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農林業抗旱造林的保水保肥栽培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及其制備方法。該基質包括膨潤土30-40份,菌渣60-70份,復合肥0.1-0.5份。該基質的制備方法為先選取食用菌種植后新鮮下架的廢菌袋,經脫袋處理,粉碎,加入復合微生物菌劑,尿素,保證堆肥發酵料中碳氮比為20;將原料充分混勻后,調節含水量為60%,菌渣堆制好后,存放在通風和防止淋雨的設施內,待其含水量降至20%;然后將菌渣與膨潤土、復合肥混合均勻,粉碎即制得保水保肥栽培基質。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原料來源豐富,成本較低,膨潤土礦產資源分布廣泛、價格低廉,廢棄菌渣產量大、易于獲取;制作過程簡便,對環境無污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農林業抗旱造林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一種適合干旱地、沙地植樹造林用節水保肥栽培基質,具體為。
技術介紹
干旱半干旱地區一方面水資源緊缺,自然降水無法滿足植物所需水分要求,植物經常面臨缺水狀態;另一方面土壤養分狀況低下,保水持肥能力弱,水肥資源利用效率低,造成很大的浪費。干旱半干旱地區植樹造林,通常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但是植物幼苗根系淺、數量少,不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養分,成活率低。因此在這些地區植樹造林,不僅需要最大限度地保存降水或灌溉帶來的水分,還要充分考慮改良土壤結構及蓄水保肥的能力。目前,干旱半干旱地區植樹造林通常采用添加保水劑的方法來提高土壤蓄水保水的能力。市面上常見的保水劑通常為利用強吸水性樹脂等材料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鈉、聚丙烯酸鉀、聚丙烯酸銨、淀粉接枝丙烯酸鹽等,雖然吸水性狀極佳,但存在成本較高、耐鹽性差、不易降解、具有潛在的二次污染等缺點,不能長期大量使用,對于土壤結構的改良或肥力提升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基質栽培用于沙地、鹽堿地等土壤退化不宜耕作的地方,可免除土壤的限制。傳統的栽培基質多為沙石礫、珍珠巖、蛭石、巖棉等無機物和泥炭、蔗渣、廄肥、秸桿等有機物構成,但原料成本高、不易獲取,吸水保肥的能力也不突出。膨潤土是以蒙脫石為主的含水粘土礦,具有很強的吸濕性、粘結性和吸附性,有較強的陽離子交換能力,可吸附8-15倍于自身體積的水量。研究表明,施用膨潤土可顯著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膨潤土作為肥料添加劑,還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此外,菌渣作為一種農業廢棄物,伴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每年產生數量巨大,然而如何對菌渣進行環保有效的處理,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大量的菌渣就地堆置,一方面造成了農業有機資源的巨大浪費,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環境污染。菌渣富含有機質和多種礦質元素,據測定,每千克菌渣中有機物含量為134.7克、全氮含量4.42克、全磷含量1.05克、全鉀含量8.80克、速效磷11.43克,還含有鈣、鐵、鋅、鎂、錳、銅等多種微量元素。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原料來源豐富,成本低,易制作,無污染,既有持水保肥的功能,且耐酸、耐鹽堿,對沙化土地有一定改良效果,適用于干旱地、沙土地植樹造林的一種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 本專利技術的另外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的制備方法。為了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該基質包括以下組分,以重量份計,膨潤土 30-40份,菌渣60-70份,復合肥0.1-0.5份。膨潤土為鈣基膨潤土,鈣基膨潤土是指含少量長石、石英、貝得石、方解石及火山碎屑物的一種復合物。主要化學成分是Si02、Al203及少量Fe2O3、MgO、CaO、K20、Na20和TiO2等其PH值為5.5-8.5。菌渣是指以食用菌栽培廢棄物為原料,經發酵腐熟,菌渣中的有機質含量以干基計,其質量百分含量≥ 30%;菌渣中的水分以游離水的質量百分含量計≤20%;pH值為5.5~8.00復合肥中,以質量百分含量計,純氮的含量為10%_25%,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5%-15%,氧化鉀的含量為5%-15%。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的制備方法,廢棄菌渣經發酵腐熟后與膨潤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制成,其具體步驟包括: (1)對菌渣進行前期處理: 選取食用菌種植后新鮮下架的廢菌袋,廢菌料經脫袋處理,粉碎至l-3cm的顆粒,每立方米顆粒中加入0.2kg復合微生物菌劑,0.5kg尿素,保證堆肥發酵料中碳氮比為20 ;將原料充分混勻后,調節含水的質量百分含量至60%,建堆要求料堆寬1.5m,高1.2m,剖面呈梯形,覆蓋塑料薄膜;建堆后進行1-2次翻堆,翻堆的次數在夏季通常在I周左右,冬季通常2周左右開始翻堆,使內外發酵均勻,發酵料由淺黃色轉變為黑褐色,無異味,發酵堆制結束,整個過程為15-30d ;菌渣堆制好后,存放在具有良好通風條件和防止淋雨的設施內,待其含水量降至20% ; (2)將菌渣與膨潤土、無機化肥混合: 將菌渣與膨潤土、復合肥按比例混合均勻,然后粉碎成Icm的顆粒即制得保水保肥栽培基質。復合微生物菌劑為市售的由含固氮菌、解磷微生物和解鉀微生物復配的復合微生物菌劑。這類菌劑專門用于處理畜禽糞便、城市污泥等有機廢棄物,是一種高品質的“有機月巴”和“生物有機肥”。本申請中采用的復合微生物菌劑可以采用北京正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微生物發酵劑,這中菌劑主要是針對農村及各大養殖企業的畜禽糞便處理難題而研發的高科技產品,也可以采用類似產品。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一)、原料來源豐富,成本較低,膨潤土礦產資源分布廣泛、價格低廉,廢棄菌渣產量大、易于獲取。(2)制作過程簡便,無需專門的設備設施。(3)對環境無污染,膨潤土和菌渣均是天然、安全的材料,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4)將廢棄菌渣進行二次利用,既避免了菌渣隨意丟棄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又實現了節本增效、土壤改良,既具有經濟效益,又具有社會環境效益。(5)所得的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材料具有較好的物理化學性能。吸水率為360%-400%,為一般土壤的2-3倍。有機質含量大于30%,陽離子交換容量40-45cmol/kg,具有良好的保肥、供肥性能和緩沖能力,并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6)膨潤土 -菌渣栽培基質能促進種子萌發,出芽率提高12.5%_20%,對植物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能促進植物根系生長,增加根冠比,提高植物生物量和產量,在干旱脅迫條件下推遲植株萎蔫時間11.3-23.5天,延長植物存活期。具體實施例方式使用時,根據移栽植物根系的大小,選擇大小合適的可降解紙袋,將移栽幼苗的根部放于中央,四周填滿栽培基質,在種植地挖坑埋入材料袋,澆足水即可。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 專利技術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下述實施例。實施例1 一種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該基質包括以下組分,以重量份計,膨潤土 35份,菌渣65份,復合肥0.3份。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的制備方法,廢棄菌渣經發酵腐熟后與膨潤土比例混合均勻制成,其具體步驟包括: (1)對菌渣進行前期處理: 選取食用菌種植后新鮮下架的廢菌袋,廢菌料經脫袋處理,粉碎至l_3cm的顆粒,每立方米顆粒中加入0.2kg復合微生物菌劑,0.5kg尿素,保證堆肥發酵料中碳氮比為20 ;將原料充分混勻后,調節含水的質量百分含量至60%,建堆要求料堆寬1.5m,高1.2m,剖面呈梯形,覆蓋塑料薄膜;建堆后進行2次翻堆,翻堆的次數在夏季通常在I周左右,冬季通常2周左右開始翻堆,使內外發酵均勻,發酵料由淺黃色轉變為黑褐色,無異味,發酵堆制結束,整個過程為20d ;菌渣堆制好后,存放在具有良好通風條件和防止淋雨的設施內,待其含水量降至20% ; (2)將菌渣與膨潤土、無機化肥混合: 將菌渣與膨潤土、復合肥按比例混合均勻,然后粉碎成Icm的顆粒即制得保水保肥栽培基質。專利技術人于2012年3月,在四川農業大學溫江校區試驗場進行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該基質包括以下組分,以重量份計,膨潤土的含量為30?40份,菌渣的含量為60?70份,復合肥的含量為0.1?0.5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該基質包括以下組分,以重量份計,膨潤土的含量為30-40份,菌渣的含量為60-70份,復合肥的含量為0.1-0.5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膨潤土為鈣基膨潤土,其pH值為5.5-8.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渣是指以食用菌栽培廢棄物為原料,經發酵腐熟,其有機質含量以干基計,其質量百分含量≥30% ;水分中以游離水的質量百分含量計≤20% ;pH值為5.5-8.0。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合肥中,以質量百分含量計,氮的含量為10%-25%,磷的含量為5%-15%,鉀的含量為5%-15%。5.一種如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4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膨潤土與菌渣復合的保水保肥栽培基質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廢棄菌渣經發酵腐熟后與膨潤...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雪松,朱耀璽,姚璐,鐘潤昕,曾敏,李蘭,鄧歐平,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鹽亭活性白土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