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菌型的保護膜和其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利用30~300線表面處理輪,將硬化抗菌劑涂在基材的第一表面上后經UV燈照射硬化形成一抗菌層。由于本發明專利技術在基材的一表面利用30-300線的處理輪均勻地將具有抗刮性與抗菌的溶劑涂至表面形成抗刮抗菌層,且此抗菌層的抗菌指標符合常規標準: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腸埃希氏菌抗菌活動值符合JISZ2801:2010的標準,避免人體在表面觸摸后細菌交叉傳播現象,尤其是手指上有傷口的,傳播速度更快。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數碼產品的屏幕保護膜,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抗菌的屏幕保護膜,本專利技術還涉及該保護膜的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的數碼產品(手機、MP4、PSP、便攜電腦)的屏幕比較容易刮傷,作為一種發展趨勢,而現有的數碼產品(特別是手機)屏幕均需要附上一層屏幕保護膜,一般采用PC保護膜、PET保護膜,這類的文獻可以參考專利ZL200920169661.1的中國技術專利“屏幕保護膜”(授權公告號CN201514774U)。另外,屏幕保護膜為了適應人們的需求,各種功效的保護膜出現,譬如,屏幕保護膜為了抗劃傷,表面會復合一層加硬層,此種方案很好解決了手機屏幕表面易于劃傷的缺點。但是,手機或者數碼產品一天內會被多次接觸,其表面會留下很多細菌,尤其,對于現今越來越多的流行性病毒傳染,雖然現有很多抗菌液產生,但實用性不強,持久性不好。目前具有抗刮功效又具有抗菌效果的保護膜至今沒有出現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數碼產品具有抗菌功效的屏幕保護膜。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數碼產品具有抗菌功效的屏幕保護膜的制備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一種抗菌型的保護膜,包括一第一保護層、基材,膠粘層以及脫離膜,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硬化抗菌劑的抗菌層布置于基材的第一表面,所述的膠粘層置于基材的第二表面,所述脫離層連接于膠粘層上。其中,優選方案為: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包括可抗刮或防油污或防指紋或防炫光的膜層。其中,優選方案為:所述抗菌層的厚度為0.001MM…0.1MM,且所述抗菌層具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腸埃希氏菌抗菌活動值符合JIS Z 2801:2010,所述抗菌層的表面抗刮硬度為:Η 5Η。本專利技術還包括一種抗菌型的保護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包括利用30^300線表面處理輪,將硬化抗菌劑涂在基材的第一表面上后經UV燈照射硬化形成一抗菌層。其中,優選方案為:抗菌劑包括壓克力、聚脂以及氟丙烯酸化合物的硬化劑里加入千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異噻唑啉酮化合物。其中,優選方案為:在步驟一之前包括步驟二、在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涂覆可抗刮或防油污或防指紋或防炫光的膜層。本專利技術在基材的一表面利用30-300線的處理輪均勻地將具有抗刮性與抗菌的溶劑涂至表面形成抗刮抗菌層,且此抗菌層的抗菌指標符合常規標準: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腸埃希氏菌抗菌活動值符合JIS Z 2801:2010的標準,避免人體在表面觸摸后細菌交叉傳播現象,尤其是手指上有傷口的,傳播速度更快。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種抗菌型的保護膜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更好說明本專利技術抗菌型保護膜的結構和制備方法,特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描述。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膜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一種抗菌型的保護膜I包括第一層保護膜11,厚度為0.025MM…0.1MM的聚脂膜保護層,或聚丙稀,或聚乙稀薄膜的單片結構。一基材12,所述基材為0.036MM…0.3MM聚脂膜(PET),所述基材12的第一表面上厚度為0.001MM…0.1MM,硬化抗菌劑涂在聚脂膜面形成的抗菌層121。所述基材12的第二表面形成一厚度為10 50 μ m有機娃膠層122, 還包括一脫離膜13, 其厚度為0.025MM…0.1MM的聚脂膜保護層,或聚丙稀,或聚乙稀薄膜的單片結構,粘附于所述有機硅膠層。在使用本專利技術保護膜時,先將脫離膜13從基材12上撕離,利用有基材12上的機硅膠層122黏結于需要保護的屏幕上;后撕離第一層保護膜11,使基材12的抗菌層121暴露于空氣中和人手指直接接觸。這樣,不難看出,本實施例的保護膜I分成三個完整的膜層,第一保護層11,基材12以及脫離層13,而基材12由具有抗菌功效的抗菌層121和具有粘接功效的膠黏層122組成。當然,本專利技術僅僅從抗菌層121解決本專利技術抗菌功效,但是為了滿足基材12現有技術具有可抗刮或防油污或防指紋或防炫光的功效,僅只需要在此具有該功效的基材12的表面依據本專利技術方法形成抗菌層121即可,而達到即具有可抗刮或防油污或防指紋或防炫光功效,同時還具有抗菌功效。本專利技術抗菌型的保護膜I的制作方法為:步驟一、利用3(Γ300線表面處理輪,將硬化抗菌劑涂在基材的第一表面上后經UV燈照射硬化形成一抗菌層,干燥后,表面抗刮硬度可達到Η-5Η ;步驟二、以沉積好抗菌層的基材的第二表面形成膠粘層,烘箱干燥后,再將脫離層貼附于膠粘層上。其中,本實施例的抗菌劑包括壓克力、聚脂以及氟丙烯酸化合物的硬化劑里加入千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異噻唑啉酮化合物。對于抗菌層的抗菌效果,本實施例對該抗菌效果在SGS實驗室得出表I所示的數據,該數據中,對照樣品為不具有抗菌層的塑料膜,從如下的表I中不難推斷出:本實施例對該抗菌層的抗菌型能進行測試,其抗菌標準達到: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腸埃希氏菌抗菌活動值符合JIS Z 2801:2010的標準。表1.抗菌層相對沒有抗菌層的塑料膜的對比抗菌性能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抗菌型的保護膜,包括一基材、膠粘層以及脫離膜,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硬化抗菌劑的抗菌層布置于基材的第一表面,所述的膠粘層置于基材的第二表面,所述脫離層連接于膠粘層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抗菌型的保護膜,包括一基材、膠粘層以及脫離膜,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硬化抗菌劑的抗菌層布置于基材的第一表面,所述的膠粘層置于基材的第二表面,所述脫離層連接于膠粘層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抗菌型的保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包括可抗刮或防油污或防指紋或防炫光的膜層。3.權利要求1或2所述抗菌型的保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層的厚度為0.0OlMM^0.匪。4.權利要求1或2所述抗菌型的保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層具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腸埃希氏菌抗菌活動值符合JIS Z 2801:2010。5.權利要求1或2所述抗菌型的保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層的表面抗刮硬度為:H飛H。6.一種抗菌型的保護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包括利用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成團,
申請(專利權)人:王成團,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