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多接口智能身份認證裝置,包括一貼片卡和一讀卡器,所述貼片卡包括第一接口、處理芯片和存儲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與上位機連接,從上位機接收身份認證請求,并將密鑰發送給上位機;所述處理芯片,與所述第一接口連接,用于根據所述第一接口接收到的身份認證請求從所述存儲裝置中讀取密鑰發送給所述上位機;所述存儲裝置,與所述處理芯片連接,用于存儲密鑰;所述讀卡器包括一SIM卡插槽,所述SIM卡插槽中設有可與所述貼片卡的第一接口連接的SIM卡接口,所述讀卡器上還設有與所述SIM卡接口連接的USB接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提供多種接口,既可在計算機上使用,也可以在便攜智能設備上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智能身份認證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多接口智能身份認證裝置。
技術介紹
在網絡安全領域中,尤其是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身份認證中,現有的作為身份誰用的認證裝置一般都是采用USB接口的,而USB接口 一般只在計算機或筆記本電腦上才配置。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便攜設備越來越普及,而人們往往喜歡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來完成原來要在計算機上進行的工作,例如使用網上銀行、政務管理系統等,現有的網上銀行、政務管理系統等也開始支持多平臺、多操作系統。但是,由于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便攜設備受體積所限,一般不會配置USB接口,因此在身份的安全認證上,現有的USB Key是不能使用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有多種接口的,可以適于多種平臺使用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多接口智能身份認證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多接口智能身份認證裝置,包括一貼片卡和一讀卡器,所述貼片卡包括第一接口、處理芯片和存儲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與上位機連接,從上位機接收身份認證請求,并將密鑰發送給上位機;所述處理芯片,與所述第一接口連接,用于根據所述第一接口接收到的身份認證請求從所述存儲裝置中讀取密鑰發送給所述上位機;所述存儲裝置,與所述處理芯片連接,用于存儲密鑰;所述讀卡器包括一 SIM卡插槽,所述SM卡插槽中設有可與所述貼片卡的第一接口連接的SM卡接口,所述讀卡器上還設有與所述SM卡接口連接的USB接口。進一步地,所述處理芯片與存儲裝置設置于貼片卡的基片中,所述第一接口設于基片的一側表面。進一步地,所述基片的另一側表面設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分別與處理芯片和標準的SM卡連接。進一步地,所述讀卡器中還設有藍牙模塊,所述藍牙模塊分別與所述SM卡接口及USB接口連接。進一步地,所述讀卡器中還設有蓄電池,所述蓄電池分別與所述USB接口及藍牙模塊連接。進一步地,所述讀卡器中還設有WIFI模塊,所述WIFI模塊分別與所述SM卡接口及USB接口連接。進一步地,所述讀卡器中還設有蓄電池,所述蓄電池分別與所述USB接口及WIFI模塊連接。進一步地,所述讀卡器中還設有紅外模塊,所述紅外模塊分別與所述SM卡接口及USB接口連接。進一步地,所述讀卡器中還設有蓄電池,所述蓄電池分別與所述USB接口及紅外模塊連接。本技術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多接口智能身份認證裝置,可以提供多種接口,既可以在傳統計算機上使用,也可以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便攜智能設備上使用,大大提高了便攜智能設備的安全性,從而使用戶可以在便攜智能設備上完成所需要的工作,提高了靈活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多接口智能身份認證裝置中貼片卡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多接口智能身份認證裝置的原理框圖。圖中1.第一接口,2.第二接口,3.處理芯片,4.存儲裝置,5.基片。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術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本技術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多接口智能身份認證裝置,包括一貼片卡和一讀卡器。如圖1所示,貼片卡包括第一接口1、處理芯片3和存儲裝置4,其中第一接口 1,用于與上位機連接,從上位機接收身份認證請求,并將密鑰發送給上位機;處理芯片3,與第一接口 I連接,用于根據第一接口 I接收到的身份認證請求從存儲裝置4中讀取密鑰發送給上位機;存儲裝置4,與處理芯片3連接,用于存儲密鑰。其中,貼片卡的形狀、大小與普通的手機SM卡相當,而厚度較小,且第一接口 I的端子與標準的手機SIM卡一致。該貼片卡可以獨立使用,即插入手機的SIM卡插槽中,和手機之間建立通信連接,手機作為上位機,而貼片卡作為手機的硬件密鑰使用。參見圖1,處理芯片3與存儲裝置4設置于貼片卡的基片5中,第一接口 I設于基片5的一側表面。而在基片5的另一側表面設有第二接口 2,第二接口 2是標準的SIM讀取接口,第二接口 2可以與標準的SIM卡連接。在實際使用時,可以將本貼片卡貼合于標準的SIM卡表面,其中第二接口 2與SIM卡的端子接觸,然后一起插入手機的SIM卡插槽。如此,對于手機向貼片卡所發送的數據,處理芯片進行判斷,如果該數據為身份驗證請求,則處理芯片根據請求從存儲裝置4中讀取出密鑰發送給手機;如果該數據為其它數據,例如手機的通信數據等,則由處理芯片3通過第二接口 2透傳給手機SM卡。另外,也可以將手機通過數據線或藍牙接口等與電腦設備連接,這樣,無需取出貼片卡即可訪問證書設備,從而將手機當作硬件密鑰使用。如圖2所示,讀卡器包括一 SM卡插槽,SM卡插槽中設有可與貼片卡的第一接口連接的SM卡接口,讀卡器上還設有與SM卡接口連接的USB接口。當需要將本技術的多接口密鑰用于手機之外的其它設備時,將貼片卡插入讀卡器的SIM插槽中,使貼片卡的第一接口與SIM卡插槽中的SIM接口連接,然后將USB接口連接于計算機的USB插槽,使貼片卡與計算機的連接,實用傳統USB Key的功能。另外,還可以在讀卡器中設置藍牙模塊、WIFI模塊或紅外模塊,藍牙模塊、WIFI模塊或紅外模塊均分別與USB接口和SM卡接口連接,藍牙模塊、WIFI模塊或紅外模塊由USB接口供電,可以通過無線方式與其它設備實現連接。例如通過藍牙模塊與平板電腦連接。當然,為了使用更方便,還可以在讀卡器設置蓄電池,蓄電池分別與USB接口及藍牙模塊、WIFI模塊或紅外模塊連接,由蓄電池為藍牙模塊、WIFI模塊或紅外模塊供電,且可由USB接口充電。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技術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基礎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換,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多接口智能身份認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貼片卡和一讀卡器,所述貼片卡包括第一接口、處理芯片和存儲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與上位機連接,從上位機接收身份認證請求,并將密鑰發送給上位機;所述處理芯片,與所述第一接口連接,用于根據所述第一接口接收到的身份認證請求從所述存儲裝置中讀取密鑰發送給所述上位機;所述存儲裝置,與所述處理芯片連接,用于存儲密鑰;所述讀卡器包括一SIM卡插槽,所述SIM卡插槽中設有可與所述貼片卡的第一接口連接的SIM卡接口,所述讀卡器上還設有與所述SIM卡接口連接的USB接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多接口智能身份認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貼片卡和一讀卡器,所述貼片卡包括第一接口、處理芯片和存儲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與上位機連接,從上位機接收身份認證請求,并將密鑰發送給上位機;所述處理芯片,與所述第一接口連接,用于根據所述第一接口接收到的身份認證請求從所述存儲裝置中讀取密鑰發送給所述上位機;所述存儲裝置,與所述處理芯片連接,用于存儲密鑰;所述讀卡器包括一 SM卡插槽,所述SM卡插槽中設有可與所述貼片卡的第一接口連接的SM卡接口,所述讀卡器上還設有與所述SM卡接口連接的USB接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多接口智能身份認證裝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芯片與存儲裝置設置于貼片卡的基片中,所述第一接口設于基片的一側表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多接口智能身份認證裝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的另一側表面設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分別與處理芯片和標準的SM卡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移動終端的多接口智能身份認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倪東,張潔,王更,何一聞,呂航,孫濤,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市東城區信息資源管理服務中心,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