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移動破碎站及其支撐行走裝置,該移動破碎站支撐行走裝置包括,底盤,其中,所述底盤底部設置有至少三組履帶行走機構。底盤底部可回轉地設置三組履帶行走機構,三組履帶行走機構分別為第一履帶行走機構、第二履帶行走機構和第三履帶行走機構;底盤包括:用于支撐所述移動破碎站的裝料輸送裝置的第一支撐部;以及用于支撐所述移動破碎站的破碎裝置的第二支撐部;其中,所述第一履帶行走機構與所述第二履帶行走機構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支撐部的兩側;所述第三履帶行走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部底部,通過至少三組履帶行走機構來支撐破碎站,能夠使破碎站支撐更平穩,提高破碎站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
,特別是涉及一種移動破碎站及其支撐行走裝置。
技術介紹
在采礦中,利用不同的開采設備和開采方法所獲得的礦物的尺寸是極其不均勻的,并且在碎裂的礦物中經常存在非常大的塊,其不適合在輸送帶上輸送。因此,大多數情況需要使用破碎裝置,將塊狀的可破碎的礦物,例如礦石(鐵礦石、褐鐵礦石、銅礦石、金礦石)、巖石(花崗石、硬石、石膏巖、蛇紋石、石灰石)、煤、油頁巖、泥灰巖、粘土和廢料減小到所期望的、預定的最大顆粒尺寸。出于對采礦和剝離工作面推進速度的考慮,破碎站有固定式的破碎機和移動式的破碎機。移動式破碎機通常只有兩個履帶行走機構或者兩組履帶行走機構,在移動式破碎機結構龐大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整車不穩定,從而影響破碎站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旨在提出一種移動破碎站及其支撐行走裝置,以解現有移動破碎站不穩定,影響使用壽命的問題。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移動破碎站支撐行走裝置,包括底盤,所述底盤底部設置有至少三組履帶行走機構。進一步地,所述底盤底部可回轉地設置三組履帶行走機構,三組履帶行走機構分別為第一履帶行走機構、第二履帶行走機構和第三履帶行走機構;所述底盤包括用于支撐所述移動破碎站的裝料輸送裝置的第一支撐部;以及,用于支撐所述移動破碎站的破碎裝置的第二支撐部;其中,所述第一履帶行走機構與所述第二履帶行走機構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支撐部的兩側;所述第三履帶行走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部底部。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履帶行走機構、所述第二履帶行走機構和所述第三履帶行走機構均包括并排連接的兩個行走履帶;所述第一履帶行走機構通過第一連桿連接在所述底盤底部;所述第二履帶行走機構通過第二連桿連接在所述底盤底部;所述第三履帶行走機構通過第三連桿連接在所述底盤底部。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桿球鉸接在所述底盤底部;所述第二連桿球鉸接在所述底盤底部;所述第三連桿球鉸接在所述底盤底部。進一步地,所述底盤底部可回轉地設置四組履帶行走機構,四組履帶行走機構分別為第一履帶行走機構、第二履帶行走機構、第三履帶行走機構和第四履帶行走機構;所述底盤包括用于支撐所述移動破碎站的裝料輸送裝置的第一支撐部;以及,用于支撐所述移動破碎站的破碎裝置的第二支撐部;其中,所述第一履帶行走機構與所述第二履帶行走機構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支撐部的兩側;所述第三履帶行走機構與第四履帶行走機構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部底部。根據本技術的另一方面,本技術還提供一種移動破碎站,所述移動破碎站設置有上述任一項所述的移動破碎站支撐行走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移動破碎站支撐行走裝置,包括底盤所述底盤底部設置有至少三組履帶行走機構。底盤底部可回轉地設置三組履帶行走機構,三組履帶行走機構分別為第一履帶行走機構、第二履帶行走機構和第三履帶行走機構;底盤包括用于支撐所述移動破碎站的裝料輸送裝置的第一支撐部;以及用于支撐所述移動破碎站的破碎裝置的第二支撐部;其中,所述第一履帶行走機構與所述第二履帶行走機構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支撐部的兩側;所述第三履帶行走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部底部,通過至少三組履帶行走機構來支撐破碎站,能夠使破碎站支撐更平穩,提高破碎站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中的移動式破碎站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0、破碎站;1、裝料容器;11、支撐梁;12、底盤;13、履帶行走機構;14、電氣系統箱體;2、輸送裝置;3、破碎裝置;4、破碎裝置安裝底座;5、球鉸接機構;6、第一回轉支撐軸承裝置;7、卸料排料裝置;71、上擺位置;72、下擺位置;8、第二回轉支撐軸承裝置;9、支撐平臺框架;91、驅動電機。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指出,本部分中對具體結構的描述及描述順序僅是對具體實施例的說明,不應視為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有任何限制作用。本技術實施例中提供的一種破碎站100,如圖1-圖2所示,包括裝料輸送裝置、破碎裝置3、卸料排料裝置7、支撐機構和支撐單元,其中,裝料輸送裝置用于盛裝待破碎物料,并輸送所述待破碎物料;破碎裝置3與所述裝料輸送裝置連接,用于破碎待破碎物料;卸料排料裝置7設置在所述破碎裝置3出料口處,用于將破碎裝置3破碎后的物料進行排料處理和卸料處理;還有設置在所述破碎裝置3底部的支撐機構,卸料排料裝置7安裝在所述支撐機構上;其中,所述支撐機構能夠帶動所述卸料排料裝置7相對破碎裝置3橫向擺動;并能控制所述卸料排料裝置7縱向擺動;以及設置在所述支撐機構底部的支撐單元;其中所述支撐機構能夠帶動所述卸料排料裝置7相對所述支撐單元橫向擺動。通過裝料輸送裝置將待破碎的物料輸送到破碎裝置3內,然后經破碎裝置3破碎后送到卸料排料裝置7內,進行排料和卸料處理,裝料輸送裝置一端部通過支撐單元支撐,另一端搭接在破碎裝置3上,破碎裝置3通過支撐機構支撐,支撐機構安裝在支撐單元上;卸料排料裝置7安裝在支撐機構上,可以隨支撐機構旋轉,并可通過支撐機構上的控制元件控制做俯仰運動;以使移動站結構簡單,更緊湊,使用壽命長。支撐機構包括支撐平臺框架9、第一回轉支撐裝置、第二回轉支撐裝置、卸料排料臂鉸接支撐組件、第一驅動組件和第二驅動組件。其中,第一回轉支撐裝置設置在所述支撐平臺框架9頂端,第一回轉支撐裝置頂部設置有破碎裝置安裝底座4,破碎裝置安裝底座4上安裝破碎裝置3,通過第一回轉支撐裝置可以使支撐平臺框架9相對于破碎裝置3做橫向擺動;第二回轉支撐裝置設置在支撐平臺框架底端,第二回轉支撐裝置頂部部設置有支撐平臺框架安裝座,支撐平臺框架安裝座通過第二回轉支撐裝置安裝在支撐單元上,通過第二回轉支撐裝置上設置驅動電機91,通過驅動電機91驅動可以使支撐平臺框架9相對于支撐單元做橫向擺動;卸料排料臂鉸接支撐組件設置在支撐平臺框架9內,卸料排料臂支撐組件與所述卸料排料裝置7的卸料排料臂鉸接,并為所述卸料排料裝置7縱向擺動提供支點。進一步優選地,支撐平臺框架9為一體結構或者桁架結構;而且,如圖1所示,第一回轉支撐裝置為第一回轉支撐軸承裝置6 ;其中,第一回轉支撐軸承裝置6的外圈與破碎裝置3安裝底座固定;第一回轉支撐軸承裝置6的內圈與支撐平臺框架9頂部固定;第二回轉支撐裝置為第二回轉支撐軸承裝置8,其中,第二回轉支撐軸承裝置8的內圈與回轉支撐平臺框架9安裝座固定連接;第二回轉支撐軸承裝置8的外圈與支撐平臺框架9底部固定連接。支撐單元包括與支撐平臺框架9安裝座連接的底盤12 ;以及設置在底盤12底部的行走機構,以實現破碎站100的移動行走。另外,底盤12上固定有用于支撐裝料輸送裝置的三角支撐架。以使裝料輸送裝置更穩固。進一步優選地,底盤12底部設置有至少三組履帶行走機構13。如圖1和圖2所示,底盤12底部可回轉地設置三組履帶行走機構13,其設置三組履帶行走機構的方式為三組履帶行走機構13分別為第一履帶行走機構、第二履帶行走機構和第三履帶行走機構;底盤12上設置有用于支撐所述移動破碎站100的裝料輸送裝置的第一支撐部,以及用于支撐所述移動破碎站100的破碎裝置3的第二支撐部;其中所述第一履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移動破碎站支撐行走裝置,包括底盤(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12)底部設置有至少三組履帶行走機構(1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移動破碎站支撐行走裝置,包括底盤(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12)底部設置有至少三組履帶行走機構(13)。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破碎站支撐行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12)底部可回轉地設置三組履帶行走機構(13),三組履帶行走機構(13)分別為第一履帶行走機構、第二履帶行走機構和第三履帶行走機構;所述底盤(12)包括用于支撐所述移動破碎站(100)的裝料輸送裝置的第一支撐部;以及,用于支撐所述移動破碎站(100)的破碎裝置(3)的第二支撐部;其中,所述第一履帶行走機構與所述第二履帶行走機構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支撐部的兩側; 所述第三履帶行走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部底部。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破碎站支撐行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履帶行走機構、所述第二履帶行走機構和所述第三履帶行走機構均包括并排連接的兩個行走履帶;所述第一履帶行走機構通過第一連桿連接在所述底盤底部;所述第二履帶行走機構通過第二連桿連接在所述底盤底部;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曉東,張令濤,朱子琪,
申請(專利權)人:三一重型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