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及施工方法,包括擋土止水排樁、支墩和腰梁,支墩至少為兩個,支墩與擋土止水排樁之間通過腰梁連接;擋土止水排樁由豎直排列的擋土樁、止水樁和設置在擋土樁、止水樁頂部的圈梁構成;支墩由支墩樁、支墩蓋梁和斜支撐構成,多個支墩樁豎直排列,支墩蓋梁設置在支墩樁頂部,將所有支墩樁連接在一起,支墩蓋梁的一端與腰梁連接,支墩樁由位于上部的上支墩樁和位于下部的下支墩樁連接而成,斜支撐一端與腰梁連接,另一端與上支墩樁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可以消除基坑內支撐,挖土方便,施工速度快。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土木建筑工程領域,涉及一種基坑支護工程,特別涉及一種分倉支墩式支護結構及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在基坑支護結構中,當基坑深度較大或地質條件不好時,常采用施加內支撐的形成來進行基坑支護設計,對于有支撐的支護結構因支撐的存在,土方需要多次倒運,開挖非常困難,增加土方開挖費用;支撐施工、養護和拆撐都需要時間,不僅影響施工進度,而且工程造價也有一定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施工方便,對土方開挖影響小,施工速度快,綜合工期短的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包括擋土止水排樁、支墩和腰梁,支墩至少為兩個,支墩與擋土止水排樁之間通過腰梁連接;擋土止水排樁由豎直排列的擋土樁、止水樁和設置在擋土樁、止水樁頂部的圈梁構成;支墩由支墩樁、支墩蓋梁和斜支撐構成,多個支墩樁豎直排列,支墩蓋梁設置在支墩樁頂部,將所有支墩樁連接在一起,支墩蓋梁的一端與腰梁連接,支墩樁由位于上部的上支墩樁和位于下部的下支墩樁連接而成,斜支撐一端與腰梁連接,另一端與上支墩樁連接。本專利技術中,支墩為支墩樁豎直排列組成的一字形、T字形或波浪形結構。本專利技術中,斜支撐中段與所穿過的上支墩樁連接。本專利技術中,下支墩樁為鉆孔灌注樁、地下連續墻或管樁,上支墩樁采用鋼結構。本專利技術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具體步驟是I)施工形成止水樁、擋土樁和圈梁,構成擋土止水排樁;2)采用鉆孔灌注樁、地下連續墻或管樁施工,形成下支墩樁,然后從頂端將上支墩樁插入下支墩樁,或者將上支墩樁底端與下支墩樁頂端焊接,構成支墩樁;3)開挖土方至上支墩樁的頂標高,在上支墩樁頂部施工形成支墩蓋梁,在擋土止水排樁上施工形成腰梁,支墩蓋梁和腰梁連為一體;4)在支墩一側開挖一個用于安裝斜支撐的溝槽,然后焊接安裝斜支撐;5)開挖兩個相鄰支墩之間區域,即分倉內的土方至下支墩樁的頂標高,即完成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的施工。有益效果與傳統的內支撐支護結構相比,本專利技術有以下優點本專利技術通過支墩結構部分替代內支撐,通過分倉開挖不僅加強了支墩的作用,而且還減小了基坑支護結構的長邊效應,施工方便,對土方開挖影響小,施工速度快,綜合工期短,對于超大型基坑,其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它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給基坑支護擋土結構提供反力支撐,加強擋土結構的擋土能力,支墩之間即為分割開挖土方的倉間,在基坑開挖時可以做到分倉開挖,對于基坑深度不是很大,或復合土釘支護結構需要加強,或超大型基坑,該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優越性。一定程度上取消內支撐,節省了施工、養護內支撐的時間,以及拆除內支撐的時間,節約了工期,且挖土方便;土方開挖方便,降低土方開挖費用和土方開挖工期;對于大型基坑,可以根據需要分倉分塊開挖土方,施工地下室,減小了基坑的長邊效應;由于分倉,可以做到先施工主樓,后施工裙房,工序安排合理,大大縮短工期;建筑材料可以直接運輸到施工現場,減少二次搬運費用;支墩的混凝土用量小于常規內支撐,因此可以節材,進一步降低造價;與復合土釘支護相結合,可以形成一種全新的基坑支護形式,其適用范圍廣。附圖說明圖1為T字形結構支墩的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平面示意圖。圖2為一字形結構支墩的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平面示意圖。圖3為波浪形結構支墩的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平面示意圖。圖4為圖1的A-A剖面圖。圖中有擋土止水排樁1、支墩2和腰梁3、擋土樁11、止水樁12、圈梁13、支墩樁21、支墩蓋梁22和斜支撐23、上支墩樁211、下支墩樁212。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的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包括擋土止水排樁1、支墩2和腰梁3,支墩2至少為兩個,支墩2與擋土止水排樁I之間通過腰梁3連接;擋土止水排樁I由豎直排列的擋土樁11、止水樁12和設置在擋土樁11、止水樁12頂部的圈梁13構成,多個擋土樁11和止水樁12形成一排或者一圈,頂部圈梁13將擋土樁11和止水樁12連接成整體。支墩2由支墩樁21、支墩蓋梁22和斜支撐23構成,多個支墩樁21豎直排列,支墩蓋梁22設置在支墩樁21頂部,將所有支墩樁21連接在一起,支墩蓋梁22的一端與腰梁3連接,支墩樁21由位于上部的上支墩樁211和位于下部的下支墩樁212連接而成,斜支撐23 一端與腰梁3連接,另一端與上支墩樁211連接。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支墩2可以是根據設計由支墩樁21排列成的一字形、T字形或波浪形結構。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斜支撐23中段與所穿過的上支墩樁211連接。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下支墩樁212為鉆孔灌注樁、地下連續墻或管樁,上支墩樁211采用鋼結構。本專利技術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具體步驟是I)施工形成止水樁12、擋土樁11和設置在頂部的圈梁13,構成擋土止水排樁1,止水樁12和擋土樁11為重疊或前后排;2)采用鉆孔灌注樁、地下連續墻或管樁施工,形成下支墩樁212,然后從頂端將上支墩樁211插入下支墩樁212,或者將上支墩樁211底端與下支墩樁212頂端焊接,構成支墩樁21,支墩樁21的排列根據設計排成一字形、T字形或波浪形;3)開挖土方至上支墩樁211的頂標高,在上支墩樁211頂部施工形成支墩蓋梁22,在擋土止水排樁I上施工形成腰梁3,支墩蓋梁22和腰梁3連為一體;4)在支墩2 —側開挖一個用于安裝斜支撐23的溝槽,然后焊接安裝斜支撐23 ;5)開挖兩個相鄰支墩2之間區域的土方至下支墩樁212的頂標高,即完成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的施工。本專利技術由擋土止水支護排樁1、基坑內的支墩2和腰梁3共同組成,擋土止水支護排樁I可采用常用的深層攪拌樁加鉆孔灌注樁、大直徑預應力管樁復合支護強工法支護結構、勁性復合維護結構(SMW)工法或地下連續墻,支墩2是在擋土止水支護排樁I的內側,并根據需要每間隔一定距離設置一組,支墩2采用灌注樁、管樁、型鋼樁或地下連續墻,以及與之相連的鋼結構組成,在支墩頂部有支墩蓋梁22,斜向有斜支撐23,并與擋土止水支護排樁I通過腰梁3相連接。本專利技術的止水和擋土結構可以根據需要在多種常規方式中選型。在止水和擋土結構施工完畢后,施工支墩,支墩的樁頂標高可根據計算確定,,一般低于擋土止水結構的樁頂標高,支墩間隔按一定距離進行設置,每組支墩之間即為分割開挖土方的倉間。土方開挖時,先開挖至擋土樁的頂部,在擋土樁的頂部施工圈梁,將擋土樁連成一個整體;然后開挖土方至支墩的頂標高,施工腰梁,并用支墩蓋梁將每組支墩連成整體,支墩蓋梁須和腰梁連接在一起,進而根據需要對單個倉或者多個倉進行土方開挖,在開挖的過程中加焊斜支撐,以進一步加強支墩結構的強度和剛度,支墩結構既給基坑支護結構提供反力,同時也充當了開挖各倉間的臨時擋土結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支護結構包括擋土止水排樁(1)、支墩(2)和腰梁(3),所述支墩(2)至少為兩個,支墩(2)與擋土止水排樁(1)之間通過腰梁(3)連接;所述擋土止水排樁(1)由豎直排列的擋土樁(11)、止水樁(12)和設置在所述擋土樁(11)、止水樁(12)頂部的圈梁(13)構成;所述支墩(2)由支墩樁(21)、支墩蓋梁(22)和斜支撐(23)構成,多個支墩樁(21)豎直排列,所述支墩蓋梁(22)設置在支墩樁(21)頂部,將所有支墩樁(21)連接在一起,支墩蓋梁(22)的一端與腰梁(3)連接,所述支墩樁(21)由位于上部的上支墩樁(211)和位于下部的下支墩樁(212)連接而成,所述斜支撐(23)一端與腰梁(3)連接,另一端與上支墩樁(211)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支護結構包括擋土止水排樁(I)、支墩(2)和腰梁(3),所述支墩(2)至少為兩個,支墩(2)與擋土止水排樁(I)之間通過腰梁(3)連接; 所述擋土止水排樁(I)由豎直排列的擋土樁(11 )、止水樁(12)和設置在所述擋土樁(11)、止水樁(12)頂部的圈梁(13)構成; 所述支墩(2 )由支墩樁(21)、支墩蓋梁(22 )和斜支撐(23 )構成,多個支墩樁(21)豎直排列,所述支墩蓋梁(22)設置在支墩樁(21)頂部,將所有支墩樁(21)連接在一起,支墩蓋梁(22)的一端與腰梁(3)連接,所述支墩樁(21)由位于上部的上支墩樁(211)和位于下部的下支墩樁(212)連接而成,所述斜支撐(23)—端與腰梁(3)連接,另一端與上支墩樁(211)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墩(2)為支墩樁(21)豎直排列組成的一字形、T字形或波浪形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倉支墩式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撐(23)中段與所穿過的上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文松,衛海,
申請(專利權)人:周文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