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式加荷梁屬于樁基礎檢測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加荷梁,尤其涉及一種復合式加荷梁。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復合式加荷梁;該加荷梁具有結構簡單、受力合理、攜帶方便、適合高山等交通受限環(huán)境作業(yè)的特點。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包括加荷梁、連接頭以及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其結構要點是:所述加荷梁的中心設置有通孔,加荷梁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斜向插口和第二斜向插口,所述連接頭的底部兩側設置有第三斜向插口和第四斜向插口;所述第一支腿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第一斜向插口和第三斜向插口內,所述第二支腿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第二斜向插口和第四斜向插口內,且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加荷梁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與加荷梁之間的夾角相等。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樁基礎檢測
,涉及一種加荷梁,尤其涉及一種復合式加荷梁。
技術介紹
目前,工程中樁的檢測由于工作量很大,通常要借助加荷設備才能實施;但是,需要在高山上的送電線路鐵塔基礎或其他相同的地質條件下,進行樁基檢測或是試驗樁基檢測,而大噸位的加荷梁很難運至山頂;由于上述地質條件通常不具備道路等基礎設施,因此施工人員往往要徒步至作業(yè)地點。然而,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1110093004. 5的專利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加荷梁(見圖3),該加荷梁的梁體是由六塊鋼板固定焊接而成,兩側板為自上而下具有傾斜角度設置的;梁體的上下兩塊鋼板相對應的位置設有槽,梁體內設有加筋板;加荷螺桿貫穿設置在槽中,加荷螺桿的兩端均設有螺栓。該加荷梁雖然可以同時完成單根錨桿垂直上拔或多根錨桿垂直上拔工作,以及明顯提高錨桿上拔力檢測的效率;但是,仍存在荷載受力方式不合理的缺點,在遇上樁較深以及樁荷載較大的情況,須相應地增大加荷梁的尺寸;如此以來,會增加檢測工作的難度。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就是針對上述問題,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復合式加荷梁;該加荷梁具有結構簡單、受力合理、攜帶方便、適合高山等交通受限環(huán)境作業(yè)的特點。為實現(xiàn)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包括加荷梁、連接頭以及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其結構要點是所述加荷梁的中心設置有通孔,加荷梁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斜向插口和第二斜向插口,所述連接頭的底部兩側設置有第三斜向插口和第四斜向插口 ;所述第一支腿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第一斜向插口和第三斜向插口內,所述第二支腿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第二斜向插口和第四斜向插口內,且第一支腿、第二支腿以及加荷梁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與加荷梁之間的夾角相等。所述的加荷梁呈長方體狀;所述的連接頭呈人字形。所述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與加荷梁的夾角為45度。即本專利技術的加荷梁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狀,該結構能夠抑制水平設置的加荷梁因中心受力形變而在其兩端產(chǎn)生向上的力,較現(xiàn)有的結構更加合理。本專利技術有益效果(1)、結構簡單本專利技術復合式加荷梁是由加荷梁、連接頭、第一支腿以及第二支腿構成;部件少,因此結構簡單。(2)、受力合理現(xiàn)有的由一根直梁體構成的加荷梁,在作業(yè)時由于中心受力大,易造成彎曲變形、甚至斷裂;而本專利技術復合式加荷梁呈等腰直角三角形,能夠抑制水平設置的加荷梁因中心受力形變而在其兩端產(chǎn)生向上的力,因此荷載能力非常高。⑶、攜帶方便構成本專利技術的加荷梁、連接頭、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均為拼接件;因此攜帶時只需將本專利技術拆分,一個人即可背負,而作業(yè)時再將各部件拼接作業(yè)。⑷、適合高山等交通受限環(huán)境作業(yè)正因為本專利技術復合式加荷梁攜帶非常方便,所以對于高山等交通受限環(huán)境的作業(yè)非常適合。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的復合式加荷梁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使用狀態(tài)圖。圖3是現(xiàn)有加荷梁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為加荷梁、2為第一斜向插口、3為第一支腿、4為第三斜向插口、5為連接頭、6為第四斜向插口、7為第二支腿、8為第二斜向插口、9為通孔、10為墊塊、11為千斤頂、12為螺母、13為加荷螺桿、14為雙向螺帽、15為樁基、16為被試桿、17為基坑。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包括加荷梁1、連接頭5以及第一支腿3、第二支腿7,其結構要點是所述加荷梁I的中心設置有通孔9,加荷梁I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斜向插口 2和第二斜向插口8,所述連接頭5的底部兩側設置有第三斜向插口 4和第四斜向插口 6 ;所述第一支腿3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第一斜向插口 2和第三斜向插口 4內,所述第二支腿7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第二斜向插口 8和第四斜向插口 6內,且第一支腿3、第二支腿7以及加荷梁I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支腿3和第二支腿7與加荷梁I之間的夾角相等。所述的加荷梁I呈長方體狀;所述的連接頭5呈人字形。所述第一支腿3和第二支腿7與加荷梁I的夾角為45度。即本專利技術的加荷梁呈等腰直角三角形狀,該結構能夠抑制水平設置的加荷梁I因中心受力形變而在其兩端產(chǎn)生向上的力,較現(xiàn)有的結構更加合理。使用時,若待測樁基15荷載較小時,可僅使用本專利技術的加荷梁I。即在待測基坑17兩側各放置一墊塊10,基坑17位于兩墊塊10連線的中心上;在墊塊10上方架設千斤頂11,再將加荷梁I放在兩千斤頂11之上,且使通孔9與基坑17相應;最后,將加荷螺13穿過通孔9,并通過其下方的雙向螺帽14、被試桿16與樁基15相連接、固定,再用螺母12將加荷螺桿13定位在加荷梁I上。旋轉螺母12,使樁基15隨加荷螺桿13上行,對其進行檢測。若待測樁基15荷載較大時,首先在待測基坑17兩側各放置一墊塊10,基坑17位于兩墊塊10連線的中心上;在兩墊塊10上方分別架設千斤頂11 ;將連接頭5、第一支腿3、第二支腿7和加荷梁I依次拼接,再將組裝好的本專利技術的加荷梁I架設在兩千斤頂11上,并使通孔9與基坑17相應;最后,將加荷螺桿13穿過通孔,并通過其下方的雙向螺帽14、被試桿16與樁基15相連接、固定,再用螺母12將加荷螺桿13定位在加荷梁I上。旋轉螺母12,使樁基15隨加荷螺桿13上行,對其進行檢測。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于本專利技術的具體描述,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而并非受限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凡是本行業(yè)根據(jù)這個原理,無論采用經(jīng)編或者梭織生產(chǎn)的同類產(chǎn)品,都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復合式加荷梁,包括加荷梁(1)、連接頭(5)以及第一支腿(3)、第二支腿(7),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荷梁(1)的中心設置有通孔(9),加荷梁(1)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斜向插口(2)和第二斜向插口(8),所述連接頭(5)的底部兩側設置有第三斜向插口(4)和第四斜向插口(6);所述第一支腿(3)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第一斜向插口(2)和第三斜向插口(4)內,所述第二支腿(7)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第二斜向插口(8)和第四斜向插口(6)內,且第一支腿(3)、第二支腿(7)以及加荷梁(1)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支腿(3)和第二支腿(7)與加荷梁(1)之間的夾角相等。
【技術特征摘要】
1.復合式加荷梁,包括加荷梁(I)、連接頭(5)以及第一支腿(3)、第二支腿(7),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荷梁(I)的中心設置有通孔(9),加荷梁(I)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斜向插口(2)和第二斜向插口(8),所述連接頭(5)的底部兩側設置有第三斜向插口(4)和第四斜向插口(6);所述第一支腿(3)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第一斜向插口(2)和第三斜向插口(4)內,所述第二支腿(7)的兩端分別設置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曲忠侃,
申請(專利權)人:曲忠侃,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