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一種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其包括:底座;頂板;側板;第一夾板;所述側板與所述第一夾板相對置于底座上,所述側板連接所述底座與所述頂板,所述底座與車身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夾板和所述側板沿寬度方向上將所述千斤頂基座卡住,所述底座與所述頂板沿高度方向上將所述千斤頂卡住,所述頂板與所述底座的距離大于所述千斤頂下極限高度且小于所述千斤頂上極限高度。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千斤頂固定支架固定效果好,且造型獨特,布置緊湊,結構合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車輛隨車工具的固定領域,具體涉及用于運動型車輛的千斤頂固定支架總成。
技術介紹
剪式千斤頂常常用于更換輪胎,因此成為不可缺少的車輛工具。國內大多數車型剪式千斤頂有兩種固定方式一種是放置于后地板與備胎之間的夾縫處(見圖1);另一種是與其他隨車工具一起放置在隨車工具包內。運動型越野車長期在山區路面、工況較差路面行駛,零部件工作環境惡劣;上述第一種固定方式由于未固定,在車輛運行過程中會導致竄動異響;第二種固定方式有局限性,需要隨車工具包設計得較大,剪式千斤頂與其他隨車工具之間容易互相磕碰。一旦隨車工具包未固定,同樣會造成異響。上述兩種固定方式的局限都會對整車NVH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急需一種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將剪式千斤頂固定,提高車輛運行的可靠性。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運動型車輛剪式千斤頂固定方式上存在的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其固定效果好,且造型獨特,布置緊湊,結構合理。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一種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頂板;側板;第一夾板;所述側板與所述第一夾板相對置于底座上,所述側板連接所述底座與所述頂板,所述底座與車身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夾板和所述側板沿寬度方向上將所述千斤頂基座卡住,所述底座與所述頂板沿高度方向上將所述千斤頂卡住,所述頂板與所述底座的距離大于所述千斤頂下極限高度且小于所述千斤頂上極限高度。可選擇的,所述底座具有第二夾板,所述第二夾板沿長度方向將千斤頂夾緊。可選擇的,所述第一夾板為底座的翻邊,且/或第二夾板為底座的翻邊。可選擇的,所述頂板具有第三夾板,所述第三夾板沿寬度方向將千斤頂夾緊。可選擇的,所述底座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連接孔。可選擇的,所述凹陷部包括橫向凹陷部;第一縱向凹陷部;第二縱向凹陷部;第三縱向凹陷部;所述橫向凹陷部與所述第一縱向凹陷部呈“十”字交叉,所述第二縱向凹陷部和第三縱向凹陷部位于第一縱向凹陷部的兩側;所述第二縱向凹陷部自所述橫向凹陷部,沿寬度方向單向延伸至所述底座邊緣,所述第三縱向凹陷部沿反方向單向延伸至所述底座對應的邊緣。可選擇的,所述連接孔包括定位孔和/或調節孔。可選擇的,所述底座與所述千斤頂基座在寬度方向卡接處具有墊片。可選擇的,所述底座上表面和/或所述頂板下表面粘貼軟墊。可選擇的,所述側板包括上側板和下側板,所述上側板與所述頂板為一體成型,所述下側板與所述底座為一體成型,所述上側板與所述下側板固定連接。可選擇的,所述上側板和所述下側板具有彎折段。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固定支架從寬、高兩個方向上將剪式千斤頂卡住固定,頂板與支架底座的距離在(所述千斤頂下極限高度,所述千斤頂上極限高度)范圍內,千斤頂放置進去后,轉動千斤頂的絲杠,千斤頂的頂頭頂到千斤頂固定支架頂板,而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與車身固定連接,由此實現了千斤頂的固定。進一步地,第二夾板沿長度方向將剪式千斤頂的基座卡住,將剪式千斤頂從長度方向固定。進一步地,第三夾板與側板將千斤頂頂頭沿寬度方向卡住,使剪式千斤頂的上端得到良好固定。進一步地,第一夾板為底座的翻邊,或/且第二夾板為底座的翻邊,或/且第三夾板為頂板的翻邊,結構簡單緊湊。進一步地,固定支架通過其底座凹陷部的連接孔與車身連接,凹陷部與車身平面緊貼,保證了固定支架連接的穩定性。進一步地,凹陷部采用橫向凹陷部、第一縱向凹陷部、第二縱向凹陷部、第三縱向凹陷部,橫向凹陷部與第一縱向凹陷部呈“十”字形,第二縱向凹陷部與第三縱向凹陷部非對稱分布,因剪式千斤頂2為不等臂結構,非對稱分布的結構使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I受力均衡,整體結構強度更好。進一步地,固定支架與車身的連接孔包括定位孔和/或調節孔,通過定位孔實現定位,通過調節孔能夠微調固定支架的位置,避免因加工誤差、周圍部件干涉而影響裝配,使固定支架整體具有更好的裝配精度。進一步地,墊片減小了寬度方向地裝配間隙,使剪式千斤頂固定牢靠。進一步地,軟墊具有柔性,對千斤頂形成包圍,能夠防止千斤頂滑移。進一步地,固定支架包括兩部分頂板與上側板、底座與下側板,兩側板固定連接,便于加工制造,且整體結構強度高。更進一步地,上側板、下側板不是直板,采用具有彎折段的彎板,能偶避讓周圍的零部件,具有更高的結構強度。附圖說明圖1為其他車型千斤頂固定方式布局示意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布局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圖4為剪式千斤頂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裝配后的示意圖(千斤頂未旋至頂端);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主視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俯視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仰視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左視圖;圖10為圖9的A向視圖。符號說明1_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11-底座,12-頂板,13-上側板,131-彎折段,132-焊接定位孔,14-下側板,141-彎折段,142-焊接定位孔,15-凹陷部,151-定位孔,152-調節孔,153-橫向凹陷部,154-第一縱向凹陷部,155-第二縱向凹陷部,156-第三縱向凹陷部,16-第一夾板,17-第二夾板,18-第三夾板,19-軟墊,2-剪式千斤頂,21-基座,22-頂頭,23-絲杠,3-車身,4-墊片。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在附圖中示出的坐標系中,X代表橫向,既固定支架長度方向,代表縱向,既固定支架寬度方向;Z代表垂直方向,既與固定支架高度方向。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說明書中所采用的術語“長度”指的是縱向延伸范圍;“上”、“下”指的是垂直方向上的相對位置關系,“高度”指的是垂直方向上的延伸范圍;“側面”指的是橫向相對位置關系,“寬度”指的是橫向延伸范圍。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布局示意圖。如圖2所示,剪式千斤頂2與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I卡接,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I與車身3固定連接。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能夠固定到車身3的任意位置,只要與周圍部件不干涉即可,優選將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置于后地板(車身后備箱鈑金)處,與備胎靠近,方便使用。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I與車身3固定連接能夠通過鉚接、焊接、螺栓連接來實現,優選螺栓連接,便于拆裝。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如圖3所示,一種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1,其包括底座11、頂板12、側板、第一夾板16。側板與第一夾板16相對置于底座11上,側板16連接底座11與頂板12,底座11與車身3固定連接,第一夾板16和側板沿寬度方向上將千斤頂基座21卡住,底座11與頂板12沿高度方向上將千斤頂2卡住,頂板12與底座11的距離大于千斤頂下極限高度且小于所述千斤頂上極限高度。側板能夠是獨立的板件、也能夠與底座11、頂板12為一體成型。優選的,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I包括上側板13、下側板14,上側板13與頂板12為一體成型,下側板14與底座11為一體成型,上側板13與下側板14固定連接。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I的材料為SPCC,鋼板厚度優選為2_。上側板13與下側板14的固定連接能夠通過鉚接、焊接、螺栓連接來實現,優選搭焊,整體結構強度好。上側板13與下側板14邊緣具有焊接定位孔132、142。上側板13、下側板14能夠是直板、彎板。優選的,上側板13具有彎折段131、下側板14具有彎折段141,形成了梯形的側面,是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I的整體結構強度更好。圖4為剪式千斤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頂板;側板;第一夾板;所述側板與所述第一夾板相對置于底座上,所述側板連接所述底座與所述頂板,所述底座與車身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夾板和所述側板沿寬度方向上將所述千斤頂基座卡住,所述底座與所述頂板沿高度方向上將所述千斤頂卡住,所述頂板與所述底座的距離大于所述千斤頂下極限高度且小于所述千斤頂上極限高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頂板; 側板; 第一夾板; 所述側板與所述第一夾板相對置于底座上,所述側板連接所述底座與所述頂板,所述底座與車身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夾板和所述側板沿寬度方向上將所述千斤頂基座卡住,所述底座與所述頂板沿高度方向上將所述千斤頂卡住,所述頂板與所述底座的距離大于所述千斤頂下極限高度且小于所述千斤頂上極限高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第二夾板,所述第二夾板沿長度方向將千斤頂夾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板為底座的翻邊,且/或第二夾板為底座的翻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具有第三夾板,所述第三夾板沿寬度方向將千斤頂夾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具有連接孔。6.根據權利 要求5所述的剪式千斤頂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翟曉紅,殷紅敏,李海亮,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