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晶體生長溫度梯度測試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向單晶生長爐內的坩堝中裝入原料,抽真空;(2)加熱熔融原料得到熔體,降溫至下種溫度,記下發熱體的電流I及電勢U;(3)降溫開爐,將籽晶桿更換成裝有鉑-銠熱電偶的雙孔陶瓷管;(4)重復步驟(2),使發熱體的電流及電勢分別為I和U;(5)軸向溫度測試:將雙孔陶瓷管的底端移至坩堝上方,間隔3~5mm測量一次溫度,得到多組軸向溫度;(6)徑向溫度測試:以坩堝上方一水平面為基準面,將雙孔陶瓷管底端移至保溫罩左側,沿徑向每間隔3~5mm測量溫度,得到多組徑向溫度。本發明專利技術可以準確測量得到單晶生長爐內軸向、徑向的溫度及溫度梯度,快速得到晶體生長所需要的溫度分布。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屬于晶體生長
技術介紹
晶體在生長過程中,溫度梯度的控制十分重要,控制坩堝中的溫度梯度是生長出優質晶體材料的關鍵。不同的晶體材料不同的生長方法,對溫度梯度要求不同,因此,溫度梯度成為生長出優質晶體的關鍵技術之一。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測量準確、快速。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O向單晶生長爐內的坩堝中裝入原料,坩堝外罩設保溫罩,對單晶生長爐進行抽真空至1.0Χ1(Γ3 1.0XKT4Pa ; (2)對單晶生長爐內的發熱體通電,對坩堝內的原料進行加熱,至原料完全熔融得到熔體后,降溫直至下種溫度,恒溫2 3小時;記下此時發熱體的電流I及電勢U,作為溫度梯度檢測時的參考值; (3)將籽晶提離熔體的液面,降溫開爐;開爐后,將籽晶桿更換成內部裝有鉬-銠熱電偶的雙孔陶瓷管,將陶瓷管內部鉬-銠熱電偶的引線與島電控制表連接,以測試實時溫度; (4)重復步驟(2),并使發熱體的電流及電勢分別為I和U; (5)軸向溫度測試:將雙孔陶瓷管的底端下移至離坩堝口6(T70mm高度處,該位置為檢測軸向溫度的初始位置;從初始位置開始,每間隔:T5mm測量一次溫度,每次停留IOlOmin島電控制表顯示的數值即為該位置的軸向實時溫度,記錄該溫度Τη,η為正整數;當雙孔陶瓷管底部距離熔體液面2 5_處時,檢測結束;得到多組軸向溫度Tn ; (6)徑向溫度測試:選擇坩堝上方一水平面為基準水平面,將雙孔陶瓷管底端移至距離保溫罩左側內壁處,該位置為檢測徑向溫度的初始位置;從初始位置開始,沿保溫罩的徑向每間隔3 5mm,將雙孔陶瓷管水平右移一次并測量溫度,每次停留l(T20min島電控制表顯示的數值即為該位置的徑向實時溫度,記錄該溫度Τη’,η為正整數;當雙孔陶瓷管底部距離保溫罩右側內壁處時,檢測結束,得到多組徑向溫度Τη’。本專利技術可以準確測量得到單晶生長爐內軸向、徑向的溫度及溫度梯度,以快速得到不同晶體生長所需要的溫度分布,進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準確把握晶體生長的溫度需求,既提聞了晶體尺寸和品質,也使研發和生廣效率得到提聞。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一種,包括以下步驟: (O向單晶生長爐內的坩堝中裝入原料(如氟化鈣、氧化鋁等),坩堝外罩設保溫罩,對單晶生長爐進行抽真空至1.0X10_3Pa,采用銥金坩堝,尺寸為07OmmX4Omm ; (2)對單晶生長爐內的發熱體通電,對坩堝內的原料進行加熱,至原料完全熔融得到熔體后,降溫直至下種溫度,恒溫2小時;記下此時發熱體的電流I及電勢U,作為溫度梯度檢測時的參考值; (3)將籽晶提離熔體的液面,降溫開爐;開爐后,將籽晶桿更換成內部裝有鉬-銠熱電偶的雙孔陶瓷管,將陶瓷管內部鉬-銠熱電偶的引線與島電控制表連接,以測試實時溫度; (4)重復步驟(2),并使發熱體的電流及電勢分別為I和U; (5)軸向溫度測試:將雙孔陶瓷管的底端下移至離坩堝口62_高度處,該位置為檢測軸向溫度的初始位置;從初始位置開始,每間隔3mm測量一次溫度,每次停留IOmin島電控制表顯示的數值即為該位置的軸向實時溫度,記錄該溫度Τη,η為正整數;當雙孔陶瓷管底部距離熔體液面2mm處時,檢測結束;得到20組軸向溫度Tn ; (6)徑向溫度測試:選擇坩堝上方一水平面為基準水平面,將雙孔陶瓷管底端移至距離保溫罩左側內壁IOmm處,該位·置為檢測徑向溫度的初始位置;從初始位置開始,沿保溫罩的徑向每間隔3_,將雙孔陶瓷管水平右移一次并測量溫度,每次停留IOmin島電控制表顯示的數值即為該位置的徑向實時溫度,記錄該溫度Τη’,η為正整數;當雙孔陶瓷管底部距離保溫罩右側內壁IOmm處時,檢測結束,得到多組徑向溫度Τη’。實施例二:一種,包括以下步驟: (O向單晶生長爐內的坩堝中裝入原料(如氟化鈣、氧化鋁等),坩堝外罩設保溫罩,對單晶生長爐進行抽真空至1.0X10_4Pa,采用銥金坩堝,尺寸為09OmmX8Omm ; (2)對單晶生長爐內的發熱體通電,對坩堝內的原料進行加熱,至原料完全熔融得到熔體后,降溫直至下種溫度,恒溫3小時;記下此時發熱體的電流I及電勢U,作為溫度梯度檢測時的參考值; (3)將籽晶提離熔體的液面,降溫開爐;開爐后,將籽晶桿更換成內部裝有鉬-銠熱電偶的雙孔陶瓷管,將陶瓷管內部鉬-銠熱電偶的引線與島電控制表連接,以測試實時溫度; (4)重復步驟(2),并使發熱體的電流及電勢分別為I和U; (5)軸向溫度測試:將雙孔陶瓷管的底端下移至離坩堝口70_高度處,該位置為檢測軸向溫度的初始位置;從初始位置開始,每間隔5mm測量一次溫度,每次停留20min島電控制表顯示的數值即為該位置的軸向實時溫度,記錄該溫度Τη,η為正整數;當雙孔陶瓷管底部距離熔體液面5mm處時,檢測結束;得到13組軸向溫度Tn ; (6)徑向溫度測試:選擇坩堝上方一水平面為基準水平面,將雙孔陶瓷管底端移至距離保溫罩左側內壁15mm處,該位置為檢測徑向溫度的初始位置;從初始位置開始,沿保溫罩的徑向每間隔5_,將雙孔陶瓷管水平右移一次并測量溫度,每次停留20min島電控制表顯示的數值即為該位置的徑向實時溫度,記錄該溫度Τη’,η為正整數;當雙孔陶瓷管底部距離保溫罩右側內壁15mm處時,檢測結束,得到多組徑向溫度Τ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晶體生長溫度梯度測試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1)向單晶生長爐內的坩堝中裝入原料,坩堝外罩設保溫罩,對單晶生長爐進行抽真空至1.0×10?3~1.0×10?4Pa;(2)對單晶生長爐內的發熱體通電,對坩堝內的原料進行加熱,至原料完全熔融得到熔體后,降溫直至下種溫度,恒溫2~3小時;記下此時發熱體的電流I及電勢U,作為溫度梯度檢測時的參考值;?(3)將籽晶提離熔體的液面,降溫開爐;開爐后,將籽晶桿更換成內部裝有鉑?銠熱電偶的雙孔陶瓷管,將陶瓷管內部鉑?銠熱電偶的引線與島電控制表連接,以測試實時溫度;(4)重復步驟(2),并使發熱體的電流及電勢分別為I和U;(5)軸向溫度測試:將雙孔陶瓷管的底端下移至離坩堝口60~70mm高度處,該位置為檢測軸向溫度的初始位置;從初始位置開始,每間隔3~5mm測量一次溫度,每次停留10~20min島電控制表顯示的數值即為該位置的軸向實時溫度,記錄該溫度Tn,n為正整數;當雙孔陶瓷管底部距離熔體液面2~5mm處時,檢測結束;得到多組軸向溫度Tn;(6)徑向溫度測試:選擇坩堝上方一水平面為基準水平面,將雙孔陶瓷管底端移至距離保溫罩左側內壁10~15mm處,該位置為檢測徑向溫度的初始位置;從初始位置開始,沿保溫罩的徑向每間隔3~5mm,將雙孔陶瓷管水平右移一次并測量溫度,每次停留10~20min島電控制表顯示的數值即為該位置的徑向實時溫度,記錄該溫度Tn’,n為正整數;當雙孔陶瓷管底部距離保溫罩右側內壁10~15mm處時,檢測結束,得到多組徑向溫度T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晶體生長溫度梯度測試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1)向單晶生長爐內的坩堝中裝入原料,坩堝外罩設保溫罩,對單晶生長爐進行抽真空至1.0Χ1(Γ3 1.0XKT4Pa ; (2)對單晶生長爐內的發熱體通電,對坩堝內的原料進行加熱,至原料完全熔融得到熔體后,降溫直至下種溫度,恒溫2 3小時;記下此時發熱體的電流I及電勢U,作為溫度梯度檢測時的參考值; (3)將籽晶提離熔體的液面,降溫開爐;開爐后,將籽晶桿更換成內部裝有鉬-銠熱電偶的雙孔陶瓷管,將陶瓷管內部鉬-銠熱電偶的引線與島電控制表連接,以測試實時溫度; (4)重復步驟(2),并使發熱體的電流及電勢分別為I和U; (5)軸向溫度測試:將雙孔陶瓷管的底端下移至離坩堝口6(T7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佳麒,李佼,高興,
申請(專利權)人:元亮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