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于稀土配合物的光盲型有機紫外探測器件,涉及一種有機紫外探測器件,屬于光電探測器技術領域。該有機紫外探測器包括:透明玻璃襯底(1)、透明電極(2)、有機層(3)、金屬電極(4)。在透明玻璃襯底(1)上依次制備透明電極(2)、有機層(3)和金屬電極(4)。所述的有機層材料為3二苯甲酰基甲烷?4,7-二苯基-1,10-鄰二氮菲合銪與[6.6]-苯基-C61-丁酸甲酯的混合物或3二苯甲酰基甲烷1,10-鄰二氮菲合鋱與[6.6]-苯基-C61-丁酸甲酯的混合物或3二苯甲酰基甲烷?1,10-鄰二氮菲合銪與[6.6]-苯基-C61-丁酸甲酯混合物,其混合物的質(zhì)量配比均為1:2~2:1。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制備工藝簡單,光盲型有機紫外探測器件的靈敏度高。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有機紫外探測器件,屬于光電探測器
技術介紹
紫外光的波長范圍是100 400 nm,它分為兩個區(qū)段。波長在100 200 nm稱為真空紫外區(qū),真空紫外波段的光被大氣中原子態(tài)或分子態(tài)的氧和氮所吸收,幾乎不能到達地球表面。波長在200 400 nm稱為近紫外區(qū),這個波段的光在地球表面有一定分布,其具有較高的能量對動植物生長、生存有一定影響。太陽輻射的紫外光、人工產(chǎn)生的紫外光都對人類健康有很大危害,長期照射會導致白內(nèi)障、皮膚癌等疾病。因此,紫外光及其輻射強度的監(jiān)測對指導人類健康地進行生產(chǎn)活動、規(guī)避紫外輻射造成的損害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紫外探測器的研究不斷深入,在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醫(yī)學檢測等領域已經(jīng)廣泛應用,體現(xiàn)了極高的商業(yè)價值和應用前景。目前,光電倍增 管和硅基紫外光電管是技術較為成熟的紫外探測器。光電倍增管需要在高壓下工作,體積笨重、易損壞,不利于實際應用。硅基紫外光電管需要附帶濾光片,這無疑會增加制造的復雜性并降低器件性能。寬帶隙的無機半導體材料,如SiC、CaN> ZnO和金剛石等,具有禁帶寬度大,介電常數(shù)小,熱導率高等特點,被用來制備高功率、耐高溫和高頻紫外光探測器件,性能要比光電倍增管和硅基紫外光電管優(yōu)越。然而這些材料制作工藝復雜,成本高,且不適于做大面積器件。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稀土配合物的光盲型有機紫外探測器件。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一種基于稀土配合物的光盲型有機紫外探測器件,該器件的結(jié)構(gòu)包括透明玻璃襯底、透明電極、有機層、金屬電極;在透明玻璃襯底上依次制備透明電極、有機層和金屬電極;透明電極為透明氧化銦錫電極或聚3,4-乙撐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電極;金屬電極為金屬電極為Al或招鎂合金。所述的有機層為3 二苯甲酰基甲烷4,7-二苯基-1,10-鄰二氮菲合銪與[6.6]-苯基-C61- 丁酸甲酯的共混薄膜;或所述的有機層為3 二苯甲酰基甲烷1,10-鄰二氮菲合鋱與[6.6]-苯基461-丁酸甲酯的共混薄膜;或所述的有機層為3 二苯甲酰基甲烷1,10_鄰二氮菲合銪與[6.6]-苯基461-丁酸甲酯的共混薄膜。所述的3 二苯甲酰基甲烷4,7-二苯基-1,10-鄰二氮菲合銪與所述的[6.6]-苯基-C61-丁酸甲酯的質(zhì)量配比為1:2 2:1。所述的3 二苯甲酰基甲烷1,10-鄰二氮菲合鋱與所述的[6.6]-苯基461-丁酸甲酯的質(zhì)量配比為1:2 2:1。所述的3 二苯甲酰基甲烷1,10-鄰二氮菲合銪與所述的[6.6]-苯基-C61-丁酸甲酯的質(zhì)量配比為1:2 2:1。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基于稀土配合物的光盲型有機紫外探測器件,采用含有二苯甲酰甲烷(DBM)基團的稀土有機配合物與[6.6]-苯基461-丁酸甲酯(PCBM)的混合物為有機層。所采用的有機材料合成簡單、純度高、成本低,且適于做大面積器件、有機層對紫外光敏感等有優(yōu)勢,具有較大的應用潛能和研究意義。附圖說明圖1為基于稀土配合物的光盲型有機紫外探測器件示意圖。圖中包括:透明玻璃襯底1、透明電極2、有機層3、金屬電極4。圖2為紫外探測器有機層材料的能級示意圖。圖3為基于3 二苯甲酰基甲烷4,7- 二苯基-1,10-鄰二氮菲合銪(Eu(DBM)3bphen)與[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為有機層的紫外探測器在零伏偏壓下的光譜響應曲線。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一種基于稀土配合物的光盲型有機紫外探測器件,如圖1,該器件的結(jié)構(gòu)包括透明玻璃襯底1、透明電極2、有機層3、金屬電極4 ;在透明玻璃襯底I上依次制備透明電極2、有機層3和金屬電極4 ;透明電極2為氧化銦錫(ITO)電極,金屬電極4為Al電極。所述的有機層3為3二苯甲酰基甲烷4,7-二苯基-1,10-鄰二氮菲合銪(Eu (DBM) 3bphen)與[6.6]-苯基-C61- 丁酸甲酯(PCBM)的共混薄膜。一種基于稀土配合物的光盲型有機紫外探測器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鍍有氧化銦錫(ITO)的玻璃襯底分別浸泡于去離子水、無水乙醇中,用超聲波清洗儀清洗。清洗干凈后用氮氣吹干,將干燥的襯底表面用紫外臭氧處理5分鐘,提高襯底表面的清潔度及氧化銦錫(ITO)表面的功函數(shù)。步驟二在步驟一中處理完畢的鍍有ITO的玻璃襯底上旋涂3 二苯甲酰基甲烷4,7-二苯基-1,10-鄰二氮菲合銪(Eu (DBM) 3bphen)和[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的混合溶液(3 二苯甲酰基甲烷4,7-二苯基-1,10-鄰二氮菲合銪(Eu(DBM)3bphen)與[6.6]-苯基-C61- 丁酸甲酯(PCBM)的質(zhì)量比1: 2,溶于氯仿,3 二苯甲酰基甲烷4,7- 二苯基-1,10-鄰二氮菲合銪(Eu(DBM)3bphen)濃度為10mg/ml)制備有機層薄膜,其旋涂速率為1500轉(zhuǎn)/分鐘,容量140微升,旋涂時間40秒。步驟三將步驟二制備的有機層薄膜放入真空室中,對真空腔抽真空,使真空度達到4X 10_4帕。加熱鋁絲,使鋁絲蒸發(fā),用物理氣象沉積法在有機層薄膜上蒸鍍鋁電極,得到有機紫外探測器件。實施例二一種基于稀土配合物的光盲型有機紫外探測器件,如圖1,該器件的結(jié)構(gòu)包括透明玻璃襯底1、透明電極2、有機層3、金屬電極4 ;在透明玻璃襯底I上依次制備透明電極2、有機層3和金屬電極4 ;透明電極2為氧化銦錫(ITO)電極,金屬電極4為Al電極。所述的有機層3為3 二苯甲酰基甲烷1,10-鄰二氮菲合鋱(Tb(DBM)3Phen)與[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的共混薄膜。一種基于稀土配合物的光盲型有機紫外探測器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鍍有氧化銦錫(ITO)的玻璃襯底分別浸泡于去離子水、無水乙醇中,用超聲波清洗儀清洗。清洗干凈后用氮氣吹干,將干燥的襯底表面用紫外臭氧處理5分鐘,提高襯底表面的清潔度及氧化銦錫(ITO)表面的功函數(shù)。步驟二在步驟一中處理完畢的鍍有ITO的玻璃襯底上旋涂3 二苯甲酰基甲烷1,10-鄰二氮菲合鋱(Tb(DBM)3Phen)與[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的混合溶液(3 二苯甲酰基甲烷1,10-鄰二氮菲合鋱(Tb(DBM)3Phen)與[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的質(zhì)量比1:2,溶于氯仿,3 二苯甲酰基甲烷1,10-鄰二氮菲合銪(Tb (DBM)3phen)濃度為10mg/ml)制備有機層薄膜,其旋涂速率為1500轉(zhuǎn)/分鐘,容量140微升,旋涂時間40秒。步驟三將步驟二制備的有機層薄膜放入真空室中,對真空腔抽真空,使真空度達到4X 10_4帕。加熱鋁絲,使鋁絲蒸發(fā),用物理氣象沉積法在有機層薄膜上蒸鍍鋁電極,得到有機紫外探測器件。實施例三一種基于稀土配合物的光盲型有機紫外探測器件,如圖1,該器件的結(jié)構(gòu)包括透明玻璃襯底1、透明電極2、有機層3、金屬電極4 ;在透明玻璃襯底I上依次制備透明電極2、有機層3和金屬電極4 ;透明電極2為氧化銦錫(ITO)電極,金屬電極4為Al電極。所述的有機層3為3 二苯甲酰基甲烷1,10-鄰二氮菲合銪(Eu(DBM)3Phen)與[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的共混薄膜。一種基于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稀土配合物的光盲型有機紫外探測器件,該器件的結(jié)構(gòu)包括透明玻璃襯底(1)、透明電極(2)、有機層(3)、金屬電極(4);在透明玻璃襯底(1)上依次制備透明電極(2)、有機層(3)和金屬電極(4);透明電極(2)為透明氧化銦錫電極或?聚3,4?乙撐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電極;金屬電極(4)為Al或鋁鎂合金;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機層(3)為3二苯甲酰基甲烷?4,7?二苯基?1,10?鄰二氮菲合銪與[6.6]?苯基?C61?丁酸甲酯的共混薄膜;或所述的有機層(3)為3二苯甲酰基甲烷?1,10?鄰二氮菲合鋱與[6.6]?苯基?C61?丁酸甲酯的共混薄膜;或所述的有機層(3)為3二苯甲酰基甲烷?1,10?鄰二氮菲合銪與[6.6]?苯基?C61?丁酸甲酯的共混薄膜。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稀土配合物的光盲型有機紫外探測器件,該器件的結(jié)構(gòu)包括透明玻璃襯底(1)、透明電極(2)、有機層(3)、金屬電極(4);在透明玻璃襯底(1)上依次制備透明電極(2)、有機層(3)和金屬電極(4);透明電極(2)為透明氧化銦錫電極或聚3,4-乙撐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電極;金屬電極(4)為Al或鋁鎂合金; 其特征是: 所述的有機層(3)為3 二苯甲酰基甲烷4,7-二苯基-1,10-鄰二氮菲合銪與[6.6]-苯基-C61- 丁酸甲酯的共混薄膜; 或 所述的有機層(3)為3 二苯甲酰基甲烷1,10-鄰二氮菲合鋱與[6.6]-苯基461-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安橋石,李凌亮,王梓軒,張福俊,
申請(專利權(quán))人:北京交通大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