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柴油機高壓噴油泵進回油結構
本技術涉及柴油機高壓噴油泵燃油結構。
技術介紹
240/275系列柴油機每個氣缸有一個高壓燃油噴油泵,高壓噴油泵前端有進、回油 口各一個,需要布置相應管路或結構將燃油輸送到各高壓噴油泵進油口,再由回油口將多 余的燃油通過相應管路或結構輸送出來。目前廣泛采用的方式為兩個扣壓膠管分別連接到高壓噴油泵的進、回油口上,多 個高壓噴油泵的扣壓膠管分別連接到一根進油總管和一根回油總管上。但是扣壓膠管使用 壽命短,容易破裂造成燃油飛濺而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所以在一些行業標準中扣壓膠管 被限制用作高壓噴油泵進回油等管路。為滿足相應標準要求、消除隱患,高壓噴油泵的進回油管也改用過無縫鋼管,但是 無縫鋼管彎制誤差大,并且尺寸固定后更無法彌補進、回油總管的制造誤差,帶來很大的安 裝困難,密封效果也不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扣押膠管、無縫鋼管結構的不足,使高壓噴 油泵進、回油連接結構密封可靠、安裝簡單。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柴油機高壓噴油泵進回油結構,高壓噴油泵前端 設有進油口、回油口各一個,其特征在于進油口、回油口均與連接塊相連,連接塊上設有進 油通道和回油通道,進油口與進油通道相連通、回油口與回油通道相連通,進油通道和回油 通道在連接塊上均設有兩個接口,相鄰兩個連接塊的進油通道的接口通過連接管連接,相 鄰兩個連接塊的回油通道的接口通過連接管連接。連接塊上的進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并列設置。連接塊通過進油空心螺釘和回油空心螺釘連接于高壓噴油泵,進油空心螺釘中的 通孔與進油口相連通,進油空心螺釘管壁上設有通油孔,通油孔外部連通連接 ...
【技術保護點】
柴油機高壓噴油泵進回油結構,高壓噴油泵(1)前端設有進油口、回油口各一個,其特征在于:進油口、回油口均與連接塊(4)相連,連接塊(4)上設有進油通道和回油通道,進油口與進油通道相連通、回油口與回油通道相連通,進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在連接塊(4)上均設有兩個接口,相鄰兩個連接塊(4)的進油通道的接口通過連接管(7)連接,相鄰兩個連接塊(4)的回油通道的接口通過連接管(7)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柴油機高壓噴油泵進回油結構,高壓噴油泵(I)前端設有進油口、回油口各一個,其特征在于進油口、回油口均與連接塊(4)相連,連接塊(4)上設有進油通道和回油通道,進油口與進油通道相連通、回油口與回油通道相連通,進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在連接塊(4)上均設有兩個接口,相鄰兩個連接塊(4)的進油通道的接口通過連接管(7)連接,相鄰兩個連接塊(4)的回油通道的接口通過連接管(7)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高壓噴油泵進回油結構,其特征在于連接塊(4)上的進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并列設置。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機高壓噴油泵進回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塊(4)通過進油空心螺釘(10)和回油空心螺釘(8)連接于高壓噴油泵(1),進油空心螺釘(10)中的通孔與進油口相連通,進油空心螺釘(10)管壁上設有通油孔,通油孔外部連通連接塊(4) 內的空腔,空腔與進油通道向連通;回油空心螺釘(8)中的通孔與回油口相連通,回油空心螺釘(8)管壁上設有通油孔,通油孔外部為空腔,空腔與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雙成,郭桂林,馬越,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北車集團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