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吊扇,其包括懸掛部、管部和主體,主體具有連結部,在連結部的上部具有連結孔部,在管部的下部具有管孔部,連結部插入到管孔部,吊扇具有插入到連結孔部和管孔部的螺栓部和螺母部,螺栓部包括螺柱部和頭部,頭部具有與管部的外周部相配合的曲面部,吊扇具有方向引導部,該方向引導部對曲面部的方向進行引導,以使得利用螺母部將曲面部與外周部接觸并將曲面部固定于外周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吊扇。
技術介紹
現有的吊扇包括固定于天花板的懸掛部、懸掛于懸掛部的管部和與管部固接的主體部,管部與主體部通過連結螺栓和螺母被固接。另外,也具有使連結螺栓的頭部的下表面形狀沿著管部的外表面形成為截面為圓弧形的曲面的例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利用這種現有的連結螺栓進行固接時,可以不將連結螺栓側固定,而僅旋轉螺母,從而提高了施工性。但是,如果以錯誤的角度插入連結螺栓,則圓弧形狀的曲面在不沿著管部的外表面的狀態下被固定。其結果是,產生了在吊扇運轉中管部與主體部的連結松動的問題。先行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121551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吊扇設置有固定于天花板的懸掛部;懸掛于懸掛部的圓筒形狀的管部;和連結于管部的主體。主體具有在上方(向上方)延伸的圓柱形狀的連結部,在連結部的上部具有在水平方向貫通的連結孔部,在管部的下部具有在水平方向貫通的管孔部。將連結部插入管部中,以使連結孔部與管孔部連通,具有插入已連通的連結孔部和管孔部中的螺栓部、和與螺栓部固接的螺母部。螺栓部包括貫通連結孔部和管孔部的螺柱部和位于螺柱部的端部的頭部。頭部具有與管部的外周部的形狀相配合的曲面部。具有頭方向引導部,該頭方向引導部對曲面部進行引導,以使得利用螺母部將曲面部與外周部接觸并將曲面部固定于外周部。根據這種結構,通過頭方向引導部而能夠使螺栓部的頭部沿正確的方向進行插入,所以不會以錯誤的角度插入螺栓。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的吊扇的概要的整體圖。圖2是該吊扇的放大立體圖。圖3是該吊扇的螺栓部整體圖。圖4是表示該吊扇的具有不同結構的頭方向引導部的螺栓部的插入方法的立體圖。圖5是表示該吊扇的具有不同結構的頭方向引導部的螺栓部錯誤插入時的螺母部的側視圖。圖6是表示該吊扇的具有不同結構的頭方向引導部的螺栓部錯誤插入時的固接部的立體圖。圖7是表示該吊扇的具有不同結構的頭方向引導部的螺栓部錯誤插入時的固接部的俯視圖。圖8是表示該吊扇的固接部分的立體圖。圖9是表不該吊扇的固接部分的俯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的吊扇的概要的整體圖。如圖1所示,吊扇包括:固定于天花板25的懸掛部I ;懸掛于懸掛部I的圓筒形狀的管部2 ;和與管部2連結的主體3。在主體3的周邊部具有在水平方向延伸的多個葉片部20。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的吊扇的放大立體圖。如圖2所示,在主體3的上部具有在上方延伸的圓柱形狀的連結部4。在連結部4的上部具有在水平方向貫通的圓形孔的連結孔部5。另外,在管部2的下部具有在水平方向貫通的圓形孔的管孔部6。在此,將連結部4插入到管部2內,以使連結孔部5與管孔部6連通。在連結孔部5與管孔部6連通的狀態下,將螺栓部7插入到連結孔部5和管孔部6。接著,將螺母部8固接于螺栓部7,而將連結部4與管部2連結。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的吊扇的螺栓部的整體圖。如圖3所示,螺栓部7包括螺柱部9和頭部10。在此,螺柱部9貫通圖2所不的連結孔部5和管孔部6。頭部10似于螺柱部9的端部,并具有與圖2所示的管部2的外周部11的形狀相配合的半圓弧形狀的曲面部12。本實施方式的吊扇的特征為,通過螺栓部7和螺母部8使管部2的外周部11與頭部10的曲面部12接觸并加以固定。并且,如圖3所示,在頭部10設置有對曲面部12進行引導的頭方向引導部13,以使得利用螺母部8將曲面部12與外周部11接觸并固定。即,在使連結孔部5與管孔部6連通的狀態下插入螺栓部7,僅旋轉螺母部8。并且,通過頭方向引導部13使頭部10的曲面部12與管部2的外周部11接觸而進行安裝。這樣,僅旋轉螺母部8,并通過頭方向引導部13將螺栓部7的頭部10安裝于正確位置。如圖3所示,頭方向引導部13是從頭部10的曲面部12的圓弧端部14延伸的突起部。具體而言,突起部僅從頭部10的曲面部12的圓弧端部14的一方在與螺柱部9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由此,當以錯誤的角度插入螺栓部7時,僅突起部與管部2的外周部11接觸。因此,接觸面積小,摩擦阻力也小。并且,利用螺栓部7與螺母部8固接時的緊固扭矩使頭部10旋轉,將螺栓部7修整至正確的插入角度,能夠防止以錯誤角度安裝螺栓部7。另外,如圖3所示,頭部10的突起部形成為球形。由此,即使以錯誤角度插入螺栓部7,球形的突起部與圓筒形狀的管部2的外周部11接觸。因此,突起部與管部2的接觸大致為點接觸。S卩,在連結孔部5與管孔部6連通的狀態下插入螺栓部7,并旋轉螺母部8時,變為如下述那樣。在頭部10沒有以正確的插入角度插入的情況下,利用螺栓部7與螺母部8固接時的緊固扭矩使頭部10旋轉,直到修正至正確的插入角度為止,突起部與管部2的接觸都大致為點接觸。即,摩擦阻力始終較小,利用螺栓部7與螺母部8固接時的緊固扭矩更容易使頭部10旋轉。并且,由于螺栓部7被修正至正確的插入角度,所以能夠防止螺栓部7的錯誤插入。下面,對不同結構的頭方向引導部進行說明。圖4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的吊扇的具有不同結構的頭方向引導部的螺栓部的插入方法的立體圖。如圖4所示,頭方向引導部13a由切口部17和引導部18形成。在此,切口部17在曲面部12的圓弧中央部設置成大致半圓形狀。引導部18從管孔部6的一側在水平方向延伸。即,引導部18為在管孔部6的圓形孔的中心軸方向延伸的大致圓柱形狀。另外,當將從圖3所示的頭部的中心IOa到頭部的外緣IOb的距離設為頭部外緣長度IOc時,引導部18從自管孔部的中心6a至頭部外緣長度IOc的外周部11起在水平方向延伸。如圖4所示,螺栓部7從管孔部6的設置有引導部18的一側被插入到管孔部6和連結孔部5。并且,曲面部12朝向外周部11與曲面部12接觸固定的方向時,引導部18通過切口部17。在此,螺栓部7從管孔部6的一側被插入到管孔部6和連結孔部5。并且,旋轉螺栓部7,將切口部17與引導部18的位置相配合時,引導部18嵌入切口部17內。在這種狀態下,將螺母部8與螺栓部7固接時,外周部11與曲面部12接觸。即,在正確的安裝狀態下將螺母部8與螺栓部7固接,將圖2所示的連結部4與管部2連結。在此,切口部17的切口的尺寸17a比引導部18的外形的尺寸18a大,使引導部18通過切口部17來進行曲面部12的對位。SP,使切口部17與引導部18的位置相配合,將引導部18嵌入切口部17內,由此,螺栓部7被修正至正確的插入角度,所以可以防止螺栓部7的錯誤安裝。進而,螺栓部7移動,直到曲面部12與外周部11接觸時,防止螺栓部7旋轉,僅旋轉螺母部8,由此,容易將螺栓部7和螺母部8固接。另外,頭部10的切口部17具有兩處。具體而言,切口部17在相對于頭部的中心IOa點對稱的位置具有兩處。由此,在切口部17與引導部18的位置相配合的狀態下,螺栓部7成為在上下方向對稱的形狀。其結果是,由于上下方向的區別不存在,所以螺栓部7插入時的自由度增加,提高施工性。圖5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的吊扇的具有不同結構的頭方向引導部的螺栓部錯誤插入時的螺母部的側視圖。如圖5所示,將螺栓部7從與管孔部6的設置有引導部18的一側相反一側的另一側插入到管孔部6和連結孔部5,使外周部11與曲面部12接觸,將螺母部8安裝于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9.06 JP 2010-1984691.一種吊扇,其特征在于,設置有: 固定于天花板的懸掛部; 懸掛于所述懸掛部的圓筒形狀的管部;和 連結于所述管部的主體,其中 所述主體具有在上方延伸的圓柱形狀的連結部, 在所述連結部的上部具有在水平方向貫通的連結孔部, 在所述管部的下部具有在水平方向貫通的管孔部, 所述連結部插入到所述管部,使得所述連結孔部和所述管孔部連通, 所述吊扇具有: 插入到連通的所述連結孔部和所述管孔部的螺栓部;和 與所述螺栓部固接的螺母部, 所述螺栓部包括: 貫通所述連結孔部和所述管孔部的螺柱部;和 位于所述螺柱部的端部的頭部, 所述頭部具有與所述管部的外周部的形狀相配合的曲面部, 所述吊扇具有頭方向引導部,該頭方向引導部對所述曲面部進行引導,以使得利用所述螺母部將所述曲面部與所述外周部接觸并將所述曲面部固定于所述外周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頭方向引導部是從圓弧狀的所述曲面部的圓弧端部延伸的突起部。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吊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形成為球形。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倉持裕行,伊藤繁男,巖元清彥,
申請(專利權)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