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適應受話器,包括殼體、驅動裝置、發聲管以及電路板,該驅動裝置包括電磁驅動裝置以及線圈,該線圈包括起始線和終止線,電路板上設置有正極和負極,該自適應受話器還包括中央處理器,該中央處理器包括信號輸入端和信號輸出端;信號輸入端連接至正極,用于向電路板輸入電信號;信號輸出端連接至負極,用于從電路板接受電信號;正極與起始線連接,用于向線圈輸入電信號,負極與終止線連接,用于從線圈接受電信號。本自適應受話器可對頻響曲線進行靈活且智能的調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受話器,特別涉及一種自適應受話器。
技術介紹
受話器又稱聽筒,是一種在無聲音泄漏條件下將音頻電信號轉換成聲音信號的電聲器件,廣泛用于移動電話、固定電話、耳機等通信終端設備中,實現音頻,如語音和音樂等的重放。現在所廣泛被采用的受話器的主要技術指標包括了靈敏度、交流阻抗和頻響曲線等,在使用的受話器中,特別是在應用耳機上的受話器中,頻響曲線是一種比較重要的技術指標,因為它對于聲音的高低以及輸出給聆聽者的感受至關重要,通過對頻響曲線進行調整就可以獲得不同的聲音體驗,如偏重于高音或者低音,可以滿足使用者的不同使用需要。現在對于頻響曲線的調整主要是依靠一些機械式的方法來完成,如加長受話器內的腔體或者在受話器上加上阻尼網等,這些方法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要來對頻響曲線進行調整,但是由于都需要對受話器的結構進行較大規模的改動,因此針對不同的要求需要生產相應結構的受話器,這樣的方法無疑是很麻煩的,且生產所耗費的成本無疑是比較高的,另外,一種結構的受話器只能夠滿足一種使用需求,對于有多種不同使用需求的使用者來說則需要配備多種不同結構的受話器,使用上的靈活性較低,亟需一種可以在一臺設備獲得多種頻響曲線的受話器,來提高調整和使用上的靈活性以及智能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可對頻響曲線進行靈活且智能調節的自適應受話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自適應受話器,包括殼體、驅動裝置、發聲管以及電路板,該驅動裝置包括電磁驅動裝置以及線圈,該線圈包括起始線和終止線,電路板上設置有正極和負極,該自適應受話器還包括中央處理器,該中央處理器包括信號輸入端和信號輸出端;信號輸入端連接至正極,用于向電路板輸入電信號;信號輸出端連接至負極,用于從電路板接受電信號;正極與起始線連接,用于向線圈輸入電信號,負極與終止線連接,用于從線圈接受電信號。進一步地,上述的中央處理器為DSP芯片。可選地,上述的中央處理器為RC濾波器。進一步地,上述的中央處理器集成于上述的電路板上。再進一步地,上述的信號輸入端和信號輸出端分別與上述的正極和負極貼接。更進一步地,上述的貼接為表面貼裝連接。可選地,上述的中央處理器固定連接于上述的殼體上。再進一步地,上述的信號輸入端和信號輸出端分別與上述的正極和負極焊接。更進一步地,上述的焊接為焊錫連接。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專利技術在原有的受話器基礎上加入了中央處理器,其沒有對原有結構造成改變,安裝比較容易,通過將該中央處理器的信號輸入端和信號輸出端分別電連接至電路板的正極和負極,而該電路板的正極和負極有分別與線圈的起始線和終止線電連接,即可以建立一個可以對頻響曲線進行智能調整的數字信號傳輸結構,通過給中央處理器輸入一個包含有頻響調整參數的電信號既可以對頻響曲線進行調整,雖然在電耗上會有一定的增加,但是相較于以往的改變整體結構來說,成本已經得到了降低,而且本專利技術最重要的進步在于相較于現有的受話器在頻響調整上更加靈活和智能,高效且優質地滿足使用者的不同聆聽需求; 2.本專利技術優選的方案中,中央處理器采用了DSP芯片或者RC濾波器,較為優選地可以采用DSP芯片,其具有體積小的優點,比較適用于受話器體積小的特點,方便安裝于受話器上,另外,其也具有信號傳輸速度高、精度高且穩定性強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自適應受話器在實施例1中俯視角度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自適應受話器在實施例1中安裝電路板一側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自適應受話器在實施例1中去除殼體后側視角度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自適應受話器在實施例2中側視角度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自適應受話器在實施例2中安裝電路板一側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殼體11.線孔2.發聲管31.線圈311.起始線312.終止線32.磁鐵33.電樞34.振膜35.鐵芯4.電路板41.正極42.負極5.中央處理器51.信號輸入端52.信號輸出端。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自適應受話器包括殼體1、驅動裝置、發聲管2以及電路板4,發聲管2粘接或者焊接于殼體I的一面上,其內部以一發聲腔連通受話器的內腔,殼體I可以以一器皿型的殼座和一殼蓋組成,將內部的部件安裝入殼座內后再加上殼蓋進行封裝,該驅動裝置包括電磁驅動裝置以及線圈31,電磁驅動裝置包括鐵芯35、電樞33、磁鐵32,鐵芯35和線圈31依次套設于電樞33上,磁鐵則安裝于鐵芯35內的上下內壁,該線圈31包括起始線311和終止線312,電路板4上設置有正極41和負極42,安裝電路板4的殼體I的一面上正對正極41和負極42開設有線孔11,用于穿設起始線311和終止線312至電路板4上,該自適應受話器還包括中央處理器5,該中央處理器5包括信號輸入端51和信號輸出端52 ;信號輸入端51連接至正極41,用于向電路板4輸入電信號;信號輸出端52連接至負極42,用于從電路板4接受電信號;正極41與起始線311連接,用于向線圈31輸入電信號,負極42與終止線312連接,用于從線圈4接受電信號。上述的中央處理器為DSP芯片,其具有體積小的優點,比較適用于受話器體積小的特點,方便安裝于受話器上,另外,其也具有信號傳輸速度高、精度高且穩定性強的優點。如圖2所示,上述的中央處理器5集成于電路板4上,并與電路板4以粘貼的方式進行固定連接,與電路板4 一起安裝于殼體I的外殼壁上。上述的信號輸入端51和信號輸出端52分別與正極41和負極42以貼接的方式進行連接,即將信號輸入端51和信號輸出端52所引出的電線以粘貼的方式進行連接于正極41和負極42上。上述的貼接為表面貼裝連接,即采用表面貼裝工藝,就是SMT技術。上述的各部件組裝完畢后各個部件之間所留出的各個縫隙都應該使用氣密工藝來進行密封。上述的殼體I在本實施例中皆是以矩形的形狀實施,當然根據不同的工藝需要也可以制作成圓形、多邊形等形狀。實施例2 其他與實施例1所述的內容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如圖4-5所示,上述的中央處理器5固定連接于殼體I上,即安裝于殼體I的外殼壁上。上述的信號輸入端51和信號輸出端52分別與上述的正極41和負極42以焊接的方式進行連接,即將信號輸入端51和信號輸出端52所引出的電線以焊的方式進行連接于正極41和負極42上,焊接溫度應控制在250-300度之間,焊接時間以不超過5秒為宜。當然,也可以采用和實施例1一樣的表面貼裝工藝進行貼裝連接。上述的焊接為焊錫連接,即以焊錫工藝進行焊接的操作。實施例3 其他與實施例1或2所述的內容相同,不同之處在于:上述的中央處理器5選用RC濾波器來代替DSP芯片進行實施。下面介紹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 當開始工作時,先給中央處理器5輸入一用于控制調整頻響曲線的電信號源,中央處理器5通過信號輸入端51向電路板4的正極41輸入該電信號,電路板4的正極41繼續向線圈31的起始線311輸入該電信號,通過線圈4產生電磁感應效應,從而產生相應的交變磁場,該交變磁場磁化置于線圈4中的電樞部31,電樞部31會根據“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與磁鐵32產生推拉相應的作用力,從而驅動振膜34根據相應的振幅進行振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自適應受話器,包括殼體、驅動裝置、發聲管以及電路板,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磁驅動裝置以及線圈,所述線圈包括起始線和終止線,所述電路板上設置有正極和負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適應受話器還包括中央處理器,所述中央處理器包括信號輸入端和信號輸出端;所述信號輸入端連接至所述正極,用于向所述電路板輸入電信號;所述信號輸出端連接至所述負極,用于從所述電路板接受電信號;所述正極與所述起始線連接,用于向所述線圈輸入電信號,所述負極與所述終止線連接,用于從所述線圈接受電信號。
【技術特征摘要】
1.自適應受話器,包括殼體、驅動裝置、發聲管以及電路板,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磁驅動裝置以及線圈,所述線圈包括起始線和終止線,所述電路板上設置有正極和負極,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適應受話器還包括中央處理器,所述中央處理器包括信號輸入端和信號輸出端;所述信號輸入端連接至所述正極,用于向所述電路板輸入電信號;所述信號輸出端連接至所述負極,用于從所述電路板接受電信號;所述正極與所述起始線連接,用于向所述線圈輸入電信號,所述負極與所述終止線連接,用于從所述線圈接受電信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適應受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處理器為DSP芯片。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梁,周巍,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恒聽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