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進行側面擠水的膠棉拖把,包括握桿、拖把座、提拉組件、對折擠水機構和膠棉塊,提拉組件設于握桿上,拖把座設于握桿下部,對折擠水機構包括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膠棉塊定位于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上,第一夾板一端和第二夾板一端鉸接,第一夾板另一端與拖把座連接,第二夾板另一端也與拖把座連接,提拉組件作用于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上,其特征在于:在拖把座的前部設有第一輥輪,拖把座的后部設有第二輥輪,第一輥輪和第二輥輪的輪軸平行于膠棉塊的前側面或后側面,第一輥輪位于膠棉塊前側面的擠壓行程上,第二輥輪位于膠棉塊后側面的擠壓行程上。本方案可以對膠棉塊的前后兩側面施加擠壓力進行擠水,擠水更加徹底,使用效果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清潔用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膠棉拖把,尤其是一種可進行側面擠水的膠棉拖把。
技術介紹
膠棉拖把的拖把頭上具有膠棉體,握桿上具有擠水機構對膠棉體進行擠水,不需要用手直接接觸膠棉體就能擰干,不臟手,使用方便,深受消費者喜愛。現有技術中膠棉拖把大體可以分為兩側輥輪擠水和對折擠水兩種,其中對折擠水的膠棉拖把原理相似,均是包括握桿、拖把座、提拉組件、對折擠水機構和膠棉塊,其中提拉組件設于握桿上,拖把座設于握桿下部,對折擠水機構包括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膠棉塊定位于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上,第一夾板一端和第二夾板一端鉸接,第一夾板另一端與拖把座連接,第二夾板另一端也與拖把座連接,提拉組件作用于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上,用于提拉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對膠棉塊進行對折式擠壓。現有對折式膠棉拖把的專利技術很多,例如本申請人的中國專利“三段式擠水膠棉拖把”(授權公告號CN201870582U,授權公告日2011年6月22日),該方案包括拖把桿、拉桿組件、擠水組件以及清潔塊(即膠棉塊),拖把座與拖把桿的下端連接,擠水組件包括連接頭、一對連接塊以及一對夾板,拖把座下部的兩端上分別鉸接一個所述連接塊,連接頭位于拖把座的下方中部,連接頭的兩側上各與一滑板鉸接,該滑板疊置于夾板的底面上,且沿夾板長度方向上滑動,夾板的頂面上設有長滑槽孔,連接塊上設有銷柱,夾板與連接塊經長滑槽孔和銷柱配合滑動連接;清潔塊卡固于滑板的底面上。該方案的清潔塊在滑板的最內端和最外端都能受到較大的夾持力,擠水效果較好。但是對折式膠棉拖把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清潔塊的前后兩側面處沒有施加擠壓力的裝置,使用時就會留有水無法擠出,即前后側面擠水不徹底或無法擠水。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可進行側面擠水的膠棉拖把,可以對膠棉塊的前后兩側面施加擠壓力進行擠水,擠水更加徹底,使用效果好。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進行側面擠水的膠棉拖把,包括握桿、拖把座、提拉組件、對折擠水機構和膠棉塊,其中提拉組件設于握桿上,拖把座設于握桿下部,對折擠水機構包括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膠棉塊定位于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上,第一夾板一端和第二夾板一端鉸接,第一夾板另一端與拖把座連接,第二夾板另一端也與拖把座連接,提拉組件作用于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上,用于提拉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對膠棉塊進行對折式擠壓,在拖把座的前部設有第一輥輪,拖把座的后部設有第二輥輪,第一輥輪和第二輥輪的輪軸平行于膠棉塊的前側面或后側面,第一輥輪位于膠棉塊前側面的擠壓行程上,第二輥輪位于膠棉塊后側面的擠壓行程上。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前、后、上、下”是以人手持拖把的握桿并且直立狀態的位置作為參照。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輥輪和第二輥輪內緣之間距離略小于膠棉塊沿拖把座前后方向的寬度。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輥輪和第二輥輪為中間粗兩頭細的紡錘形。 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輥輪和第二輥輪在垂直于其輪軸的截面上具有沿周向均勻布置的若干個圓弧形凸齒。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輥輪和第二輥輪沿其輪軸方向上的長度等于對折擠壓后的膠棉塊沿拖把座左右方向上的長度。本技術工作原理是提拉組件上拉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上行,對折擠壓膠棉塊進行擠水,同時拖把座前部和后部的第一輥輪和第二輥輪對膠棉塊的前側面和后側面進行輥壓擠水。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1、由于本技術具有第一輥輪和第二輥輪,可對膠棉塊的前側面和后側面進行輥壓擠水,擠水徹底,效果好。2、由于本技術使用輥輪對膠棉塊的前側面和后側面進行輥壓擠水,使用輕松省力,拖把整體穩定性好,同時還能減少對膠棉塊的摩擦,不易損傷膠棉塊,延長使用壽命。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可進行側面擠水的膠棉拖把的實施例的整體結構圖;附圖2為附圖1的擠水狀態圖;附圖3為附圖1中的拖把座的放大圖;附圖4為附圖2中的拖把座的放大圖;附圖5為附圖4的A部放大圖;附圖6為附圖1或附圖2中的第一輥輪的結構圖;附圖7為附圖6的橫截面圖。以上附圖中1、握桿;2、拖把座;3、提拉組件;5、第一夾板;6、第二夾板;7、膠棉塊;10、第一棍輪;11、凸齒。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參見附圖1 7所示,一種可進行側面擠水的膠棉拖把,包括握桿1、拖把座2、提拉組件3、對折擠水機構和膠棉塊7,其中提拉組件3設于握桿I上,拖把座2設于握桿I下部,對折擠水機構包括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膠棉塊7定位于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上,第一夾板5 —端和第二夾板6 —端鉸接,第一夾板5另一端與拖把座2連接,第二夾板6另一端也與拖把座2連接,提拉組件3作用于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上,用于提拉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對膠棉塊7進行對折式擠壓,在拖把座2的前部設有第一輥輪10,拖把座2的后部設有第二輥輪(附圖1和2中由于角度原因沒有顯示出,未圖示),第一輥輪10和第二輥輪的輪軸平行于膠棉塊7的前側面或后側面,第一輥輪10位于膠棉塊7前側面的擠壓行程上,第二輥輪位于膠棉塊7后側面的擠壓行程上。第一輥輪10或第二輥輪可以為一個、兩個或更多個輪,可并排或并列設置。第一棍輪10和第二棍輪分設于拖把座2的前部和后部對稱設置。第一輥輪10和第二輥輪內緣之間距離略小于膠棉塊7沿拖把座2前后方向的寬度。第一輥輪10和第二輥輪為中間粗兩頭細的紡錘形。輥輪在垂直于其輪軸的截面上具有沿周向均勻布置的若干個圓弧形凸齒11。當第一輥輪10或第二輥輪只有一個輪時,該輪沿其輪軸方向上的長度等于對折擠壓后的膠棉塊7沿拖把座2左右方向上的長度。以上均可以提高第一輥輪10和第二輥輪的擠水效果。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進行側面擠水的膠棉拖把,包括握桿(1)、拖把座(2)、提拉組件(3)、對折擠水機構和膠棉塊(7),其中提拉組件(3)設于握桿(1)上,拖把座(2)設于握桿(1)下部,對折擠水機構包括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膠棉塊(7)定位于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上,第一夾板(5)一端和第二夾板(6)一端鉸接,第一夾板(5)另一端與拖把座(2)連接,第二夾板(6)另一端也與拖把座(2)連接,提拉組件(3)作用于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上,用于提拉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對膠棉塊(7)進行對折式擠壓,其特征在于:在拖把座(2)的前部設有第一輥輪(10),拖把座(2)的后部設有第二輥輪,第一輥輪(10)和第二輥輪的輪軸平行于膠棉塊(7)的前側面或后側面,第一輥輪(10)位于膠棉塊(7)前側面的擠壓行程上,第二輥輪位于膠棉塊(7)后側面的擠壓行程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進行側面擠水的膠棉拖把,包括握桿(I)、拖把座(2)、提拉組件(3)、對折擠水機構和膠棉塊(7 ),其中提拉組件(3 )設于握桿(I)上,拖把座(2 )設于握桿(I)下部,對折擠水機構包括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膠棉塊(7)定位于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 (6)上,第一夾板(5) —端和第二夾板(6) —端鉸接,第一夾板(5)另一端與拖把座(2)連接,第二夾板(6)另一端也與拖把座(2)連接,提拉組件(3)作用于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上,用于提拉第一夾板(5)和第二夾板(6),對膠棉塊(7)進行對折式擠壓,其特征在于 在拖把座(2)的前部設有第一輥輪(10),拖把座(2)的后部設有第二輥輪,第一輥輪(10)和第二輥輪的輪軸平行于膠棉塊(7)的前側面或后側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景寧,
申請(專利權)人:謝景寧,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