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柄11,該手柄11具有臂部11a和腿部11b。臂部11a和腿部11b延伸穿過門外部面板10并且分別被支架構件13和框架構件12以能夠自由地樞轉的方式支承。通過沿與當打開滑動門時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11,臂部11a相對于保持于初始位置的支架構件13樞轉,使得對全閉閂鎖機構解鎖。通過沿當關閉滑動門時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11,腿部11b相對于框架構件12樞轉,同時支架構件13逆著螺旋彈簧15的推壓力相對于框架構件12樞轉,使得對全開閂鎖機構解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當從車輛外側打開和關閉車輛滑動門時被操作的車門把手裝置。
技術介紹
日本特開專利公報No. 2007-85032公開了一種包括框架構件、手柄和連桿機構的車門把手裝置。框架構件固定至形成車門的面板構件的內側。手柄設置在面板構件的外側上并且與框架構件接合且由框架構件支承。連桿構件插置在框架構件和手柄之間。當打開完全關閉的門時,沿著與移動車門所沿的第一方向相同的方向牽拉手柄。這會對全閉鎖機構進行解鎖。當關閉完全打開的車門時,沿著移動車門所沿的第二方向——即,沿著與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一操作手柄。這會經由連桿構件使手柄滑動,從而對全開鎖機構進行解鎖。以此方式,通過沿著與移動車門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能夠通過一系列動作平順地打開或關閉車門。日本特開專利公報No. 2009-235849公開了一種包括手柄、按鈕開關、電容傳感器和通信天線的車門把手裝置,其中按鈕開關用于起動用于鎖定的傳輸,電容傳感器用于起動用于解鎖的傳輸。這些開關用于在打開或關閉車門時生成觸發。當攜帶諸如可攜式裝置之類的用戶識別裝置的用戶接近車輛并且操作開關時,在確認用戶匹配之后就會對鎖機構解鎖。然后,電動地打開或關閉車門。日本特開專利公報No. 2007-85032沒有描述經由連桿機構組裝框架構件和手柄的方法,其中框架構件和手柄分別設置在面板構件的內側和外側上。事實上,假定將通過利用框架構件、手柄和連桿機構所形成的部件固定至面板構件。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整個部件實際上暴露在車輛的外側,這降低了防盜可靠性。而且,不可以確保與面板構件的足夠的結合強度。根據日本特開專利公報No. 2007-85032的車門把手裝置,用戶需要將開關操作至特定位置來打開或關閉車門。因此,根據開關的位置或尺寸,降低了使用性。具體地,用戶需要通過抓握手柄來操作開關,同時在手柄上用手指固定操作支點。這不可避免地劣化了操作性。引用清單專利文獻PTLl:日本特開專利公報No. 2007-85032PTL2:日本特開專利公報 No. 2009-235849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問題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門把手裝置,該車門把手裝置被容易地組裝且允許通過沿著不產生不自然的感覺的方向操作手柄來打開或關閉車門。問題的解決方案為了實現前文的目的并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構造,該構造包括框架構件,所述框架構件適于固定至車門的面板構件的內表面,所述車門能夠朝向車輛的前方或后方移動;支架構件,所述支架構件可樞轉地聯接至所述框架構件的前端或后端;推壓構件,所述推壓構件用于推壓所述支架構件以便將所述支架構件的相對于所述框架構件的相對位置保持于初始位置;手柄,所述手柄適于布置在所述面板構件的外側;成對的第一聯接部和第二聯接部,所述成對的第一聯接部和第二聯接部設置在所述手柄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處,所述聯接部在延伸穿過所述面板構件的情況下由所述支架構件和所述框架構件可樞轉地支承;全閉閂鎖機構,所述全閉閂鎖機構用于將所述車門保持于全閉狀態;以及全開閂鎖機構,所述全開閂鎖機構用于將所述車門保持于全開狀態。通過沿打開處于所述全閉狀態的所述車門所沿的方向和關閉處于所述全開狀態的所述車門所沿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操作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二聯接部相對于由所述推壓構件保持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支架構件繞所述第一聯接部樞轉,使得所述車門從所述全閉狀態或所述全開狀態中的任一狀態釋放。通過沿打開處于所述全閉狀態的所述車門所沿的方向和關閉處于所述全開狀態的所述車門所沿的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操作所述手柄,在所述支架構件逆著所述推壓構件的推壓力而相對于所述框架構件樞轉的同時,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一聯接部相對于所述框架構件繞所述第二聯接部樞轉,使得所述車門從所述全閉狀態和所述全開狀態中的另一狀態釋放。在車門的打開操作或關閉操作中,通過沿著與移動車門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來打開或關閉車門,使得全閉閂鎖機構或全開閂鎖機構被解鎖。因此,車門的打開或關閉操作不會產生不自然的感覺。特別地,手柄的第一聯接部和第二聯接部分別由支架構件和框架構件以能夠自由地樞轉的方式支承。因而,手柄能夠通過使第一聯接部和第二聯接部從外側貫穿面板構件、使得第一聯接部與第二聯接部分別配裝至支架構件和框架構件而與面板構件容易地組裝。“用于解鎖的操作力”指的是用于最終對全閉閂鎖機構或全開閂鎖機構解鎖的力。具體地,用于解鎖的操作力可以為“經由機械聯接所傳遞的手柄的操作力”或“通過手柄的操作力所觸發的電動解鎖力”。在以上車門把手裝置中,優選的是,所述面板構件具有通孔以及蓋構件,所述第二聯接部延伸穿過所述通孔,所述蓋構件適于封閉從所述通孔向前延伸的間隙,在所述手柄與所述蓋構件之間設置有成套的凹部和突出部。還優選的是,當沿與在關閉所述車門時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對于所述框架構件樞轉所述支架構件時,所述成套的凹部和突出部抑制所述第二聯接部相對于所述支架構件樞轉。該構造允許支架構件相對于框架構件樞轉,使得將對全開閂鎖機構解鎖。在此時,成套的凹部和突出部防止了產生對全閉閂鎖機構解鎖的操作力。因此,增加了裝置的操作可靠性。在以上車門把手裝置中,優選的是,所述支架構件緊固至所述框架構件以便能夠自由地樞轉,并且,當沿與在關閉所述車門時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對于所述框架構件樞轉所述支架構件時,所述第一聯接部在所述支架構件上滑動。根據該構造,當支架構件相對于框架構件樞轉時,由于支架構件的樞轉所造成的第一聯接部的移位通過支架構件的滑動來適應。另一方面,支架構件緊固至框架構件以能夠自由地樞轉。這允許支架構件被穩定地樞轉。以上車門把手裝置優選地具有設置在所述框架構件中的導引突出部,該導引突出部相對于所述支架構件導引所述第二聯接部的樞轉。優選的是,在所述第二聯接部中形成有用于容納所述導引突出部的導引凹槽,并且,所述第一聯接部繞所述導引突出部且相對于所述框架構件樞轉。根據該構造,配裝在導引凹槽中的導引突出部相對于支架構件導引第二聯接部的樞轉運動。這允許手柄更穩定地移動。而且,導引突出部可以用作第一聯接部相對于框架構件樞轉所繞的軸線。在以上車門把手裝置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二聯接部具有操作部,并且,當沿與在打開所述車門時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對于所述支架構件樞轉所述第二聯接部時,所述操作部將釋放操作力傳遞至機械地聯接至所述全閉閂鎖機構的傳遞構件。還優選的是,所述操作部具有弧形表面,所述弧形表面的曲率中心與所述第一聯接部的樞轉中心重合,并且,當沿與在關閉所述車門時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對于所述框架構件樞轉所述第一聯接部時,所述弧形表面在所述傳遞構件上滑動。根據該構造,隨著沿與當關閉車門時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手柄,第一聯接部相對于框架構件樞轉。在此時,操作部的弧形表面在傳遞構件上滑動。因此,即使隨著第一聯接部相對于框架構件旋轉,第二聯接部相對于框架構件略微地樞轉,解鎖操作力也不會傳遞至傳遞構件(全閉閂鎖機構)。因而,減小了操作手柄所所需的力。在以上車門把手裝置中,優選地,當操作所述手柄以打開處于所述全閉狀態的所述車門時所述手柄的操作量被設定為大于當操作所述手柄以關閉處于所述全開狀態的所述車門時所述手柄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9.22 JP 2010-2124981.一種車門把手裝置,包括: 框架構件,所述框架構件適于固定至車門的面板構件的內表面,所述車門能夠朝向車輛的前方或后方移動; 支架構件,所述支架構件可樞轉地聯接至所述框架構件的前端或后端; 推壓構件,所述推壓構件用于推壓所述支架構件以便將所述支架構件的相對于所述框架構件的相對位置保持于初始位置; 手柄,所述手柄適于布置在所述面板構件的外側; 成對的第一聯接部和第二聯接部,所述成對的第一聯接部和第二聯接部設置在所述手柄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處,所述聯接部在延伸穿過所述面板構件的情況下由所述支架構件和所述框架構件可樞轉地支承; 全閉閂鎖機構,所述全閉閂鎖機構用于將所述車門保持于全閉狀態;以及 全開閂鎖機構,所述全開閂鎖機構用于將所述車門保持于全開狀態, 其中, 通過沿打開處于所述全閉狀態的所述車門所沿的方向和關閉處于所述全開狀態的所述車門所沿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操作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二聯接部相對于由所述推壓構件保持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支架構件繞所述第一聯接部樞轉,使得所述車門從所述全閉狀態或所述全開狀態中的任一狀態釋放;以及 通過沿打開處于所述全閉狀態的所述車門所沿的方向和關閉處于所述全開狀態的所述車門所沿的方向中的另一方向操作所述手柄,在所述支架構件逆著所述推壓構件的推壓力而相對于所述框架構件樞轉的同時,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一聯接部相對于所述框架構件繞所述第二聯接部樞轉,使得所述車門從所述全閉狀態和所述全開狀態中的另一狀態釋放。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門把手裝置,其中, 所述面板構件具有通孔以及蓋構件,所述第二聯接部延伸穿過所述通孔,所述蓋構件適于封閉從所述通孔向前延伸的間隙; 在所述手柄與所述蓋構件之間設置有成套的凹部和突出部;以及當沿與在關閉所述車門時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對于所述框架構件樞轉所述支架構件時,所述成套的凹部和突出部抑制所述第二聯接部相對于所述支架構件樞轉。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門把手裝置,其中, 所述支架構件固定至所述框架構件以便能夠自由地樞轉;以及當沿與在關閉所述車門時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對于所述框架構件樞轉所述支架構件時,所述第一聯接部在所述支架構件上滑動。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車門把手裝置,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框架構件中的導引突出部,所述導引突出部導引所述第二聯接部相對于所述支架構件的樞轉,其中, 在所述第二聯接部中形成有用于容納所述導引突出部的導引凹槽,以及 所述第一聯接部繞所述導弓I突出部且相對于所述框架構件樞轉。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車門把手裝置,其中, 所述第二聯接部具有操作部, 當沿與在打開所述車門時所沿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操作所述手柄以便相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田俊彥,
申請(專利權)人:愛信精機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