊之間所定義的內角位于79° -94°范圍內,優選為89。。這樣構造用于測量活的人體組織的測量頭結構的特別優選的結構,使得第一光導體的進入位置與第三光導體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為3.6mm。第二光導體的進入位置與第三光導體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在此優選為2.3mm。按照本專利技術的特別方面這樣構造光源裝置,使得所述光源裝置包含兩個分離的LED光源,所述LED光源分別配備給所述光導體中的一個。光導體優選被實施為無鐵的多絲纖維。附圖說明從下面的描述中結合附圖給出了本專利技術的其它細節和特征。附圖中:圖1示出了用于闡述按照本專利技術的可移動的測量裝置的構造的簡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示出了用于對活組織進行光譜測定的分析的測量設備。測量設備包含測量頭I。測量頭I包含第一光導體LI和第二光導體L2,所述兩個光導體在基本設備2的范圍內與光源裝置Q1、Q2相耦合。測量頭I還具有第三光導體L3,所述第三光導體與同樣設置在基本設備中的分光儀裝置7相耦合。這些光導體L1、L2、L3進入到由測量頭結構I所提供的罩面A內,并且其中光導體L1、L2、L3的進入位置這樣彼此調諧,使得第一和第二光導體L1、L2的進入位置與第三光導體L3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a、b明顯不同、優選至少差別0.4mm。光導體L1、L2和L3這樣接入測量頭結構I,使得所述光導體從后面基本上垂直地進入到罩面A內。罩面A或者光導體L1、L2、L3的進入窗口可以備配有封閉(Versiegelung)或者細的窗口結構,從而使得光導體是光學可通行的并且此外被機械地保護。第一光導體LI的進入位置與第三光導體L3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二光導體L2的進入位置與第三光導體L3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第一光導體LI的進入位置與第三光導體L3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等于第一光導體LI的進入位置與第二光導體L2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光導體L1、L2、L3的進入位置在此形成了三角形的角點,其中在通向第三光導體L3的進入位置的側邊之間所定義的內角α位于79° -94°范圍內,優選為89°。第一光導體LI的進入位置與第三光導體L3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在具體的實施例中優選為3. 6mm。第二光導體L2的進入位置與第三光導體L3的進入位置之間的距離在此則優選為2. 3mm。光源裝置包含兩個分離的LED光源Q1、Q2,所述LED光源分別配備給光導體L1、L2中的一個。光導體L1、L2被實施為無鐵的多絲纖維并且通過應變消除(Zugentlastung)接入未進一步示出的外罩中。分光儀裝置包含CCD陣列7,通過所述CCD陣列可以在按照波長進行分類的情況下對通過第三光導體L3采集的光的強度的光譜分布進行采集。罩面優選被構造為基本上圓形的或者輕微橢圓形的表面。光導體L1、L2、L3的進入位置優選這樣確定,使得通過進入位置相應地定義的三角形的平面重心基本上與罩面的平面重心相一致。這樣構造測量頭結構1,使得其能夠放置在組織片段上以便實施光譜測定的測量。測量設備包含插座元件3,所述插座元件形成了內部容納空間4,在所述內部容納空間內能夠插入測量頭結構I。在與內部容納空間4相鄰接的底部區域內布置了由混濁材料所構成的校準介質5。校準介質5形成了容積福射器。這樣構造插座元件3和測量頭結構1,使得在將測量頭結構I插入到插座元件3之后校準介質5相對于外部環境被不透光地隔離。為此還設置了密封裝置6。在此處所示出的實施例中,將校準介質5可拆卸地固定在插座元件3中。這樣構造校準介質5,使得所述校準介質在其物質組成以及散射特性上基本上相應于皮膚的特征。校準介質5被實施為插入式薄片并且具有大約6mm的厚度。為了進行試驗或者校準測量,將測量頭結構以這種程度插入到插座元件3中,使得罩面A置于校準介質5上。分光儀裝置或所連接的信號處理裝置的校準或者校正可以在采用優選存儲在測量設備中存儲的信號處理程序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自動進行,方法是,在將測量頭I插入到插座元件3中之后進行測量以及通過相應的接口將該測量分類為校準測量、校正測量或參考測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4.12 DE 102010014702.81.一種測量設備,其具有: -可移動的分光儀裝置,該分光儀裝置包含測量頭結構(1),其中,所述測量頭結構被這樣構造,使得所述測量頭結構能夠被放置在組織片段上以便實施光譜測定的測量,以及 -插座元件(3 ),所述插座元件形成在其內部能夠插入測量頭結構(I)的內部容納空間(4), -其中在鄰接內部容納空間的底部區域中布置了校準介質(5),并且 所述插座元件(3)與所述測量頭結構(I)被這樣構造,使得在將該測量頭結構(I)插入到插座元件(3)內之后所述校準介質(5)相對于外部環境被不透光地隔離。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測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準介質由混濁材料制成。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測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準介質被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插座元件內。4.按照權利要求1至3中至少一項所述的測量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準介質被這樣構造,使得所述校準介質在其物質組成以及散射特性上基本上對應于人體皮膚組織的特征。5.按照權利要求1至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H瓊曼,M希特澤爾,
申請(專利權)人:MBR光學系統兩合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