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將塑膠機構固著于金屬殼體的方法,其步驟包含有:成型一金屬殼體,使其具有一內側面與一外側面;以物理加工方式成型一貼合面區域于該金屬殼體的內側面;成型一粘著層覆蓋于該貼合面區域的相對位置上;以及以塑膠注塑方式成型一塑膠機構件于該粘著層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金屬塑膠復合件的制造方法,特別是涉及。
技術介紹
近年來,由于可攜式電子產品朝輕、薄、短、小的趨勢發展,需采用輕化且具備高剛性的金屬機殼,這使得金屬機殼結合塑膠機構件的復合材料結構技術成為業界的發展重點。過去傳統的作法是分別將金屬件與塑膠件成型后,再在金屬件上涂膠,然后將金屬件與塑膠件對準疊放,最后施以壓合膠合。然而,應用于3C產品的金屬機殼通常不是單純的平面結構,而是具有不規則曲面,塑膠件也具相對應的曲面,此曲面對曲面的膠合制作工藝十分困難,因此造成良率無法提升。在相關的現有技術中,日本特開2011-73191公開號揭示了一種將碳纖強化塑膠(CFRP)預浸材(prepreg)與金屬合金強力固接的方法,參見圖1,其特征是先將CFRP預浸材12與金屬合金11的預定表面加以粗化后,再分別施以單液性(one-pack type)環氧樹脂接著劑,之后使涂有接著劑的表面相接觸、固化并膠合。其中將金屬合金11的預定表面粗化需施以特殊藥水,形成納米孔洞表面。日本特開2010-274600公開號則揭示了一種金屬合金與熱硬化樹脂的復合體的制造方法,參見圖2,其特征是先將金屬合金件I的表面施以特殊藥水,蝕出納米孔洞表面,繼之,還需要再形成金屬氧化物或金屬磷化物的表面層,最后以埋入注塑成型技術將塑膠件4成型在此金屬合金件I的表面。日本特開2007-179952公開號則揭示了一種按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將一外按鍵部(outside keytop piece)的一金屬涂膜與一內按鍵部(inside keytop piece)的一白色涂膜通過一融著層(fusion layer)組合固著。日本特開2009-81030公開號則揭示了一種壓扣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將用來接著蓋件(cover member)與按鍵(key top)的粘著劑以點狀陣列形成在該蓋件與該按鍵之間,以方便制造過程中的除氣(degassing)。中國CN1827839專利公開號則是揭露了一種金屬表面處理方法,其特征是先將金屬件施以底漆涂布,繼之,以真空鍍膜披覆金屬薄膜層,后再施以透明硬膜噴涂保護,該方法主要是通過真空鍍膜制作工藝進行鎂合金外觀件的表面處理,以產生具有金屬外觀質感的鎂合金產品。日本特開2011-11505公開號揭示了一種以注塑成型制作金屬樹脂復合品的方法,參見圖3,可以在金屬件20的背面模塑成型樹脂機構的同時,在金屬件20的外觀面以裝飾片(decorative sheet)F 形成裝飾。日本特開2011-11505公開號揭示了一種復合品的制造方法,通過注塑溶融樹脂時,同時將加飾層形成在金屬體的一面,并使金屬體及注塑樹脂的復合品模塑成模具所期的形狀。日本特開2011-73314公開號揭示了一種與透明埋入材料注塑成型樹脂的方法,參見圖4,可以提高成型于透明埋入材料3周邊的樹脂件的強度,其特點是在透明埋入材料3周圍提供一金屬框體4,再將一接著層5貼合于該透明埋入材料與該金屬框體構成的一面,然后注塑成型樹脂,形成一圍繞該透明埋入材料的樹脂件7,且使該樹脂件至少與該金屬框體的周緣接合。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解決先前技術的不足與缺點。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較佳實施例,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步驟包含有成型一金屬殼體,使其具有一內側面與一外側面;以物理加工方式成型一貼合面區域于該金屬殼體的內側面;成型一粘著層覆蓋于該貼合面區域的相對位置上;以及以塑膠注塑方式成型一塑膠機構件于該粘著層上。為了使貴審查委員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及
技術實現思路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專利技術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附圖僅供參考與輔助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專利技術加以限制者。附圖說明本說明書含有附圖并于文中構成了本說明書的一部分,以使閱者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有進一步的了解。該些圖示描繪了本專利技術一些實施例并連同本文描述一起說明了其原理。在該些圖示中圖1為日本特開2011-73191公開號的碳纖強化塑膠預浸材與金屬合金強力固接的不意圖;圖2為日本特開2010-274600公開號的金屬合金與熱硬化樹脂的復合體的示意圖;圖3為日本特開2011-11505公開號的一種以注塑成型制作金屬樹脂復合品的示意圖;圖4為日本特開2011-73314公開號的一種與透明埋入材料注塑成型樹脂的方法的不意圖;圖5例不本專利技術金屬殼體具有塑膠機構的復合件的側視圖;圖6A為圖5的金屬殼體具有塑膠機構的復合件,沿著切線1-1’的剖面示意圖;圖6B為圖6A中圓圈處的放大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所繪示的制作金屬殼體具有塑膠機構的復合件的流程不意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另一較佳實施例所繪示的制作金屬殼體具有塑膠機構的復合件的流程示意圖。需注意本說明書中的所有圖示皆為圖例性質。為了清楚與方便圖示說明之故,圖示中的各部件在尺寸與比例上可能會被夸大或縮小地呈現。圖中相同的參考符號一般而言會用來標示修改后或不同實施例中對應或類似的特點。主要元件符號說明I金屬殼體具有塑膠機構的復合件10金屬殼體12塑膠機構件12a信號接孔12b組裝結構12c結構補強結構101裝飾層112接著層SO內側面SI外側面Sb貼合面SlOO 子流程S102 子流程S200 子流程S202 子流程MOl金屬素材進料MO2沖壓成型M03銑削加工M04去毛邊MO5貼合面表面處理M06 清潔M07披覆接著劑M08 烘烤Mll金屬素材進料M12貼合面表面處理M13沖壓成型M14銑削加工M15去毛邊Ml6 清潔M17表面裝飾處理M18披覆接著劑M19 烘烤POl塑料進料P02 干燥P03埋入注塑P04去毛邊P05表面裝飾處理P06 整形P07后段品管步驟Pll塑料進料P12 干燥P13埋入注塑P14去毛邊P15 整形P16后段品管步驟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的細節描述中,元件符號會被用來標示在隨附的圖示中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并且以可實行該實施例的特例描述方式來表示。這類實施例會說明足夠的細節以使該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士得以具以實施。閱者須了解到本專利技術中也可采行其他的實施例,或是在不悖離文中所述實施例的前提下作出任何結構性、邏輯性、及步驟順序上的改變。因此,下文的細節描述將不欲被視為是一種限定,反之,其中所包含的實施例將由隨附的權利要求來加以界定。請參閱圖5、圖6A及圖6B,其中圖5為本專利技術金屬殼體具有塑膠機構的復合件的側視圖,圖6A為圖5的金屬殼體具有塑膠機構的復合件,沿著切線1-1’的剖面示意圖,圖6B為圖6A中圓圈處的放大示意圖。本專利技術金屬殼體具有塑膠機構的復合件可以是手機機殼或電池背蓋等等。如圖5及圖6A所示,本專利技術金屬殼體具有塑膠機構的復合件I包含一金屬殼體10以及一成型于金屬殼體10的內側面SI上的塑膠機構件12,其中,塑膠機構件12包括信號接孔12a、組裝結構12b及/或結構補強結構12c。塑膠機構件12注塑成型在金屬殼體10的一內側面SI的一貼合面Sb上,詳細言之,貼合面Sb在進行注塑前,預先以物理加工方式或化學方式成型,并在貼合面Sb上設置一接著層112,而塑膠機構件12注塑成型在接著層112上,而與金屬殼體10構成緊密結合。另外,在金屬殼體10的一外側面SO上,則可以披覆一表面裝飾層101,以獲得不同外觀質感表現。前述用以成型貼合面Sb的以物理加工方式可以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將塑膠機構固著于金屬殼體的方法,其步驟包含有:成型一金屬殼體,使其具有內側面與外側面;以物理加工方式成型一貼合面區域于該金屬殼體的該內側面;成型一粘著層覆蓋于該貼合面區域的相對位置上;以及以塑膠注塑方式成型一塑膠機構件于該粘著層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將塑膠機構固著于金屬殼體的方法,其步驟包含有: 成型一金屬殼體,使其具有內側面與外側面; 以物理加工方式成型一貼合面區域于該金屬殼體的該內側面; 成型一粘著層覆蓋于該貼合面區域的相對位置上;以及 以塑膠注塑方式成型一塑膠機構件于該粘著層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將塑膠機構固著于金屬殼體的方法,其中該物理加工方式包含有噴砂粗化處理、激光蝕刻粗化處理、等離子體處理(plasma)、紫外光等離子體處理(UVPlasma)或模具壓合成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將塑膠機構固著于金屬殼體的方法,其中該粘著層以噴涂、點膠或印刷方式成型。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將塑膠機構固著于金屬殼體的方法,其中該粘著層包含有一接著劑。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將塑膠機構固著于金屬殼體的方法,其中該粘著層包含有一耦合劑。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將塑膠機構固著于金屬殼體的方法,其中成型該粘著層之后,進行一烘烤制作工藝。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將塑膠機構固著于金屬殼體的方法,其中另包含有一表面裝飾處理步驟。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將塑膠機構固著于金屬殼體的方法,其中另包含有: 在該金屬殼體的該外側面上設置一裝飾層。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將塑膠機構固著于金屬殼體的方法,其中該裝飾層以印刷、涂裝或鋁陽極處理,該金屬殼體的該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友志,游世甫,劉張禮,
申請(專利權)人:毅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