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包括垂直框架、設置在垂直框架底部的平臺、設置在垂直框架上端的把手、設置在平臺底部后端的后置定向輪、設置在平臺底部前端的前置萬向輪、設置在垂直框架上部把手下方的帶止推板的U形水平、彈性固定裝置、卡扣、設置在平臺前端的前端把手和設置在平臺上的氣瓶導向裝置,彈性固定裝置的兩端通過卡扣活動連接在垂直框架上,氣瓶導向裝置包括滾輪、滾輪滑槽以及導向板,滾輪滑槽設置在平臺上,滾輪設置在導向板上并且活動連接設置在滾輪滑槽內。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設置有彈性固定裝置和氣瓶導向裝置的氣瓶防傾倒裝置,降低了氣瓶的裝運轉移難度,提高了氣瓶在運輸過程中的穩定性,降低了氣瓶的運輸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氣瓶運輸和使用的輔助裝置,特別是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
技術介紹
氧氣瓶、乙炔氣瓶、霞普氣瓶等氣瓶在短距離運輸中,操作人員為了省事省力,經常會發生滾瓶運輸等不安全行為。而在使用中由于氣瓶長徑比較大、重心高等特點,如周邊沒有可以固定的物件和設備,常發生傾倒事故,由于氣瓶中裝的是液化氣體,劇烈的碰撞不僅會影響到氣瓶的質量或者接頭的穩定性,在碰撞特別嚴重時甚至會使得氣瓶內液化氣劇烈氣化壓力平衡改變,甚至會超出氣瓶的壓力上限,而發生氣體泄漏乃至爆炸,特別是野外作業時此種隱患更加明顯。現有氣瓶防傾倒裝置一般為底部采用一個大圓形的鋼板,氣瓶安放后再用鏈條固定,也有用半圓形環箍固定,如201120045904.8氣瓶固定架等專利技術專利,這種設計氣瓶上下搬運時需要人工抬起,勞動強度大,而且對于野外作業的不平整底面實際效果差,功能單一;而氣瓶在運輸中一般米用輪式小車運輸,如:201110216941.5 一種氧氣瓶移動小車等專利技術專利采用了萬向輪、定向輪的框架車形式,但是由于小車兩個定向輪之間的距離較短,穩定性差,一般氣瓶使用時還是要移出來,固定在其他設備或物件上。氣瓶的運輸和轉移困難,操作復雜麻煩,為生產作業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影響作業的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通過設置有彈性固定裝置和氣瓶導向裝置的氣瓶防傾倒裝置,降低了氣瓶的裝運轉移難度,保證了氣瓶運輸的安全,降低了氣瓶的運輸成本,提高了運輸作業的效率。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包括垂直框架、設置在垂直框架底部的平臺、設置在垂直框架上端的把手、設置在平臺底部后端的后置定向輪、設置在平臺底部前端的前置萬向輪、設置在垂直框架上部把手下方的帶止推板的U形水平、彈性固定裝置、卡扣、設置在平臺前端的前端把手和設置在平臺上的氣瓶導向裝置,所述的彈性固定裝置的兩端通過卡扣活動連接在垂直框架上,所述的氣瓶導向裝置包括滾輪、滾輪滑槽以及導向板,所述的滾輪滑槽設置在平臺上,所述的滾輪設置在導向板上并且活動連接設置在滾輪滑槽內。本專利技術公開的一種氣瓶防 傾倒裝置,通過設置有彈性固定裝置和氣瓶導向裝置的氣瓶防傾倒裝置,生產成本低,固定操作方便,另外不僅提高了氣瓶在運輸過程中無論是在平臺的道路或者是凹凸不平的野外行走運輸的穩定性,保證氣瓶在輸送過程中的安全,還通過設置的氣瓶導向裝置便于氣瓶的裝卸操作,減小了氣瓶裝卸對操作人員體力的要求和消耗,從而有效地降低了氣瓶的裝運轉移難度,保證了氣瓶運輸的安全,有效地降低了氣瓶的運輸成本,提高了運輸作業的效率。本專利技術公開的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的一種改進,所述的彈性固定裝置設置有至少一組,并且由上向下并列設置在垂直框架兩側。本改進通過設置至少一組的彈性固定裝置,提高了氣瓶防傾倒裝置對待運輸氣瓶的綁縛固定能力,充分地保證了氣瓶在運輸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還具有使用操作方便,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廉的特點。本專利技術公開的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的又一種改進,所述的滾輪滑槽以平臺的直徑為對稱軸設置在平臺上,并且滾輪滑槽的設置方向與后置定向輪的行走方向一致。本改進通過設置方向向前且長度最長的滾輪滑槽,有效地保證了導向板的長度,在使用過程中導向板既可以充當越障橋,又可以充當減緩高差梯度的緩沖梯,提高了氣瓶在轉運過程中跨越障礙和高差防止發生碰撞的能力,方便了氣瓶運輸,保證了氣瓶的安全,提高了運輸的效率。本專利技術公開的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的又一種改進,所述的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平臺前部下方的前支撐四桿機構,所述的前支撐四桿機構包括帶有齒狀卡孔的直型支腳和彎型支架,所述直型支腳和彎型支架的后端均活動設置在平臺上,所述彎型支架的前端向下彎曲并且設置在直型支腳的齒狀卡孔內。本改進通過設置的前支撐四桿機構,為氣瓶防傾倒裝置在運輸靜止狀態時,提供前部支撐,避免氣瓶向無固定支撐垂直框架的前方傾倒滑動等的危險,保證了運輸的安全,方便氣瓶的長途運輸。本專利技術公開的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的又一種改進,所述的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垂直框架上的活動后支撐裝置,所述的活動后支撐裝置包括上端活動連接在垂直框架上的伸縮桿和支撐腳,所述的支撐腳或者伸縮桿上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滑軌,所述的支撐腳和伸縮桿通過滑軌連接。本改進通過設置的活動后支撐,有利于保持氣瓶向后傾倒的靜止狀態,避免氣瓶向無固定支撐垂直框架的前方傾倒滑動等的危險,保證了氣瓶運輸停放安全,提高了氣瓶對安置環境和運輸環境的適應能力,保證了氣瓶的存放和利用載具運輸安全性和便利性。本專利技術公開的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的又一種改進,所述的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平臺前部下方的前支撐四桿機構和設置在垂直框架上的活動后支撐裝置,所述的前支撐四桿機構包括帶有齒狀卡孔的直型支腳和彎型支架,所述直型支腳和彎型支架的后端均活動設置在平臺上,所述彎型支架的前端向下彎曲并且設置在直型支腳的齒狀卡孔內,所述的活動后支撐裝置包括上端活動連接在垂直框架上的伸縮桿和支撐腳,所述的支撐腳或者伸縮桿上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滑軌,所述的支撐腳和伸縮桿通過滑軌連接。本改進通過設置前支撐四桿機構和活動后支撐裝置,使得氣瓶防傾倒裝置能夠在氣瓶利用載具運輸和放置過程中提供安全穩定的多點支撐防護,有效地提高了氣瓶在存儲和運輸中對環境的適應性,降低了氣瓶在存儲和運輸過程中因碰撞或者顛簸等不可控因素而發生傾倒的風險,保障了氣瓶存儲和運輸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降低了氣瓶運輸和存儲對固定設施的要求,提高了氣瓶的存儲和輸送效率,便于氣瓶的運輸操作。本專利技術公開的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通過設置的彈性固定裝置、氣瓶導向裝置、前支撐四桿機構和活動后支撐裝置,提高了氣瓶運輸裝卸的效率,保證了氣瓶的運輸和存儲的穩定性,防止氣瓶傾倒,降低了氣瓶運輸轉移作業的人力成本,提高了生產作業效率,同時還便于對氣瓶進行檢修,并且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穩定性安全性高的特點。附圖說明圖1、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 圖2、本專利技術的俯視 圖3、本專利技術的使用狀態 圖4、本專利技術使用狀態的俯視 附圖標記列表1、垂直框架,2、平臺,3、后置定向輪,4、U形水平,5、把手,6、彈性固定裝置,7、氣瓶,8、滾輪滑槽,9、滾輪,10、前置萬向輪,11、齒狀卡孔,12、直型支腳,13、彎型支架,14、導向板,15、前端把手,16、伸縮桿,17、支撐腳。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專利技術,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如圖1至圖4所示,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包括垂直框架1、設置在垂直框架I底部的平臺2、設置在垂直框架I上端的把手5、設置在平臺2底部后端的后置定向輪3、設置在平臺2底部前端的前置萬向輪10、設置在垂直框架I上部把手下方的帶止推板的U形水平4、彈性固定裝置6、卡扣、設置在平臺2前端的前端把手15和設置在平臺2上的氣瓶導向裝置,所述的彈性固定裝置6的兩端通過卡扣活動連接在垂直框架I上,所述的氣瓶導向裝置包括滾輪9、滾輪滑槽8以及導向板14,所述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包括垂直框架、設置在垂直框架底部的平臺、設置在垂直框架上端的把手、設置在平臺底部后端的后置定向輪、設置在平臺底部前端的前置萬向輪、設置在垂直框架上部把手下方的帶止推板的U形水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瓶防傾倒裝置還包括彈性固定裝置、卡扣、設置在平臺前端的前端把手和設置在平臺上的氣瓶導向裝置,所述的彈性固定裝置的兩端通過卡扣活動連接在垂直框架上,所述的氣瓶導向裝置包括滾輪、滾輪滑槽以及導向板,所述的滾輪滑槽設置在平臺上,所述的滾輪設置在導向板上并且活動連接設置在滾輪滑槽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包括垂直框架、設置在垂直框架底部的平臺、設置在垂直框架上端的把手、設置在平臺底部后端的后置定向輪、設置在平臺底部前端的前置萬向輪、設置在垂直框架上部把手下方的帶止推板的U形水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瓶防傾倒裝置還包括彈性固定裝置、卡扣、設置在平臺前端的前端把手和設置在平臺上的氣瓶導向裝置,所述的彈性固定裝置的兩端通過卡扣活動連接在垂直框架上,所述的氣瓶導向裝置包括滾輪、滾輪滑槽以及導向板,所述的滾輪滑槽設置在平臺上,所述的滾輪設置在導向板上并且活動連接設置在滾輪滑槽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固定裝置設置有至少一組,并且由上向下并列設置在垂直框架兩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輪滑槽以平臺的直徑為對稱軸設置在平臺上,并且滾輪滑槽的設置方向與后置定向輪的行走方向一致。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種氣瓶防傾倒裝置還包括設置在平臺前部下方的前支撐四桿機構,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天亮,曹小忠,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梅山冶金發展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